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学生不听讲,说两句,学生不听,批评一下,学生就会有明显的不服情绪,甚至出现敌对状况……
吴老师是一名认真负责的高中语文教师,每一次课堂教学的开展都竭力在微笑、语言、教学内容各方面做到最好,每一篇课文乃至每一篇阅读、每一个词语都尽量挖掘出美的、独特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具有人文性的内涵。吴老师从内心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一个教师的职责。可是,吴老师的这番辛苦又换来了什么呢?
课堂上总有嗡嗡的聊天声,趴着的、斜倚的、把腿伸到过道上的不在少数,好言相劝、厉声阻止所维持的效果不会超过三分钟,一堂课基本上很难流畅地上下来。
有个男生甚至把双腿放在过道上,左手撑着头斜靠在桌上,就差躺下来了。吴老师只好停止讲课,请他坐好。说了两遍,他不为所动,于是直接点名。谁知他反唇相讥:我这样做又不犯法!吴老师批评了两句,居然全班起哄……
下面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批评”学生的一些做法,或许会给老师们一些启迪。
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次在校园里散步,发现一个叫王友的学生正在用土块砸一个比较弱小的同学,他马上制止了王友的行为,并且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了。陶先生态度和蔼地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王友同学,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用怀疑地目光接过糖果时,陶先生又掏出了第二块糖,“这也是我奖给你的,因为当我要求你不要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敬我,谢谢你。”王友又不好意思地接过糖果。紧接着,陶先生又掏出了第三块糖果说:“我调查过了,你砸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你是在打抱不平。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王友被陶先生的言行感动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我不对!”陶先生满意地笑了,随即又掏出了第四块糖果:“为了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果奖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你可以走了。”然后,陶校长和善地摸摸王友同学的头,没再多说一句话,送他离开了校长室。
★专家健康锦囊
1.寓贬于褒。通常学生受了夸奖就会欣然得意,在这种愉快的心情下,比较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
2.善用“润滑剂”。幽默被称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运用批评艺术的时候,适当地加点“润滑剂”,会让生涩的批评变得顺畅自然,容易被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