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6700000021

第21章 中行文章老更成——张中行系列人文知识分子散文谈析

周洪林(四川)

套用“庾信文章老更成”来评价张中行的创作特别是散文创作,实在太恰如其分了。其见解之深邃,运思之从容,文笔之老到,可谓炉火纯青。解读张老的系列人文知识分子散文(以下称系列散文),对于我们认识那批人文知识分子精英的人格精神,不啻是一面方正光洁的镜子,章太炎、胡适、熊十力、周作人、刘半农、朱自清、叶圣陶等文化前驱,因了张老的散文而形神俱活。

人物散文写什么的问题不难回答,无非写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并由此通向人物的精神世界。但人物散文怎么写的问题却值得深究,教科书上的答案也不尽如人意。张老30年代就读于北大,或聆听过文化先驱们的谆谆教诲,或与他们相识相知,甚至成为忘年交(与叶圣陶),应当说张老早就有资格写一写关于他们的文章了,为什么几十年后才为我们捧出系列散文呢?这种情形岂止张老独有,鲁迅先生在三·一八惨案过去一周年后才写出散文名篇《记念刘和珍君》,朱自清许多年以后才去回顾父亲的“背影”,贾平凹成名多年后才写出父爱的散文绝唱《喝酒》,其间需要多少沦肌浃髓的感受和铭心刻骨的追忆。王尧先生的一番话似乎可以作为这种现象的注脚:“外在的人与事在深层意义上只是作者人生体验的一种载体或对应物,表现人生的体验是散文重要的审美意义。只有当一切都心灵化、人格化以后,散文才不沾匠气,而成为人的精神世界的美的存在。”(《乡关何处》,东方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由此可见,真正优秀的人物散文仅仅依靠所谓灵感和才气是无法写出的,人物散文中的人物更不同于新闻人物,仅依靠采访就能获得对人物的基本占有。散文作者与笔下人物的关系非同寻常,凭一鳞半爪似的了解和认识写出的人物多半是有形无神,乃至形神皆无。只有依靠深厚的生活积淀和漫长的“内化”,对人物了然于心,才能外摹人物状貌,内写人物精神。支撑这个“内化”过程的是作家的人格涵养和学识修养。思想浮躁,见识肤浅,不可能全面而真实地把握人物的精神特质,在人物塑造上往往走向两个极端:或流于机械摹写,如同照相似的实录人物;或感情用事而人为地拔高和贬损人物,从而使人物失去真实感和可信度。张老的系列散文对这一分寸的把握可谓恰到好处,他自始至终对人物保持一种不温不火,客观公允的态度,而不是凭一己之喜好和头脑之冷热对人物评头论足。张老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是立体的,既能人乎其内,以自己与人物交往的经历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更能出乎其外,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去深刻观照人物的昨天。张老笔下的人文知识分子便是一个个鲜活的,大写的人。如:为人正直倔强的章太炎,以忠恕之道待人的马幼渔,言行一致、以诚待人的熊十力,博学儒雅、风流倜傥的胡适,大事糊涂小事认真的周作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刘半农,多情宽厚的朱自清,偏执自信的废名,迂阔心傲、悲天悯人的梁漱溟,宽厚躬行、幽默自谦的叶圣陶……这些形象是任何文学史都不曾或无法表现的。

人物散文既要讲述人物的有关事迹,又要说明一些必要的背景材料,还要对人物作价值评判,有时还得抒发某种情感。因此,任何语言表达方式都可能用上。于是,语言美也毫不例外地成为人物散文美质的重要构成元素。对于一个成熟的散文家,他在散文中的语言表述既能准确地传达出他的思想,同时又折射出他的学识与人格涵养。张老的系列散文在语言上的总体风貌是从容儒雅,就像一位年迈的智者在不紧不慢,不惊不诧地讲述一个个悠远的故事,又像和老朋友在林中散步,在灯下漫谈一样。具体而言,张老的系列散文在叙事上的特点是于平和中见婉曲,朴素中见雅致。平和,是指节奏上的不徐不疾,稳健持重。朴素,是指布局上的随意,张老的随意是去掉了一切人工斧凿之后的自然,是散文文体美的本然状态。婉曲与雅致,则是张老学识通达的外化形式,体现出学者的智慧和风范。试读《苦雨斋》的篇首:“北宋初年,有个大官,姓吕名端,字易直,作到平章事,同富郑公,韩魏公相比,他不算有名,可是关于他有个有趣的评语,而且出自太宗皇帝之口,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本写周作人,却先写吕端,貌似节外生枝,实则指向人物的精神内核,周氏的性格在类比中得到了很好的凸现,在阅读上又给人一种旁逸斜出,曲径通幽的审美享受。又如写章太炎性格之“怪”,却先写明朝大画家徐文长:“比如明朝的徐文长,提起青藤山人的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可是他自己评论,却是书法第一、诗第二、画第三。”由此说明章太炎的“怪”在于“自知”与“他”的迥然不同。有时,张老还从人名的拆解评析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最绝妙的是写朱自清:“有些历史人物,如霍去病,看名字应该长寿,却不到三十岁就死了;王安石,看名字,应该稳重,可是常常失之躁急。朱先生名自清,一生自我检束,确是能够始终维持一个‘清’字。”写废名也是如此写法(恕不例举),这种写法于活泼中见雅致,属智者之机巧而非庸人之伎俩。

张老的系列散文几乎没有赤裸裸的评论语言,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总是在叙述和描写中自然流露。如写章太炎:“老人满头白发,穿长绸衫,由弟子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五六个人围绕着登上讲台。太炎先生个子不高,双目有神,向下望一望就讲起来,说话不改老脾气,诙谐而兼怒骂。”这段文字可谓轻描淡写,人物的风骨却一览无余。又如写胡适:“胡博士1917年来北大,到我上学时期,论资历,已经是老人物了,可是年岁并不很大,不过是‘四十而不惑’,看外貌更年轻,像是三十岁多一些。中等以上身材,清秀,白净,永远是学士头,就是头发留前不留后,中间高一些,永远穿长袍,好像博士学位不是来自美国。总之,以貌取人,大家共有的印象,是个风流潇洒的本土人物。”这是典型的以形写神的方法,寥寥数语,胡适那才华横溢,年轻潇洒,学贯中西的形象便呼之欲出了。在对待笔下人物的态度上,张老的语言更显得沉着老到,请看《两位美学家》的最末一段文字:

“只好避难就易,只说内外。朱先生和宗先生是美学家,毕生跟美打交道,应该说,知道什么是美,以及美之所以为美,可是看外表,尤其是宗先生,像是离美很远,这是只顾内而忘了外。这样是否可取,又是很难说。只好且不评论,看看实际。据我所知,实际是有不少人,走的是相反的路,只顾外而忘了内。外是什么?多得很,时装,系列化妆品,然后是杂色灯光闪闪之下,诉诸目的跳,诉诸耳的唱;再然后就扩大到身外,只说门内,是组合家具,家用电器,等等。当然,发展科技,有了成果,增加些六根享受也是意中事。但杞人忧天,我只怕在这个领域内,也是内外不能兼顾,甚至互为消长,比如时装太时,系列化妆品太系列,因而看到了芥子就不能想到须弥,有生命树上的花就不能使之变成小诗,那就所得太少,所失太多了。本于这样的杞忧,我是希望,尤其迷恋时装和化妆品的人,无妨于装妆之余,也想想朱自清先生和宗白华先生,如果有所会或有所悟,那就可以减少一点外而增加一点内,也就是可以接近比较实在的美了吧?”

这哪像是在评析人物,分明是在给我们娓娓讲授一堂生动的美学课,其情真,其理实,如和风般摇人心旌,如春雨般沁人心田。

在人物散文中,作家不可避免地要贯注自己的主观情愫,只是因作家个性气质的差异而表现各殊而已。有的激情奔涌如春江潮水,有的含蓄委婉如幽泉出谷,有的粗放,有的细腻。而张老对笔下人物的情感放送非常独到,你看他这样写马幼渔:“……大概耐到1944年的年尾或下年年初,我们有些日子没去,忽然传来消息,马先生得病,很快作古了。人死如灯灭早晚难免这一关,所谓达人知命,也就罢了。遗憾的是,他朝夕盼望胜利之来,七年多过去了,终于没有看到就下世了。他不能瞩目是可想见的,真的胜利了,‘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还能听见吗?”这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充溢着对马幼渔先生爱国精神的无限崇敬,读罢让人缱绻低徊,怀想不已。又如写叶圣陶:“闲话说了不少,应该总括一下,是与叶老交往近四十年,受到的教益太多了。惭愧的是感激而未能躬行,甚至望道而未之见。勉强可以自慰的也许只是,还知道望,还知道感激;并且写了纪念文章,不是一篇,而是两篇。”这段文字既是对叶老人格精神的高度概括,又是对自己的勉励,貌似漫不经心,其实字字句句无不关涉一个情字。

人物难写,名人更难写,关于名人的文章太多,在有关名人的材料上炒冷饭的情形屡见不鲜。张老在系列散文中几乎没有运用一则既往材料,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选取那些貌似寻常,却最能体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材料,并用自己深刻的见解深邃的思想统摄起来,真正达到了“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审美效果。比如写叶圣陶知行合一,严于律己的精神,张老只写了两件小事:一写叶老非常拥护推广普通话,尽管自己难改吴侬软语,但跟人交往还是努力尝试用普通话。二写叶老常将文章交与自己修改(主要是文字方面的修改,张老是北方人,语言更符合语法规范),将所得稿酬分与自己(尽管张老坚决推辞,还是拗不过叶老的认真与诚恳)。又如写周作人行事的一丝不苟:“书籍总是整整齐齐的,给人写信,八行信笺用毛笔写,总是最后一行署名,恰好写满。结束,用纸包书付邮,一定棱棱角角,整整齐齐。甚至给友人选个图章,他也要糊个方方正正的纸盒,把图章装在里边。”写的是琐屑小事,而人物的精神风貌却跃然纸上。再如写熊十力待人之严,先讲熊十力对弟子之严是“很少称许,稍有不合意就训斥”,然后用第一人称讲述:“一次,是热天的过午,他到我家来了,妻恭敬地伺候,他忽然看见窗外遮着苇帘,严厉地对妻说:‘看你还聪明,原来糊涂。’这突如其来的训斥使妻一愣,听下去,原来是阳光对人有益云云。”这类琐碎细小的材料在张老的笔下总是那般生动传神,让人过目难忘,既仰仗张老纯熟的文字驱遣工夫,更仰仗张老对笔下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整体观照。许多作者一写人物散文,立刻想到的便是大材料和所谓典型材料。其实,这正是人物散文写作的误区。材料无大小之别,关键看所用材料是否能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与思想风貌。我们从张老系列散文的取材特点上也许能得到一点启示。

同类推荐
  • 陶器、陶俑鉴赏与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陶器、陶俑鉴赏与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包括古代陶器概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先秦时期的陶器、秦汉时期的陶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陶器、陶俑之谜等内容。
  •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介绍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内容,并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了详实的了解。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坚持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究其动因,当然少不了朋友们不断给我的鼓气,希望我不要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剧中人物在时时无形地推动着我,越写越感到非把他们写出来不可。这期间也有一些朋友劝我何必自找苦吃:你写得好吗?你写出来有人看吗?有人用吗?你有钱将它推向社会吗?知道吗?现在“触电”难呢!他们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我最终毫不回头地走自己的路。
  •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真正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总是一方面保持着它与自身历史和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保持着它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本质。只要在这一脉络中继续努力,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一个“文化艺术哲学”王国的出现。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朋友提高艺术修养,特别是为了帮助广大文艺爱好者报考各类艺术院校,或者参与各类电视选秀活动(包括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主持人大奖赛等),我们组织全国部分艺术院校、媒体及文艺团体的相关专家、学者和教授共同编写了这本《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洋洋近百篇,洒洒30余万字,记下了韦君琳在艺术领域求知、求进、求成、求精的步履和心得,记下了他对那些他所崇敬的前辈长者和同气相求的朋友们的艺术道路、生活剪影、多彩人生或艺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热门推荐
  • 超能幻想全明星

    超能幻想全明星

    王野在无意中被“无尽幻想系统”入侵,了解到它的妙用后,欣喜若狂。只要进入系统完成一个完整的幻想剧情,就可以获得“幻想兑换点数”。然后在现实中就可以享受到用兑换点换取心想事成的好处。幻想剧情越成熟越复杂越庞大越有世界观宇宙观,获得的幻想兑换点数就会越多。使用幻想兑换点数或者幻想之力,可以让寄主成为任何想成为的对象,拥有超能力。就这样王野用幻想的力量逆天改命踏上了人生巅峰的征途……
  • 对灯无话

    对灯无话

    也许现在不认识的从前认识,也许现在认识的以后不认识。很多人来来去去,最后不知所踪。
  • 阴司代理人

    阴司代理人

    周政这个名字是我父亲起的。他见我长得很有官相,所以就起了这个名字。长大后,我并没有从政,而是做了一名律师。父亲对我的这一职业也表示接受,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我不仅在为人打官司,而且还在维护阴间的公允良俗……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凤影倩兮

    凤影倩兮

    我,一个小小的打工仔,在这个大大的城市里,我没有一点归属感,没有一份属于我的工作,没有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就算没有工作还有一群死党,我也像很多人一样,也有一个所谓的目标,在被上级骂的狗血淋头的时候,也会有不要这份工作的冲动,但是自己什么也没有,所以每次都是三分钟热度,,也跟所有人一样今天想法千百个,明天还是这样过我也幻想像小说里写的一样,我自己就是主角,只是还没被发现而已,但是我现在不这么想,……我想跟所有跟我一样的人说说我的故事…………
  • 家有小娇妻——

    家有小娇妻——

    “她被人抛弃,再度绝望,命运又安排了他与更好的人相见”
  • 管家他居心不良

    管家他居心不良

    俞晓鱼是豪门千金,生活堪称开挂。直到有一天,她失忆了。结果发现原本恭敬高冷的私人管家变得让人捉摸不透。煎蛋煎成心形,她的内衣也亲手折叠好。俞晓鱼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他这是居心不良……
  • 安于轩逸

    安于轩逸

    三岁她撕了他的连环画他讨厌她五岁她追着他满世界跑他嫌弃她十二岁她半夜爬上他的/床他罚她抄了1000遍的矜持十三岁他们有一场泡沫般的爱情二十四岁他的怀里抱着别的女人她走谁料他却半路归来“老婆,你说iPad和蚂蚁跪哪一个”
  • 边伯贤:娇妻翻身太猖狂

    边伯贤:娇妻翻身太猖狂

    “玖宁!你别以为这样就可以逃走!”边伯贤“边伯贤,是你自己先放弃我们之间的感情的不是么,哦!不,我们根本没有感情,家族联姻罢了”玖宁
  • 逆态度:为爱逆战

    逆态度:为爱逆战

    生化危机,末日来袭,曾经纸醉金迷的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沉寂的兵王觉醒,消失已久的第一战队“逆态度”重组……乱世到来,看第一战队“逆态度”,为爱逆战!
  • 地狱家园

    地狱家园

    这是一片充满绝望和让人恐惧的世界!这又是一个无比真实和令人感动的世界!这本书将为您真实记录下因为战争而引发的一个全球化的丧尸病毒危机事件,并尽可能的真实还原深陷在其中的人们如何挣扎求生,如何找回人性,如何完成使命,又如何拯救苍生的故事。这里没有超能力,没有各种光环,更没有奇迹,这里的每个人都是普通人,这里的每个人也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本书将采用“多视角主线”的叙事方式来带动剧情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