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周易损卦》
译文
损失,或许就是一种增益;这是用重金买来的占卜所不能违背的,是为大大的喜庆。
阐释
《周易损卦》上卦“艮”为山,下卦“兑”为泽,山在泽上,是减损泽中的土,来增加山的高度,所以命名为“损”,指损失的意思。
对于损失,我们往往认为是一件坏事,其实不然。
《周易损卦》云:“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用攸往。”由此可见,损并非总是坏事,如主动的损己为人,往往会获得更多。
事实上,《周易》最崇尚损上益下、损己为人。《周易》云:“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是说,损失,或许就是一种增益;这是用重金买来的占卜所不能违背的,是为大大的喜庆。
《周易》又云:“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是说,三人同行,容易产生猜妒,其中一人会以为另外两人亲密而疏远自己。于是便出现了损。三人损其一,二人同行,虽是损却得益,因为只剩两人,谁都不想失去谁而单独前行,因此容易相互帮助、相交为友。而另一个人单独前行,三人损其二,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他会觉得孤独,便要寻觅新伙伴,因此而重新得友。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生活中损是不可避免的。凡事,有益必有损,有损必有益。损人而利己,己未必有益;损己而为人,小损而大益。
就健康养生来说,损失一点、吃点小亏,并不全是坏事,而是不计较、不纠缠,心胸开阔,心地善良,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养生之道
由《周易》的“损卦”,笔者想到郑板桥的一句名言——“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其核心思想是不计得失,求于心安。
这并非指贬低自己的人格,处处吃亏,而是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要宽以待人,不要过多计较纠缠,要学会“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不便回答的问题不妨佯作不懂,对危害性的攻击不妨也以理智的“吃亏”化险为夷,以聪明的“吃亏”平息可能发生的矛盾。这种“吃亏是福”能消除很多心理压力,是有益身心的保健良方。
在兴化的郑板桥博物馆藏有郑氏当年给自己作品明码标价的“板桥润格”(价目单),写明了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还注明“不得赊欠,不以物代银”等字样。据说这是中国艺术家第一次为自己的作品明码标价。由此可见,郑板桥的“吃亏是福”并非是真的要吃亏,而是一种超脱的处世哲学。
由“吃亏是福”,笔者又想到郑板桥的另一句名言——“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一样也蕴含了深刻哲理,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其实,这里的“糊涂”是指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修养,意在劝人,胸怀开阔,宽以待人。这种超凡脱俗的心理状态是养生长寿一大秘诀。就拿郑板桥来说,他不因官场失意而耿耿于怀,怨天尤人,而是毅然返回故里,寄兴于诗、书、画之中,过着恬淡、愉悦的暮年生活。他所说的“糊涂”,能帮助他消除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惫,体现出他的乐观主义精神情怀。
郑板桥并不是一味地糊涂的,他是“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对原则性问题很清楚,处理起来不失原则,而对一些非原则性的不中听的话或看不惯的事,则是装作没听见、没看见或是随听、随看、随忘。这种“小事糊涂”的做法,是人生处世的一种态度。总之,“难得糊涂”实乃养心的妙招,古人说的“修成大愚方为智”就是这个道理。
养生典范
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之一。他还是著名的清官,爱护百姓,最后为了百姓而罢官回乡,从此以书画安度晚年。郑板桥一生历经坎坷,3 岁丧母,30 岁丧父,39 岁丧妻,57 岁丧子,终生穷困潦倒,然而却享年 73 岁。
郑板桥的长寿秘诀在于他的养生之术,他的诗、书、画艺术精湛,号称三绝。由于他在创作过程中能把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独创一格,从而达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境界。这使他精神上有所寄托,豁达、开朗。
郑板桥一生坎坷,但他始终能以乐观的心情对待。他做官时,因为在灾荒之年为灾民请求赈济触犯了上司,结果被罢官。但是他并没有忧郁沮丧,也不为官场失意而郁闷不乐,而是骑着毛驴悠然回到故乡。从此专注于诗、书、画,安然幸福地过着老年生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郑板桥养生长寿之法。郑板桥一生中为人处世,始终不求名利,不计得失。他写过两条著名的字幅,就是流传至今的“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这两条字幅含有深刻的哲理,凭借着这种达观大度的心态,郑板桥不但长寿,而且留下了万世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