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昂①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宜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都下。
【冯评】
唐人重才,虽一艺一能,相与惊传赞叹,故子昂借胡琴之价,出奇以市名,而名果成矣。若今日,不唯文轴无用处,虽求一听胡琴者亦不可得。伤哉!
【注释】
①子昂:即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武则天时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击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译文】
唐朝时陈子昂(字伯玉,开唐诗浪漫之风,在唐诗发展史上地位重要)刚到京城时,人们都不认识他。
一天,有个卖胡琴的老头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陈子昂突然说:“我出一千缗钱买了。”大家听了,惊讶得不得了,陈子昂说:“我擅长弹奏胡琴,这是把好琴。”众人要求子昂弹奏一曲,陈子昂说:“如各位不嫌弃,明天请到宜阳里来。”
第二天,众人果然依约前往,陈子昂准备了酒菜,将胡琴放在桌上,用过酒菜后,陈子昂捧着琴说:“我是四川陈子昂,写过上百篇的文章,到京城来也已有一段时日了,但是始终得不到任何赏识。至于胡琴,是低贱的乐工所弹奏的,哪值得花时间心力去钻研。”于是,他举起胡琴摔在地下,将自己所写的文章分赠在场的宾客。一天之内,陈子昂的名声就轰动整个长安城。
【冯评译文】
唐朝重视人才,有任何一种技艺才能,都能得到人们的赞叹和传颂,陈子昂借高价买琴,出奇招引人注意而获致名声,果然立刻名震长安。如果事情发生在今天(指明代),不要说文章没有人看,就是请人听胡琴弹奏,人们也一定兴趣不大,又怎能借此制造名声呢。唉!可悲哟。
【心读】
一坛好酒,香飘四溢,从巷子的深处飘到大街上,从而路人皆知巷子深处有一坛好酒。这当然是在巷子并不太深的前提下,假如巷子九曲回肠望不到尽头,那么这坛好酒终究免不了沦为平庸之物。至于是否是好酒,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孤芳自赏一阵,再好的酒得不到别人的品尝也只是徒然。养在深闺人不知,这样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湮没在默默无闻之中。
有一匹千里马,身材瘦小,但却能健步如飞,日行千里。这匹千里马混在众多马匹之中,黯淡无光,没有多少人知道它有与众不同的奔跑能力,因为它看起来实在太瘦弱。马场的马一匹匹被人买走,这匹千里马始终没有被人相中。但千里马并不为之所动,在心里甚至耻笑那些庸庸之辈,对那些买主更是不屑一顾,认为他们目光短浅,与其被他们挑中,宁愿自己一个永远这样待着。马场的老板对这匹马渐渐地没有了信心和耐心,给的草料数量和质量越来越糟糕。但千里马仍然信心十足,它相信总有一天、总有一位伯乐会相中它的。
有一天真的来了一位伯乐,他在马场转了半天,来到了这匹千里马面前。千里马高兴极了,心想,这下机会来了。伯乐拍了拍马背,要它跑跑看。千里马见伯乐如此举动,心里很是不快,如果是伯乐,肯定一眼就会相中我,为什么还不相信我,还要我跑给他看呢?这个人一定不是真伯乐!于是千里马拒绝奔跑。伯乐失望地摇摇头,走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马场的马只剩下千里马这一匹了。老板见它可怜,本想骑着它回老家去,好好饲养它,可千里马就是不走。无奈之下,老板只好把千里马杀了,拿到街上去卖马肉。
千里马至死也不明白,世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它。
总有一些人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就像这匹千里马一样。是的,他们是英雄,他们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英雄,却羞于启口,怠于行动。他们习惯等待,习惯等待别人来发现自己。只可惜这个世界上千里马很多,而伯乐不常有,即使伯乐站在你面前,你不在他面前跑一下他也不会知道你是千里马。中国人是不愿意表现自己的,把谦虚视为一种美德,这没错,但如今的社会已经不是原来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你有才能,你有创意,你不说大家怎么知道呢?没有人有时间去做伯乐,到集市上耐心挑选你,是好马你就要叫两声,你就要出来跑跑。
一切靠你自己主动,美好的东西不会主动跑到你面前来,就算天上掉下馅饼,也要你主动去捡,而且你还必须抢先别人一步。金子如果被埋在土里就永远不会闪光。如果要闪光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矿工侥幸发掘,而这种可能几乎等于不可能;另外一种是通过自己的力量破土而出。如果你努力,如果你是真金,这种可能几乎等于必然。
其实,个人的崭露头角也同样需要机会,而有时机会是需要你自己去创造的。在人们不了解你之前,想方设法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这最起码可以为你展示才华提供一个机会。
志向高远、才华横溢的陈子昂,用这种近乎欺骗的方法来宣传自己,未免有些悲凉。但从另外一种角度出发,陈子昂的奇招能发挥作用,也反映出唐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任何的技艺才能,都很容易得到人们的赞叹和传颂。
这种奇招在现代被人翻版,变成了某种商业炒作。“兹聘请某某明星担任某某大学客座教授。”日前,一纸聘书使一些明星走进了某些大学的课堂。联想近期还有一些明星与高校的“联姻”,有专家指出:“不拘一格聘用人才是应该的,但高校切忌靠明星炒作。”
学校为什么会纷纷与明星“结缘”?实际上,学校这么做就是为了炒作。有些学校名声不是很大,确实需要发展,借助明星炒作自己。请明星当教授,实际上增加了学校自我炒作的无形资产。学校聘几个明星当教授,就可以借此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吸引生源。但是,学校必须好好想想,明星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是否能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如果不能的话,学校这么做,不就是“假冒伪劣”吗?这是对学生不负责的态度。养几个不讲课、不做研究甚至来不了几趟的明星教授,对学生有什么实际的益处?
有人认为,为扩大学生的视野,高校当然可以多请各界明星作演讲,和大学生们多交流。如果明星确实适合高校的教学计划,当然也可以实在地传道授业。但是,如果高校仅仅靠明星炒作,则必须警惕。
古人自我宣传的妙招,被现代人拿来做了翻版,学得有些可笑。应当说,在现代社会,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国家需要对外宣传,以赢得外部的了解,吸引外界投资,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一个企业需要宣传,通过宣传使别人了解自己的产品,以打开市场;一个人有时也需要宣传,使得别人能更进一步了解自己,增进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但是,这种宣传绝不能成为一种模式,一种取代了实质内容地位的形式,这样就会走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