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阳结”、“大便秘”、“大便燥结”、“肠结”等。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有关联的,是整个机体活动的一部分。它们以经络为通道,在各脏腑组织之间,相互传递着各种信息,在气血津液环周全身的情况下,形成一个非常协调的统一整体。脾与胃通过经络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滋养全身,故脾胃共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两者相反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的转化过程。如果脾气不升,则胃气就会失降,会出现纳差、恶心、腹胀、便秘等症;如果饮食不节,使胃失和降,则会影响脾的升清,使运化失司,出现腹胀、腹泻等症。同样,胃与小肠、大肠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饮食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的密切配合。小肠接受经胃腐熟及初步消化的食物后,进一步消化,清者(即精微物质)上输于脾,经脾转输于全身,以起营养作用,水分则吸收后成为渗入膀胱的尿液。浊者(为食物的糟粕)下达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与糟化,再由肛门排出体外。所以,传化水谷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受纳、消化、传导和排泄,虚实更替,宜通而不宜滞,即食物在胃肠内必须更替运化,而不能久留。当胃内有实热,消灼津液,则可导致大肠传导不利,便秘不通;而大肠燥结,便闭不通,就会影响胃的和降,出现恶心、呕吐、食少等症。
中医将大肠归属于腑。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处紧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导糟粕。大肠接受经过小肠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另外,大肠传导糟粕的功能与人体内的津液有密切的关系。当肾虚津液不足或肠胃积热灼伤津液时,均可使大肠传导不利,使大便干涩,引起便秘。
饮食入胃,经过脾胃运化,吸收其精华之后,所剩糟粕由大肠传送而出,即为大便。如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质干燥或坚硬,即可形成便秘之病。中医认为,便秘的基本病变,虽属大肠传导失常,但与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阳明胃热过盛,热灼津液,津伤液耗,肠道失润;脾气不足,则气虚而传送无力;肝气郁结,气机壅滞,则“气内滞而物不行”,或气郁化火,火邪伤津,亦可使肠道失润;肾开窍于二阴而恶燥,又主五液,肾阴不足,则肠失濡润,肾阳不足,则阴寒凝滞,津液不通。故四者功能失调,皆为便秘之由。
中医治疗便秘也是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对人体的虚、实、寒、热、阴、阳、气、血、津、液等的调理而进行治疗,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独特方法之一,对于便秘的治疗,同样是通过分析便秘的病因以及便秘引起的全身症状表现,按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对便秘一证,辨证可分辨出血虚便秘、阴虚便秘、气虚便秘、阳虚便秘,还分辨出热秘、寒秘、气秘、实秘、虚秘等不同。根据辨证对便秘进行治疗,则可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