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800000036

第36章 参考文献

一、外文译著

1.(美)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陈亮等译,未来出版社1984年版。

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3年版。

4.(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英)费舍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6.(日)藤竹晓:《电视社会学》,蔡林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7.(日)藤竹晓:《电视的冲击》,李江林等编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8.(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张永喜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英)安德鲁·古德温等:《电视的真相》,魏礼庆、王丽丽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0.(英)罗杰·西弗尔斯通:《电视与日常生活》,陶庆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德)约瑟夫·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刘森尧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12.(英)罗素:《悠闲颂》,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年版。

13.(英)罗素:《自由之路》,西苑出版社2003年版。

14.(英)罗素:《幸福之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三联书店1986年版。

16.(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成明编译,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

17.(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

18.(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9.(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张旭东编,陈清侨等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20.(美)隆·莱博:《思考电视》,葛忠明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

21.(美)约翰·费斯克:《电视文化》,祁阿红、张鲲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2.(美)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美)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审美经验和生活艺术》,彭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英)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田晓菲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27.(美)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周宪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8.(英)Raymond Williams:《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台湾远流出版社1992年版。

29.(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史安斌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0.(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31.(德)瓦尔特·本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德)瓦尔特·本雅明:《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33.(英)Michael Gurevitch:《文化,社会与媒体》,台湾远流出版社1992年版。

34.(苏俄)弗里契:《艺术社会学》,作家书屋出版社1947年版。

35.(匈)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居延安译,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36.(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许钧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二、中文著作

37.崔文华:《全能语言的文化时代:电视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8.田本相:《电视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39.苗棣、范钟离:《电视文化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40.陈默:《电视文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1.欧阳宏生等:《电视文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2.李晓枫、邹定宾:《中国电视文化的理性重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43.杨河山、曹茜:《电视文化》,北方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44.滕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5.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5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6.蓝凡:《电视艺术通论》,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47.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8.贾磊磊:《影像的传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9.张国良等主编:《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50.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51.周涌:《影像记忆——当代影视文化现象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52.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三联书店2005年版。

53.陈旭光:《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4.张凤铸:《电视声画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55.张凤铸:《广播影视艺术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56.曾庆瑞:《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1-3辑),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2006。

57.曾庆瑞:《电视剧原理》第1卷《本质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8.高鑫:《电视艺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9.高鑫:《电视艺术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60.胡智锋:《电视传播艺术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1.胡智锋:《电视审美文化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62.胡智锋:《内容为王——中国电视类型节目解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版。

63.苗棣:《电视艺术哲学》(上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64.刘炘:《电视重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65.刘炘:《电视生态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66.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67.欧阳宏生等:《电视批评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8.高小康:《狂欢世纪——娱乐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9.吴志翔:《肆虐的狂欢——传媒美学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0.金丹元:《电视与审美——电视审美文化新论》,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71.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72.宗匠:《电视娱乐节目:理念、设计与制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73.韩青、郑蔚编著:《电视娱乐节目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74.蒋原伦、张柠主编:《媒介批评》第1、2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06年版。

75.王长潇:《当代中国电视文化传播论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6.邢虹文:《电视与社会——电视社会学引论》,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77.陈世敏:《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台湾三民书局1983年版。

78.旷湘霞:《电视与观众》,台湾三民书局1986年版。

79.卢岚兰:《媒介消费——阅听人与社会》,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

80.卢岚兰:《阅听人与日常生活》,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81.高小康:《游戏与崇高》,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82.夏学銮:《转型期的中国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3.王甫、鲍玉珩:《当代美国电视文化艺术与商业》,华龄出版社2003年版。

84.李宗桂:《文化批评与文化重构》,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5.金元浦:《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版。

86.吴伯凡:《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7.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88.彭国元:《电视文化新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9.孟繁华:《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90.孟繁华:《传媒与文化领导权》,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1.隋岩:《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北京大学出版社、群言出版社2004年版。

92.吴飞主编:《传媒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3.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4.吕萌:《媒介形态变化与电视文化传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5.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96.王洪田:《娱乐为王》,华艺出版社2005年版。

97.郑征予:《电视文化传播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8.张海潮:《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9.孙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100.龚炜:《新时期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1.冉华:《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2.李新民:《中国电视大趋势》,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103.陈为良等主编:《电视与文化论丛》,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4.夏骏:《十字路口的中国电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5.陈默:《影视文化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106.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107.张法等著:《会诊〈百家讲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08.魏南江编著:《优秀电视节目解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9.满方、杨海燕编著:《中国经典电视节目评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10.张奎志:《文化的审美视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11.崔欣、孙瑞祥:《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辑部编:《世界各地广播电视反低俗化法规资料选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3.王兰柱主编:《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7》,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4.《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7》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2007版。

三、博、硕士论文

博士:

115.蔡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研究》,四川大学,2003;

116.周笑:《电视娱乐内容产品的增值管理》,复旦大学,2005;

117.田明:《电视娱乐产业战略发展研究》,复旦大学,2005;

118.王艳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电视文艺批评理论研究》,中国传媒大学,2006;

119.周亭:《中国电视娱乐产业研究》,复旦大学,2007;

120.刘涛:《电视娱乐的审美文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2007。

硕士:

121.何海巍:《关于新闻传播娱乐化倾向的深层思考》,暨南大学,2003;

122.王艳:《电视文化的大众娱乐功能》,广西大学,2005;

123.孟宁:《走向娱乐化的中国电视文化》,武汉大学,2005;

124.刘坤:《中国大陆电视娱乐节目“伪收视”现象分析》,中国传媒大学,2006;

125.刘莎:《论国内娱乐电视传媒的现状与发展》,南昌大学,2006;

126.许敏:《大众文化与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南京师范大学,2006;

127.范赢:《电视文化中人文关怀缺失研究》,吉林大学,2007。

同类推荐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 窗边的孩子

    窗边的孩子

    本书的目的是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对北京市初中生电子游戏使用问题(成瘾和偏爱暴力游戏)的影响过程和方式,从而使家长、学校和社会管理部门能够更有效地预防初中生和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出现电子游戏使用问题,并对预防其它心理和行为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论文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并提出了家庭环境对电子游戏使用问题影响的“下旋螺旋模式”,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自20世纪80年代,梁晓声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整体思考,这也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外另一个重要写作路径——具有作家个性化特征的梁晓声式的政论文和杂文的写作。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状况和社会生态。
热门推荐
  • 未婚妈咪

    未婚妈咪

    她未婚生子,被迫离开养父母家。他是她孩子的父亲,两人相见不相识。他是她名义上的哥哥,却对她念念不忘。本不该她承受的错误,她承受了,复杂的爱恨交织,将无辜的她卷入其中,心力交瘁,她该何去何从。孩子的真正身世,当年的另一个阴谋,她,无辜的受害者,至今仍是处女之身,可又有谁相信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穿越之权霸天下

    穿越之权霸天下

    “师傅啊!依然小师妹把你的心果全给摘了!”“啊!摘就摘了吧!”鬼雄心疼地说。“师傅,她还把心果树砍了。说要想办法制作一个乐器。”终于,鬼雄心力不支,倒地…“宫主,依然把你给的玄天血玉拿去当了!”“你去赎回来吧!”“她之前用血玉召集众月士,跟他们比试,弄得他们浑身是伤。”“给他们疗伤后叫他们回各自的岗位。”月落宫这次要大出血了。“启禀王爷,依然小姐和熙雪小姐把紫侧妃给踹进荷花池。现在没人敢去救侧妃。”尚雨萧的贴身侍卫冷声禀报。“踢了就踢了,别让那女人死了就好!她死了会很麻烦。”尚雨萧的情绪没有任何的波动…她干的事不止这些……但却没人能说她什么。因为说了也没用,说了……不知道她下次会怎么样!
  • 王俊凯,我的唯一

    王俊凯,我的唯一

    那年初夏,王俊凯遇见了一个女孩,一见倾心。
  • 幕后BOSS的自我修养

    幕后BOSS的自我修养

    作为人生赢家的莫聆在遇到某位哥特风双马尾少女后,他的人生刹那间从日常校园风格变成了魔幻推理风格。PS:变百。
  • 窥圜

    窥圜

    天有多大。稚子曰:地有几何,天亦几何。他日御风而上九万里,地不过碗中之豆,天却不见其垠。长者曰:圜有九重,而人力有穷,孰营度之。仙者曰:何忧其袤,何不课而行之?人可窥天,亦能胜天!
  • 噬妻如命:冷少不要太嚣张

    噬妻如命:冷少不要太嚣张

    洛萱不是故意做钉子户的,也不是故意从破旧的二层楼顶真的跳下去的。但也许这就是命,让她穿越到某地产首席执行总裁的女秘书的身上。本想着报复,却发现这女秘书的身份,居然是他冷易然的玩物!俗称“万人恨”。这还不是最惨,自己那个暴力分子弟弟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对她穷追猛打苦苦追求。当高冷姐夫遇见暴力小舅,洛萱觉得自己濒临崩溃,一个黄毛丫头如何面对离奇的一切?这下,有好戏看了。(双更ing)_____________________卖萌打滚求喜欢!苏不媚在此先谢谢看官!
  • 十二狼神的月光公主

    十二狼神的月光公主

    一场误会,却让狼族面临灭族之灾。虽然十二狼神和月光公主逃出来了,但是月光公主却没有和十二狼神降落在一个地方。好不容易相聚,又被风玥阻拦。经历重重阻拦的他们又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危险?终于,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但是,谁能告诉他们这对突然出现的情侣又是什么情况?暗生情愫什么的简直不要太可恶!看着天天在自己面前虐狗的这两位,他们只想说:能不能收敛点呀!考虑一下单身狗啊喂!
  • 读史可以明智

    读史可以明智

    本书共分三编,上编主要分析皇权运作时最高统治者的各种手段与权术中编则分析臣民对专制社会的认同,对皇权的忠诚,对社会正常运转所作的努力下编为士的历史,分析了士的两个品格:家国情怀和御用心态。
  • 千金的秘密:校草被骗99次

    千金的秘密:校草被骗99次

    【全文免费】“呼,外面的空气真是新鲜。”谁知还没走到市中心,就有一辆自行车朝自己骑来,林默本想躲上,待看到车上的少年,她,选择了撞!上!去!她是落魄的千金小姐,她怀着目的接近他。他是商业大家族的少爷,但因被父母冷落而内心孤独。他们到底会展开怎样的故事?请大家尽请期待!(免费是为了让你们能够认识王三岁,并不是此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