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禁忌证
艾灸疗法的适用范围虽然广泛,但也有其禁忌的病症、禁灸的部位,了解了艾灸疗法的禁忌证,才能更好地为健康服务。
禁灸病症
伤寒、赤痢、麻疹、鼠疫、天花、白喉、脑脊髓膜炎、猩红热、丹毒、恶性肿瘤、急性阑尾炎、心脏瓣膜症、急性腹膜炎、传染性皮肤病、肺结核末期、高度贫血症
禁灸部位
大血管附近、睾丸、乳头、阴部及妊娠女性的腰骶部和下腹部等;颜面部不宜用直接灸,防止形成瘢痕,有碍美容;关节活动部位亦不宜用瘢痕灸,避免化脓、溃烂,不易愈合。
§§§第二章按摩疗法,舒筋活络
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一定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那么,按摩有什么好处,能起什么作用,有哪些按摩手法,补泻该如何把握,遇到异常又该如何处理呢?了解按摩常识,轻松“掌”握健康。
初识按摩,治病强身→按摩手法,心知肚明
补泻有道,方法宜知→异常处理,方法得当
按摩宜忌,不容忽视
初识按摩,治病强身
按摩疗法是一种古为今用、行之有效的中医疗法。这种疗法不用药物,也不用医疗器械,只要按照中医的基本原理,运用各种不同手法,在身体的某些部位进行按摩,可起到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功效。
按摩治病安全可靠,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
和“自”。这种疗法方便易行,适用范围广泛,疗效奇特,无不良反应,且不受外部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只要用双手在体表部位实施手法,就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这种方法经济简便、疗效可靠,归纳来说,有以下好处。
1.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沟通表里内外,贯穿左右上下,网络全身、运行气血,使人体各部位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而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功能活动,保持人体机能的协调和相对平衡。
按摩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就可以调整相关的脏腑、组织和器官的系统功能,调节相关脏器的生物信息,改变相关脏器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调和气血
由于按摩手法的机械刺激,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提高身体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开,从而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黏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的阻力,减轻心脏的负担,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通过按摩,可以使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平衡阴阳
人体为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医学经常以阴阳观念解释人体内部变化。以阴阳鱼来看,不管黑鱼还是白鱼,其中任何一方的势力范围过大,都会引起体内的阴阳不平衡。所以调整阴阳一直都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如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寒热进退、邪正虚实、营卫不和、气血失和等都属于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因此,升清降浊、寒热温清、调和营卫、调理气血等都属于调整阴阳的范围。而穴位按摩则是刺激特定的穴位,使人体阴阳调和。比如,当我们熬夜特别想睡觉,但工作没有做完,又不能睡时,就可以按摩四神聪(以两耳尖连线中点为圆心,以1横指为半径做1圆,该圆周与两耳尖连线和前后发际正中线的4个交点即此穴,共有4个穴),可以直接把元气调上来,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战斗”了。
4.提高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的人,如婴幼儿、老人、孕产妇和体质较弱的人等,通过按摩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免疫力。这是因为,按压特定的穴位,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功能。比如按压大椎穴,可以促使体内的白细胞数目增多;再比如预防感冒可以按摩腹部,接着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手法先轻缓后用力,每天持续10分钟,这样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加强呼吸系统的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按摩手法,心知肚明
1.按法
功效:本法具有安心宁神、镇静止痛、开通闭塞、矫正畸形的作用。常用于心绞痛、胃脘痛、头痛、腹痛、筋骨劳伤等症。
操作:用拇指或掌根等部按压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是一种逐渐用力、深压捻动的按摩手法。
要领
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大力猛然按压。按法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使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2.推法
功效:有消积导滞、解痉镇痛、消瘀散结、通经理筋、消肿活血等作用。本法常用于外感头痛、神经性头痛、脾胃不和与风湿疼痛等症。
操作:操作者放松上肢,肘关节微屈下垂,腕关节自然微屈,拇指着力,以螺纹面螺旋式向前推动;向后回旋,压力均匀,一推一回,动作灵活。
要领动作宜缓慢,双手推法的动作要对称,用力要平稳。
3.摩法
功效:本法具有理气和中、活血止痛、散瘀消积的功效。常用于消化道疾患及软组织急性损伤者。
操作:用手掌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做环形的、有节律的摩动按摩,直至肌肤产生热感为止。
要领摩动时,压力要均匀、一致,动作轻柔。指摩时手法宜快,约每分钟120次。值得注意的是,掌摩时手法应稍重、缓,以每分钟100次为宜。
4.揉法
功效:本法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全身各部,如揉按中脘、腹部,配合其他手法对消化系统各器官有良好的防病治病作用。
操作:用手指或手掌,贴在患者皮肤等有关部位、压痛点或穴位处不移开,进行左右、前后的内旋或外旋揉动。
揉法要领:手腕要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一起做回旋活动,腕部活动幅度可逐步扩大,压力要轻柔,一般速度为每分钟120~160次。
抖法要领:操作时,按摩者本人腰部稍稍向前弯曲,被按摩者上肢和下肢要放松,并将肢体向外伸展。
揉法45抖法
5.抖法
功效: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松解粘连、疏理肌筋、滑利关节的作用。常用于急性腰扭伤、椎间盘突出以及肩和肘等关节的功能障碍。
操作:用双手握住患者上肢或下肢远端,微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使其关节有松动感。
6.捏脊法
功效:疏通经络、通达气血、祛除邪气。
操作:用两拇指桡侧面顶住脊柱两侧皮肤,食指和中指与拇指相对,交替捏起皮肤并轻轻向上提捻,边提捻边向上慢慢推进。
捏脊法要领:速度一定要快,随捏随提,停留时间要短。要用指面着力,不要用指端挤、捏、提、捻,用力要适当。
擦法要领:不能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擦时应直线往返,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
7.擦法功效:本法刺激柔和、温热,可以打通脉络,适用于胸腹、腰背、四肢。常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胃脘冷痛、颈项酸、手臂僵硬麻木等症。
操作:用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部分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直线来回摩擦,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手自然伸开,注意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
8.拍法
功效:本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肌筋的作用。常用于消除疲劳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
要领:用力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叩打体表,在叩打体表时,不能有拖抽动作,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律。
操作: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部微屈曲,掌心空虚,用虚掌有节奏地拍击体表治疗部位的皮肤,拍击时常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可以单手拍打,也可以双手交替拍打。
9.滚法
功效:本法可以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常用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运动后疲劳、偏瘫、截瘫等多种病症。
操作: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余指屈曲的角度则依次减小,如此则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使之形成滚动的接触面。以第5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使手背偏尺侧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连续不断的滚动。
要领:速度均匀,用力稍大,切记不可有腕关节、手指伸直等动作,因为这样容易使按摩者自身受到损伤。
10.捻法
功效:本法具有滑利关节、畅通气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手指、手背及足趾僵硬等病症。
操作:用拇指与食指末端捏住施治的部位,着力于对合的左右或上下或前后的旋转捻动,捻动时,拇指、食指的搓揉动作要快,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但移动要慢,即所谓紧捻慢移。
捻法要领:腕部要放松,动作要灵活连贯,用力要柔和,不可呆滞。
搓法要领:双手用力均匀、深透,方向相反。搓揉动作要快,移动要慢。
11.搓法
功效: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的功效。常用于四肢疼痛、胸肋疼痛等病症。
操作:用双手掌面着力,对称地挟住或托抱住患者肢体的相关部位,双手交替或同时相对用力做相反方向的来回快速搓揉,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
补泻有道,方法宜知
什么是补泻呢?一般认为,凡是具有促进兴奋、营养、激发、扶正、升温作用的手法均属补法;凡是起到抑制、疏散、通畅、祛邪、降温作用的手法均属泻法。补泻手法的作用虽然有异,但目的一致,即调整阴阳、平衡气血、疏通经脉、祛邪强身,以达到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穴位按摩的补泻方法可分为以下3种。
1.轻重补泻法
一般认为补法是较轻刺激的按摩手法,手法柔和、轻快、时间短促。例如,轻揉、轻按能疏通气血、扶正补虚。泻法是重刺激的手法,手法重而强,用力由轻入重,作用时间长。例如,重揉、重按能止痛活血,以疏散凝滞结聚,开导闭塞肿胀,减轻疼痛。
2.左右旋转补泻法按摩时,以中指、食指、拇指,或用大鱼际按摩某一被按摩部位或穴位,顺时针旋转(向右旋转)为补。或以拇指、中指并按两穴,或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按三穴,顺时针旋转(向右旋转)亦为补法。以中指或食指按住某一被按摩部位或穴位,逆时针旋转(向左旋转)为泻。或以拇指、中指并按两穴,或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按三穴,逆时针旋转(向左旋转)亦为泻法。
3.迎随补泻法
《黄帝内经》对迎随补泻有具体说明:“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也就是说,临床按摩时,需通而补者,应顺其经脉的走向进行按摩。需行而泻之者,应逆其经脉的走向进行按摩。
那么,经络敲击的顺逆如何判断呢?经络以起点为依据,可分为手经和足经。手经和足经又都分为阳经和阴经。比如手阳经的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都是逆泻、顺补;手阴经的肺经、心包经、心经是顺补、逆泻;足阳经的胃经、胆经、膀胱经是顺补、逆泻;足阴经的脾经、肝经、肾经则是逆泻、顺补。这里教大家一个口诀,方便使用:“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内腹。”
值得注意的是,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得用力,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过了膝盖,从阳陵泉开始往下要手法略轻;膀胱经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为通道,而人的后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
异常处理,方法得当
通过按摩进行保健和治疗,虽然无不良反应,比较安全,但如果操作不当,疏忽大意,临床上也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
1.晕厥
晕厥是指在按摩过程中患者发生晕倒昏厥现象,有人称为“晕推”。
症状受术者突然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神呆目定、四肢发凉、出冷汗,甚至出现惊厥和昏倒等症状。
病因患者过于紧张,体质虚弱、疲劳、过饥过饱,或因按摩手法过重或时间过长而造成。
处理当按摩中发现患者有晕厥者时,应立即停止按摩,让患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给患者喝些茶或开水,一般经休息后可好转或解除。如果晕厥严重,可采取掐人中、拿肩井、拿合谷、掐十宣、按足三里等方法,促使其苏醒。
预防当患者紧张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其对按摩的恐惧感;对体质虚弱、空腹和初次接触按摩的受术者手法不宜太重、时间不宜过长,注意使诊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和安静,防止晕厥现象的发生。
2.破皮
用擦法和指揉法时会出现皮肤破损现象。
症状皮肤表面有擦伤、出血、破损。
病因手法不正确。
处理皮肤破损后应在局部涂上红药水,避免在破损处操作,并防止感染。
预防在使用擦法时,不能硬性摩擦,使用指揉法要柔和圆滑,可以视情况使用介质。
3.骨折
按摩手法不当或过于粗暴超过受术者的生理限度和耐受范围。
症状按摩部位疼痛剧烈,不能活动。
病因按摩手法不当或超过受术者生理限度和耐受范围。
处理出现骨折时,要及时进行整复和固定。
预防对怀疑有骨折的受术者,要注意手法不要过重,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但不要超过正常生理幅度),并密切注意患者耐受情况,以免引起骨折。
4.出血
按摩时除了刮(拧、挤)瘀之外,一般无皮下出血现象。若出现皮肤红肿或皮肤青紫、瘀斑现象,说明是皮下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