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周易蒙卦》
译文
承受教化,就会通达顺利。不是我去求蒙昧的幼童,而是蒙昧的幼童来求我。承受教化应该虔诚、一心一意,不能反复无常。这就像占卦一样,第一次求占灵验,一而再再而三地求占,就是亵渎神灵,就不灵验了。承受教育必须有坚守的心意,才会受益有用。
阐释
《周易蒙卦》的序卦辞说:“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意思是说,承受教化,就会通达顺利。不是我去求蒙昧的幼童,而是蒙昧的幼童来求我。承受教化应该虔诚、一心一意,不能反复无常。这就像占卦一样,第一次求占灵验,一而蒙卦
“蒙卦”,上卦“艮”为山,有止的作用,下卦“坎”为水、险。山下有险,是昏蒙的场所。而下险上止,又意味着内心恐惧,对外抗拒,象征幼稚愚昧,所以说“蒙”。再再而三地求占,就是亵渎神灵,求占就不灵验了。承受教育必须有坚守的心意,才会受益有用。
这里以“求占”为比喻,第一次“求占”,表现了虔诚;再三“求占”,实际上是不相信前次的“占言”,所以就谈不上虔诚了。
这就是说,接受教化要诚心诚意,同时还应主动求教。
这里“蒙卦”的卦意不单单是说教育,它还告诉我们:做人、做事同求知一样,疏懒是不可以的,只有勤奋、主动才能有所得。
养生的道理亦在于此——要健康长寿,必须“远离疏懒,勤奋主动”。
养生之道
有一句谚语:“没有一个长寿者是懒汉。”这句话很有道理。
所谓勤劳,就养生来说,就是身体多动,大脑勤用。勤于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勤于使用大脑,多思考,能够延缓衰老。身体健康有助于大脑灵活,大脑灵活促进身体健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书画家所以大都长寿,就因为绘画、书法是一种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劳动。构思、写画,一天到晚,体、脑不闲,使身体、大脑都受到锻炼,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86 岁的漫画家方成养生长寿的经验竟然是一个“忙”字,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座右铭就是“天道酬勤”。这正应了“用进废退”的老话,多用脑,勤动身,才能永葆青春。
然而,我们许多人就是在这个“勤”字上出了问题。有的人认为奔波一生,到老应该好好享享安乐清闲之福,没有坚持体脑双勤,身心兼养,不但不爱活动身体,还懒得动脑筋,无所事事,散漫无聊,加速了身体老化进程;有的身动多,脑动少,表面看很健壮,但因为头脑迟钝,老气横秋,也影响了身体健康;还有的只动脑,而四体不勤,不注意健身,体质衰弱,神情疲惫,也难使生命之树常青。
这些偏误,不仅不利于强身健脑,也是养生之大忌。一些人所以未老先衰,头脑呆滞,就是因为身、脑不勤,或是体、脑没有并用,违反了“善养者生”的古训。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要忙碌,要保持忙碌,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药,也是最美好的药。”天道酬勤,学有所成、建功立业如此,锻炼身体、养生长寿亦然。
健康由“动”始,长寿从“勤”来。
养生典范
王朝闻,四川合江人,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中华养身保健》2002年第 2 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很能说明王朝闻先生的养生之道,那时王老先生已 90 多岁,但仍身体硬朗,思维敏捷。
文章中概括王老先生健康长寿的秘诀为:
刻章印铭“夕不甘死”
王老先生年轻时,就对自己提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矣”的求知要求,并一生严格要求自己。1979 年,王老先生在自己 70 寿辰时,请著名的篆刻家曹辛之先生为他刻了一方图章,印铭为“夕不甘死”。虽年老,但王老先生依然“还要尽残生为党为人民干点事,不吃老本,不做有两只手,却吃闲饭的人”。
岂肯坐享清福
王老先生认为,许多人退休以后,渐渐变得闲散懒惰起来,觉得自己辛苦了几十年,现在也该享享清福。殊不知,坐享清福反而更容易衰老。王老先生认为,老年人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以致体力和智力都懈怠下来,就会变得百无聊赖,思想空虚,失落感和衰老感便会油然而生。在这种消极的思绪中,人的精神就会变得萎靡不振。而且,因情绪的长期抑郁,还会导致各器官和生理功能的紊乱,从而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读书写作不辞辛劳
王老先生已完成了十几部著作,但依然笔耕不辍。他每天清晨 4点钟左右就开始写作,“完成了功课才去锻炼和吃早饭”。王老先生说,晚年他的两件大事就是勤奋地读书和写作。他不仅自己辛勤劳作,而且指导着年轻的研究人员和学者。王老先生说:“在工作中我没有吃老本,但在身体上则是吃了些老本的。”雕塑工作是不同于一般美术工作的艺术科目,除了画笔外,它还要同黏土、石膏、青铜、汉白玉等不同的材质打交道,有时工作强度竟与泥瓦匠没什么两样,没有好的身体是吃不消的。
百练不如一走
王老先生的锻炼形式以走路为主,每天两次散步。王老先生说:“在中国传统的养生术中有‘百练不如一走’的健身法门。”王老先生认为,坚持走路是既可呼吸新鲜空气,又可助食物消化,还可调剂心情,更可活动筋骨的一种一举多得的运动形式,而且简便无需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