目录(共58章)
↓↓
第1章 巴赫的神性
第2章 听莫扎特三境
第3章 人生与音乐的互映
第4章 寂静的独语
第5章 肖邦之“绝”
第6章 再谈肖邦
第7章 勃拉姆斯百年祭
第8章 勃拉姆斯击败李斯特
第9章 勃拉姆斯的功力
第10章 马勒的“后现代性”
第11章 马勒“第五”:成色与质量
第12章 大的小作曲家与小的大作曲家
第13章 悲剧性反讽
第14章 古拜杜丽娜的《音乐》
第15章 倾听切利比达克
第16章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切利比达克的音乐境界
第17章 孤傲天才现代隐士——记加拿大钢琴怪杰格伦·古尔德
第18章 琴声中的极限体验
第19章 回望古尔德
第20章 期待郑京和
第21章 艺无止境——从李云迪获肖邦钢琴比赛大奖说起
第22章 聆听海汀克
第23章 人性的欢欣与安慰——听穆蒂指挥上交新年音乐会
第24章 英国乐团锻铸俄式声音造型
第25章 这是最好的马勒,没有之一
第26章 静水流深
第27章 陈宏宽的贝多芬
第28章 诡秘的莫扎特
第29章 听陈宏宽谈艺
第30章 二胡与交响:中西合璧——写在《天弦》唱片首发之际
第31章 小议瞿小松
第32章 瞿小松的《曦》
第33章 “梁祝”五十年
第34章 感悟闵慧芬
第35章 个体生命的歌唱——评田浩江的《我歌我哥》
第36章 遗憾的聆听
第37章 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新”?
第38章 柏林爱乐在沪首演观后记
第39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世界著名乐团近期来沪演出观后感
第40章 细密编织下的活态有机体——评蒂勒曼和德累斯顿管弦乐团
第41章 听乐杂想
第42章 都市文明与音乐盛筵——第十七届澳门国际音乐节观感(1)
第43章 都市文明与音乐盛筵——第十七届澳门国际音乐节观感(2)
第44章 古典和传统的当下生命——第二十届澳门国际音乐节部分节目观后
第45章 清纯与妖冶的比照
第46章 个体感悟与东方寓言——评’97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海外华人作品音乐会
第47章 大提琴的中国气韵——“上海市现当代优秀大提琴作品音乐会”前言
第48章 城市·音乐·节庆——谈2006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第49章 “上海之春”的音乐之声——贺“上海之春”音乐节创办五十周年
第50章 音乐厅与城市文化
第51章 让音乐乘上传媒的翅膀——贺“星期广播音乐会”创办三十周年
第52章 音乐的“双城荟萃”
第53章 纽约乐记
第54章 音乐的新生命——CD现象
第55章 唱片感受与现场体验
第56章 艺术镜头中的生活流——以音乐的眼光看伊朗电影《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
第57章 经典故事重新诠释——刘敦南舞剧《梁祝》观后
第58章 呼唤原创
同类推荐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从歌仔戏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引领我们进入“十年动乱”之后,大陆传统艺术复苏,歌仔戏音乐传统得到恢复和渐变的1980~1990年。紧接着李晖以学术的眼光分析了1990~2000年,随着大陆经济步伐的加快,娱乐方式的丰富多彩,戏曲在日渐式微的时候,歌仔戏音乐人无法回避地把流行音乐的思维引入歌仔戏的创作之中,在传统与流行乐的碰撞中产生出了创新的潮流。
热门推荐
大约在冬季之重拾欢笑
苏夏问我:“你知道在我心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吗?”我翻来覆去的思考了一天一夜。我也没有给具体的回答。我想说苏夏你到底是有多恨我,才问我这么难回答的问题啊?假如我说最重要的人是我,可是你说他们是你过命的兄弟。我怎么敢说自己比你的命还重要呢?假如我说最重要的是你兄弟,那么你会不会说我为什么那么不信任你?假如我说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你又会不会说我一点都不了解你?可是,我想遍了所有的答案。我都不敢告诉你,无论是哪一个答案。都不是我愿意要听的。我只是用自己自私的原则想到。因为你是我最重要的人。那么,我这辈子肯定不要去问你这么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