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25章)
↓↓
第1章 北京、上海文学中心的陷落与重庆文学中心的形成
第2章 大后方电影创作论
第3章 重庆的抗战话剧与精神动员
第4章 大后方纪实性故事片美学概述
第5章 高长虹抗战时期创作述评
第6章 全面多样地反映当下的社会生活
第7章 世界广场的情感召唤
第8章 后现代电影的标志——评析影片《2046》
第9章 论社会多元发展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第10章 谈影视剧音乐的创作
第11章 明、清“丑书”的美学思考
第12章 读罗中立风景画
第13章 寻找精神家园——我不认识的李白玲
第14章 画中的律动与音中的色彩
第15章 画画是生命中不能缺少的
第16章 电影这个梦
第17章 远方只有遥远——简论海子诗中的外来影响
第18章 用语言打磨人生——李元胜诗歌的一种读法
第19章 何立伟散文素描
第20章 只缘身在此山中——胡风与重庆
第21章 中行文章老更成——张中行系列人文知识分子散文谈析
第22章 佛门书家破山和竹禅
第23章 民歌概念的内涵辨析及其生态保护观念
第24章 “鸳鸯号子”美学探微
第25章 接龙吹打乐的发生、发展历史
同类推荐
历史光谱与文化地形:跨国语境中的好莱坞和华语电影
2006年6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联合举办了“历史与前瞻:连接中国与好莱坞的影像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书即以此次研讨会上提交的发言论文为主体,同时汇集了近来相关研究成果,是“华语电影研究系列”又一部重要结集。全书共分七辑:跨境交往中的理论建构,“西洋景”中的影响焦虑和主体建构,镜像纠结:扭曲与认同之间,在意识形态疏离背后,和而不同:寻求新的竞合关系,多重指涉:好莱坞与港台电影,泛亚语境,对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之间的渊源、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和意义等进行了缜密追溯与深刻探讨,视角独到,资料全面,为中国电影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作者陈犀禾、聂伟)共辟为五编:“‘后百亿时代’的大片产业”、“后产业发展与文化省思”、“民间影像与生态图谱”、“华语规划与产业愿景”、“身份认同与空间想象”,在中国电影的产业现状、文化省思、民间影像和身份认同等问题上,汇集了多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它们做了深刻的分析和全面的阐释,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兼备,是中国电影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中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的身上体现出了极其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从1930年代到1970年代,政治意识形态对电影的强势介入和强力干预,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逐渐引向“一元化”的封闭发展道路。在新时期电影中,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偏离和迷失,也让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遭遇了新的尴尬与困惑。
热门推荐
蜜爱娇妻:首席老公坏坏哒
老公兼首席大大的男人表面上冷冰冰、酷酷的,但是私底下却是这样和她搞暧昧。“你你你……快住手!”白小卜看着某只妖孽放在自己腰上游走的手说道。某男唇角微勾,不但没有住手,反而越来越得寸进尺,欺身而上堵住她柔软的唇瓣:“我为什么要住手?嗯……?”她脸色爆红:“可我们只是假结婚!”“谁告诉你我们是假结婚的?”她目瞪口呆:“……”不是假结婚就是真的结婚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