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94100000029

第29章 辨证分型治疗验案(3)

医案出处:《上海市老中医经验选编——张汝伟》

验案4

张某,男,36岁。1971年1月2日初诊。

1年来头昏头痛持续不愈,间断阵阵加剧,痛如锤击,如针刺,如欲裂,反复治疗,未能奏效。7天前,头痛大作,且恶心呕吐,以呕吐为主,左手麻,小便黄,大便干,双眼视物模糊,下床行走难以自持。3天前突然昏倒在地,约5min后苏醒,口中不吐沫。

诊视患者,双手抱头,呻吟不止,痛苦欲绝之状,面部发红,额汗如珠,目膜不喜睁开。脉弦滑数,舌质红,苔黄腻。

此头痛由风火痰郁所致。痰郁日久化为痰火,挟风邪沿足太阳经脉自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风火相煽,则头痛如裂,额上汗出,溲黄,大便干结;痰浊内壅则呕吐恶心;风火痰循太阳经发病,步履不稳,视物模糊,入脑则清空不清,发为突然晕仆,人事不省;脉弦滑数,苔黄腻、舌质红,皆为风火痰相犯的主要脉舌。

苦参15g,黄芩10g,生地黄15g,土贝母12g,赤芍10g,川芎10g,川牛膝10g,苍耳子15g,钻地风15g,丝瓜络10g,甘草3g。

二诊:上药3剂,头痛稍减,小便转清,每日进食50~100g,夜能入睡2h左右,仍阵阵剧烈头痛不可忍,苔脉同前。火邪未清,风邪未祛,今当加清火泻热搜风之品,以助其力。入于脑络之邪祛风药力已不及,当投虫类搜风通络之品。

苦参15g,黄芩10g,生地黄15g,土贝母10g,赤芍10g,川芎10g,川牛膝10g,苍耳子10g,钻地风10g,丝瓜络10g,蜈蚣1条,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牛黄0.3g(冲服),甘草3g。

三诊:上方4剂,头痛已去大半,发作次数减少。病邪渐去,暂不宜改方,上方再进。四诊:上方又服15剂,头已不痛,脉舌转为正常。后以养血柔肝明目等法,取四物汤、石斛夜光丸等方剂加减调治3个月。

医案出处:《言庚孚医疗经验集》

验案5

高某,女,11岁。

初诊:1977年10月起头痛剧烈,干呕涎沫,食入则吐,胃院胀痛,时发时止,遇寒饮冷则加剧,经祛风、镇痛、消炎等中西药治疗无效。

诊视:舌苔白滑,脉象沉迟,体温正常,手足微肿。

辨证属痰阻中焦,清阳不升,浊气上逆,为痰厥头痛。拟温中补虚、降气祛痰为治。吴茱萸汤加味。

吴茱萸15g,党参10g,苍术6g,法半夏6g,陈皮10g,生姜30g,大枣10枚。1剂,水煎服。

二诊:诸症皆平,原方再服2剂以善其后。

按:《内台方议》云:“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厥阴之寒气上攻也;吐利,手足厥冷者,寒气内盛也……食谷欲呕者,胃寒不受食也。”又《脾胃论》曰:“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除……”故用吴茱萸、法半夏、陈皮温中祛寒,豁痰降逆;党参、大枣补虚益胃;苍术健脾燥湿;重用生姜散寒止呕。

医案出处:《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黄建》

五、痰郁化热

验案1

何某,女,25岁。1972年8月8日初诊。

头昏头痛间断发作已2年余,痛甚则伴呕吐,劳累、遇寒较甚。2年来日渐加重,近2个月来痛如锤击,头昏目眩,站立不稳,双眼发胀,口渴喜饮,呕吐明显,大便结,小便黄。查视患者,表情淡漠,呼吸低微,面部一阵阵出现痛苦之态,按之肌肤无汗,不灼手,舌质红绛少苔,脉细数。

头痛与头昏并重,且伴呕吐,遇寒加剧,此湿痰内结,上蒙清窍之证;病延日久,蕴而化热,热盛为火,火毒扰犯清窍,痛眩明显加剧,表情淡漠,呼吸低微,皮肤不灼手,不汗出,痰浊蒙蔽清阳之象仍然存在。法当痰热并治。苦参15g,玄参12g,夏枯草12g,浙贝母10g,生牡蛎12g,昆布12g,川牛膝10g,菊花10g,川芎6g,苍耳子10g。

二诊:上方4剂,头痛头昏均减轻,呕吐也好转,神志较前清楚,能自己站立及行走,脉舌无变化。痰热互结病势已减,仍当清化。原方加生地黄15g,蜈蚣1条。

三诊:上方5剂,头痛头昏已减大半,不呕吐,感两目蒙胀,增见红丝,舌质红,苔薄黄,脉已缓。热象易清,湿浊缠绵,加用夜明砂利水明目,桑白皮泻肺利水,通利上焦,以开发水之上源。

苦参15g,玄参12g,夏枯草12g,浙贝母10g,生牡蛎12g,昆布12g,淡海藻12g,川牛膝10g,菊花10g,川芎10g,苍耳子10g,生地黄15g,蜈蚣1条,桑白皮10g,夜明砂10g。

四诊:上方连续服用15剂后,头痛头昏已愈,邪已退,正未复,当调养气血。

生地黄12g,当归身10g,大白芍10g,川芎5g,党参12g,炒白术10g,茯苓10g,甘草3g,菊花10g。20剂。

1978年8月24日对患者进行追访,6年来未复发,现坚持正常工作。

医案出处:《言庚孚医疗经验集》

验案2

翁某,男,63岁,已婚。1981年3月6日初诊。

罹患偏头痛20余年,呈间断发作,每发于左侧眉棱骨、太阳穴处,痛不可忍,伴恶心、头昏,常持续数日不休,致失眠、烦恼,长期靠服用止痛片、头痛粉等镇痛药或地西泮(安定)、甲丙氨酯(眠尔通)等镇静药缓解。经某医院神经科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服用麦角胺、咖啡因等药无显效。此次因多发性肛门瘘管术后偏头痛发作,左侧太阳穴处及眉棱骨痛不可忍,并有恶心、烦躁、不思饮食、夜不能寐。阅其舌,质红苔黄而腻;诊其脉,弦而数。

辨为少阳胆郁、痰湿化热之证。拟和解少阳、清化痰热之法。

陈皮9g,茯苓9g,半夏9g,枳壳9g,竹茹3g,钩藤9g,桑寄生9g,葛根9g,白芷3g,甘草6g。6剂。每日1剂,水煎服。

3月25日二诊:服上药4剂后头痛即减轻,恶心悉除,食欲增加;6剂后头痛消失,精神转佳,唯心烦失眠。药见效机,大法不变,药味略为增损。

茯苓12g,陈皮9g,半夏6g,竹茹12g,枳壳9g,黄芩6g,桑寄生15g,钩藤9g,牡丹皮9g,川芎6g,首乌藤20g,甘草6g。7剂。每日1剂,分2次服。

4月2日三诊:服上药7剂后,头痛未再发作,食欲明显好转,夜能入睡,苔由黄腻转为薄白,脉弦。原方加党参9g。再服7剂后,至今头痛未再发作。

按:头为诸阳经所会,清阳之气随经上升于头,脉络疏通,血液流畅,则头脑清灵。翁某左侧太阳穴及眉棱骨痛不可忍,恶心纳少,舌红苔黄腻,被断为少阳胆郁、痰湿化热之证。用桑钩温胆汤(赵氏经验方)加葛根、白芷疏解胆郁、清化痰热。因胆禀少阳春升之气,胆气升则万化安,胆气郁则为病。常见的是气郁则生痰,痰湿内蕴又影响胆气之升,故方中用温胆汤清化痰热,痰热化则气郁解而胆气升;痰湿化热易生风,用钩藤以息风;胆气郁则津液不升,用葛根以升腾津液;患者年逾花甲,肝肾已亏,用桑寄生以滋养肝肾;白芷虽少量,然为善治眉棱骨痛之良药。全方组成严谨,正邪兼顾,标本同治,药证相符,20余年之痼疾仅三诊霍然而愈。

医案出处:《名老中医经验集——赵金铎》

六、瘀血阻络

验案1

李某,男,35岁。1974年1月28日初诊。

头痛10余年,经多家医院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反复发作。现症头痛如针刺,痛苦不堪,痛处固定,时作时止,头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烦易怒。平素经常夜寐不宁而多梦,常服镇静止痛药,只起暂缓之效,血压多波动在(21~23)/(12~13.5)kPa,舌淡暗隐青苔少,脉弦涩。

证属血瘀入络,清窍失养,兼肝阳上亢之候。治宜活血化瘀,平肝潜阳。

夏枯草25g,钩藤20g,生地黄25g,川芎10g,红花10g,桃仁10g,菊花10g,柴胡10g,当归15g,天麻10g,香附15g,白芍15g。

2月5日二诊:上方连服6剂,头痛大减,仍感恶心目眩,夜寐多梦,脉弦滑,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血压18/11.5kPa。再拟宁心安神,化痰降浊。

丹参15g,天麻10g,合欢花15g,远志10g,石菖蒲10g,茯苓10g,半夏15g,陈皮10g,厚朴10g,川芎10g,竹茹10g,蔓荆子10g。

2月15日三诊:上方连服9剂后,头痛眩晕基本消失,恶心减轻,唯感多梦,胃脘胀闷,纳谷欠佳,脉弦舌暗苔腻。再拟养心安神,健脾调胃。

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0g,焦山楂15g,焦神曲15g,焦麦芽15g,石菖蒲15g,丹参15g,炒酸枣仁20g,茯苓15g,龙骨50g,牡蛎50g。

2月23日四诊:诸症皆愈,偶有头晕感,口干,脉弦细数,舌红苔薄。再拟养阴柔肝清眩。

天麻10g,白芍20g,钩藤15g,沙参15g,石斛20g,麦冬15g,枸杞子15g,菊花15g,川芎10g,玄参15g。

3剂后诸症消失。1年后随访,再未复发。

按:“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痰,导致气因逆乱,瘀阻经络,皆可致脑失所养,发生头痛。本例头痛如针刺,痛处固定,日久不愈,舌暗隐青,脉弦涩等,皆属血瘀之见症,乃为血瘀头痛。益气血冲流畅,则焉能有痛?今血瘀络涩,不通则痛,又因数载求治不愈,日久阴损及阳,久病入络,故复见心烦易怒,血压升高等本虚标实之证。根据“久病入络”之理论,先采用活血化瘀、平肝潜阳之味,后随症化裁,配用宁神、化痰、降浊之法,终使10余年沉疾,愈于旬月。

医案出处:《当代名医周鸣岐疑难病临证精华》

验案2

严某,女,30岁。1976年4月27日初诊。

头痛3年,渐加重,痛以右侧眉棱骨、额、颞等部为主,发时嗜睡,无呕吐,每以情绪不舒或紧张、疲劳为诱因。某医院神经科诊断为丛集性头痛。历经中西药物和针灸治疗不明显。脉弦细、苔薄白。宗血瘀络阻意消息之。

黄芪3g,党参9g,当归9g,川芎9g,红花4.5g,地龙9g,蜣螂9g,蜈蚣3条,露蜂房4.5g。5剂。

5月11日二诊:服药后头痛已由每次发作持续2天减为1天,脉缓苔薄。原法出入。原方减地龙,加赤芍、白芍各9g,防风9g。

5月18日三诊:头痛3年,病休7日,近7天内,已止不发。脉苔如前,原方7剂。

按:本案头痛日久,痛有定处,脉弦细,乃瘀血内阻,脉络不畅所致;气为血帅,正气不足,无力鼓动血行,是故血瘀不行,不通则痛。因此方中黄芪、党参、当归益气养血;红花、川芎、地龙、蜈蚣等活血化瘀。瘀血去,新血生,气血运行,脉络如常,故而痛止。

医案出处:《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吴圣农》

验案3

黄某,男,45岁。

先患太阳头痛,渐至全部头痛,凡祛风散寒温补之剂,无不尝试,历医十余人,经时五六岁,病仍依然,遂置不问。近来上午头觉隐隐微痛,午后则痛如锥如刺,经脉突起,热敷可少安,然无如之何。诊脉弦涩,而症状则如昔。

本病午后痛剧,晚尤剧,热敷则略减,是血虚挟瘀之证。盖头为诸阳之会,贼风久客,瘀塞经隧,与气相搏,遏而为痛,即古人“病久入络”之义。所以前投温补凉泻之药,皆非所宜,而祛陈寒、疏经络实为要着。初用金匮桂苓丸以治之,数剂亦不效。乃思及王清任善于治血者,方多奇中,因改用通窍活血汤。

川芎4.5g,桃仁、红花各6g,赤芍9g,老葱6根,生姜3片,大枣3枚,麝香0.15g(分冲),加当归尾、牛膝各9g。

连服3剂,头痛顿减,是瘀血化行,已显微效。前方更进2剂,痛遂全止。

按:本案病人主要以上午头觉隐隐微痛,午后则痛如锥如刺,经脉突起为主要特点,脉弦涩,结合脉症辨证为血瘀头痛,证属血虚挟瘀。屡用温补凉泻皆非所宜,妙用通窍清血之品,则药到病除,颇堪令人玩味。如是知风邪之首犯头经,若不及时宣发,则经络瘀闭,又非疏解温通所能已,故今以祛瘀疏络获效。然病无定型,治当随证而变,不拘一格。

医案出处:《治验回忆录——赵守真》

验案4

徐某,男,30岁。

1971年4月25日初诊:头痛偏左已1年,发作时痛甚剧(脑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兼有重压感,血压有时偏高。平时多用脑力,夜寐较短,病久不愈。此次连续作痛,已有月余(服西药可暂时缓解),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辨证属肝阳扰动,络有宿瘀。治法以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天麻4.5g,石决明30g,钩藤15g,赤芍、白芍各9g,蔓荆子12g,桑叶9g,菊花9g,桃仁9g,全蝎粉1.5g(吞服,另装胶囊)。7剂。头痛剧烈时,另吞羚羊角粉0.9g(代)。

5月2日二诊:头痛大减。全蝎改用1.5g,加北沙参15g。14剂。

5月16日三诊:头痛已少发作,痛时亦较轻微,但精神较差,饮食如常,睡眠有时不安,舌质红,脉弦。肝阳渐平,气阴未复,再予清养气阴,平肝潜阳之法,以防复发。

同类推荐
  • 抗衰红宝书

    抗衰红宝书

    本书内容包括:知己知彼、从口做起、活动筋骨、谨防劳累、合理休息、修身养性、悉心养护、科学用药等8个抗衰老的细节。
  • 降血糖不可不知的300个细节

    降血糖不可不知的300个细节

    《降血糖不可不知的300个细节》为糖尿病患者提出了理想、专业、可行的防治细节。特别是针对初发患者,使其能够正确认识糖尿病,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向那些存在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们提出忠告.让他们提高警惕,及早就诊,以便早发现,早治疗。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降血糖不可不知的300个细节》囊括了日常保健、饮食方案、用药细节等方面,旨在为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资讯、最实用的养护细节,让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能够轻松生活,享受健康和幸福。
  • 针灸按摩一本通

    针灸按摩一本通

    本丛书作为综合性的现代时尚家庭生活必备读物,文字通俗易懂,内容丰富新颖,详细地介绍了现代家庭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小知识、小经验、小技巧和小窍门,具有知识广博、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现用现查等特点。翻阅本丛书,您会从中找到良方,轻而易举地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您的生活也会因此变得简单而轻松,您将成为一个“家庭生活万事通”。
  • 快乐中老年健康枕边书

    快乐中老年健康枕边书

    本书针对当代中老年人经常遇到的、急需了解和解决的健康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力求为中老年人提供科学、实用、系统的养生保健知识。本书在阐述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知识时,力求做到通俗易懂、简洁明了,非常方便中老年朋友阅读。
  • 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

    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

    《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一书主要介绍了一些育儿知识及孩子生病时的家庭护理。孩子发烧总不退?孩子咳嗽总是反复?孩子一上幼儿园就生病?孩子不好好吃饭……当孩子因为生病而难受得哭闹时,大多数妈妈都不知道怎么做。本书首度公开有30年临床经验的儿科医生的育儿诀窍,帮你快速分辨孩子的疾病,缓解孩子的身体不适,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
热门推荐
  • 落雨黎尘

    落雨黎尘

    十五岁的他惊恐的藏在角落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被“异能者”屠杀十五岁的她救了那个在角落瑟瑟发抖的他并将懦弱胆小的他带回了Lavilledele的孤儿院渐渐的他发现了这个孤儿院的惊天秘密,并成功丢失了自己的心经历了那么多的他,知道了真相的他最后的决择是。。。杀戮?还是。。。爱情?
  • 红楼解梦

    红楼解梦

    著名作家刘心武从研究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入手,开创出《红楼梦》的角匙。他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三篇关于秦可卿、贾元春、妙玉的小说,这本书里还收入“红学”论说、随笔多篇,多有前人未曾道及的新发现、新观点,而且文笔轻松活泼,读来如吮橄榄,回味多滋,意蕴深远。这是一本“红学”方面的专著,同时也是一本清心悦性的休闲读物。
  • 断翼天使

    断翼天使

    她如天使般纯洁美丽,却透着淡定冷然的气息,在一次校庆歌唱比赛中她宛若北极星,释放出耀眼的星芒。在勾心斗角的演艺圈中,她坚定地迈向梦想的巅峰,同时不堪的身世也逐渐被揭开,本以冷却的心在爱情,友情中温暖,原来她还有所依恋,可是她不可以让他知道,因为他值得拥有更好的幸福......
  • 斩星

    斩星

    一剑诛心阴阳路,两手血腥染雄图。天涯陌路剑影孤,却将冷目向王途!手中剑在此,天穹之上,何人敢阻?
  • 九尾逆苍天

    九尾逆苍天

    历经千万年经久不息的御风大陆,玄奥神奇散落大陆的仙魔妖人,性格各异各个种族,青春唯美不期而遇的情感纠葛……一切的一切,尽在九尾逆苍天。不一样的玄幻,不一样的言情,不一样的阅文体验,跟上脚步一起上路吧,去追寻,那年少轻狂但又无怨无悔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
  • 异界之涿鹿

    异界之涿鹿

    一觉醒来,发现身处异世界,还好带了个属性异能。给我点时间,就算带着流民也能征服世界!
  • 离恨无剑

    离恨无剑

    短篇练手不好勿喷面对绝对的力量,武侠中人会如何抉择。人才凋零,区区几位少年又如何翻天。
  • 匠行天下

    匠行天下

    九州大陆,锻器之法盛行,修兵亦修身。器有灵,修炼之人以锻造之法与之两相结合便是九州大陆盛行之法。平凡村庄少年,习得无人能学会的祖传锻造之法,后遇先祖神兵,此后走上锻造一脉,欲成传说之境界——神匠师。
  • 天作良缘

    天作良缘

    前世她抛弃红妆,扮成男子,熟读兵书,混进军营只为帮他夺得太子之位。事成之后,被他与妹妹一起背叛。涅磐重生,这一世,她发誓前世欠她的,她定要讨回来。世人皆以为他要的是权势于身,荣宠一世。却不知,他可负尽天下,可化人间为炼狱,只为换她一世安宁。
  • 豪门秘宠:墨茗旗妙

    豪门秘宠:墨茗旗妙

    墨梓茗,背负复仇执念的墨家大小姐,三年华丽蜕变,会带来怎样的风起云涌?宁方旗,身为C国最年轻的上校,自从他接了那个任务后,他那古板的人生会发生怎样改变?—“茗茗。”“……你脑子也抽了?”“晚上别忘了锁好门,关好窗,盖好被子别着凉。”“……说人话。”“茗茗,我们来日方长”“……”—来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