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自然的机制跟我们的大脑生理机能联系在一起,光线就可能对我们产生很强影响。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才有如下这条简单但十分重要的规矩:
到了晚上,卧室要弄得很暗。
夏季昼长夜短,人想上床睡觉,但过了很久天还是很亮,而在冬季,昼短夜长,晚上灯光照得很亮,半夜三更还是满街灯火,许多房子都被罩在明晃晃的灯光里。因此,必须为睡觉做好准备,准备工作虽然简单,但十分必要,应当把窗帘全放下来,切切实实地挡住所有灯光。假如窗帘是浅色的,可以衬上深色,或者干脆去买一幅暗色的百叶窗帘挂在窗户后面。还有一个办法是戴上眼罩,比如坐飞机的时候戴的那种。
当然,人要是疲劳了,哪怕大白天也能睡得很好,但是,假如你把睡眠环境布置得十分妥当,光线弄得很暗,那么,环境就会为你的睡眠多提供一份益处。由于这个办法简单易行,也很实用,因此不妨一试。
香甜的睡眠
人的大脑可以让噪声变成睡眠的"好朋友",这可真是令人惊奇的事情。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搬到纽约,到达的头一天晚上,心里很着急,满街车流不断,警笛乱叫,整个晚上都不停,真不知该如何睡觉。几个晚上以后,我甚至都听不到窗外的声音了。有人从城外进城来,提到满街的声音时,我才会再次意识到街上的嘈杂声。这是因为一条简单的心理学原理:有意识的大脑总在寻求新的东西。我们总在找一种不同的东西,以防它对我们构成威胁,这也就是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不久之后,当我们意识到那新的东西并不是什么威胁,大脑就开始忽略其存在。这意味着,无论嘈杂声有多大,当我们的思维习惯于这样的声音后,我们还是能睡着,因为:
人的头脑会忽略并不重要的刺激。
就是这个原因,住在铁轨边上的人家,几天之后就会忽视火车噪声的存在。假如你生活的地方一天到晚都很吵,那你可能根本就不需要想任何办法来改变它。由于人的思维很容易就习惯于听到重复和嘈杂声,过一阵子,人脑便会忽略这些声音,人照样能睡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