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北京功德寺后宫像极工丽。僧云,正统时,张太后常幸此,三宿而返。英庙尚幼,从之游。宫殿别寝皆具。太监王振以为,后妃游幸佛寺,非盛典也,乃密造此佛。既成,请英庙进言于太后曰:“母后大德,子无以报,已命装佛一堂,请致功德寺后宫,以酬厚德。”太后大喜,许之,命中书舍人写金字藏经置东西房。自是太后以佛、经在,不可就寝,不复出幸。
【冯评】
君子之智,亦有一短。小人之智,亦有一长。小人每拾君子之短,所以为小人;君子不弃小人之长,所以为君子。
【译文】
北京城的功德寺,后院供奉着一座极其巍峨华丽的佛像。和尚说,明英宗正统年间,张太后常游幸功德寺。有次曾在寺中住了三夜才回宫。当时英宗年纪还小,随太后游寺,并把游寺之事告诉太监王振。王振认为后妃常游幸佛寺不合朝廷礼制,于是暗中命人打造佛像,佛像完成后,王振请英宗呈给太后,说:“母后大德,儿臣无以为报,特命人打造一尊佛像,请母后恩准将佛像安置于功德寺后院,以酬谢母后厚德。”太后听了非常高兴,立即答应,并且命中书舍人抄写经书放在东西两侧厢房。因厢房供有佛经,不适合住宿,太后从此不再留宿宫外。
【冯评译文】
君子的大智中难免有短处,小人的小智中也多少有些长处。然而就因小人只知模仿君子的短处,所以才被人讥为小人;君子则不因是小人的长处而弃之不用,所以才被人尊为君子。
【心读】
屈原曾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实际上,君子的智慧也有所短,小人的智慧也有所长。所以,要善于吸取他人的智慧之处,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只要他的智慧有过人之处,就可以吸取。问题的关键是你吸取来了以后要如何去运用,要把这些智慧应用到正义的事业中去。
选拔人才,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才华,做到人尽其用,各尽其才。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一面,君子也好,小人也好,都有自己的智慧,关键是看我们怎样驾驭,怎样运用!
当年唐太宗为了大唐王朝的长久兴盛,广纳天下贤才。有一次,他曾问身边的宰相封德彝,最近可发现什么贤才。封德彝答道:天下贤才已经尽数招揽在皇帝身边,再无可用之才。唐太宗训斥道:人人都有才华,怎么能说没有可用之才,就看宰相如何选拔。一番话说得封德彝面红耳赤、惭愧而退。唐太宗所说的恰恰是问题的关键,天下有没有可用之才,关键看选拔者的胸怀和气度。
我们都知道梁山好汉的故事。如果我们细细地将梁山好汉品味一番,就会发现在一百单八将里,有着各式各样的人才。勇猛惯战的如梁山五虎将:豹子头林冲、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等人;运筹帷幄者如智多星吴用;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者如入云龙公孙胜、樊瑞。其中怀有一技之长者更是大有人在:妙手回春神医安道全、临摹书法逼真的圣手书生萧让、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乐和,甚至是神偷鼓上蚤时迁。梁山可以说就是一个人才库,每个好汉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看家本领,大家团结在一起,共同维护梁山的利益,发挥各自的潜能,才使得梁山能够威震河朔,震动朝野。
在梁山好汉中,可以说层次复杂,有一些原本是朝廷的军官,也有很多原本是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也有许多流落江湖的贩夫走卒,但更多的是下层的民众。能使得这些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不同背景的好汉聚集在一起的是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更是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那就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及时雨宋江宋公明。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那就是宋江很善于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在他的领导下,梁山好汉各个都能将自己的才智发挥到了极限,使得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从这个角度讲,宋江算是个成功的管理者,他的经验足以为现在的企业管理者所借鉴、学习。如果我们细读《水浒传》,就不难发现,在晁盖死后,众好汉推举宋江坐梁山第一把交椅时,宋江对梁山好汉各自职能的分配,绝对可以说是现代管理的经典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