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食适宜
血虚型者宜用羊肉、当归、猪肝、红糖等;脾虚型者宜用鸡蛋、牛奶、山药、白糖、豆制品、大枣、桂圆、核桃、羊肉等;劳损型者宜用田鸡、鳖甲、鸽子、黄豆等。胃热型者可用芦根、鸭蛋、豆浆、猪肚等;风寒型者可用生姜、桂圆、红糖、狗肉等;痰湿型者可用薏苡仁、橙子、蚌肉、萝卜等;肝气郁结者可用韭菜、丝瓜等;血瘀型者可用河蟹、山楂、地龙、黄酒、生姜、大枣、红糖等。可将红糖煎水代茶饮,或口服红花酒等。
2.饮食禁忌
闭经实证者忌滋腻温热,升阳助痰之品。切勿过食生冷、油腻、酸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或耗伤阴津,凝滞气血。
【预防】
1.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常做体操或打太极拳等,以保证气血正常运行。
2.积极治疗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等疾病,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闭经。
3.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注意经期及产褥期保健,两足不受寒,不涉冷水,经期身体抵抗力弱,避免重体力劳动。
4.产后、人工流产术后注意卫生保健,不要过度劳累,对产后出血、感染要及时治疗。产后哺乳时间不宜过长,最多不超过1年。
本病有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所致,又有生殖系统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或先天发育不全所致之分。因此,必须进行认真检查,以明确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尤其要注意早期妊娠的鉴别。连续服用避孕药者,也可导致闭经,停药后可望月经来潮,不必自疗。原发性闭经者,经自疗后仍未来潮,不宜延误,应去医院检查,排除处女膜闭锁、阴道闭锁及先天性子宫发育不全等。闭经的病人一般是先去妇产科就诊,但如伴有溢乳,则应首诊外科,如是内分泌紊乱造成的,则应首诊内分泌科。
三、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是指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亦称为“经水过多”或“月水过多”。
正常情况下,月经持续的时间为3~7天,而经量的统计则很困难,临床上通常是用每月换多少月经垫来作粗略的估计。首先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月经多少才算多。医生认为正常的月经出血应为30~80毫升,超过100毫升为月经过多。以卫生巾的用量大概估计,正常的用量是平均1天换四五次,每个周期不超过2包(每包10片计)。假如用3包卫生巾还不够,而且差不多每片卫生巾都是湿透的,就属于经量过多。经血过多症较多出现在青春期少女、生育年龄的妇女及绝经前后的妇女身上。
【症状】
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期的出血明显多于以往,或伴痛经,不孕。失血多,病程长者,可有血虚之象。要指出的是月经过多不是指行经期间某1天的出血量多,而是整个经期的总出血量超过正常。在行经的3~7天内,第2~3天的出血量稍多,这是完全正常的。总之,月经过多以月经量增多为主症,且月经可在一定时间内自行停止,绝非月经严重紊乱的病症———崩漏。不论是伴有月经周期的延长、缩短,还是经期的延长,月经总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经血的颜色可以是淡红、深红或紫红,经质可见黏稠、稀薄或夹有血块。
【病因】
西医认为,月经过多仅是妇科疾病中的一个常见症状,可出现在生殖系炎症、生殖系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中。当然全身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病、肾上腺及甲状腺疾病等,都可见到月经过多。
中医认为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致经血量多。常见的分型有气虚,血热,血瘀。
【辨证用膳】
1.气虚
(1)证候: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2)选方
菱糖饮
组成:鲜菱25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鲜菱水煎1小时,取汁,加入红糖调味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5天。
功效:益气健脾。
山药蛋面
组成:山药粉155克,白面300克,豆粉200克,鸡蛋10个,盐适量。
制法:将山药粉、白面、豆粉入盆和匀,打入鸡蛋,加水、盐适量,揉成面团,擀片切条煮食。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益气健脾。
2.血热
(1)证候: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黏稠,或有小血块;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2)选方
木耳肉末虾米粥
组成:水发木耳100克,猪肉末50克,白菜心50克,小虾米25克,粳米10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烹调油,清水适量。
制法:将黑木耳、白菜洗净切成丝,虾米洗净与肉末一起入锅用烹调油煸炒,放入精盐盛入碗内。再将粳米加水煮开,煮至米粒稍软后,倒入碗中各物同煮成粥,最后加入味精即成。
用法:随意服用。
功效:清热,凉血,止血。
凉拌芹菜
组成:新鲜芹菜500克,卤香干3块。
制法:先将芹菜除去根头,摘去芹菜叶,择洗干净,放入沸水锅焯1分钟,取出后用凉开水洗净,切成三至五厘米长的段,排放在盘碗内,待用。将卤香干用沸水冲一下,剖成片,纵切后再横切成卤干丝。均放在芹菜段上,加酱油、红糖、精盐、味精、麻油等调拌的汁液,拌匀即可食用。
用法:佐餐当菜,随意服食。
功效:清热,凉血,止血。
3.血瘀
(1)证候:经行量多,色紫黯,有血块;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而有力。
(2)选方
三七桃仁兔肉
组成:三七片10克,桃仁8克,岗焾根30克,兔肉150克,生姜6克,大枣6枚。
制法:将兔肉洗净切块,其余用料洗净,一起入锅加水适量,入少许黄酒,煮1.5~2小时,调味即食。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化瘀止血。
鲫鱼汤
组成:鲫鱼1000克,川椒10克,生姜、香菜、绍酒、葱、味精、盐各适量。
制法:将鲫鱼宰杀去肠肚,洗净,入锅加水适量,再加入盐、生姜、绍酒、川椒等调味品至锅开,再加入味精、香菜等即可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活血化瘀,止血。
1.饮食适宜
月经过多因实热而致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好,如白菜、萝卜、蚕豆花、马齿苋、鸭蛋、河鱼之类。痰湿型者也宜以清淡为主,宜食墨鱼、扁豆、薏苡仁、丝瓜等;气虚型者可用人参、乌鸡、猪肉、鲜河蚌等;脾虚者宜健脾,用大枣、龙眼肉、猪肚、牛肚等;肝肾亏损者宜补益肝肾,用黑木耳、猪肝、天冬、桑椹、鱼肝等。总之因虚而致宜滋补,增加营养。
2.饮食禁忌
月经过多因实热而致者忌用油腻升火之物;因痰湿而致忌生痰辛辣之品,如花生、辣椒之类;因虚而致忌生冷瓜果及酸辣刺激之品。
【预防】
出血过多如果不及早治疗会出现严重的贫血,致使身心俱损,明显的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失眠、气促、腰部酸软、记忆力下降、工作能力下降等,情况严重的会导致主要器官如心脏、肝脏、脑干缺氧而影响全身。
所以,经血过多不能等闲视之,如果发现自己有经血过多应尽快求诊,以避免情况恶化。月经过多应做妇检或B超检查,确定有无子宫肌瘤。如上环后出现月经过多,应考虑节育环的位置及其副作用。
四、月经过少
一般女性都认为,经量过多才是病态,而月经量少,人干净又减少不少麻烦,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其实,月经量过少和月经过多一样,都是不正常的。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极少(一次少于20毫升),或点滴即净,或经期不足2天者,称为“月经过少”,亦称“经水涩少”。如初潮即出现月经过少,应考虑是否有“子宫发育不良”;如初潮时经量正常,以后逐渐减少,应排除“子宫内膜结核”“内分泌功能障碍”。
月经过少常伴有月经稀至,这2种情况又常为闭经的先兆,时间久了发展为闭经。40岁以后,月经过少往往是绝经期的前兆,这是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但主要是与病理性月经过少区别开来。
【症状】
主要症状是月经如期而至,经量较以往明显减少,或经量减少的同时,经期也缩短不足2天。临床可通过卵巢功能测定,妇科检查及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宫腔镜检查来区别不同原因造成的月经过少,以便针对性治疗。月经过少若无器质性病变,治疗预后较好。若检查有器质性病变,则需要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病因】
我们已经知道,子宫内膜受激素影响,发生增生、剥落、出血、再生的循环过程,就形成了月经。因此,凡是可造成子宫内膜面积过小,或子宫内膜发育过薄的因素,都可导致月经过少。如结核性子宫内膜炎,过度刮宫及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等。长期服用雌激素含量低的避孕药等是导致子宫内膜发育过薄最常见的原因。
中医月经过少的发病机制主要分虚、实两种。虚者或因营血不足,或因肾气未盛、肾精甚少,以致经量甚少;实者或因寒凝,或因气滞,或因痰阻,或因热灼致使经血运行不畅,经血受阻。临床以虚证为多,其中又以血虚、肾虚多见;实证中以寒凝、气滞为主,近而导致血瘀。
【辨证用膳】
1.血瘀
(1)证候:经行涩少,色紫黯,有血块;小腹胀痛,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2)选方
归芎理血汤
组成:川芎10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羊肉150克,生姜10克,大枣6枚。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生姜拍烂,其余用料洗净。
全部用料入锅,加水、少许黄酒,小火煮1.5~2小时,加食盐调味,即可食。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活血祛瘀。
青皮山楂粥
组成:青皮10克,生山楂30克,糙米100克。
制法:先将青皮、生山楂分别拣杂质、洗净,切碎后一同放入沙锅,加水适量,浓煎4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取汁待用。将糙米淘干净,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粥将成时,兑入青皮,山楂浓煎汁,拌匀,继续煨煮至沸,即成。
用法:早晚2次分服。
功效:活血化瘀。
2.肾虚
(1)证候:经量素少或渐少,色黯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
(2)选方
鸽子炖魔芋
组成:鸽子1只,魔芋(炒焦),夜明砂、鳖甲、龟甲等少许,葱、姜、黄酒各适量。
制法:将鸽子及后三味料,与葱、姜、黄酒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炖至熟烂即可。
用法:食肉喝汤,可分几次服完。
功效:滋肾益气,养血调经。
神仙鸭
组成:鸭子1只,大枣10枚,白果20枚,莲子20枚,人参3克,黄酒、酱油适量。
制法:常规处理鸭子,去内脏及足,大枣去核,白果去皮及心,莲子去心,人参切片。把绍酒和酱油涂搽在鸭的表皮及腹内各部分,把大枣、白果、莲子、人参和匀装入鸭腹,再把鸭子放入屉子里,武火蒸2~3小时即成。
用法:分数次把鸭药及汤服完。
功效:补脾,益肾,调经。
3.血虚
(1)证候:经来血量渐少,或点滴即净,色淡,质稀;或伴小腹空坠,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舌淡红,脉细。
(2)选方
葡萄桂圆人参粥
组成:葡萄干、人参、龙眼肉各适量,粳米少许。
制法:将粳米用清水洗净,然后将葡萄干、人参、龙眼肉一起加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熬成稀粥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养血,益气,调经。
灵芝猪肝
组成:猪肝250克,灵芝10克,黑木耳(干品)5克,净青菜100克。
制法:先将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备用。将黑木耳用冷水泡发,择洗干净。撕成小朵状,待用。将青菜择洗干净,切段,待用。将灵芝拣杂质,洗净,晾干后切成片或切碎,放入沙锅。加水浓煎4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留汁备用。将猪肝片放入大碗中,加精盐、白糖、黄酒各适量,拌匀,再加适量清水和太白粉浆匀,然后加少量烹调油拌一下。另碗用酱油、醋、白糖、太白粉、黄酒、葱花、姜末、味精、鲜汤兑成芡汁待用。炒锅置火上,加植物油烧至八成热。下入猪肝片及木耳,急火翻炒,手勺推动。待猪肝完全散开,加入灵芝浓汁及嫩青菜,翻炒片刻。再把兑好的汤芡汁搅匀后倒入,待汤芡汁烧开,呈稀稠黏羹时,淋入麻油即成。
用法:佐餐当菜,随意服食,当日吃完。
功效:养血,益气,调经。
4.痰湿
(1)证候:经行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多黏腻;舌淡苔白腻,脉滑。
(2)选方
理脾祛湿汤
组成:牛肉150克,党参15克,干姜10克,茯苓30克,陈皮6克,生姜10克,大枣3枚。
制法:将牛肉洗净、切块,生姜拍烂,陈皮浸泡去白,其余用料洗净,入锅,加水适量,小火煮2.5~3小时,加食盐调味。
用法:吃肉喝汤。
功效:健脾,祛湿,化痰。
茯苓造化糕
组成:茯苓10克,莲米10克,山药10克,芡实10克。
制法:将茯苓、莲米、山药、芡实均磨成细粉,加水适量,揉成面团制糕,上笼武火蒸20~30分钟,熟透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燥湿,化痰。
1.饮食适宜
月经过少因虚而致者,应进滋补性食物。虚热者宜清补,宜食甲鱼、鸭、鱼、银耳等;虚寒者宜温补,多食羊肉、桂圆、荔枝、大枣等;脾虚宜健脾,宜食山药、薏苡仁、芡实、牛肚等;肝肾亏虚者宜食鸽子、猪肝、猪腰、黑木耳等;因实而致者以清淡食物为宜;因痰湿而致者宜食橘子、萝卜、柚子、生梨、猪肺等;肝郁者宜食香附、绿茶、蔷薇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