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胰液在其腺体组织中含有无活性的胰酶原。胰液沿胰腺管道不断地经胆总管胆管括约肌流入十二指肠,由于十二指肠内有胆汁存在,加上十二指肠壁黏膜分泌一种肠激酶,在二者的作用下,胰酶原开始转变成活性很强的消化酶。如果流出道受阻,排泄不畅,即可引起胰腺炎。
(1)病因:①急性胰腺炎。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胆管疾病为常见病因,大量饮酒也为主要原因。约50%的急性胰腺炎由胆道结石、炎症或胆道蛔虫病引起,尤以胆石症为最多见。胰管结石或蛔虫、胰管狭窄、肿瘤等可引起本病。还有十二指肠憩室炎、输入袢综合征、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暴饮暴食,胆、胰或胃手术后,腹部钝挫伤,甲状旁腺肿瘤、维生素D过量、家族性高脂血症、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柯萨奇病毒感染等。有些药物也可诱发急性胰腺炎,有硫唑嘌呤、肾上腺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磺胺类药物等。②慢性胰腺炎。由于东西方存在着饮食文化差异,因此导致慢性胰腺炎的病因也有所不同。在我国,以胆道疾病如结石、炎症、蛔虫的长期存在为主要原因,炎症反复发作而成慢性经过,最终导致慢性胰腺炎。代谢障碍如高钙血症、高脂血症及囊性纤维化也可发生慢性胰腺炎。
(2)临床症状:①急性胰腺炎。突然发作的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腹痛为持续性、阵发性加重,重者向腰背部放射,平卧位加重,前倾坐位时减轻。多伴腹胀及中度以上发热,一般持续3~5日。出血坏死型可出现全腹剧痛及腹膜刺激征;伴有腹水出现,多为血性、渗出性;患者腹部或脐周皮肤青紫;低血压和休克;血钙降低;肠麻痹;多器官衰竭。②慢性胰腺炎。大部分患者有反复发作或持续性的上腹部疼痛,饱餐和高脂餐可诱发,平卧位加重,前倾坐位时减轻,可放射到腰背部。腹部压痛与腹痛程度不相称,或仅有轻度压痛。并发假性囊肿时可触及包块。
(3)临床检查:①急性胰腺炎常规检查。血、尿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脂肪酶、磷脂酶A均升高。②慢性胰腺炎常规检查。组织病理学有慢性胰腺炎改变。X线腹部摄片有胰区钙化、结石影。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分泌功能显著降低。
(4)治疗
①西医治疗
●急性胰腺炎:应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以减少食物刺激引起的胰液分泌。抑制胰液分泌和胰酶活性:选用阿托品,肌内注射;西咪替丁,静脉滴注;雷尼替丁、5-氟尿嘧啶,静脉滴注;抑肽酶,静脉滴注;善得定,肌内注射。抗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可用右旋糖酐、多巴胺、白蛋白、电解质等。输液速度及量应根据中心静脉压和治疗反应加以调整。654-2注射液,肌内注射。疼痛剧烈者,可同时加哌替啶,或用普鲁卡因。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伴休克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者:每日给氟美松20~4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慢性胰腺炎:可选用钙拮抗药、抗胆碱能药物。鸦片受体阻滞药,如强力解麻醉剂耐勒克松(Noloxone)2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滴注。胰酶缺乏消化障碍者,给予相应胰酶制剂进行替代治疗,如胰酶片餐前、餐后服。适当补充维生素,过度消瘦者,可予静脉营养;疼痛时可用解痉镇痛药。
②中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理气消食,清热通便:可用柴胡疏肝散合保和丸加减。通里攻下:可用清胰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清肝利胆,除湿热:可用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清热化痰,泻肺逐饮:可用大陷胸汤加减。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可用参附汤合四味回阳饮加减。慢性胰腺炎:用于健脾胃,消积滞,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温中导滞:可用大黄附子汤加味。通里攻下:可用清胰汤合小承气汤加减。行气通瘀,调脾散结: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③慢性胰腺炎拔罐疗法。背腰部:取肝俞、脾俞、筋缩、脊中、魂门、意舍穴。腹部:取中脘、天枢穴。下肢:取足三里、丰隆、丘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