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估计许多人在中学课本中学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吧?这个故事源于一则明朝的寓言:有一天,东郭先生赶着一头驴去中山地区谋求官职,路上遇见一只被打伤、正受到追赶的狼。走投无路的狼为了活命,伸着头,摆动着尾巴,跪下两条前腿,苦苦哀求说:“我看先生是个满腹经纶的读书人,读书人以慈悲为本,是保护弱者的好人,求求您帮我一把,让我躲在您装书的布袋里,让我苟延残喘留一口气,保住一条小命吧!”东郭先生听到狼的哀求,觉得它很可怜,于是答应了它的请求,赶紧让狼钻进了口袋,让它躲过了猎人的追捕,留下了一条狼命。可是,喘息未定,当狡猾的狼听到猎人远去的声音后,马上露出了吃人的本性,它挥舞着爪子,扑向东郭先生,要吃掉他。正在这个关键时刻,来了一位老农。东郭先生和狼向老农叙述了事情的经过,请老农评理。老农想了想,说:“你们都说自己有理,我不信这么大的一头狼能钻进这么小的口袋中,只听你们这么讲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最好的办法是再重复一下当时的过程,如果真像你们说的那样,只要我看到狼能钻进这个口袋,那么,等会儿狼从口袋出来后就可以把东郭先生吃掉了。”饥肠辘辘、流着口水的狼恨不得早点将东郭先生一口吃掉,所以立马钻回了口袋。老农动作麻利地将口袋捆好,挥起锄头帮助东郭先生打死了这只苟延残喘的恶狼。
成语出处宋·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存延喘,百念皆已灰灭。”成语释义苟延残喘,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养生道理)
“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呼吸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正常状态的呼吸不能称作喘息,所谓的“喘”是一种呼吸不畅而带急迫的状态,大量而急切的运动或劳累后均可以见到喘息的样子,但是这种喘息是一种调理性的呼吸方式,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喘”则是一个病名,中医说:“有痰无声谓之喘,有声无痰谓之哮”,喘是呼吸系统的一种病症,和肺脏的功能状态具有直接的联系。老慢支、哮喘、肺心病、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的病人都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些疾病和中医理论中“肺主气,司呼吸”,“肺主肃降”的功能有关,就是说,肺主管呼吸功能,肺功能正常,则气能升降,呼吸平稳、匀称;肺脏气虚,痰液内存,则呼吸困难,喘息、不已。
还有一种情况是人过中年、步入老年后,常在劳累后容易出现喘息、气喘。人过中年,阴气自半,意思是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命活动关系密切的肾阴也逐渐减少。与肺相比肾位于身体的下部,有“。肾主纳气”的功能,是指肾能够将体内的气引导向下,保证呼吸的顺畅,肾气虚弱,不能将气导引于下,就容易出现气喘的症状。练习气功的人都知道,气功中有呼吸吐纳的练功方法,就是将气引导至丹田,实际上这也和肾主纳气、调理气机的功能有关。肾参与了呼吸活动,尤其是和吸气关系密切,肾脏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一旦肾气不足,势必影响吸纳呼吸之气的作用,造成气浮越于上、气喘吁吁、不能平卧。这是由于肺气渐虚,肾气渐少、肾阴渐损、肾阳渐弱的缘故。中医认为: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肾的阴阳盛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命活动的进程,一旦肾阴阳耗竭,就会导致阴阳严重失衡,最后形成“阴阳离决,精气乃竭”——意味着人的生命即将临近终点,好比灯油耗尽,阴(油)阳(火)耗竭。在人生命垂危的时候,经常听说或看到一种现象,就是人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倒气”。这种表现才是真正的苟延残喘,而不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勉强生存的意思。
可以说苟延残喘有两种含义:疾病状态下的勉强活下去和生命垂危的临终喘息。因此,补益肺肾、调理气机对于改善病理状态下的喘息症状、延续生命具有积极意义。中药黑锡丹具有类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