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咯出,叫咯血。许多疾病都可引起咯血,如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白血病、二尖瓣狭窄、左心衰竭等。每次咯血量在100毫升以下为小量咯血,100~300毫升为中等量咯血,300毫升以上为大量咯血。
(1)临床特点:①咯血时患者喉头有痒感,然后血液随咳嗽而咯出。②咯出的血一般呈鲜红色泡沫状。③若咯血量很少则表现为痰中带血丝;若支气管壁血管破裂,可引起大咯血,甚至可因血块堵塞气管或吸入,引起窒息。④发生窒息时,患者突然感到胸闷,精神异常紧张并挣扎坐起,继而气急、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如不及时抢救,很快会进入昏迷状态。
(2)现场救护:①患者保持镇静,不要恐慌。必要时可服用镇静药,如地西泮(安定)每次2.5毫克,每日3次。②不要让患者强忍咳嗽,应让其轻咳,将血咯出,以免血液积存于呼吸道内。③患者有剧烈咳嗽时,可口服咳必清,每次50毫克或可待因30毫克。在患者胸部放置冰袋或凉水袋。④不要翻动患者,饮食及大小便均应在床上进行。⑤大咯血者应取半坐卧位,以利于止血。咯血时应让患者俯卧,头低脚高,家人用手轻轻捶其背部,以利于血的咯出。⑥发生窒息时,要立即采取口对口的方法吸出患者呼吸道中的血液或痰液。⑦通知急救站或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