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7300000003

第3章 谨和五味——饮食养生(3)

语见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调饮啜》。李渔认为,饮食在喜乐犹可,在哀怒则必不可。怒时食物易下而难消,哀时食物难消亦难下,俱宜暂过一时,候其势之稍杀。饮食无论迟早,总以入肠消化之时为度。早食而不消,不若迟食而即消。不消即为患,消则可免一餐之忧。换言之,极度欢喜之时,虽不宜进食,但犹可变通;若是发怒或者悲哀之际,则是绝不能用膳的。因为,发怒时食物虽然容易吃下但却难消化,悲伤时食物既难吃下也难消化。所以心绪不平之时,最好暂不进餐,待心态平和了再吃。饮食早晚还是其次,关键是食物入肠能否消化。饭吃得虽然早却不能消化,还不如晚吃一点儿,吃下即能消化。若吃饭后不能及时消化,人极易生病。李渔还认为,“倦时勿食,防瞌睡。瞌睡则食停于中,而不得下。烦闷时勿食,避恶心。恶心则非特不下,而呕逆随之。食一物,务得一物之用。得其用则受益,不得其用,岂止不受益而已!”也就是说,疲倦、烦闷之时均不宜饮食。因为饮食的目的是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若吃下去而不能吸收,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古人对于饮膳时精神状态的重视,非常符合饮食卫生的要求。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指出,人在进食之时,应当去除烦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否则多令人神惊,夜梦巨物。显而易见,“夜梦巨物”仅是身体状态不佳的表现,心态不佳时饮食的危害显然远不止于此。

先饥而食,先渴而饮。

语意:不宜等到饿了才吃饭,不宜等到渴了才喝水。

语见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孙思邈对于食养非常重视,他在《千金翼方·养老大例》中指出,“善养老的人,非其食勿食”。所谓非其食,就是猪豚鸡鱼蒜鲋、生肉、生菜、白酒、大酢、大咸等等。淡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

他主张饮食当以清淡为上,先饥而食,先渴而饮,主要意图在于避免过度饮食。因为饿了才想吃,往往过饱;渴了才想喝,往往过量。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即应常吃少吃,不宜忍饥后暴食。他同样强调不可吃生食,饮酒不可多,不能久饮,不宜夜食,进餐时要去除烦恼,饭后应漱口、散步等等。孙氏主张食养与药养相结合,他在《千金要方·服食法》中指出:“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及诸补散各一剂,夏大热则服肾沥汤三剂,秋服黄芪等丸一两剂,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日则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此服药养生之法与先饥而食的原理一样,都体现了“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的积极养生思想。

明代养生家孙薇甫的《丹台玉案》认为,“五经环列,土位中都。病从口入,昔有良谟。过饱脾怯,食多胃浮。不节则嗟,是则谁辜?”也就是说,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土居中央,而人的脾胃正是属土。常言道“病从口入”,因此防病的良策是从饮食上注意。胃气以降为顺,吃得过饱会使脾胃虚弱,从而导致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的症状。若饮食不节导致健康受损,过错在谁呢?

淡酒小杯,久坐细谈,非唯娱客,亦可养生。

语意:少饮淡酒,慢慢品尝,不只是待客之道,亦是养生之法。

语见《养生要略》。酒有疏通血脉、祛淤活血、祛风散寒、杀邪避秽之功效。《黄帝内经》中就有用酒祛邪疗病的记载,《千金要方》中更是收集了大量的药酒方,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指出,“酒,辛者能散,苦者能降,甘者居中而缓,淡者利小便,用为向导,可以通行一身之表。”可见,不同类型的酒,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酒为百药之长,适量少饮,确有通调血脉、增进饮食、缓解疲劳、使人轻快的作用。

传说三国时期,洛阳城中有个杜康酒家,店门外有一幅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是“不醉不要钱”。时有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见之大怒,于是连饮三杯,结果一下醉了三年之久。显而易见,这只不过是笑话而已。不过,刘伶的豪气虽佳,但做法并不值得提倡,因为暴饮会危害身体健康。饮酒的要点是淡饮、少饮,李时珍曾说,酒是天之美禄,少饮则和血行气,能够御寒;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过饮则杀人顷刻。若是长期饮酒,不仅危害自身,而且殃及后人。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天才,但由于长期过度饮酒,一子二女都平平无奇;诗圣杜甫,十四五岁时即已酒量出众,一直喝到辞世,由于他的豪饮,两个儿子都成了茅塞不开、低能愚钝之辈;晋代诗人陶渊明,直到晚年才悟出,正是因为杯中之物才使得五个儿子愚钝不灵。

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语意:烈酒是致病的开端。

语见战国时的《吕氏春秋·尽数》。古人反对饮食过于丰美,味道过于强烈。《吕氏春秋》中说:“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意思是说,凡食物不要过于丰盛,味道也不要过于强烈。正因为如此,古人才说烈酒是致病的开端。

元代养生家贾铭的《饮食须知》认为,酒的种类很多,其味有甘、苦、酸、淡、辛、涩等等,其性皆属热,均有毒。多饮酒会助火生痰,昏神软体,损筋骨,伤脾胃,耗肺气,因而会损耗人的寿命。饮冷酒而食牛肉,令人易生虫;酒与乳品同饮,令人气结;饮酒时吃胡桃,令人咯血;酒醉后卧于黍穰上,且食猪肉,易患麻风病;饮酒时吃芥菜或者是其他辛辣之物,伤人筋骨;酒后饮茶多,会伤肾聚痰,成水肿病或挛痛,腰脚重坠、膀胱疝症、腹下冷痛、消渴痰饮;久饮过度,令人精薄而无子;醉酒后当风而卧,成癜风瘫痪;酒醉后浴冷水,成痛痹;凡用酒服丹砂、雄黄等药,能引药毒入四肢,滞血,化为痈疽;若中砒蛊等毒而后饮酒者,无法可解;凡饮酒宜温,不宜热,量宜少,不宜多;饮冷酒,会造成手抖动不停之病;有火证、目疾、失血痰嗽、痔漏、疮疥等病,也应当忌酒;饮酒的人喜咸恶甘,不要同甜物一起食用。枳椇、葛花、赤豆花、绿豆粉皆能醒酒解毒。

茶能解渴,亦能致渴。

语意:饮茶能解口渴,也能导致口渴。意谓饮茶要适量、适当。

语见清代养生家曹庭栋的《老老恒言》。《黄帝内经》载,“少饮不病喘渴”,意思是说,少量饮茶就不必担心口渴。对于心火内扰、心烦不安者,饮茶清心除烦的效果非常明显。然而,凡事都要适可而止,饮茶过量,对身体同样不利。曹庭栋认为,过量饮茶可能会导致口渴。据说唐朝诗人卢仝,以善于品茶而著称于世。他一饮茶就是七碗,越喝越渴,并不是因为他的茶量大,而是由于饮茶会洗涤体内的津液,从而导致口渴。

茶叶味甘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此外,传说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初到中国时,誓言以九年时间停止睡眠,修习禅定。前三年达摩如愿了,但后来渐渐不支,终于熟睡。达摩醒来后羞愤交加,遂割下眼皮,掷于地上。不久后掷眼皮处生出小树,枝叶清疏,生意盎然。此后五年,达摩相当清醒。然而还差最后一年时,又遭睡魔侵入。达摩采食了身旁的树叶便立刻脑清目明,方得以完成九年禅定的誓言。达摩采食的树叶即为后代的茶,此乃饮茶起于六朝达摩的说法。此说虽然无稽,但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饮茶有提神的效果。尽管饮茶有很多好处,但过量或不当饮用,则无益而有害。多饮茶除了会致渴外,《老老恒言》还认为,多饮茶令人面黄,亦少睡。宋人苏东坡则认为,清晨饮茶,直入肾经,乃引贼入门也。

烟草味辛性燥,熏灼耗精液。

语意:烟草味辛、性燥,吸烟会耗损人体津液。

语见清代养生家曹庭栋的《老老恒言》。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认为,烟的本义即是火气,是物品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烟草是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的,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中使用“烟草”一词,是文献中最早表示今天我们所说的“烟草”这一名称的。

初时,某些医生觉得烟草具有药用价值,认为吸烟能辟瘴温阳。后来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烟草不仅没有明显的药用价值,而且还会危害人体健康。清代吴仪洛就曾明确地指出,吸烟最灼肺阴,令人患喉风咽痛,咳血失音之症甚多。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的朋友因吸烟而咳嗽咯痰,久治无效,年余未愈。后来戒烟一个月,不仅肺病痊愈,而且精神顿健,饮食自倍,吃饭如汤沃雪。

《老老恒言》提到吸烟的害处时指出,烟一入心窍,人便昏昏如醉。清晨饮食未入口,宜慎。笃嗜的人,甚至舌苔黄黑,饮食少味,盛夏自当强制。换言之,吸烟能迷人心窍,令人昏昏如醉。清晨没有吃饭前,千万不要吸烟。长期吸烟的人,有的甚至舌苔变黄、变黑,饮食都没有滋味。盛夏时,应当强行戒烟。

吸烟之害,举世公认。吸烟者不仅会早衰,严重者还会导致早亡。清代曾有戒烟的专书问世,提出用生豆腐四两戳细孔,用黑砂糖二两,放豆腐上蒸化,思烟辄进数匙,三日后即不思吸烟矣。《老老恒言》认为,有烟瘾的人食猪、羊油可愈,是因为油可润烟之燥。有人制作了水烟壶,隔着水吸烟,其目的也是为了润湿烟的燥气。

欲调饮食,先匀饥饱。

语意:想要把饮食调好,应当先把自身的饥饱程度调匀。

语见清代作家李渔的《闲情偶寄》。李渔认为,饥饿到七分而能够吃到食物大约是适中的标准。在这之前就吃食物便为时过早,之后再吃食物便又为时太晚。可是有七分的饥饿,也应当吃七分之饱,就好像田地灌溉,水量一定要与禾苗的需要相称,需要多少就浇灌多少,浇灌太多反而会伤害庄稼,这就是平时保养身体应当掌握的紧要的时机。有的时候因为迫于事务的繁杂,饿的程度超过七分还是未吃到食物,于是饥饿感就会达到九分甚至十分,这种情况就是所说的饥饿得太厉害了。这时吃食物,宁可少吃一些,也不要因多吃而受到伤害。因为多吃就会造成饥和饱相矛盾冲突,从而使脾胃受到伤害,一旦消化功能紊乱,几个月的调理就会前功尽弃了。

调摄饮食,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以为偶尔的暴饮暴食没有大碍,《韩非子》中指出,“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也就是说,千丈的大堤,会因为蚂蚁钻的小洞而终致崩溃;百尺的高楼,会因为烟囱上小裂缝里的烟而起火焚毁。养生之道,贵在坚持。不必说一曝十寒,即便是偶尔破例,也可能使数月之功付诸东流。三国时期文学家嵇康在《养生论》中说,在连续七年旱灾的商汤时代,如果有一些禾苗仅得到过一次灌溉,那么这些禾苗尽管会同其他庄稼一样因旱灾而死亡,可是肯定会在从未得到过灌溉的庄稼之后枯萎,这便是“一溉之益”的重要性!世人常常认为偶尔的一次破例不会损伤身体,这便是不懂得“一溉之益”的表现。

日中后不食。

语意:午时之后不进中餐。

语见明代养生家龙遵的《食色绅言》。龙遵认为,饮食过量的人有五种苦处:一是大便次数多,二是小便次数多,三是老想睡觉,四是身肥体重不能很好工作,五是多患消化不良症,自己滞留在苦难之中。午时之后不进食有五种好处:一是可以去掉色欲之心,二是可以减少睡眠,三是能够专心致志,四是不居人下风,五是身体安稳,不发作中风之病。

午餐应在正午或者稍早,午时之后不宜再进餐。因为按照常理,人们进餐之后,应稍稍休息。午时之后进餐,势必打破正常的生活规律,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古人认为,食欲与色欲是相关的,《饮食绅言》指出:“三欲者,食欲、睡欲、色欲。三欲之中,食欲为根。吃得饱则昏睡,多起色心,饥生阳火炼阴精,食饱伤神气不升。”也就是说,人的三种基本生理欲望是食欲、睡欲和色欲。三者当中,食欲是最基础的。吃得饱饱的就昏昏欲睡,也常常产生性的要求与冲动。午后进餐,不思劳作,反倒容易滋生色欲之心。“饥生阳火炼阴精,食饱伤神气不升”,是针对气功修炼而言的。若是腹中稍稍感到饥饿,能产生阳气之火,炼阴精,助精化气;气上升补脑,也就是气化神。相反,若是吃得太饱,体内之血忙于消化食物,精难化气,气也难上升补脑。简言之,饱食不宜练习气功。

热食伤骨,冷食伤脏;

热物灼唇,冷物痛齿。

语意:食用太热的食物伤人骨髓,太冷的食物伤人五脏;太热的食物烫嘴唇,太冷的食物刺激牙齿。

语见南朝医学家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指出,“凡食,先欲得食热食,次食温食,次冷食。食热暖食讫,如无冷食者,即吃冷水一两咽,甚妙。若能恒记,即是养性之要法也”。也就是说,吃饭的时候,应当先吃热的,再吃温的,最后吃凉的。最后如没有凉的饮食,可饮凉水一两口,对身体很有好处。如能时刻铭记,便表明已经掌握养生的一种重要方法了。陶弘景还指出,“凡食,欲得先微吸取气,咽一两咽乃食,主无病”。意思是说,吃饭前,应当先轻轻吸一两口气咽下再进食,可使人不得病。

食物的冷热也是古代养生家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根据中医的认识,人的体质有不同的类型,有偏阳性的,有偏阴性的,也有中性的。如医家经典《黄帝内经》就把人分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种类型。不同类型人的体质,会有偏寒与偏热的不同。大体上讲,体质的差异是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的。一般而言,北方人体质偏寒,南方人体质偏热。所以,北方人饮食趁热,常常觉得舒服;南方人待食物凉了再吃,觉得更爽快一些。此外,人的年龄不同,对食物冷热程度的适应也会有所差异。

宁少毋多,宁饥毋饱,宁迟毋速,

宁热毋冷,宁零毋顿,宁软毋硬。

语意:宜少吃一些,而忌吃得太多;宜脾胃有饥感,而忌过饱;宜迟缓进食,而忌食之太快;宜热食,而忌冷食;宜分几次吃,而忌一顿饱餐;宜软食,而忌硬食。

语见清代养生家丁其誉的《寿世秘典·调摄》。古人对于饮食的论述颇多,丁其誉的观点精而要,但应注意,这里不过是一般而论,具体到每个人,还会因时、因事而不同。换言之,此六宜六忌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他自己就曾指出,“朝不可虚,暮不可实”,也就是说,早晨饭不能不吃饱,晚上饭不能吃过饱。明代养生家黄承昊在《折肱漫录·养形篇》中曾指出,“空腹莫多言,最能伤气。中午必须吃饭,饭必满量而止,则神气自旺。晚餐微酣,不可过醉,亦不可过饱,自然神清气爽。”可见,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宁饥毋饱的。

适时适量饮食,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劳动强度高的人,更应当保证饮食数量和质量。三国时,诸葛亮因刘备托孤,感恩图报,不惮操劳,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唯恐别人不像他那样尽职。诸葛亮派使节去魏军营中,司马懿只打听有关诸葛亮睡眠、饮食以及管理事务之类的琐细事情,使节说道:“诸葛公夙兴夜寐(早早起身,夜深方睡),罚二十以上(该处以二十军杖以上的事项),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司马懿因此叹息道:“诸葛亮大概快要死了”。果然,两军对垒时,诸葛亮病死于营中,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的志向。过度劳累而不能适量饮食,无怪乎诸葛亮年仅五十多岁就殒命了。

口必甘味,和精端容。

语意:人应有较强的食欲,心态平和,举止端正。意为饮食时要注意姿势和情绪。

同类推荐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男人烦恼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男人烦恼一扫光

    医学博士奚小土收集编写的最古老、最齐全、最安全巧除男人烦恼的经典老偏方。
  • 健康就这么简单:现代人不生病的智慧

    健康就这么简单:现代人不生病的智慧

    本书主要从压力释放、疲劳缓解、心理调节、科学用脑、常见疾病防治、养生保健、运动休闲、名人谈养生与健康等方面讲述健康的智慧,教你做自己的医生,呵护健康。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实用性。从现代人的生活实际出发,语言精练,行文简洁,让你轻松阅读的同时,即可尝试。相信看重健康的你绝对不会错过与这样一本书的相遇。
  • 最好的健康给父母

    最好的健康给父母

    本书分九章对中老年人的身体生理现状、心理、睡眠、疾病预防、经络、饮食,以及药物、动静、气候等方面的养生知识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阐述。在注意营养平衡、控制生活节奏,自得其乐、心平如镜,讲究饮食习惯、保持劳逸结合,养生为主、重视食补、适当药补、辅以经络按摩,安稳睡眠、动静养生结合等方面部有全新的诠释。每章结束还附有平时读者和患者的来信,用以指导中老年人如何适应中老年生活,保持和增进身体健康,以使中老年人拥有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生。
  • 大学生养生与保健

    大学生养生与保健

    《大学生养生与保健》以《俭民健身条例》为出发点,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特别是针对大学生中伤、弱、病、残者,现代健康理念与传统养生理念结合,现代科学健身方法与传统养生保健方法结合,从不同视角介绍卫生保健知识,传统养生方法,帮助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学锻炼,进行
  • 这样最健康

    这样最健康

    健康是人类的基石,关注健康,爱护生命。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全球普遍升温,这就使原来炎热的夏天更加酷热难耐。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们的生活、工作都受到了影响,常常会口干舌燥,身体匮乏无力。这时,冷食、冷饮就成了消暑解渴的佳品。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天气中,吃一根冰凉美味的雪糕,喝一杯清凉可口的饮料,会是一种多么痛快、凉爽的事啊!
热门推荐
  • 桐谱

    桐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联盟之峡谷人生

    英雄联盟之峡谷人生

    韩四明从一个中学生到峡谷内的所发生的一切的一切。
  • 农家萌妃初长成

    农家萌妃初长成

    【已完结】一道圣旨让她家破人亡,一次追杀让她隐居乡村。奈何弟弟想要读书,家里穷的揭不开锅,连唯一支柱也离世,唯有带着弟弟远走他乡。原以为自己可以从基层做起开一家酒楼,可谁知外公逼着自己学医、弟弟忙着为自己找夫婿,她笑着看着他们。“这位是我的恋人,太子殿下。”前有太子殿下,后有杀手大人,再来一个皇后娘娘,自己不仅离目标越来越远还搭上自己的性命。得以逃生她性情大变假装失忆,和自己最痛恨的人在一起,只为复仇。可偏偏在背后帮她的人竟是如此,“娘子,好久不见甚是想念。”【宝宝们喜欢就收藏,自知笔力不够,有待加强,谢谢支持】
  • 自控

    自控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身体不受控制了,但最可怕的自己的身体超出想象效率在杀人,你会怎么办?
  • 宇宙的起源

    宇宙的起源

    在恒星之间茫茫的黑夜里,存在着气体云、尘埃和有机质。通过射电望远镜,我们发现那里有数十种不同的有机分子,这些分子的大量存在,表明生物无所不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很可能是宇宙的必然规律,只是时间迟早不同而已。在银河系的几十亿个行星当中,有些行星可能永远也不会产生生命,有些行星可能有生命的兴亡,或者只是停留在生命的最简单形式而已,但是在一小部分的星球上可能有比我们人类更高级的智慧和文明。
  • 绝巅天王

    绝巅天王

    开始,有人说他是虎豹之驹虽未成纹,已有食牛之气。后来,有人说他是鸿鹄之蔻羽翼未全,已有四海之心。最后,有记者笑着问他:“您已经如此富有,站在了人生的巅峰,到底还要向这个世界证明什么?”他面对闪光灯从容的说道:“其实很简单,没有经过我的允许,这个世界上没人能伤害我。”他的亲人叫他吴二愣。他的朋友叫他吴浩然。他的兄弟叫他吴天王。【这是一个热血江湖,有笑点,有泪点,更有爽点。】
  • 琢月

    琢月

    冷希文,一个温婉淡然的女孩子,年幼时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弟弟冷希扬便在那时具备了姐姐的人格。当这个秘密被自己深爱的女友秦妍发现,当自己的死党黎凡和自己的另一种人格(冷希文)相恋。当众人不知所错,却无意得知,曾经的车祸不是意外而是谋杀,而是谁,又会成为下一个权利的牺牲者……
  • 魔界男神下凡间

    魔界男神下凡间

    她是止家唯一一个童养媳,他是魔界的大王,她调皮一界,他温柔一生
  • 评论与反思:发现保险法的精神

    评论与反思:发现保险法的精神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险法为规范中国保险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理论研究的薄弱、实践中的保险法存在诸多瑕疵、评论现实中发生的疑难判例、反思中国保险法律制度的不足,发现保险法律制度的规律和精神,我们愿成为保险法研究的铺路石!
  • TFBOYS之花蝶恋

    TFBOYS之花蝶恋

    这是TFBOYS与三女主角的爱情校园故事,会有设么故事呢?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