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一点却让她的上司颇为头疼:每次策划会议上,她都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她自己也说:在上司面前我表达不清我的意思,表现力极差,越是想表现越是不知所措。有一次策划会议,她在底下和同事们讨论得非常激烈,好的创意也不断涌现,她自己也感觉非常精彩。但是,一面对公司领导她就说不出话,原来的一些创意全卡在嗓子里,说不出来,领导的表情,让她本来就紧张的心越来越紧张,然后说的更是乱七八糟。每次会议结束她都是满脸通红、抱着文件夹最先最快逃出会议室的。
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只记得,上初中时,本来成绩优秀的她因为贪玩,成绩猛降,然后老师找她谈话,上课就提问她,但是她总是表现很差,老师对她失望,同学都嘲笑她,然后就有了心跳加速、紧张的感觉;考研两次笔试成绩突出,都因面试中的过于紧张,不能很好地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而被淘汰;找工作频频受挫,更加加重了她的紧张情绪。经人介绍找到现在的工作,她知道工作的来之不易,于是工作非常认真,业绩也不错,但就是不能在领导面前讲话。小娜也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关键时刻,小娜由于过度紧张失去了一次又一次表现自我、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如果这样的情形继续发展下去,小娜很可能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一些不可控制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她的正常生活。
持续的紧张还会危害健康的身体。因为它会使机体处于一种超敏感状态,使身体的重要器官处于自身“自卫性”的生理反应的攻击之中,久而久之,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受到冲击,癌症以及各种疾病就会乘虚而入。所以说,长期、过度的紧张是人们心理和生理的毒瘤。
心理自助术
既然已经了解到过度紧张的危害,所以,在紧张情绪还未造成任何损害之前就加以防范是非常重要的。
1.发现及时,自我调节
面对有些不可避免的紧张,为了不让其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或生活,一定要学会如何对付它。主要的就是在紧张刚刚产生的阶段及时发现它,此时,稍微采取措施就可避免其产生负面效应,例如,可以通过多吃些有益健康的食物、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或者培养个人兴趣等,来进行自我调节。
2.准备充分,重视过程
情绪紧张者一般都很看重事情的结果,在准备阶段总想着结果如何,这样不仅对自己没有帮助,反而会增加紧张的情绪。因此在做任何事情前,做好充分的各种准备,准备阶段也不要总想着结果会如何,真正把你的命运交付于更高的力量,对命运的结果处之泰然。
3.畅所欲言,表现自我
紧张,会使人动作失调、情绪紊乱、语无伦次等,研究发现,能够通过语言充分表现自己的人,往往表现很自然,给人以自信的感觉,所以,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是十分必要的。
4.寻找依托,开怀大笑
当你发觉紧张将要来临时,努力做到转移视线,寻找合适的减轻紧张的方法,例如和朋友讲讲笑话或者随身携带小品相声的书,说到或者看到可笑的地方,尽量开怀大笑,因为大笑,可以使处于紧张状态的身体得到迅速的恢复,由于血压和心跳有所缓解,全身如同卸掉千斤重担,感到轻松。
5.尽力而为,投入适度
每一项工作或事情结束时,就给自己的表现进行检讨,看看自己有没有尽自己的责任,有没有尽力而为(但是投入不要过度,否则又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如果你已经竭尽全力去做,纵使结果还是不理想,也不应该责怪自己。
6.劳逸结合,享受生活
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使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他们只顾得拼命地工作,挣钱,却没有勇气停下来休息,去享受生活的情趣和安逸。殊不知,放松的心情,劳逸的结合,才会使工作更有效率,所以,不要做生活的奴隶,学会享受生活吧!
有人说,紧张是新世纪流行的一种文明病。它一方面说出了紧张存在的普遍性,另一方面也点出了紧张的危害性。因此,我们要持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紧张情绪,只有放松自己的心灵,才能在我们的人生路上踏歌前行。
六、寻找温暖,摆脱孤独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贫困可能会降低人的身价,但是孤寂却可能败坏人的性格。
——狄德罗
有人说,鲁迅是一个孤独者,并且在他的作品中也频频出现孤独者的形象,例如,《孔乙己》中满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祝福》中抗争命运的祥林嫂,《阿Q正传》中拥有“精神胜利法”的阿Q等,甚至连那些愚昧的群众个体也同样是孤独的?孤独,是鲁迅的特点也是他作品中人物的特点,那么,什么是孤独呢?
孤独并不单纯是指独自生活、独来独往。独自呆在旷野中,并不一定感到孤独;置身于都市之中,并不意味着没有孤独感。所以说,孤独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情绪体验。
孤独心理是因缺乏与人的交流而产生的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孤独的时候,只是有的人,似乎以孤独为伴,成为一种习惯。孤独者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不愿与他人接触,待人待物冷漠,对周围的人常常有厌烦、戒备心理,喜欢独来独往,钟情于重复性的事情等。
杨丽曾自称是世界上最幸福快乐的女人,可最近不知怎么了,走到单位就直冲自己的办公室,也不和任何人打招呼;工作之余不和大家聊天,只是收拾自己的办公桌;临近下班时间时,总是频频掏出手机看时间,时间一到,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单位。
原来,半年前,杨丽的老公被调到外地工作,半个月才回家一次,而她的工作暂时又不能调动。结婚三年来,他们一直没有分开过,这次工作调动对老公的前途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关乎他们以后的幸福,所以他们都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老公刚走的一两个月,杨丽的表现还没有出现什么异常,在单位仍然是快乐家族的一员,只是下班后比以前跑得更快。因为她和老公约好,每天下午下班后就在网上“见面”。一开始,他们通过网络进行聊天,但是老公工作越来越忙,以至于没有时间上网,只能通过手机短信互相问候,并且每天都坚持通一次电话,但杨丽仍然坚持天天在固定的时间打开电脑,等候老公。再后来,都是她主动联系老公,而他回短信也总是很简短,仅仅是安慰,因此,杨丽认为,老公有了事业就忽略了她。
由于父母公婆都在外地,来回都不方便,结果只能一个人住,因此,失落的心更加孤独。回到单位又怕同事们知道她的这些事情,怕别人说她的婚姻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不想和同事多说一句话,她的举动也变得越来越古怪,同事都感觉她变了一个人。
杨丽逐渐将自己封闭在孤独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同事,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影响的不仅是她的人际关系,还有她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研究发现,长期的孤独,首先会使人沮丧、抑郁、自卑、绝望等,进而危害人体的健康。据《现代健康报》报道,最新研究发现,孤独对人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不亚于吸烟和肥胖,孤独可以削弱人体免疫系统,还有造成抑郁症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孤独情绪。
心理自助术
尽管世界上的许多经典名着、创造发明都源于伟人们的孤独,但是孤独对人们的危害仍不容忽视。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孤独只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是一种客观状态,因此,减少孤独的负面影响,走出孤独,只能通过自己。
1.有序生活,不做闲人
单调、无序的生活状态,往往是孤独滋生的温床,因此要想摆脱孤独最根本的就是给自己定位,根据对自我的认识主动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变生活状态,积极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去。独处的时候,尽量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最好安排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让自己闲下来。
2.通过宠物,填补空缺
孤独时,人们总喜欢借助一些宠物或者小玩意来填补精神上的空缺,并且会对这些东西倾诉所有,视它们为知心朋友。例如《荒岛余生》中的汤姆·汉克斯,当他在岛上与世隔绝时,为了排遣自己的孤独,他就将排球视为自己的朋友,并给它取名叫做“威尔逊”。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找到伙伴,另一方面你冲它说出的事情它会永远替你保密。
3.寻找友情,加入集体
孤独之“余”,不妨观察一下身边都有哪些朋友是值得交往的,然后,积极主动地和他们接触,多和他们聊天,交换内心的喜怒哀乐,互相了解需求,以求得到友情,然后让朋友陪你去加入集体,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争取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最后你会发现不但友情会眷顾你,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快乐。
4.接受现实,适应环境
现实生活中的有些事情,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甚至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有些事情,无论我们做出何种程度的努力都无济于事,因此,在面对后者时,接受现实,作出积极主动的反应,争取适应环境,才是最可取的。
5.变换环境,迎接挑战
孤独的产生往往依赖某种特定的环境,因此,摆脱特定环境下的孤独只能通过变换环境,到新的环境下,接受别样的挑战,这样能够激发人们的潜能,找到自信。同时,环境的变换也能引起人的心情的改变,使人的心境永远处于全新状态。
6.懂得利用,不怕孤独
诗人布洛克说得好:“一个懂得孤独或至少在孤独中思考过自己的人,才会更加心胸坦荡,也更能理解别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所以,我们不但不要害怕孤独,反而要在孤独中满怀热情地去实现自我,成就自我。
有人说过:人不会有永远的孤独,世界的同一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共性之上的差别,人人都有共同的一面,所谓“孤独”永远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所以,我们要正视孤独。
七、充实心灵,赶走空虚
生活最大的危险就是一个空虚的心灵。
——葛劳德
前段时间大连一网站的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出租自己”的帖子,帖子称:“本人欲将自己出租,只要不违背法律的要求都在考虑范畴!陪聊,陪逛,陪吃?价格再议。”发帖人自称是一名刚从新西兰回国的22岁大学生,“出租自己”只因为“太无聊”。
“无聊”的书面语即是“空虚”,它是一种心理不充实的表现,是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的表现。当人们在失去社会的精神支柱、个人的价值被抹杀、社会交往发生畸变的情况下出现无所适从时,就会出现空虚的不良心理反应,真正的空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心里空虚的人一般都不思进取,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整日无所事事,常常寻求刺激来排遣时间、“充实”自己空虚的心灵。严重者,会做出违法的事情,例如偷盗、抢劫、杀人放火等。
中国案例网上曾经刊登过一篇题为《为求刺激,10余天内纵火30起·空虚男获刑14年》的案例,其内容是这样的:
“我一直没有找到事做,人很空虚,觉得防火烧东西很刺激很好玩。”为此,武穴男郭某短短十余天内在武穴城区纵火30起,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2008年10月6日,湖北省武穴市人民法院依法以防火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判处郭某有期徒刑14年。
经查明,郭某2007年7月自外地务工回武穴后,一直未找到工作。自2008年2月25日起,郭某为寻求刺激,随身携带打火机、纸巾等物品,采取用纸巾引燃居民家中物品以及点燃摩托车、电瓶车擦车布等手段,共在武穴市城区纵火30起,造成7处房屋受损,烧毁摩托车、电瓶车23辆,直接经济损失达40万元。3月6日上午9时许,郭某在武穴市天宝开发区作案后,被及时赶到的巡警当场抓获。
法院认为,郭某为追求精神刺激,在居民密集的城区放火,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郭某纵火烧毁摩托车、电瓶车,给他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郭某的行为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应当数罪并罚。
据此,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空虚能够换来酒吧里的烂醉,午夜街头一个人的游荡,对未来充满幻想但又不知所措,甚至是迷失自我?案例中的郭某用其换来的却是肆意纵火,换来的是14年的牢狱之灾。空虚可谓是害人害己,损坏社会文明,因此,必须慎而待之。
心理自助术
对于心理极度空虚的人来说,能够及早地发现、认识到它的危害并加以及时地调整是必需的。
1.目标明确,全力以赴
空虚感顿生的其中一种原因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是心比天高,对通常的目标不屑于追求,而对于自己的目标又无力达到,因此,心灵虚无缥缈,精神没有着落。由此,我们说,目标明确,全力以赴是助人走出空虚的第一步。
2.心随境动,调整心态
当环境发生明显改变,个体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不复存在时,如果个体的心态得不到及时地调整,心理活动与环境就会产生背离,这种背离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反应,空虚就是其不良反应中的一种。所以,走出空虚必须让心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新环境下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充实自己的思想空间。
3.博览优书,学习名人
读书是填补空虚的一种有效方式,读书越多,知识越丰富,内心自然就会感觉很充实,当然,读书要有选择,例如读一些名人传记,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以名人为榜样,铺设一条独有的人生之路,在充实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求得支持,获得力量
空虚时,如果能从他人那里得到理解与抚慰,鼓励与支持,无异于获得了重生的力量,会忘却空虚带来的苦恼与痛苦,看到自身的社会价值,看到人生的美好,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之中,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
5.积极主动,“没事找事”
生活中,如果我们一旦失去了一贯的生活节奏,失去了做某事的条件,心里就很容易受到冲击,觉得心无所依。其实,世间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但是它不会来找你,需要你主动出击去找它,找则有,不找则没有,等是等不来的。因此,只要能够坚持“没事找事”的原则,就能很快找到新的支撑点,形成新的生活节奏,使自己的生活再次得到充实。
6.参加实践,增添动力
“想摆脱空虚”,出发点不错,但毕竟是想,甚至可以说是空想,如何摆脱,则只能通过行动,通过实践。马克思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否成立只能让实践说话。被证实了的成绩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强化一个人的个人价值,在自信与成就自我心理的驱使下,个体从事一切事情的动力也会得到增强。
人老,下岗,工作受挫,感情失败,都不应该成为心灵空虚的原因。人老了,但可以奉献余热;下岗了,但可以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工作受挫了,但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让其成为成功的基石;感情失败了,但可以让你变得更加成熟?总之,人所认为的一切可以导致空虚的因素都是人为的,都是不切实际的,只要有目标,肯努力,不气馁,就能够战胜自我,走出空虚,看到人生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