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4200000035

第35章 个体生命的歌唱——评田浩江的《我歌我哥》

田浩江自编自演的《我歌我哥》立意出奇。这部独特的戏剧似乎刻意让人无法对其归类——它以歌唱贯穿,但音乐却并不直接承担叙事功能,因此它无法被归于音乐戏剧。其中诸多歌曲唱段引录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人耳熟能详的“群众歌曲”,因而也算不得“原创”。而由于音乐和歌唱的“戏份”如此之重,尽管全剧的故事主干是通过独白展开,似乎也很难将这出戏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独角话剧。

这种“非驴非马”的品质,其实倒并非出自编、导、演的刻意匠心。我们猜想,这种奇特的构思和安排,一定是导演林兆华与歌唱家田浩江在平日闲谈中所碰撞出的灵感火花。一般所谓的“度身定制”,用在此处是再合适没有了,甚至可以想象,这出戏的实体建构很可能就是在聊天时“神侃”出来的,因而它才带有如此的随意、松弛,以及故友重聚时“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那种亲密无间和心领神会……《我歌我哥》的故事不是虚构,而是真实的生活,田浩江在这出戏里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别人,就是他自己。生活和艺术在这里干脆成为一体,而不是通常所理解的那样互为镜像。这很自然让我联想到已故作家史铁生那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我与地坛》。据称,《我与地坛》究竟是小说还是散文,曾在文坛有过一番纠结。听说史铁生自己坚持这是一篇散文,个中缘由也许因为其文字虽有小说笔法,但所述所记均是生活本身,并非虚构。在这里,生活直接成为了艺术,无需再做虚构的拓展与想象的加工——或者说,虚构与想象的空间已被生活本身所充满,这只有在极端的情境中才有可能出现:在《我与地坛》,那是作者史铁生通过自身病残个体所给出的无法替代的生死问题解读;在《我歌我哥》,则是歌唱家田浩江在面临兄长生离死别时所经验的独一无二的人生缅怀。

个人生命中的片断镜头和点滴回忆,通过艺术的整合和深化,从而超越个人而达至具有普遍意义的共享体验之真,这是《我与地坛》和《我歌我哥》两部非常不同的艺术作品所共有的特质。当然,与《我与地坛》的沉静、深邃、高远有别,《我歌我哥》可能更加多愁善感,更具有怀旧情愫,更多一份北方的豪爽和幽默。从某种角度看,田浩江在舞台上扮演自己,说自己的故事,谈论自己与哥哥的交往,回忆自己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这要比《我与地坛》中的自我叙述更显激进,更为绝对。况且,这出戏除了田浩江自己,有谁还能胜任饰演?这不仅因为剧中多处部位主人公都要放声歌唱,而且田浩江自己在钢琴、吉他和手风琴几个不同的乐器上还要自弹伴奏(更别提这个角色要求成熟的舞台经验和出色的戏剧节奏控制)。这当然是田浩江自己的生存经验的复现,而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这位演员的多才多艺。至少在我们这代人的文化记忆中,这几件乐器其实携带着时代的印记,具有不同的文化符号标识——钢琴不免是外来文化的象征,吉他是改革开放后流行歌手的身份符号,而手风琴则因是“文革”时代使用最多的乐器而成为那个时代的标记。

以各个时代的代表性歌曲为主线,串联起田浩江与哥哥那代人的人生轨迹,并从中折射出中国的社会变迁和风尚转型,这是此剧一个非常有效的线索安排。但位于戏剧中央的核心事件,却是一个极为个人化的生活片断——田浩江在哥哥病危之际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现场赶回北京,兄弟之间的三小时见面与叙旧。由于哥哥在三天后离世,这次见面就具有了深切的切肤之痛。通过叙旧式的交谈和回忆,兄弟俩的人生被压缩在这短短的三小时中——更进一步被压缩在约八十分钟的戏剧中。兄弟二人,原有共同的生活经历和记忆,那些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初所共同传唱的歌曲即是明证。然而,近三十年来,物是人非,社会发生剧烈转型,田浩江成为世界著名歌剧演员,而哥哥则默默无闻在医院里任一般职员。两人生活世界的分离带来彼此的情感距离。但在最后两人相见的三小时中,通过音乐、歌唱与回忆,兄弟二人重新召回共同的生活记忆,从而重新敞开心扉,重续血脉亲情。

这是令人感动、甚至令人感伤的故事。因其真实,更显可贵。我猜想,这出戏对于“50后”、“60后”的中生代观众,或许最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召力。那些自幼就耳熟能详的歌曲,无论是代表五十年代清纯气韵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或是对于国人有特殊意义的前苏联歌曲如《喀秋莎》,抑或是八十年代初颇具小资情调的《军港之夜》,甚至是“文革”时代极为著名的语录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它们被重新置入田浩江与哥哥的个人记忆通道中,通过田浩江富有个人魅力的歌唱,居然就散发出了某种不可言喻的怀旧式魅力。我们不仅在听田浩江,我们也是在听我们自己。

从很多方面看,《我歌我哥》都相当反常——它不是音乐剧,但却以歌唱为主线;它没有使用任何原创音乐,但却原创性地展示了音乐的特殊感染力;它是戏剧艺术,但又是生活本身,似有意在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它的舞台呈现必须依靠田浩江的个人才干,因而很难想象它具有脱离田浩江表演之外的独立文本……但是,这出戏具有一个根本性的基点,这使它具有了艺术的真正品格——真正感动人的艺术,无论其命题是宏大叙事还是私人叙述,它的核心一定来自最深刻和最真切的个体生活体验。

同类推荐
  •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本书内容包括人的本质作为美的本质、人的外化成为丑的本质、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真善美批判、从动物式享受到美感、觉悟之维与美感标准等。
  •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从本体的语言学诗学与外国的文化研究两个视角剖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书第一、二两章以本体研究为主,从语言学诗学角度出发,探讨民族化的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影的叙事形态、叙事方式、叙事图景(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乃至叙事类型的变迁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发挥了怎样的影响;第三章则开始从本体研究转向文化研究,探讨电影叙事的话语权争夺,揭示各个意识形态团体如何通过电影实现自己的意识形态利益,而意识形态话语又是如何渗透到电影的叙事话语之中。
  • 中国古代伪币研究

    中国古代伪币研究

    货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出现,从最初的天然海贝、布帛等实物货币逐渐发展到金属铸币,成为完整意义上的货币。货币既然是商品交换的自然产物,那么最初的货币便应是私人制造的。可是它一旦产生后,制造权就逐渐收归于中央政府,政府控制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权。这种由政府直接控制发行的货币就是“法币”,即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形制、成色、重量的标准本位货币。在金属货币时代早期,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它所代表的价值基本一致,铸币者得不到额外的差价收入。
  • 救猫咪Ⅱ:经典电影剧本探秘

    救猫咪Ⅱ:经典电影剧本探秘

    本书列举了50部标志性的影片,分析了这些影片的结构和故事节奏。内容包括:“鬼怪屋”型、“金羊毛”型、“如愿以偿”型等。
  • 古今邮品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今邮品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热门推荐
  • 妖孽夫君:扑到小萌妃

    妖孽夫君:扑到小萌妃

    她跑,他追。身为21世纪王牌特工的她却穿越到一个无法修炼的废柴小姐身上。他是素换大陆上天资最好的少年,冷酷霸道邪魅。一场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强势碰撞,上演出一场追逐与被追逐的好戏。
  • 气海

    气海

    缠丝太极混元气,内外形意拳无双。干将奔雷星辰易,莫邪轮回碧血殇。五行圣门洪荒起,文成武德有双皇。九境书院百家道,天下经学出追阳。
  • 凤凰羽化

    凤凰羽化

    一夜知秋,形神俱灭。凤凰涅盘,烈火重生。
  • 冒牌傀儡师

    冒牌傀儡师

    数万年前,浩劫降临。荒兽崛起,人族惨遭屠杀。三圣出世,创下傀儡传承,救万民与水火之中。不料前脱虎口,后入狼窝。五祖出山,另立传承,力挽大厦于将倾。一万年后,幕后推手再次现世,世界再次陷入危机。而灭世浩劫的帷幕,从梁顺离开大山的那一刻,就此拉开。
  •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因你而无憾

    青春因你而无憾

    哼,想想她苏曦儿容易吗!追求科科男神追到校园,结果,结果科科男神都有女朋友了,好气哦!算了算了,看在你们这一群很(不)正经男神天团很幸福的份上,她苏曦儿就好好守护你们吧!哼哼,青春因有你而无憾!
  • 妖莲大帝

    妖莲大帝

    妖莲降世,巨人挥斧!少年偶得,传奇之路!以莲祖之身,破诸天万界!卫晨仰天怒吼:何为人,何为妖?
  • 犬公子的综漫

    犬公子的综漫

    得到神明礼物的他完美的他不一样的他寻找回家之路的他
  • 瓦罗兰大陆之我是赵信

    瓦罗兰大陆之我是赵信

    穿越了喂~多少看一点,反正不要钱来看一看新的赵信,不吃亏不上当,看了还想看,现在搞活动看第二次还是免费哦~当然,第三次还是免费,跑题了,来吧!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
  • 一拳无双

    一拳无双

    面对支离破碎的世界,拯救或是毁灭,都只需一拳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