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的办公室与教室只有一墙之隔。那天下午三节课后,办公室难得安静,她终于有空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了。和李老师相伴的还有一个正上小学五年级的男孩,是同事的孩子,下午放学比较早,他来办公室等妈妈一起回家。
王老师正在隔壁辅导,正讲得津津有味,声音却突然变了节奏。一阵不雅的狮吼之后,便是重重的摔门声。李老师以为发生了什么,赶紧放下书来到走廊,小男孩也跟来了。虽然教室的门紧闭着,但似乎能想象出老师发怒的样子:铁青的脸,瞪圆的眼,还有挥舞的手臂。
“老师发怒了!”男孩说。
李老师真想推门进去说一声:“老师消消气吧,发怒会气坏身子的!”
正犹豫时,走廊安静下来。男孩说:“三国故事里说周瑜就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生气一点也不好,这个阿姨干吗生气呢?”
李老师说:“愤怒是一种消极情绪,是不良性格的表现,危害性非常大。”
从医学角度来看,愤怒是百病之源。具体来讲,愤怒伤脑,它会让大脑思维突破常规,做出鲁莽的行为;会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导致脑溢血;愤怒伤神,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愤怒会让颜面憔悴,皱纹多生;愤怒会扰乱内分泌,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甚至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愤怒伤肝,人处于气愤愁闷状态时,可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疼痛;愤怒伤肾,经常愤怒的人,可使肾气不畅,易致闭尿或尿失禁;愤怒伤胃,愤懑之时,不思饮食,久之必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
回到办公室,小男孩继续说:“等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不会来这里读书。”
李老师说:“为什么?”
男孩说:“发怒太恐怖了。”
李老师问:“你们小学的老师也对同学这样发火吗?”
男孩说:“班里总有调皮的学生,学习成绩又不好,老师看他们不顺眼,当然要发火了,但没见过这么凶的。”
李老师说:“你害怕发火的老师吗?”
他说:“害怕。老师发火的样子太丑、太难看了!”
是啊,在所有的表情中,大概愤怒是最难看的一种了吧——面部扭曲,肌肉僵硬,无论是谁都不会喜欢一张愤怒的脸。愤怒不仅有失身份,损害形象,也让人感觉缺少教养。
不过,每个老师翻开自己的履历,几乎都能找到发怒的痕迹并且总能找到愤怒的“理由”,比如,学生不交作业了,上课不认真听讲了,考试成绩不理想了……但只要分析一下,你会发现这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发怒根本不值得,也于事无补。
所以,当我们要愤怒的时候,必须给愤怒找一个理由。可以这样做:(1)逆向思维,难道都是对方的错?(2)冷静思考,这点小事大动肝火,值吗?(3)名言消怒,“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4)以笑驱怒。如果这样做还觉得不能制怒,那就愤怒吧,但是,如果愤怒不解决任何问题,那就千万不要愤怒。常言说得好: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记住:“为愤怒找个理由!”常常这样提醒自己,定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怒气也就自然消失了!
★专家健康锦囊
1.加强个人修养,不为区区小事计较。
2.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放一张写有“制怒”的字条,提醒自己不要随便发怒。
3.当有人发怒时,观察他龇牙咧嘴的丑态,剖析因发怒造成的不良后果,警示自己。
4.避开刺激源。尽可能避免接触那些老是使你心情不快的人和事。万一走不开,又怒火中烧时,强迫自己不开口,或者数数,数到100再开口,以缓和情绪。
5.锻炼身体,把愤怒挥洒出去。深呼吸,把愤怒转移出去。或者奋笔疾书,把愤怒写在日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