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蜂针疗法治疗内科疾病
一、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情绪不稳定有关。本病主要是因支气管收缩,黏膜水肿和其管腔内滞留分泌物,而导致气管可逆性的痉挛狭窄引起疾病发生。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甚至引起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属于祖国医学中的“哮症”、“喘症”范畴。中医学认为哮喘是肺气不宣,脾不运化,肾不纳气,水湿内聚为痰饮,受外邪引发,痰随气升,气因痰阻,互相搏结,阻于气道而致。
临床表现
哮喘发作前常有先兆症状,如鼻痒、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急性发作时患者突然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口唇青紫,额头冷汗、手足发凉。检查时胸廓膨隆,叩诊过清音,两肺布满干性啰音,常伴哮鸣音,每次发作可历数小时甚至数日才逐渐缓解。本病间歇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
诊断
根据春秋季节反复发作和过敏病史,气急、哮鸣、咳嗽、两肺哮鸣音等典型临床症状、体征及发作后上述症状可完全消失的特点可以作出本病诊断。
治疗
蜂针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坚持治疗,才能根治发作。
主穴取肺俞、天突、膻中、定喘。配穴取大椎、内关、膏肓、气海、风门、三阴交、中府。
间歇期主穴取肺俞、大椎、大杼、膏肓、足三里、灵台。
配穴取内关、气海、风门、三阴交、鱼际、至阳。
二、高血压
高血压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病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病是肾脏病、妊娠中毒症、内分泌疾病、颅脑疾病、血管病变、高山病等症状之一。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年龄、长期精神紧张、缺少体力劳动、环境、高钠盐饮食和肥胖症等。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肝风”、“头痛”范畴。中医学认为高血压原因是肝郁化火,饮食失节,痰湿内生,阴阳失调等,以平肝潜阳,化痰祛湿,调理阴阳为治。
临床表现
早期患者多无症状,往往在体检时发现高血压,有时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出现轻度而暂时的血压升高,以后可逐渐升高并持续不降,常见头痛、头晕、头胀、耳鸣、心悸、胸闷、烦躁、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后期出现脑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脑病和短暂脑缺血,高血压心脏病和缺血性心脏病)、肾病(尿毒症)等器质性和功能性损害。
诊断要点
血压增高达高血压标准,并能排除症状高血压者。成人静息时收缩压≥18.7kPa(140mmHg)和舒张压≥12.0kPa(90mmHg)可诊为高血压。
治疗
蜂针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效果较好。
主穴取风池、曲池、足三里、高血压点、太冲。配穴取神门、三阴交、行间、阴陵泉、丰隆、内关、关元、昆仑、血海。
每次取主穴2~3穴,配穴4穴,连续治疗2个月。
三、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指空腹血浆或血清,或多种类脂成分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代谢紊乱性疾病。病因是由多个遗传基因缺陷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也因进食过量、运动量少、吸烟、肥胖、某些药物引起。它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代谢疾病、肝胆疾病及老年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脂血症属于祖国医学“浊阻”、“痰浊”等范畴。其产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尤以脾、肾为要。
“痰浊”、“瘀浊”、“瘀阻”是始终贯穿高脂血症的病因基本环节,因此,健脾利湿,化痰行滞,活血化瘀为高脂血症的首选治法。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肢体困重乏力,头昏,肥胖,汗多,阵发性腹痛。血脂增高显着者伴有高黏血症表现,引起动脉硬化、活动气喘等。
诊断要点
主要检查血脂为依据。血清中胆固醇≥6.5mmol/L,或甘油三酯≥1.43mmol/L,或两者均高,可确诊为高脂血症。
治疗
蜂针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已基本肯定,可以确切地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β脂蛋白及磷脂含量。
主穴取内关、足三里、丰隆、合谷、高血压点。配穴取三阴交、曲池、太冲、脾俞、肝俞、胆俞、太溪。
四、肥胖症
肥胖症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单纯性肥胖症主要由遗传或营养过度引起,占肥胖人群的95%;继发性肥胖症可由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代谢障碍所致,占肥胖人群的2%~5%。属于祖国医学“痰浊”、“肥人”范畴。中医认为肥胖症形成与先天禀赋,自然环境,过食肥甘厚味,疏于劳作,七情过度等有关。脏腑功能失调,肝郁气滞,脾虚失运,肾虚气化失司,痰浊内生,蓄积体内肥胖。因此,确定健脾益气,化痰祛湿,行气化瘀,润肠通便是治疗法则。
临床表现
面肥颈雍,项厚背宽,腹大腰粗,臀丰腿圆,皮肤松弛,行动笨拙,动则气喘,嗜睡,头昏,懒活动,易疲劳,汗多,甚至胸闷、经闭等。
诊断要点
结合体征和男性总脂肪超过标准25%,女性总脂肪超过标准30%,则可诊断为肥胖症。也可辅助X线、CT、MRI、B超、染色体等检查。
治疗
蜂针疗法治疗肥胖症效果较佳,从临床治疗观察,一般15~20次即可达到目的。
主穴取脾俞、大肠俞、关元、水分、中脘、滑肉门、四满。配穴取天枢、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丰隆、大横、三焦、小肠、膀胱。
食欲旺盛,进食较多,加内庭、天枢、三阴交。
大便干燥,数日1次,加支沟、天枢。
身体虚胖,胸闷气短,月经少,闭经,加足三里、肾俞、中脘。胸闷痰多,加阴陵泉、下脘、丰隆。
五、糖尿病
糖尿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糖代谢紊乱。伴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维生素等代谢慢性损害。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本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临床症状虽有脏腑偏重,但往往又相互影响。
临床表现
本病早期多无自觉症状,因健康检查或治疗其他疾病时发现。以多尿、多渴和多食、消瘦、乏力、口干、皮肤瘙痒、腰酸痛、性欲减退、月经失调、视力下降等。久病者,可出现心血管、肾、眼及神经等并发症。
诊断要点
根据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为临床诊断此病的主要方法。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参照多尿、多饮、多食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治疗
主穴取脾俞、足三里、血海、中脘。配穴取阴陵泉、太溪、三阴交、肾俞、肺俞、承浆。
六、慢性胃炎
此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性疾病,包括Hp(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药物刺激、饮食习惯、自身免疫反应等。一般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特殊性胃炎3种。此病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痞满”、“胃病”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饮食不节,脾胃损伤,情志失调,气郁伤肝,肝气犯胃而致。法当理气和中,滋养胃阴,化瘀通络为主。
临床表现
上腹胞胀不适,无规律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大便稀溏等。少数可有上消化道少量出血。可出现厌食和体重减轻,伴有贫血。还可出现舌炎及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要点
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变薄。还可做胃液分析、血清检查、X光线检查。
治疗
蜂针疗法治疗此病效果良好。
主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梁门、灵台。配穴取脾俞、胃俞、阳陵泉、期门、三阴交、太冲、公孙、上脘。
七、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多发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疾患,临床上分单纯性和复合性溃疡两种。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致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主要原因。此病属于祖国医学“胃痛”范畴。中医学认为情志因素,饮食不节,气候环境导致脾胃内伤,胃气阻滞,不通则痛。以理气和胃,疏通气机为基本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一般情况下,胃溃疡患者于餐后0.5~2小时左右发生胃脘疼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在餐后3~4小时出现疼痛,进食后症状缓解。疼痛多见于饥饿感状、烧灼感、胀痛、刺痛、钝痛等,伴有嗳气、吞酸、流涎、恶心、呕吐、烦躁、失眠或多汗,严重的溃疡会大量出血而成休克状态,久延不治导致穿孔,危及生命。平日常见大便为深咖啡或黑色,可能是胃溃疡征兆。
诊断要点
临床上以上腹部疼痛为主。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腹痛有节律性特征。辅助胃液、粪便检查、X线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更有确诊价值。
治疗
蜂针疗法对此病治疗效果明显,临床常用此法。
主穴取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内关、溃疡穴。配穴取三阴交、梁丘、阳陵泉、公孙、隐白。
八、慢性肠炎
慢性肠炎是急性肠炎失治而致,是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总称。常与精神、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属于祖国医学的“泄泻”、“肠风”、“下泻”、“肠澼”等范畴。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功能不健,导致脾虚失运,肝胃失和,湿热内蕴。
临床表现
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临床主要表现。
诊断要点
结合临床症状,肠镜、X线钡剂灌肠检查,不难诊断此病。
治疗
蜂针疗法对慢性肠炎治疗效果尤佳,特别是经过各种疗法治疗无效者,往往收到理想效果。
主穴取脾俞、小肠俞、大肠俞、足三里、章门。配穴取关元、阴陵泉、三阴交、天枢、胃俞、大横、三焦俞、合谷、内关、肾俞、太冲。
九、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所造成。病因主要是炎症、胆结石等反复刺激,引起胆囊系统病变,临床中70%~95%的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属于祖国医学“胁痛”、“胆胀”范畴。此病多因湿热、气滞、血瘀、气虚、毒盛所致。一般新病偏实、偏热,久病偏虚、偏寒,更久为血瘀。实者以清热利胆,疏肝行气,活血化瘀,虚者以健脾和胃,养阴柔肝为法。
临床表现
患者症状常不典型,多数有胆绞痛史,偶尔厌油腻食物,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不适,腹胀,隐痛或钝痛,嗳气,可出现肩背部、面部或牙齿反射性疼痛,较少有畏寒、高热和黄疸现象。
诊断要点
体格检查时右上腹胆囊区有轻压痛或不适感,B超、胆囊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蜂针疗法对此病治疗效果良好。
主穴取胆囊穴、胆俞、肝俞、期门、内关。配穴取曲池、外关、足三里、章门。
十、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反复作用造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为肝细胞变性、弥漫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再生小结节和假小叶形成。此病40岁以后常见,可由慢性肝炎、血吸虫病、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营养不良、慢性胆道疾病等引起。属于祖国医学“积聚”、“膨胀”、“症瘕”范畴。中医学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导致早期肝脾的气滞血瘀,晚期气湿凝滞,肝脾的脉络不通形成腹水。采用行气化瘀,健脾利水,补虚扶正。
临床表现
此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有上腹胀痛、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低热、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晚期出现明显腹胀、面色黧黑、消瘦、黄疸、腹水,甚至门静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溃疡,引起呕出大量的鲜红色血液及黑便。
诊断要点
此病出现症状缓慢,主要依据病毒性肝炎史,长期饮酒史、肝掌、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肝脏质地坚硬有结节感。结合肝功能检查、食道及胃底X线钡餐检查、B型超声、CT、肝活检等手段为诊断肝硬化的最科学依据。
治疗
蜂针疗法治疗肝硬化效果尚可,部分患者得到治愈。
主穴取肝俞、内关、丘墟、章门、肝房、肝室。配穴取大椎、足三里、阳陵泉、曲池、行间、太冲、巨阙。
十一、神经衰弱
病者多见于青壮年和瘦长的衰弱体型,是一种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为特征的疾患,属于神经官能症的类型,常易致精神兴奋和容易出现脑力疲乏、情绪烦躁及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
临床表现
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是头痛、头晕、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焦虑忧郁、多梦、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心悸、耳鸣、手足发冷、食欲减少。男性有腰痛、阳痿、早泄、遗精;女性有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等。祖国医学属于“失眠”、“健忘”等范畴。因心情所伤,劳逸失度,房事不节,病后失养致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心神失舍。以调和气血,安神定志为治。
诊断要点
此病多见于脑力劳动者,且多见于性格内向,脆弱多病,过度疲劳,精神创伤,中毒因素。只有通过主诉及临床症状诊断,体格检查和实验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治疗
主穴取神门、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安眠。配穴取风池、脾俞、肝俞、心俞、内关、印堂、申脉、指掌。
十二、偏头痛
偏头痛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有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是由于发作性神经—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一侧或双侧搏动样头痛为特征。祖国医学多属“头风”、“偏头痛”、“脑风”范畴。本病外因风、火、痰、瘀,内因肝、脾、肾等脏功能失调。急则从疏风、降火、化痰、祛瘀为主,缓则以健脾、养肝、补肾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