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并发症。
(1)病因: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细菌或病毒感染,致病菌常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本病常伴发急性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等。肾炎、结核病、心脏病,或营养障碍、维生素缺乏等,使机体抵抗力低下是本病的诱因。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此病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如急性鼻炎、急性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都可使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致使病菌乘虚进入中耳。咳嗽或擤鼻涕不当,也可使喉部的感染蔓延至耳内(此种情况一般在游泳或潜水时发生)。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不良是主要发病原因。感染或变态反应、急性中耳炎复发也容易得此病。③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所致。致病菌常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少数上鼓室胆酯瘤型中耳炎有时也可通过急性中耳炎期进入慢性中耳炎期。
(2)临床症状: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大多发生在婴幼儿,是细菌进入中耳引起黏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会突然发生耳痛,或连带感冒、咳嗽;孩子哭闹不止,并用手不停地揉擦患耳耳垂;发热,体温可高达39℃,婴儿会更高;有时会出现呕吐;耳朵有时会流软垢或脓液,患耳听觉下降。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5~7岁的儿童容易患此病。这是一种有浆液性与黏液性渗出的非化脓性中耳炎。在患急性中耳炎、感冒或耳咽管阻塞病症之后,可能引起患耳部分失聪;有耳内堵塞感、耳鸣,擤鼻涕后有所改善;中耳积液时,耳内有水动感,常有自身增强现象;没有排出物,也不疼痛。耳内并无感染。③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较大儿童及成人易患此病,是中耳黏膜、黏膜下层或深至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可有鼓膜穿孔,长期流脓,经久不愈;非危险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性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发生耳聋,轻重不一,多为单耳发病,多与病情的进展而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耳聋。如有严重耳痛、呕吐、面瘫、寒战、高热等现象,就证明已有并发症。
(3)临床检查:①鼓膜检查。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锤骨短突明显外凸,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色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锤骨柄呈浮雕状。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②拔瓶塞声。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③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正负不一,重者可达40dBHL左右。听力障碍显著者,应行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检查,以确定是否对内耳产生影响。④CT扫描。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4)治疗
①西药治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选用青霉素、先锋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耳内疼痛可滴用2%酚甘油,鼻内滴1%麻黄碱。有脓液流出来时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点抗生素滴耳液。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在急性期可选用头孢拉啶、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有过敏者可选用地塞米松或泼尼松。炎症较重者可选用1%麻黄素滴鼻或喷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流脓期间多用药水治疗,常用有3%过氧化氢溶液、抗生素药水等。
②物理疗法。只针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用短波透热法,红外线、氦氖激光等。
③食疗法
●车前蒲公饮:将车前草、蒲公英各15克,水煎,代茶饮。此方具有清热祛湿、消痈散结等功效。治中耳炎。
●木耳鸽肉汤:水发黑木耳100克,肉鸽1只。将肉鸽宰杀干净,与黑木耳一起入锅,加水适量煲汤至熟。连汤食用。此方具有滋阴润燥、祛风解毒,养血清热等功效。治中耳炎。
●薏米粥:取薏苡仁50克,粳米100克同入锅,加水适量熬煮成粥。每日1次,经常食用。此方具有利水渗湿、补中气、养阴生津等功效。治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