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育功能
社会学为人们提供了很多社会知识,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社会化等,这些知识是现代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应掌握的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二是为人们提供就业和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技能;三是帮助人们在面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机遇时,能合理地作出决定;四是帮助人们树立整体观念,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观察变革中的世界,理性地认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非主流事物,并作出正确的抉择。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学会做人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不管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如果你不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你就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费孝通先生曾说:“社会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怎样学会做人的问题。”学会做人的问题,就是社会化的问题,而人的社会化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人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性,但这种属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不断学习的结果,也就是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不断掌握生活技能、学习社会文化、学习社会规范、确定人生目标、培养社会角色等,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人的一生是一个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即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但人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是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思想走向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每一位同学要把握今天,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取得成功。
另外,对我们每一名社会成员来说,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面临着很多选择,如何在问题和机遇面前作出正确的选择,社会学知识将会给我们很多启迪。如人际交往、适应环境、行为规则、选择工作等,社会学知识可帮助我们在多种可能中选择合理的目标和行为模式。
所以,我们应重视社会学这门课程的学习,系统学习社会学知识,掌握现代社会的有关知识,自觉参与社会生活,主动适应变动着的社会环境,努力做一名文明的、有文化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
社会学发展简史
社会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创立时期、形成时期和发展时期三个阶段。19世纪末西方社会学传入我国。
一、西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社会学的产生
社会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它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产物。从18世纪到19世纪,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使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经济、技术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法国大革命是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变革,它使新兴的资产阶级及其制度崛起,从而使阶级矛盾与冲突加剧,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如农民破产、工人失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环境污染、犯罪率上升等,这些问题使资本主义社会在急剧的变革中动荡飘摇。为了摆脱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危机,资产阶级政府及其知识分子积极研究这种社会状况,试图运用新的理论体系和方法重新组织和安排社会秩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社会学应运而生。
(二)西方社会学的发展
社会学的发展历经了三个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学的理论和实际研究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1.社会学创立时期(19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第一,社会学与哲学关系密切;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很大,力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考察社会;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孔德、斯宾塞。
奥古斯特·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被西方社会学界公认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他力图把社会学建成一门关于人类社会的实证科学,还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赫伯特·斯宾塞,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有两个,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斯宾塞主张用生物进化论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他认为社会的组织机构同生物有机体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进化过程也是按生物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来实现的。
2.社会学形成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第一,社会学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和方法,形成了独立的学科;第二,社会学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具体,与其他学科的区别越来越明显。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迪尔凯姆、韦伯等。
埃米尔·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他第一个明确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事实”,也最早用实证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他主张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根据事实材料来寻找社会现象的规律。
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他把社会学称为“理解社会学”,他认为社会学所研究的是有意义的社会行为,社会学要通过社会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对社会行为作出因果解释,社会学家要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要掌握行动者的主观动机。
3.社会学发展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第一,社会学在世界各国蓬勃兴起,尤其是在美国发展迅速;第二,社会学理论丰富多彩、流派纷呈,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第三,当代社会学研究更多地面向社会现实的问题,如社会化、现代化、城市化、婚姻家庭等问题;第四,研究方法科学化,从早期的定性分析逐步转向精确的定量分析;第五,社会学研究本土化,各国社会学家都在积极建立具有自己国家和民族特点的社会学;第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日益受到重视。
(三)马克思与社会学
卡尔·马克思,德国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社会学界被公认为是一个有持续影响的社会学奠基人。他从未使用过“社会学”一词,但在他以及他与恩格斯合着的论着中都包含着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全面分析,形成了没有使用“社会学”名称的科学的社会学。他与恩格斯的突出贡献是:第一,认为社会的运动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对社会的研究要找到社会事实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客观规律;第二,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是形成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第三,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研究社会现象时要考虑到所有的相关因素。
二、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社会学在旧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中国处于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认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就要向西方学习,主张中国应该走维新变法的道路。1891年康有为最早讲授“群学”,1896年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最先采用“社会学”一词,1897年严复开始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并于1903年以《群学肄言》为名出版,标志着西方社会学开始传入中国。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国内许多大学纷纷成立了社会学系,培养中国的社会学人才。1930年,“中国社会学社”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新阶段。截止到1948年,我国的49所大学中有28所开设了社会学课程,21所设立了社会学系。在这一时期,以孙本文为代表的一批曾先后在国外学习过的知识分子,致力于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的研究,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为中国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孙本文,早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后先后在复旦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他发表了一系列着作,在介绍西方社会学的基础上,联系中国实际试图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他的《社会学原理》是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学界最重要的教科书和学术着作。孙本文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开拓者之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的,并在中国得到了发展。1922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大学建立了社会学系,瞿秋白讲授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社会学课程,李达、许德珩也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讲授社会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说与中国的社会实践相结合,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社会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运用于中国实际研究的尝试,使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迅速发展。
(二)社会学在新中国的发展
1952年到1978年是社会学在中国研究发展的中断时期。1979年3月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包括社会学在内的许多学科要赶快补课的精神,正式开启了重建社会学的进程。1980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后改名为“中国社会学会”),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式恢复重建。之后,各高等院校相继设置社会学系,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了社会学研究所,各省市也相继建立社会学研究机构,成立社会学会。今天,社会学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什么是社会学?如何认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简述社会学的特点和功能。
3.学习社会学有什么意义?你打算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