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狭窄的人不会快乐。心胸狭窄的最简单的定义是太过分地专注于个人的利益,而容不下别人的利益。
波尔赫特是一位著名的话剧演员,从年轻时起,她在世界戏剧舞台上活跃了50年之久。但当她71岁在巴黎时,却突然发现自己破产了。更糟糕的是,她在乘船横渡大西洋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部伤势很严重,而且引发了静脉炎。
给她治病的医生认为,必须把腿截去才能使她转危为安。可是,医生迟迟不敢把这个可怕的决定告诉波尔赫特,怕她忍受不了这个打击。
可事实证明,这位医生想错了。当他最后不得不把这个消息说出来时,波尔赫特注视着他,平静地说:“既然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就这么办吧。”
手术那天,波尔赫特高声朗诵着戏里的一段台词,毫无悲伤的神色。有人问她是否在安慰自己,她的回答是:“不。我是在安慰医生和护士。他们太辛苦了。”
后来,波尔赫特继续顽强地在世界各地演出,又在舞台上工作了7年。
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温森德有一次赢了一场比赛后.得到一笔可观的奖金。他拿到支票后,微笑着走出记者的重围,准备开车回俱乐部。
这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德表示祝贺后,又说自己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如果拿不出那笔昂贵的医疗费,孩子就可能死掉。
她的讲述把这位球星深深地打动了,温森德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他说:“这是我参加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走运!”
过了几天,温森德正在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进午餐时,一位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的管理人员走过来,问他是否曾碰到过一个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女子,并且给了她一张支票。
温森德点了点头,感到很奇怪。那个人对他说:“这是停车场的服务生告诉我的。不过,那个年轻女人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结婚,更不可能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我的朋友,你让人给骗了!——对你来说这一定是个坏消息。”
“哦?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温森德急迫地问道。“谢天谢地,这真是一个好消息。”
10.不必追求每个人的满意
孔子被尊为圣人,圣人讲中庸,普通人更希望讲中庸。但中庸是一门极深的学问,可谓人生的最高境界。大多数人穷其一生,学到的也只是中庸二字的皮毛。因为把握不好中庸的度,中庸都是变形的中庸。一些讲中庸的人,也扭曲了自己的人格。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个画家画了一幅人见人爱的作品。画好后,他决定拿到市场上检验检验。于是,他把画挂在市场,并在画的旁边放上一支笔,写明“请在你认为不完美的地方做个标记”。
一天后,画家取回了画。天呀,画上到处都是标记。画家失望极了,原来自己的画就这个水平呀!但画家转念一想,不至于呀。自己好歹也是个专业画家,不会差到这个程度。
于是,画家决定再换另一种方法试试。
第二天,画家又描摹了同一幅画,然后挂在市场上,并写明“请在你认为最满意的地方做个标记”。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看完画,画家笑了。原来,画上也涂满了标记,在原来不满意的地方,也被人做了最满意的标记。
画家明白了,不论什么事,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一人一个眼光,一人一个看法,让一部分人满意就足以欣慰了。
在生活中,被每一个人喜爱是何等的幸福,于是有人戴上面具,夹着尾巴做人;有人为了明哲保身少惹麻烦而做和事佬;有人害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反复,于是做人的原则是这个不能得罪,那个又不能处得太近,把中庸奉为人生处世的上策。
讲中庸,人生也许少了一些磨难,但没有性格的人是可悲的人。是被人鄙视的人。“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心中没有原则,没有信念,在自私之心的驱使下,中庸者虽然不会以势力的强弱作为同盟的对象,但总会对势力强的一方露出谄媚的微笑。中庸之道,却不时背道而驰。
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的第一年,血气方刚,敢作敢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给自己定的座右铭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第二年,他把座右铭改成“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第三年,他的座右铭换成了“河里的卵石——随波逐流”。
环境影响人,但做人必须有原则,外在的表现是一种形式,内心必须固守自己的尊严。我们没有必要去刻意逢迎什么。
有能力的人才有性格:
有自信的人才有性格;
有性格的人是受人尊敬的;
有性格是造就辉煌人生的前提。
11.不把得失看得太重
成功常会成为下一个失败的原因;反之,任何失败也都可能因智慧和努力而成为下一次大成功的原因。
从前,有一位老人上街去赶集,不小心丢失了一匹马。邻居们都替他惋惜。老人却说:“我虽然丢了一匹马,但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众人听了,都感到老人很可怜。过了几天,丢失的马跑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了一匹骡子。众人见了纷纷羡慕不已。可是,老人却忧心忡忡地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坏事情呢?”
大家都以为老人一定是让好事给乐疯了,以至于连好事坏事都分不清。几天后,老人的儿子骑着骡子在院子里玩,一不小心把腿摔断了。
邻居们都过来劝老人不要伤心难过。不料,老人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情呢?”大伙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无不奇怪地悻悻离去。
事隔不久,战争爆发了。凡是身体健康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了兵,大多数人都战死沙场,没能再回来。而老人的儿子因为腿瘸没有应招当兵,呆在家里平安无事。
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成语典故。
12.再大的苦难也要自己承受
在人生的两万多天时间里,没有人从始至终都是幸运儿。
有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有一个老头住在市郊,一天,他想去城里办点事。走出大门时,正巧有一辆拉煤的翻斗车路过,出于想省钱的目的,他就招手让车停下来,想搭车走。可是驾驶室里已坐满了人,他就自作主张坐在了车斗里。进城后,司机拉着他直奔卸煤点,等到翻斗车将煤卸完,司机才想起老头在后边,急忙下车查看,只见老头挣扎着从煤堆里爬了出来,看见司机幽默地说道:“呦,小伙子,真不好意思,刚才下车时一个不小心,把你的车斗给踩翻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一生很短暂,在这既短暂丽又漫长的一生中,没有人从始至终都是幸运儿,我们的生命中,无不交织着喜悦与悲伤,顺利与坎坷,幸运与不幸,得到与失去。正是如此纷繁的内容,构成了生命的多姿多彩,我们才品尝到生命复杂的滋味,到年暮黄昏的时候,也才有了那么多可供回忆的内容。
感谢生活的赐予,不论一帆风顺还是苦难深重。
生活就是一个个难题,我们不断地去破解,最艰难的是解题的过程,承受住那个过程,完成那个过程,人生就多了经历,人生就多了坚强。
人生是个大舞台,也许有笙歌相伴,也许有人不断地穿梭,但主角永远都是我们自己,别人能给我们再大的帮助,他们却无法主宰我们的一生。
我们没有先知先觉的能力,芸芸众生,谁都无法避免苦难的降临。勇敢者、智者面对苦难,能够坦然接受,然后想方设法化解苦难,把它看做是对人生的又一次挑战,也会赢得别人的敬重;懦弱者、愚者面对苦难,好像塌了天,垂头丧气,甚至丧失了生活的勇气,结果苦难更加深重,造成的损失与危害更加巨大,戕害自己的心灵,为别人留下笑柄或提供反面的教材,这样的人生何其可悲。
其实,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车到山前必有路,重要的还在于你的心态。
有一个神话传说。
西西佛触犯了天庭的法律,被贬到人世间受苦。他所受到的惩罚是要将一块大石头推上山,直到它不再滚下来为止。西西佛推呀推,费尽气力将石头推上山顶,周而复始,永无休止。
天神想靠这样的折磨,使西西佛心灵崩溃而死。西西佛每次推石头上山时,天神都嘲笑、打击他。但西西佛不相信命运,依旧我行我素。他想:既然推石头上山是我每天的任务,那我就每天都来完成,完不完成责任在我,至于石头是不是往下滚,那就和我无关了。再说,石头不往下滚,我又推什么呢?
在西西佛的坦然面前,天神折服了,他无法再惩罚西西佛;便让西西佛返回了天庭。
一切外在的磨难,都会在心灵交汇,你的盾牌不是外人的帮助与同情,而是心理承受能力。一帆风顺不会使我们的心灵成长,苦难可以给我们的心灵淬淬火,加点钢。遇到苦难时,沉静下来后.从反面想一想,也许会宽释你阴郁的胸怀。
想一想贝多芬,苦难好像不断地降临在他身上,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但他没有垮掉,反而成为一代“乐圣”:
想一想张海迪,全身三分之二没有知觉,但她不断地进行“生命的追问”,针灸、写作、翻译……一个正常人都无法取得那样的成绩,海迪不愧是青年的楷模。
我们身心遭受的苦难,能比他们严重?
苦难再大,都属于我们自己,不承受也得承受。承受它才能打垮它;不承受就会被它打垮!
记住“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做了什么”。
13.吃亏是一种福
吃亏的目的是留有用之身办更大之事,这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暂时的吃亏,是为了以后更大的获取。
我们的老祖先说:“好汉不吃眼前亏”,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则说:“好汉要吃眼前亏”。
假设这样一个状况:你开车时和别车擦撞,对方的车只是“小伤”,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算伤,你不想吃亏,准备和对方理论一番,可是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竖目,圉住你索赔,跟看四周荒僻,也无公共电话,更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手。请问,你要不要吃“赔钱了事”这个亏呢?
你当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说”退他们,或是能“打”退他们,而且自己不受伤。
如果你不能说又不能打,那么看来也只有“赔钱了事”了。你说他们蛮横无理,欺人太甚,然而,在那种情形下,是不太说“理”这个字的。适者生存,哪有什么理可说呢?因此,以这假设的故事为例,“赔钱”就是眼前亏,你若不吃,换来的可能是一顿拳头或是车子被破坏。
所以说:“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眼前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