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94100000028

第28章 辨证分型治疗验案(2)

按:此例头风痛,又见脾胃薄弱,正符侯氏黑散用药大法,所以作为主治。药病相当,见效亦很迅疾。但以得大汗而病解,是出于当初预料的;不过亦在情理之中,黑散中的辛温走散,再加通窍活血,自具有发汗散邪的功用。此后作为调理巩固,取丸药常服,理应用复方配伍方法。如加独活,以伍风药,是取散风与搜风相合;加白芍,伍桂枝、甘草,是在疏散中取调和营卫,有邪正兼顾之意;加党参(一般散痛方中不用),在此是与姜、术、草、苓为伍,是补益脾气,扶正固本的,在善后巩固时很有必要。至于加用黄芩,是杂寒于温,黄芩亦治少阳、太阳头痛;加用牡蛎,是寓涩于散,亦是寓潜镇于升散,使用药成为有制之师,不致温升偏极。又加乳香,是增强活血化瘀,通经通络的作用。如此等等,都是侯氏黑散配伍精义的引申,亦是由汤药煎方过渡到丸方、膏方要注意的变动,在调理善后,亦为必具的知识,在此顺为简介。

医案出处:《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丁光迪》

二、风热入络

验案1

刁某,男,19岁。于1954年8月29日初诊。

发病半年,症见左偏头疼跳热,大便燥,食欲不振,消瘦,脉数。

薄荷、菊花、天麻、玉竹、川大黄、竹叶、生石膏、生地黄、玄参、白芍、防风、山楂、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牡丹皮。水煎服。

服药后症状减轻,仍以原方服之而愈。

按:头痛热跳,便燥不食,消瘦脉数,属于风火头道,故以薄荷、菊花、天麻、防风去风;生石膏、生地黄、白芍、牡丹皮、玄参、玉竹清热凉血;川大黄攻下,去热除燥;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开胃健脾,消食化痰;竹叶利尿息风。故服药数剂,诸症痊愈。

医案出处:《华廷芳医案选》

验案2

刘某,男,58岁。1990年2月19日初诊。

右眉棱骨痛呈间歇性发作3个多月,伴灼热感,以跳痛及钥匙发痛为多,右目流泪,疼痛剧烈时不能睁眼,纳可,二便调,舌略红苔黄,脉滑。诊为面痛。

辨证为太阳、少阳风热夹水,侵扰脉络而致疼痛。治以疏散风热,行气通络。

取穴:外关、足临泣、合谷、行间、和髎、上关、攒竹。

刺法:均行泻法,强刺激,留针40min,隔日1次,攒竹穴可刺络放血。

2月26日二诊:经3次针灸治疗后,疼痛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疼痛发作时亦能睁眼。治取原方法,继续治疗。

3月9日三诊:自诉疼痛消失。嘱其继续治疗以巩固疗效。但患者因故停止。

1个月后患者病情反复,复来就诊,施以原方法,症状渐减。

按:此例患者诉眉棱骨疼痛,属三叉神经痛中第一支疼痛范围,以跳动及钥匙发而痛为特点。其疼痛部位乃太阳、少阳经循行所过之处,辨属风热之邪侵扰少阳、太阳二经,致经络不通,瘀滞而痛。穴取外关、足临泣以泻少阳风热;和髎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合谷乃治头面疾病专穴;攒竹乃足太阳膀胱经穴,刺络放血以疏散太阳风热。诸穴相合,以祛顽疾。

医案出处:《杨甲三临证论治》

验案3

申某,男,成年。1954年3月2日初诊。

偏左头痛甚剧,目珠胀,口干燥,脉象浮弦。风热上袭清空故也。疏风清热治之。

蔓荆子3g,薄荷2.5g,炒川芎2.5g,钩藤9g,桑叶9g,菊花9g,熟石膏12g,酒黄芩5g,苦丁茶3g,藁本3g,荷叶3g。

二诊:偏头痛、目珠胀、口干舌燥均见轻减。昨晚有寒热,肢体酸楚。再拟原方出入治之。

清水豆卷12g,黑栀子5g,薄荷2.5g,炒川芎2.5g,桑叶9g,菊花9g,蔓荆子3g,熟石膏12g,酒黄芩5g,苦丁茶3g,藁本3g,钩藤9g,荷叶3g。

按:此证发于春日,是风邪挟热上壅之故。偏头痛而致目珠作胀,可知来势甚猛。风温之邪先伤手太阴,壅于足少阳之经,故见偏头痛(与一般内因头痛属于厥阴肝经者亦不同),程老以疏风和清热法并进,取得了效果。

医案出处:《程门雪医案》

三、风火头痛

验案1

张某,男,46岁。

初诊:头偏左痛,已经三四年。初发时每年三四次,因其母亲亦有此病,认为是遗传,不甚介意。近年发作频繁,影响工作。每次发作大都先见耳鸣,脑中轰然,随之左半头面掣痛,血管跳动,不能伏枕;或时头额欲得紧缚,或加捶击,才似稍舒;目眶胀痛,目珠如欲脱出,牙齿亦作痛;烦躁不寐,大便艰行。每发1次,剧痛四五天,甚时10日左右方减(幼时有中耳炎,但五官科、神经科检查,无特殊病灶发现。曾拟诊血管神经性头痛)。针刺服药,西药镇痛,暂时缓解,但病发如故。诊时病势正旺,头痛昏晕,不能站起,不欲多言,意烦暴躁,或闻噪声,头痛更剧,大便3日未解,舌质赤,有火气,两手脉弦。属于风火头痛。内火化风,上扰清空,气火逆升,筋脉偏急,形成偏头痛。治当“上者下之”,泻火缓急法。方从当归龙荟合牛膝芍甘加味。

当归龙荟丸20g(另煎),川牛膝15g,怀牛膝30g,赤芍15g,白芍15g,炙甘草5g,制乳香10g,川芎5g,柴胡5g,决明子20g,牡丹皮15g,黄芩15g,干地龙15g。3剂。

二诊:药后见效,得大便三四次。疲乏欲睡,微微汗出。醒时头痛几平。很欣慰,从未有过如此爽快取效。转方用养血清肝方法,旋即痛止。

按:偏头痛病临床较多见。一般治疗,以水制火,以苦泄热,以通止痛,人们都很熟悉。但以柔克刚,以甘缓急,又为一个重要的方法。尤其火郁发之,佐以直通壅塞(余尝用乳香、川芎、柴胡、藁本等药),与上述用药配伍,每能取得捷效。这是从五脏之间的整体考虑,调整生克制化关系,纠偏致乎,较之见痛治痛,实为全面。例如此证,风火相煽,上壅头目。而风是从火所出,治火还是急则治标。若伍用柔肝缓急,以柔克刚,使阴阳相离而趋于阴平阳秘,才是治病求本。至于息风解痉,已为其次。因为火去急缓,阴阳相和,风亦无所附而自息。这种机制和方法,余常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医案出处:《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丁光迪》

验案2

章某,女,56岁。1974年10月18日初诊。

偏头痛已20余年,频频发作,近年更甚。头痛以左侧为剧,大发作时,右侧亦觉痛。痛如锥刺,太阳穴筋脉跳动,夜分痛甚,局部不能触摸,不能着枕。烦躁失眠,眼冒金星,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每次发作,持续2~3天,或4~5天,甚至10多天,才缓解向愈,困乏不堪。据述每次发病,大都是见这些症状,血压不高,但身体逐渐不能支持。经绝已7年(经各种检查,已排除五官和眼科疾患。医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经多方治疗,有时似能缓解,但终究还是发作。转就中医诊治。

症见舌嫩而暗,苔薄黄腻,脉细而弦,性情急躁,声高气粗,面有火气,但有时又见气怯神疲,目前发病颇重。

病属风火头痛。既有风阳上逆、肝火犯胃的症状,又有久痛入络、经络瘀阻的变化,所以头痛如锥刺,筋脉跳动,恶心呕吐,大便秘结,相因而致;脉细弦而舌暗,苔黄腻,更证实了这一点。至于脉细而舌嫩,又气怯神疲,这是气阴早已暗伤,形成虚实错杂的病情。如此年久反复的疾病,一般多是“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处理。目前当然急则治标,缓解头痛为先。法为清肝息风,和胃降逆,参以凉血散瘀。方用柴胡清肝散出入。

柴胡10g,夏枯草15g,川芎15g,醋制香附10g,钩藤15g(后下),制全蝎3g,牡蛎30g(先煎),怀牛膝24g,泽泻10g,牡丹皮10g,赤芍10g,白芍15g,姜半夏10g,川黄连3g,炙甘草5g。3剂。

10月11日二诊:药后头痛显著减轻,但仍两太阳穴作胀,夜分更甚。

恶心呕吐已止,并得大便。这是风阳见减,脾胃气和,病有转机。但营络未和,所以两额作胀。宜加强活血散瘀,疏通络脉。

前方去柴胡、香附,加桃仁泥10g,红花10g。5剂。

10月16日三诊:头痛已除,头胀亦轻,并得小寐。但感头昏疲乏,胃不欲纳。黄腻苔已化薄白,脉弦亦和,转为细软。盖属标证渐去,而气阴之虚又见突出。

药随病转,再为醒脾顾胃。前方再去去全蝎、半夏,减川芎10g;加女贞子10g,墨旱莲10g,石斛15g,炒谷芽10g。5剂。

10月21日四诊:头痛头昏均止,精神亦振,大便通调,胃欲纳食,舌苔薄白,脉细软略数。邪去正气渐复,善后调理,着重治本。养阴柔肝,参以和络。方从杞菊地黄丸出入,熬清膏缓调。

枸杞子50g,菊花50g,炒生地黄50g,女贞子50g,炒山药50g,牡丹皮50g,泽泻50g,怀牛膝50g,赤芍50g,白芍50g,炙甘草25g,川芎25g,桃仁泥50g,红花50g,北沙参50g,石斛50g,野黑豆50g(杵碎),谷芽50g,麦芽50g。熬清膏常服,以后又接服1料。

此例观察2年多,基本稳定,无大发作。中间偶有头痛,不甚,仍用第1次处方,一二剂即平。

按:血管神经性头痛,此证属于中医风火头痛的范围,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以妇女为多。一般所见,是由气、火、风、痰侵犯经脉,经脉之气壅塞,“不通则痛”,故卒然而痛。病位在于肝胃。治以降气、清火、息风、化痰,其旨亦在疏通经脉之气,缓急舒筋,“通则不痛”。这是一个总的病机治则。

至于本案,尚有“久痛入络”,络脉瘀阻的变化,应加顾及。

临床所见,气火有余的病情,大多为“阴不藏阳”所致。风阳屡屡上逆,阴虚亦日甚一日,虚实错杂的病情,又是此病的一个特点,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论其治法,首先要辨明标本缓急,从长计议,有步骤的处理。此案先标后本,急者治其标,先缓其痛;获得疗效后,再杜其根,养阴固本,终竟全功,是符合经旨的。

医案出处:《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丁光迪》

四、痰湿中阻

验案1

姜某,女,53岁。1977年12月2日初诊。

半年以来,头痛且胀,恶心,呕吐痰沫,胸脘满闷,纳食甚少,晨起眼睑水肿,下午下肢水肿,四肢困乏,睡眠不安,舌淡苔白滑腻,脉细滑。

痰浊上蒙,清阳不升,故头痛且胀;痰浊素盛,则胸脘满闷,呕吐痰沫;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而见水肿,舌苔白滑腻,脉细滑。此皆为湿聚痰盛之象。治宜利湿化痰降逆。

半夏15g,白术20g,陈皮15g,茯苓15g,生姜10g,川芎10g,胆南星10g,白附子5g,炙甘草7.5g。3剂。水煎服。

12月7日二诊:头痛略减,余症稍轻。仍予原方,重在利湿。

半夏15g,白术25g,陈皮15g,茯苓50g,生姜10g,川芎15g,胆南星10g,白附子5g,炙甘草7.5g。6剂。水煎服。

12月16日三诊:头痛已止,但有时头昏,水肿渐消,胸脘宽舒许多,进食较前增加,再以原方加石菖蒲10g。4剂。

12月22日四诊:头脑清楚,水肿消退,胸脘不闷,寐食得安,舌苔尚滑,脉细。更加党参25g,续服4剂,以清余邪。

按:《冷庐医话》云:“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本案即是痰浊壅盛,以清州白子丸与二陈汤加减化裁,并加石菖蒲宽中化湿,兼取其芳香清冽,辟秽降浊,振发清阳,共奏化痰止痛之功。

医案出处:《孙允中临证实践录》

验案2

周某,女,34岁。

患头痛有年,其症头额冷痛,时作晕眩,脘闷恶心,食欲不振,精神疲倦,舌苔薄白,脉象弦缓。曾用吴茱萸汤不效。

证属脾失健运,清阳不升,痰湿上蒙,浊阴不降所致,即东垣所谓的痰厥头痛。治宜健脾化痰、升清降浊。用李氏半夏白术天麻汤。

法半夏9g,天麻6g,白术9g,西党参12g,黄芪15g,陈皮5g,竹茹9g。

服方10剂,头痛呕吐渐平。继用六君子汤加钩藤、僵蚕、柴胡、石菖蒲、磁石,眩晕遂止。

按:本例痰厥头痛,用吴茱萸汤不效,却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则痛减,乃知仲景制吴茱萸汤治“干呕吐涎沫,头痛”,在于温胃逐寒,呕吐止,气不逆,则头痛自除;东垣制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痰气上升,伴有晕眩之头痛”,使脾胃健,升降调,晕痛止,呕逆平。此同中有异,关键在辨证。

医案出处:《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谭日强》

验案3

晏某,女,46岁。

初诊:脘腹胀痛,内有寒湿,木邪乘土,肝气郁而上旋,头痛偏左,嗳气上逆,吐之不出,烦闷而不舒,大便坚约,脉来细弦,苔薄腻。宜运中焦,兼以疏肝息风。

吴茱萸1.8g,炒白芍6g,制苍术6g,陈皮6g,炒川芎2.4g,刺蒺藜9g,柏子仁9g,泽泻9g,紫苏梗4.5g,姜竹茹4.5g,玫瑰花2朵。

二诊:进疏肝息风之剂,嗳气上逆已平,大便亦通,偏左头痛亦定,诊脉左部仍见细弦,气仍升,牙浮微痛,余火未熄。宗上加减。

刺蒺藜9g,紫苏子9g,连翘9g,炒白芍9g,玉泉散9g(包煎),姜黄连1g,吴茱萸1.5g,仙半夏6g,乌药4.5g,炒陈皮4.5g,姜竹茹4.5g。

按:此症以温运中焦为治,在辨证上,不可拘泥在头痛上,必须结合其他症状,分析明辨,综合施治,才能见效。所以治病全在活法,最忌刻舟求剑也。

同类推荐
  •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之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养生之道》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情志养生、日常养生、四季养生、运动养生、房事保养、美容养颜等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养生之道》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 登上新健康快车(昭光健康直通车)

    登上新健康快车(昭光健康直通车)

    本书从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远离影响损害健康的各种因素、避免过劳、改善饮食、调整心态、加强运动诸多方面向读者提供最新的健康知识。
  • 青少年全程营养百科

    青少年全程营养百科

    青少年正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之中,他们大量地消耗着同时也在大量地补充着各种能量和营养,以建造自己日趋完善的体格。为了帮助青少年及广大家长朋友们了解并正确掌握有关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知识,编者特别委请营养学界的专业人士编撰了此书。本书分别从营养知识初了解、健康饮食计划、成长的烦恼、营养与压力、青少年常见饮食问题五个方面阐述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告诉读者如何通过最佳的方式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体魄、时刻充满活力。为了方便广大家长给孩子营养配餐、便于计算孩子的营养是否充足及评价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达标,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来补充所需营养,达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目的。
  • 性医学小百科

    性医学小百科

    本书旨在普及性医学的有关科学知识,指导和帮助人们提高精神生活、性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水平。全书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和谐、性保健、性教育、性变态、各种性功能障碍疾病和性病的防治、药物与性等11章。
  • 中医土单验方500首

    中医土单验方500首

    本书收录了古今名医及民间医生秘验良方500余首,治疗病症130余种。验方依内科、儿科、妇科、外科、骨伤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分纲,每方按组成、用法、主治、出处、备注五项编写。
热门推荐
  • 鬼道门

    鬼道门

    一鬼难成形,二道流半云,三门驻高殿!———————————————一个亲身经历的奇闻怪事,讲述着一篇实文录......一件象征着道教法器,意外流落柳树村,故此引来几大门派明争暗夺,柳树村遭陷一场浩劫之中。鬼血铜魃棺,行走纸扎人,造畜尸人,等种种诡异事件。谁能拯救苍生,谁能约束天劫?
  • 男神注意:傲娇公主来袭

    男神注意:傲娇公主来袭

    她,是外人眼中是高贵优雅的皇家公主,是家人眼中是傲娇可爱的宝贝千金,是朋友眼中是俏皮强势的腹黑小恶魔,在美国留学回来后,带领着死党们闯进神秘的圣蓝雅贵族学院,想把学院闹个天翻地覆之后再抽身离开,却不想在与学院美男榜的校草们交锋中,渐渐沦失了进去……不仅莫名其妙多了个“男朋友”,还有神秘面瘫做同桌,更有冷酷学生会长想方设法拉她入社,哎?说好的高冷呢?
  • 妖孽世子倾城妃

    妖孽世子倾城妃

    她是21世纪夏侯古武的唯一继承人,武功高超,身为女子的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精通医理—夏侯樱,却被仇家所害,一朝穿越成云龙国,右相的庶三女儿,同名同姓的她,却懦弱无为。“我是废柴,我就让你废柴还不如。”从此虐渣父,打刁奴,踹庶姐。有朝一日,离开夏候府,却惹上一枚妖孽世子!
  • 朋友太好,舍不得拿来当情人

    朋友太好,舍不得拿来当情人

    她一直追寻真爱,却每次都失败,当黄花大闺女熬成大龄剩女,在相亲浪潮中沉浮,回首看去,才发现,自己要的幸福,一直都在。平淡的相伴让激情褪去,沉淀下的才是真爱。嬉笑怒骂,游戏人生,且看冤家成眷侣。
  • 异世酒仙霸天下

    异世酒仙霸天下

    在这个世界,他拥有了无上的权力!巨人族、精灵族、矮人族、人类……都是他的同盟!极其精彩的异世大陆类书籍,看他如何在异世称霸天下!一切尽在,异世酒仙霸天下……
  • 向阳笔谈

    向阳笔谈

    根据古代奇书《聊斋志异》的创作手法,进行的深加工,一笔划出了两个世界,一个平凡的物质世界,另一个是融合了妖魔鬼怪,神仙,方术的精神世界,并且还加入了八仙,现代的玄幻,言情等等元素,此书为起点小说《聊斋神话》的续作。
  • 田园伊色

    田园伊色

    罗伊现代的美容师,也美容产品的研究员,因意外穿越的古代,嫁给了被当朝将军抛弃的将军之子蒋大鹏,蒋大鹏将军之子却长在农村,等他知道自己身份的同时也给自己个罗伊带去了不小的麻烦。”喂喂喂....就是你,你长得好像我找了好久的相公啊,叫什么名字。“男子上前抬起女子的下巴,“怎么才几个月不见,娘子就不认识为夫了,看来要让娘子好好加深印象呀”新文《男神大人碗里来》以发!大家收藏一下
  • 欲望之渊

    欲望之渊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欲望,这是与生俱来的,狼吃羊、羊吃草、草呢?草需要水、人的天敌是谁?是人自己。欲望是无罪的、有罪的是无法控制自己欲望的人。如果你够强大是做守护者、还是私欲者。
  • 仙丝

    仙丝

    《仙丝》系列小说,讲述仙丝陈实在天界的各种趣事和情事。本篇小说,是整个系列的第一篇,一遍能看懂的,脑子很够用哦!
  • 战霸

    战霸

    身为特种兵的秦震在沙漠围剿世界第一杀手时意外穿越到战国时期,对这个世界,他有自己的话要讲:战国猛将如云,我只做万中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