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42章)
↓↓
第1章 导言
第2章 生态文学的命名及现实依据
第3章 生态文学的思想基础
第4章 生态文学的审美取向
第5章 生态文学的主题蕴涵
第6章 生态文学是一种“站出来”的写作
第7章 作家的生命体验和“主体间性”色彩
第8章 生态文学写作的现实意义
第9章 自然的涌现与灵魂的守护
第10章 田园与荒野的诗意向往
第11章 乡愁与家园的呼唤
第12章 城市与异化的焦虑
第13章 动植物与生命之爱
第14章 生态批评概述
第15章 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现状
第16章 梭罗——把生命融入自然
第17章 生态视野中的《狼图腾》
第18章 于坚
第19章 漂泊、乡愁与家园
第20章 奥德修斯的乡愁与归乡之路
第21章 “变形”的生态解读——从奥维德到卡夫卡
第22章 附录一 关于乡村生态的文化思考
第23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一)
第24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二)
第25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三)
第26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四)
第27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五)
第28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六)
第29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七)
第30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八)
第31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九)
第32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十)
第33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十一)
第34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十二)
第35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十三)
第36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十四)
第37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十五)
第38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十六)
第39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十七)
第40章 附录二 傣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考察(十八)
第41章 附录三 佤族文化:一个民族在历史与
第42章 后记
同类推荐
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
本书以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剧作家、出版家、戏曲导演李渔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学思想中的审美文化做了9个方面的专题研究,揭示了李渔在中国审美历史上应有的地位、意义和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将转换研究视角,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切入,进一步全面地认识和客观地评价李渔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在中国审美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意义和价值,从而作一种崭新的揭示、剖析与阐述,以期更加纵深而全面地把握李渔的文学思想。走在阳光下
很久以后—— 我们知道伦敦格里莫广场12号那幽暗的布莱克家宅。 我们知道那些被施了魔法、永远拉不开的窗帘。 我们知道那些长长的、烛光摇曳的走廊。 我们知道阿兹卡班的监狱。 我们知道摄魂怪带来的黑暗。 我们知道那些重重深锁、没有窗户的牢房。 我们知道贴遍大街小巷的疯狂杀人犯的通缉令。 我们知道狼群游荡的夜晚。 我们知道霍格莫德村外阴暗潮湿的洞穴。 我们知道属于凤凰社的那个色彩黯淡的漫长夏天,他坐在厨房的壁炉边,孑然一身,望着跳跃的火焰。 我们知道那个深陷地下、不见天日的房间,我们知道那道微微飘荡的帏幕。 他走的时候,只有魔杖发出的光亮照亮他的脸。 所以,很久以后,我们知道,他没有撒谎。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人们的命途有别,作品的韵味各异。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显示出大唐气派;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反映出其对盛唐的一副衷肠;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以清丽哀伤之景衬托六代兴亡之感,此诗被誉为绝唱;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是通过对昨夜一度春风的抒写,以倾吐对其意中人的怀想。《唐宋诗精品鉴赏》搜集了唐宋大量的经典诗句,包括《在狱咏蝉并序》、《回乡偶书二首》、《夜归鹿门歌》等,对它们一一进行解析和鉴赏。
热门推荐
白雪公主生存史
每个人少女的童年都曾经有个童话梦,本文是恶趣味作者写的一篇小小颠覆成人黑童话。正式的介绍:关于叫白雪的公主在外界暴力威胁下的血泪成长保命史猥琐版:话说皇后为了害白雪公主,不折手段。决定用苹果毒死公主~~~这日,皇后拿了苹果到七个小矮人的家前叫卖,可是皇后一时疏忽,把11当成毒药加在苹果里了。后来白雪公主买了苹果,她准备吃苹果时,忽然想:七个小矮人救了我,我还没报答他们呢,算了,这个苹果还是留给他们回来吃吧。事情发展地很自然,七个小矮人晚上回来吃了苹果,白雪公主守了多年的贞操,也在那个夜晚没了,现在开始猜谜七个小矮子的名字分别叫开心果,爱生气,鼻涕虫,瞌睡虫,糊涂蛋,万事通,害羞鬼。请问是谁偷吃了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