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生多学知识,我总是尽心尽力地关心学生,却被学主反映管教太严厉……
柴老师是广东一职业学校的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她认为学生的行为有违规与不违规之分。为了防止学生的违规行为,严格管理是必要的,所以对学生的要求就多一点。
比如每天中午的就餐,作为班主任的她,要在教室里维持秩序,一边和大家共进午餐,一边嘴里含着饭菜管纪律,喋喋不休地说着“谁在讲话?”等话语。一顿美好的午餐总是在嘈杂中度过。孩子们对于老师的唠叨也逐渐司空见惯,依然我行我素,于是教育的效果总是不明显,可谓是吃力不讨好,还落下个“婆婆嘴”的名声。
还有,上课的时候有些学生喜欢玩手机,柴老师下了硬规定:谁也不准带“机”。可是第二天一进教室门,一只鸭子从一位学生的课桌飞了出来。
她很苦恼,这样的学生应该怎么办?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关于傅雷家教的故事:
翻译家傅雷和他的儿子——国际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获得了巨大成就。这是与他世代相袭的严格家教风分不开的。
傅雷7岁那年,母亲请来私塾先生教他读书。教书时傅母坐在一旁,手里做着针线活儿,眼睛监视着傅雷的一举一动。尽管她不识字,但每到晚间她叫傅雷背书,何处背错、何处背漏,她居然都能当场指出。后来,这位母亲为儿子的事业继续付出了很多辛劳。
傅雷是成功者,而这种成功的获得恰恰是与其母亲自幼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作为教师,应该将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作为一种责任。只要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他不但不会记恨于“严师”,而且会渐渐体会到“感恩”的含义。
★专家健康锦囊
1.严格有度。严教也是有尺度的,并不是越严厉越好,正如小树的成长,既需要经常修剪,也需要定期的浇灌,给予一定的呵护。
2.严慈相加。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在课下,要和学生多交流、沟通。交流的时候可以请学生坐下,让他感觉你是对他平等相待的。
作为一名教师,只要能走进学生的“心”中,让学生看到、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他们自然就会尊重教师,不会“闹课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