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5800000030

第30章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变迁(1)

第一节 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与代表性人物[1]

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美术,和古代美术相比,它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象与作者、品类与形式、性质与地位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如整个中国现代文化具有的过渡性、矛盾性和生发性那样,中国现代美术也充满了新旧交替、中西混融、变化发展的特色。

一、概述

中国现代美术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引入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向前发展的。虽然早在明代就有包括美术在内的西方文化传入,但大规模的引入还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侵略者的炮舰而舶入西方文化,是19世纪后半叶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特征。中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的先进人物逐渐主动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至“五四”运动,遂演变成中国现代文化的主流。面对着封建制度崩溃、民族资本主义薄弱、帝国主义掠夺和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潮,中国的革命者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以它为指针进行了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革命。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色,主要是由这一历史主线决定的。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时代和革命的要求与艺术自身规律间的矛盾,启蒙需求与救亡主题的相互制约等,都围绕上述主线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现代历史文化和包括革命斗争在内的社会运动的种种曲折、变异,都可以在现代美术的山谷中听到回声。

受制于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国现代美术不像西方现代美术那样主要表现为艺术观念与形式创造的转换,而主要表现为艺术社会价值的寻求与适应。当它在20世纪初起步的时候,面对着多种可供择取的途径:如文人画一类娱情自赏的传统,西方标榜超功利审美创造的近代传统,以及为人生而艺术的写实主义、表现主义传统等。在思想活跃的20世纪20~30年代,美术家们确实各行其是,进行了种种尝试、探索与论争,但大的趋势是以为人生而艺术的旗帜把美术创作与现实功利紧密结合起来的写实主义渐居首位。在数十年时间里,从诸家纷争到以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美术为主流的发展中,通俗美术、大众化运动、复古主义、现代主义、公式主义、理想主义等,都曾成为倾向或思潮,从而构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在发展过程中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二、历史发展

中国现代美术可以分为五个发展变化阶段:辛亥革命至20世纪30年代前期;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文化大革命”十年;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

(一)辛亥革命至20世纪30年代前期

20世纪初,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反清革命诸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具有新思想的人和留学生如李瑞清、李叔同、李铁夫、高剑父等,办新式美术教育,迈出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第一步。辛亥革命前后,到日本、法国、英国、比利时、美国学习美术的人激增。1912年,刘海粟、乌始光等创办了第一所新型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尔后又相继出现了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杭州国立艺术院(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中华艺术专科学校、立达学园、广州美术学校、中央大学艺术系等美术院校或以美术为主的艺术院系。一批著名的留学生和美术家如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梁、吕凤子、丰子恺、陈之佛、潘天寿、汪亚尘等,都投身于美术教育,美术学校遂成为传播外国美术的窗口和新美术运动的策源地。蓬勃发展的美术教育与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有很大关系。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洋画运动得到了迅速发展,归国留学生大多画油画、水彩画和素描,各美术学校也以教授洋画为主要课程,各种画会、研究会、私人画室不断办展览、出版刊物,介绍西方美术。不同的派别与主张也经常有尖锐的论争,以青年美术家为主力军的新美术队伍,思想敏锐,朝气蓬勃,勇于吸收各种美术思想,但在理论修养和艺术技巧上都比较幼稚,有时不免陷入模仿或者空想。

与新美术运动对应存在的是传统美术——主要是传统绘画。在清末民初,传统绘画仍以清代重笔墨而轻造化的文人画为正宗。“五四”运动前后,康有为、陈独秀、鲁迅、高剑父、徐悲鸿等,都曾激烈地批判摹古风,倡导对传统绘画的改革。林纾、金城及上海、广州的传统派艺术家面对新思潮的冲击,也兴办画会,广招学徒,著文立说,力排洋画,维护古道。许多传统画家如顾麟士、吴待秋、冯超然、萧俊贤、汤定之等,只执著于作画,不大理会思潮论争。在清末画坛独步一时的海派画家相继于世纪交替与辛亥革命前后谢世,只有吴昌硕盛誉于1927年前的上海。在传统绘画规范之内革新探索的齐白石、黄宾虹等,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一批画家兼容中西,尝试改革中国画,但实践方面的成就尚不如他们的改革主张更有影响。

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最有力地代表着为人生而艺术的思潮。在政治上,新木刻运动属于左翼;在思想上,它广泛吸收了欧洲版画尤其是麦绥莱勒、柯勒惠支和苏联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和革命精神;在艺术上,则以外来形式为主,吸收了传统版画的某些因素。鲁迅说:“近五年来骤然兴起的木刻,虽然不能说和古文化无关,但决不是葬中枯骨,换了新装,它乃是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内心的一致的要求……因此也常常是现代社会的魂魄”[2]。

(二)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战救亡升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生活的第一主题。全国文化艺术界在动员、宣传抗日的浪潮中团结一致,发挥了先锋作用。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漫画界抗敌协会相继成立,爱国画家们纷纷组成宣传队、工作团,走向街头、农村、前线,用画笔唤起民众,歌颂杀敌将士,揭露侵略者罪行,相互间的学术分歧让位于共同的斗争目标。大批长期生活在大城市画室中的美术家,在抗战宣传或颠沛流离的转移中接近了劳动大众,走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象牙之塔,思想情感发生了变化,艺术创作也呈现出新面貌。面对空前广泛的对象,美术界开展了关于大众化问题的讨论,提出了要教育民众、唤醒民众需先适应民众的接受条件与欣赏习惯问题。大批美术家云集武汉、重庆、成都、桂林、延安;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地的美术院校也有的迁至大后方。这一特殊的环境既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与矛盾,也提供了艺术界交流促进的条件。地理位置与战争的阻隔,使美术家们离开了近现代美术的中心地,如上海、北京等大都会,但巴山蜀水向他们展示了壮丽的自然美,也为他们提供了到西南、西北写生访问的机会,不少画家由此而获得了艺术上的新生命。抗战的思想气氛使美术家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文化观念高涨,由之而激起他们对祖国美术遗产的重新发现。张大千一行的对敦煌壁画的临摹,以常书鸿为代表的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成立,王子云、谢稚柳等对西北美术文物的考察等,都历尽艰苦,获得了种种成果。沦陷区的美术家大多深居简出或闭门谢客,拒绝为侵略者所利用。许多美术家都以曲折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了一大批致力于大众革命美术的画家,创作了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尤其是在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文化下乡、为工农兵服务成为各抗日根据地艺术活动的纲领,集战士、宣传员、画家等各种身份于一身,成为美术家的特色。从全国各地来的青年画家、美术院校学生或美术爱好者,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及其分校短期学习后,便奔赴前线与基层,办小报、画连环画、刻木刻、印制年画,和美术的普通欣赏者建立了全新的关系,涌现了诸如古元、彦涵、力群、胡一川、王式廓、罗工柳、华君武等卓有成就的画家。他们的版画、漫画等,大多摆脱了对西方绘画的模仿,吸收了某些民间美术或传统美术的因素,完全以战士、农民和解放区的新生活为描绘对象,呈现出清新、明朗、质朴的特色。

抗战胜利后,云集四川等地的美术家和美术院校师生复员回到各地,在抗战期间处于低落状态的中国画、油画和中外美术交流开始复苏。但通货膨胀,内战复燃,民主无望,许多画家又投入了反内战、反饥饿的行列,而无暇安静地对美术自身进行研讨和思考。版画、漫画获得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李桦、黄新波、张乐平、米谷、廖冰兄、华君武等美术家,他们以富于战斗性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瞩目。

(三)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始了中国美术的一个新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期,社会相对安定,人心思治。为工农兵服务,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成为文艺的统一方针,美术家们怀着喜悦的心情真诚地描绘工农兵,歌颂新社会。解放区的美术传统、从苏联引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和以徐悲鸿学派为代表的写实主义美术教育融为一体,构成了新阶段美术的根基。全国各地相继新建了一批美术院系,中国画呈现复兴之势,美术创作和论争也相当活跃。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但1957年的反“右”运动把矛头指向文化界和知识界,为政治服务变成了压倒一切的任务和衡量标准,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日益增多。60年代初期,文艺政策有所调整,思想与创作一度趋于活跃。一批阅历丰富、艺术上成熟的美术家如林风眠、潘天寿、董希文、傅抱石、华君武、罗工柳、李可染、关山月、吴作人等,都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进入了他们艺术创作上的成熟或高峰期。一批年富力强的美术家大胆革新创造,以新成果引起社会的重视,如石鲁、潘鹤、黄胄等。在战争年代没有条件发展的门类如建筑、纪念性雕塑、工艺美术、壁画等,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发展。通俗性的年画、连环画、宣传画受到充分重视,从创作队伍、艺术质量、出版发行量各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以前。美术考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努力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研究美术现象的美术史论著作不断出现。但总的来看,整个美术史论研究和现状评论,大都受到了庸俗社会学的影响。由于对西方文化思想采取了封闭的、基本否定的政策,这一时期对外的联系只有苏联和东欧国家,甚至在辛亥革命后,介绍西方近现代文化艺术的著作也不再版,这对美术理论与创作的封闭性产生了深刻影响。1964年,以毛泽东对文艺问题的五个批示为标志,中国已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前夜。

(四)“文化大革命”十年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这之前17年“左”的指导思想、政治路线恶性发展的结果。在这十年中,西方的、古代和近现代中国的美术传统大都被斥为“封、资、修”,大批珍贵的美术文物遭到破坏,大批有成就的美术家被关押、迫害以至致死,美术院校长期停课,美术期刊长期停办……在新的拜神狂热中,对领袖形象的描绘,有如中世纪圣像一般被广泛临摹复制。矫饰风格笼罩着雕塑和绘画,备受重视的年画、连环画和漫画等通俗美术形式都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而“圣像”临摹运动则普及了油画和雕塑的基本写实技巧。一些用绘画曲折表现苦闷、不平和抗争的艺术家如石鲁、黄永玉等,被打成“黑画家”。作为20世纪人类文化的重要形象,“文化大革命”美术——包括它的成因、特色、活动方式、影响和后果等等,无疑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

同类推荐
  • 电视剧城市意象研究

    电视剧城市意象研究

    本书不仅考察了作为“器”的物质城市意象元素,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苏州的小巷等,还考察了作为“道”的非物质城市意象元素,如不同时期的北京的“皇城根下的张扬与猥琐”、上海滩的“搏杀与婉约”、珠江边的“殖民与反殖民”等。
  • 遗憾的聆听

    遗憾的聆听

    杨燕迪音乐文丛《遗憾的聆听》一辑,主要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来针对当下音乐生活现况的评论,大都可谓“应景”或“应时”之作——如重要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观看现场演出之后的有感而发以及相关演出的节目单说明。杨燕迪教授在写作时希望这些文字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牵涉更宽、更远的议题和关怀。关于音乐评论,他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评论家面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不但要以内行眼光和表述涉入音乐本身,同时也应该让音乐与更广泛的人文性议题发生尽可能丰富的关联。
  • 中国秦腔

    中国秦腔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被称为“第二书圣”。多少年来,他的名字和他的一系列气势磅礴的碑刻书法一起,声名远播,走进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寻常百姓家。他的书香和风骨传遍了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颜真卿以他正直、坚贞、刚烈的崇高人格和雄强伟岸、端庄肃穆、浑厚壮观的书法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颜真卿与颜体》介绍了颜真卿的家世背景、生平事迹、书法创作历程,对颜体也作了概要。
  • 品·西方最著名的50幅画

    品·西方最著名的50幅画

    本书从名画的宏伟殿堂中,精选出50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力求将复杂的绘画术语,转化成可以和读者沟通的语言,将经过提炼的思想融于叙事之中,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热门推荐
  • 大宋清官

    大宋清官

    鄙人年近古稀,忆年轻之时,为官多载,平冤无数,无一错假冤案,怎奈官场之道与鄙人性格不合,遂辞官以研究医学,但仍希望掌管刑狱之人平冤昭大义与天下,遂记录往年之事于此,望诸位阅之-宋。宋清
  • 蚯蚓篮球

    蚯蚓篮球

    一个曾经的篮球精英,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在万般无奈下,威逼利诱下,开始了谁知道是什么结果的历程
  • 成大事必知的108个人生哲理

    成大事必知的108个人生哲理

    《成大事必知的108个人生哲理》分为信念、品质、处事、奋斗、收获共五卷,尽最大可能地涵盖了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必须懂得的方方面面的哲理,并以故事的形式加以阐述。希望《成大事必知的108个人生哲理》能够成为您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成大事是每个有志者的梦想,但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成大事之人寥若晨星,平庸之辈却总是数不胜数,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很多人都不懂得成大事的人生哲理,因而也就没有前进的方向和方法。
  • 腹黑BOSS的枕边复仇妻

    腹黑BOSS的枕边复仇妻

    人前,她是天真可爱,神经大条,还有点傻萌萌的孤儿。人后,她是冰冷嗜血,果断杀伐,带着满心仇恨的杀手。为了找到她想要杀的那个男人,她换了一个身份,潜行到他身边。进入豪门,不到三小时,她成了他的未婚妻。第一天早晨起床,她将他踹到床下。“我不喜欢没胸的女人。”“我不喜欢只用下身思考的男人。”办证当天,两人同时站在离婚办公室面前。“先来认识认识路,回头离婚来这里方便。”“我也是这么想的。”说完,两人一同转身进入了结婚办公室。
  • 战神传奇路

    战神传奇路

    从凡人到战神的传奇之路。不一样的仙侠,不一样的网文。
  • 如此修仙的炮灰

    如此修仙的炮灰

    筱筱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穿越,因为自己一生太平凡了,一没有因男朋友劈腿发现意外身亡,二没有来个英勇就义,见义勇为什么的,更没有什么家族争权,阴谋刺杀。怎么死后就穿越了呢?穿就穿吧!咱不介意再来一次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人生,可怎么就穿到了修仙的世界了,这可要怎么安稳啊!这个危险的世界呀!谁来带我走啊。。。燕歌行:我。筱筱:。。。。。什么声音。作者文案无能。。。。。。不知道怎么介绍了,总之这就是一个平凡的女子穿成炮灰修仙的故事,当然她自己是不知道滴,原女主暂定后期出现。从第二章到第四章都是人物、环境、修炼赏识介绍,可看可不看,随心。本人新人,脑洞不大,写文是爱好,可能不定时写,上传章节不定,因工作原因可能超慢,请做好心理准备跳或不跳自己定,不过我会坚持不坑,因为我讨厌坑。
  • 网游之无法无天

    网游之无法无天

    现实中,也许你是一个普通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游戏里,你会是什么呢?游侠?魔法师?还是杀人如嘛的恶魔!而我,在游戏选择的是无法无天-------------------------感谢貌似高手,竹乌鸦,风清,糖加三勺,颓少,周星,无边风月,七位作者的友情推荐,在这里推荐他们的《欲灵—孽龙宝鉴》《屠龙者》《网游之远古神话Ⅻ》《兵神》《反骨》《少年足球梦》《御剑妖》
  • 重生之:侯门假闺娇

    重生之:侯门假闺娇

    赵青青这辈子不想做什么侯府嫡长女了,更不想嫁给皇子做什么有朝一日母仪天下的白日梦了。她只想老老实实的找个老实人,安安稳稳顺顺当当的过一辈子。“哎,这位美少年,看看妹妹我肤白貌美人品佳,不如今晚咱俩就花前月下谈谈人生聊聊理想呗!”美少年转身:“……娘,你认错人了,我爹在厨房给你做红烧肉呢……”
  • 苕溪渔隐丛话

    苕溪渔隐丛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游三国之战神无双

    网游三国之战神无双

    世界第一游戏开服,苏彦用自做游戏仓进入游戏,却突然发现自己拥有了逆天外挂。在别家公会还为十来名士兵发愁时,他已然拥有七阶铁骑。在势力玩家还在为声望而依附于各地NPC时,他已经带着自己的部队征战天下。当别的公会只是为了做到游戏中第一公会时,他已经将目光放在了一统天下之上。席卷天下,横扫千军。这是一个草根布衣崛起为逆天战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