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103章)
↓↓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
第3章 情义并重的红二十八团参谋长王展程
第4章 曾天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第5章 谢甲开粉身碎骨保乡亲
第6章 毛泽东极为关怀的曾延生
第7章 井冈山时期的“黄继光”马奕夫
第8章 萧劲“热血衷肠铸忠魂”
第9章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赖经邦
第10章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的王尔琢
第11章 曾宝华舍家献身护大印
第12章 “组织能力很强”的工人领袖宋乔生
第13章 “精神不死”的汪群
第14章 井冈元戎何挺颖
第15章 “双枪女侠”伍若兰
第16章 《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原型聂槐妆
第17章 护枪英雄贺国庆
第18章 刘仁堪鲜血书写“革命成功万岁”
第19章 宜章农民运动领袖毛科文
第20章 坚贞不屈的永新县委书记刘真
第21章 红军虎将贺国中
第22章 张世熙大节不辱
第23章 “一门三烈骄阳府”中的杨开明
第24章 从“山大王”到红军将领的袁文才
第25章 王佐“这辈子跟定共产党了”
第26章 信念坚定的知识分子革命者宛希先
第27章 张子清为革命死而无怨
第28章 投身革命的富家子弟胡少海
第29章 顾全大局的革命中坚刘辉霄
第30章 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
第31章 刘作述浴血长沙铸忠魂
第32章 井冈山第一位红色县长谭梓生
第33章 郭一清“革命先从自家起”
第34章 文武双全豪气冲天的伍中豪
第35章 开创赣南地方武装先河的朱学玖
第36章 朱亦岳一副对联抒豪情
第37章 罗石冰“为求解放甘吃苦”
第38章 陨落东井冈的归侨将领朱云卿
第39章 浏阳农运的先驱潘心源
第40章 曾士峨血洒高兴圩
第41章 “飞将军”黄公略
第42章 李明瑞“替人民打工”
第43章 龙超清背叛豪门
第44章 茶陵红色政权创始人谭思聪
第45章 李灿追求光明“名改为灿”
第46章 兴国首任县委书记胡灿
第47章 江西省行委书记李文林
第48章 李却非威武不屈
第49章 赵博生血洒黄狮渡
第50章 陈竞进“留得清白在人间”
第51章 红军红色总管余贲民
第52章 从绿林好汉到红军将领的段起凤
第53章 工农运动杰出推动者刘士奇
第54章 工人出身的省苏主席袁德生
第55章 共青团苏区中央局书记顾作霖
第56章 季振同光明磊落
第57章 毛泽东称为“好同志”的邓乾元
第58章 江善忠“死到阴间不反水”
第59章 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
第60章 何叔衡“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第61章 “三军征途哭奇男”邓萍
第62章 钟世斌“生是革命人,死做革命鬼”
第63章 古柏“为国捐躯,殊堪悲悼”
第64章 林瑞笙“一定要把红旗撑到最后胜利”
第65章 贺昌饮弹殉职留英名
第66章 苏区红色法律专家梁柏台
第67章 “红色土地爷”胡海
第68章 人民审计的奠基者阮啸仙
第69章 刘伯坚“正气凛然照万代”
第70章 “常胜将军”李天柱
第71章 毛泽东的好弟弟毛泽覃
第72章 创建盖世奇功的情报英雄钱壮飞
第73章 “比牛还执著的战士”曾纪财
第74章 兴国红莲李才莲
第75章 模范县委书记谢名仁
第76章 瞿秋白临难不屈
第77章 “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的方志敏
第78章 徐彦刚“要为真理而斗争!”
第79章 赣粤边“游击司令”李乐天
第80章 毛泽东的早期秘书谢唯俊
第81章 蔡会文“过关斩将敌胆寒”
第82章 红军中的外籍高级将领毕士悌
第83章 丹心碧血女豪杰李美群
第84章 郭滴人“点点滴滴为人民”
第85章 董振堂“高台为你著荣光”
第86章 抗日先驱周建屏
第87章 披肝沥胆被敌毒害的黄道
第88章 模范扩红突击队长金维映
第89章 袁国平“千伤万死鬼亦雄”
第90章 “坟墓里爬出来的铁人”项英
第91章 刘英“把一切交给共产主义事业”
第92章 左权“名将以身殉国家”
第93章 邓振询一生重民
第94章 陈潭秋“楚天英杰天山魂”
第95章 红色理财专家毛泽民
第96章 年轻的党中央“总负责人”博古
第97章 “工人队伍里培养出来的领袖”邓发
第98章 刘启耀“自带干粮去办公”
第99章 罗炳辉功炳千秋
第100章 炮兵的奠基者朱瑞
第101章 爱国高僧钟循仁
第102章 参考书目
第103章 后记
同类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性思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编,分别为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等。自由的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本书对自由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提出与逻辑线索、理论构成与研究方式,自由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自由主义批判与重申,实践理性与自由实践理性等问题进入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蓝海博弈: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本文集收入的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的学术报告。讲演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向听众娓娓道来,讲学结束后,讲演者与评论人、讲演者与听众、评论人与听众、评论人与讲演者、评论人与评论人之间,通过相互问答、彼此辩论、互为补充等形式,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可以说这是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思想交流平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