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4200000043

第43章 都市文明与音乐盛筵——第十七届澳门国际音乐节观感(2)

也许是上述多少显得“另类”的节目给笔者的刺激较为强烈,音乐节中往往最为抢眼、为普通乐迷最为看好的几场大牌交响乐团音乐会,在我听来却“兴奋度”偏低。最具号召力的乐团当推来自汉堡的北德广播交响乐团。11月1日,这支大名鼎鼎的乐队在世界级指挥大师埃申巴赫棒下献演一场典型的交响音乐会——一首序曲(贝多芬《爱格蒙特》)、一首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一部交响曲(勃拉姆斯第一)。曲目相当保守,均属重磅杰作,反倒显得表演在总体上平淡无奇。演出过程中乐队还出现不少细节问题(如圆号在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二主题处“冒泡”,弦乐的起音多处不齐等等),让人扼腕。这应验了老一辈德国钢琴大师施纳贝尔的名言:“伟大的音乐杰作总让所有具体的演奏相形见绌。”比较而言,名不见经传的卢森堡爱乐乐团和其首席指挥托维的表现更有可圈可点之处。该团地处法语文化圈,为配合2003年世界范围内纪念著名法国作曲家柏辽兹诞辰二百周年,两场音乐会均以纪念柏辽兹冠名,自然也都包括柏辽兹的大作。10月28日晚的音乐会以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序曲》打头,次日的音乐会以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收尾。该乐队音响平衡、音色细腻,显示了很高的专业素质。托维显然是一个精于排练、头脑清醒的“学者型”指挥家,完全知道需要什么效果以及如何带动乐队实现所要的效果。不过,面对经典曲目,仅以职业乐队的水准顺利完成,相对缺乏独特风格和诠释力度,在笔者听来总觉过瘾不足。特别让人大跌眼镜的是,10月29日晚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提琴家麦斯基与卢森堡爱乐乐团合作演出舒曼的大提琴协奏曲。该作品写于作曲家晚年精神失常之前,尽管某些局部富于舒曼特有的诗意,但灵感水平高低不匀,音乐气息连贯欠佳,必须依靠演奏家和乐队的协同努力才能达成有说服力的演释。但遗憾的是,麦斯基当晚似乎不在状态,心理紧张,技术变形。从演奏难度说,舒曼这部协奏曲对于大提琴独奏的要求并不过分,然而麦斯基完成得相当勉强,不仅“吃掉”很多经过音,而且音色干涩嘶哑,令人“憋气”。

整个音乐节中,10月31日的音乐会是中国器乐的唯一专场,由澳门中乐团和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联手推出。或许是个人偏见,笔者一直对所谓“民乐队”的组团原则和理念持有异议,对民乐队的整体审美追求也有保留。指挥彭加鹏先生看来是恪尽职守,两团合并的民乐队在他的调教下,音准、平衡和协作都当刮目相看。所演曲目几乎全部出自现当代大陆作曲家之手,有些已进入“经典”行列,如前辈名家彭修文改编的《瑶族舞曲》。笔者较感兴趣的自然是较新近的创作——如王建民的《第一二胡狂想曲》和赵季平的交响组曲《大红灯笼高高挂》。前者其实已得到专业圈的公认,因其具有突出性格的乐思运作和对独奏乐器性能的出色发挥(尽管在结构布局上此曲掉入似曾相识的套路——引子、入题、发展变奏、推向高潮、收尾等等),后者改编自作曲家本人的电影配乐,极有创意和“想法”,但因原来是非“纯音乐”构思,难免有些先天不足(尤其体现在结构欠完整,乐章段落的转换和结束略嫌粗疏)。其他作品或多或少都属于原有民乐队曲目的传统审美范畴,或是渲染热闹音响,或是改编民歌音调,艺术思考上未免显得过分简单。

以当今世界上炙手可热的华人作曲家谭盾的合唱剧《复活之旅》作为最后的压轴演出,这是本届音乐节的一个突出亮点。有关这部作品的深度评说,笔者另有专文理论(请见“跨时空对话:谭盾的《复活之旅》观后”,载《人民音乐》2004年第1期)。该作完成于2000年,原为纪念巴赫逝世二百五十周年而作,系由德国斯图加特的巴赫学术院委约,剧词由谭盾本人根据《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改写,叙述耶稣受难随后复活的传奇,是为谭盾笔下的《马太受难曲》(此即作品的英文原名)。作曲家考虑到国人的接受习惯,在此次澳门演出时更名为《复活之旅》。主办方选择这部奇特作品的中国首演来为本届音乐节收尾,无论从什么方面考虑都是极其恰当的举措。如笔者所言,“澳门作为西方宗教文化传入中国的‘桥头堡’,作为国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重镇,首演谭盾这部以东方人视角体察西方宗教故事的新作,确乎再合适不过了。”作曲家再次有意凸现他近年来刻意追求的“多文化对位”和“跨时空对话”原则,以佛教的超脱和轮回理念诠释基督教中有关“耶稣受难”这个处于中心地位的叙事和寓意,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作曲家所选择的音响手法和视觉手段并不刻意复杂,有些甚至是似曾相识——如几乎已成为谭盾近年创作标志性风格要素的“石歌”(石块敲击的节奏运用)、“水乐”(对水声表现力潜能的多方位挖掘)以及“多媒体”(视觉屏幕对音乐的支持和渲染)等等,但对观众造成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该作品具有实质性的戏剧内容,加之基督受难故事中隐含的“普遍人性”意义仍具有强大的心理效应,因而使谭盾历年来常遭人非议的形式处理手法和音响效果获得了有力的内在支撑。11月2日夜,该作在澳门标志性建筑“大三巴”教堂遗址前举行露天免费公演,大获成功。谭盾的这部重头戏为整个第十七届澳门国际音乐节的“曲线造型”画上了圆满而漂亮的句号。

音乐节的盛筵过后,留下一些让人不吐不快的感慨。以澳门原本的音乐基础和文化储备,很难想象由这座小城所创办的音乐节会达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水准。自1987年开始,每年一届,坚持不懈,这其中体现出的是对城市内涵的关怀,对音乐文化的承诺,以及对市民素质的呼唤。

回到本文开头的话题。都市文明的形成以及成长,依靠的是人口的聚集、利益的驱使以及随之而来的商业、贸易、交通、房产等方面的拉动。但是,当白日的喧哗散去,工作的劳顿停息,都市人的精神和心灵在何处寻觅休憩?都市人的烦闷和困惑又在何处获得慰藉?难道只是依赖酒楼茶肆的觥筹交错?或者仅是企盼电视机屏幕中的感伤或嬉闹?当然,尚有“博彩”的刺激和灯红酒绿的消遣可供选择,但在内心深处的终极支持上,现代的都市人其实面临着巨大的真空。

正是在这一点上,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特别是所谓“严肃”文化和“高雅”艺术品种的培育与发展,对于一个城市的精神塑造几乎是性命交关的。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必然堕入浅薄乃至畸形;缺乏艺术生活的都市,必定走向庸俗乃至腐败。人们常以“俗不可耐”形容缺乏文化教养的“小市民”,而一个城市如果缺少文化底蕴,不知又该用什么词语予以写真?

故此,举办澳门国际音乐节的用意和主旨昭然若揭。“为澳门居民提供高雅的文化艺术,提高澳门的整体文化素质,提升澳门文化城市的形象”——澳门国际音乐节的宣传资料如是说。通过连续十七年的努力,澳门国际音乐节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有影响的音乐节品牌之一,值得庆贺。听主办方介绍,最初举行音乐节时,出票非常困难,因为本地居民当时尚无出席音乐会的爱好和习惯。如今,平均出票率已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且在一般情况下均不设赠票。澳门国际音乐节已经步入良性循环。

应该特别指出,政府部门——特别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在这其中发挥了中心的主导作用。整个音乐节由澳门文化局全权操办,每年斥资上千万之巨。由此保证了该音乐节在节目质量上的高品位、高规格,保证了音乐节管理运作的专业化、职业化,此外还保证了整个音乐节演出票价的低价位以吸引普通市民观众。走在澳门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国际音乐节的广告牌和招贴画,统一设计的图案,朴素大方的标示,给这座城市增添浓郁的音乐气氛。开演之前步入演出场馆,所有座椅上摆放着精良的节目单介绍,以中、葡、英三种语言印制,免费赠予观众。尤其令笔者感叹的是,本次音乐节充分利用澳门的教堂建筑资源,所有教堂中的演出一律免费向公众开放(提前排队领票)。本届音乐节的免费演出居然高达九场,占音乐节所有节目的整整一半——这意味着澳门文化局对这些演出场次成本的“大包大揽”。凡此种种,反映出澳门政府的全力投入,反映出管理部门的精心策划和细致操作,更反映出澳门人对音乐节的珍视与呵护。

在澳门期间,每当音乐会结束,在返回住所的路途中,总远远望见闻名遐迩的大赌场“葡京大酒店”华灯齐放,光怪陆离的霓虹灯将半空映得透亮妖娆。我每每生出一丝困惑,不知何处才是真切的现实,是刚才听到的音乐声,还是眼前的花花世界?或许这恰是现代都市文明的真实写照——人性潜能的立体展开和多重文化的复合叠置。笔者不敢妄言,音乐能够给澳门带来什么,澳门人在聆听音乐之后又会得到什么。音乐可能只是一种希望,一个暂时可以摆脱凡俗缠绕的“乌托邦”,一座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但又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的寄托“神龛”。或许只有当人的内在生命苏醒时,他(她)才真正需要音乐雨露的滋润。同理,或许只有当一座城市的精神生命进入某种自省境界时,它才会觉悟音乐(以及艺术和文化)的重要。

同类推荐
  • 小品入门学习指南

    小品入门学习指南

    相声,是曲艺的一种,起源于北京,一般认为在清朝同治年间由民间笑话演变而成,以引人发笑给人愉快为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 收藏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收藏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礼仪玉器人类在采集打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了各色“彩石”之美。按照万物有灵观念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被用来作为氏族图腾物,氏族首领的标志和祭祀祖先、鬼神的仪礼用品。
  •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从戏剧与影视的异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出发,分析、梳理阐述二者的异同以及不同的式样所决定的不同表演掌控等,并详细介绍影视表演须熟悉掌握的镜头语言、景别、光与表演、画面运动及影视表演的案头准备等。以给学生一个较准确、系统且容易明白的表演方法。
  • 元杂剧本体论

    元杂剧本体论

    本著作是一部关于中国戏曲发生、发展、形成、成熟以及元杂剧演出体制、脚色扮演、唱腔声律等方面的专论,通过对元杂剧的发生、发展、生成以及体制、音律、演出等方面的论述,旨在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元杂剧文化与艺术的重新思考,揭示元杂剧艺术及传统文化的内涵,希望能为古代戏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并能够成为古典文学、古典音乐爱好者与研究者的参考书目,同时也希望能为广大爱好者与研究者提出一些新的研究空间与思路,从而达到对传统戏曲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与全面的认识
  • 音乐的历史

    音乐的历史

    《音乐的历史》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静心读来,高雅的音乐,经典的旋律,名垂乐史的大师,仿佛就在你的身边。该书逻辑和条理清晰,读者可以读一本故事书的状态来品读房龙的音乐思想,并由此大体把握欧洲音乐史的发展脉络,知晓那些光鲜的音乐家的别样人生。
热门推荐
  • 死神,你认输吧

    死神,你认输吧

    认输?做梦!宿敌?哼哼...女主:即使恩怨了结...我...
  • 绝代武王

    绝代武王

    天降奇书,被一个少年无意得到,从此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三十六曲诗歌

    三十六曲诗歌

    本书写的是一个青春时期的心理活动以及想法!
  • TFboys之无泪

    TFboys之无泪

    "当我配得上你时,我会回来找你...”八年前,她为了配得上他,离开他,去寻找更好的自己;八年后,她配得上他的时候,他,却选择不再等下去。昔日铁闺蜜成为正室?到底谁是小三?!
  • 哑问

    哑问

    孤者为王。两年师尊教给她的话。而她在寻求自身的途中,一路所见所经历,都与师尊的话相违。可孤者为王,她从不曾怀疑。绝世异瞳,天下难容。世人见她无不恐惧。而她何其有幸,在这世上先遇见的是愿意亲近她的人。她无法言语,然而即使她在这世上没有语言,也会有人懂得。因为爱,因为我已经选择,所以倾尽一生,也要求得你的安稳。“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爱你。”“哪怕求得死亡,我依然爱你。”以爱为名,故得此文。
  • 家居植物摆放宜忌

    家居植物摆放宜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家居生活也越来越讲究,很多人都喜欢在自己家的庭院、天棚、阳台、客厅、卧室栽种或者摆放一些植物品种,这样既可以给家居生活增添无限的绿意,又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家居调剂作用。植物的品种繁多,如何选择适宜栽种的植物,对每一个喜欢栽种植物的家庭都十分重要。植物不仅具有绿化的作用,还可以作为家居风水植物来应用,如何选择不同种类的风水植物,这就需要认真的分辨和区别。就目前的需求来看,家居植物风水类书籍应该是一种非常有市场的书籍。
  • 公主的霸道校草

    公主的霸道校草

    他.慕氏集团的继承人.他.锦帝贵族学院的校草.她.是英国公主.拥有倾国倾城的外貌.拥有超高的智商.由于有特殊任务.来到了锦帝贵族学院.他们会展开怎样的故事呢?
  • 初遇四叶草的爱恋

    初遇四叶草的爱恋

    我喜欢四叶草,四叶草的每一片叶子都有着不一样的传说。在这四叶草的帮助中,我遇到了属于我的他“王俊凯”,因为他,我更爱四叶草了,他也喜欢四叶草。虽然遇到了许多磨难,但是我和他还是在一起了。—叶雨欣我找到了属于我的真命天女,她叫雨欣,我常常叫她芷叶,那是我给她取的名字。我们两个经常到属于我们的四叶草花园里去看四叶草,这个花园的秘密只有我和芷叶知道,那是属于我们两个的地方。—王俊凯
  • 星夜华年

    星夜华年

    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背景,加工成了一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女人,在当今社会的经历。总有一个情节,一种感觉,能引起你我的共鸣。本书不签约,随笔。版权归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