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规律能预防便秘,特别是习惯性便秘的发生。这是因为合理地安排工作和生活,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休闲娱乐活动,尤其是久坐少动及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适当的体育锻炼(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改善,对于腹肌弱、无力排便的患者尤为重要,能促进排便。可以结合按摩、点穴指压、体操等方法,使之有效地解除便秘症状。
便秘的患者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在一定的时间排便,以此作为条件反射的信号,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要力争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如发现肠蠕动和排便感,就应去厕所排便,不要因故控制排便。最好是早餐后排便,如能坚持一段时间,即可养成早餐后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人们的生活通常要建立节奏性,每天早餐后容易引起便意,基本上就是人的身体所拥有的节奏之一。如果造成便秘,就表示扰乱了体内的节奏。不少人往往出于节省时间、懒惰以及美容之类的理由,而不愿进食早餐。如果早上不吃东西,便无法引发胃结肠反射,当然就不能使大肠在早上产生阵发性的强蠕动,因而就不能引出便意。为了避免此结果,每天早上务必要吃早餐,以引起便意。若能每天持续如此,必然可以每天引起便意,并逐渐养成每天早上排便的习惯。一般说来,大多数人在进食后胃肠蠕动加强,容易产生便意,因此,每日的排便时间以固定在早餐或午餐后为宜,但不可拘泥,有便意的时候尽量不要错过,随时排便,排便的环境和姿式尽量方便,以免破坏排便的习惯。对于便秘患者来说,通过以上饮食治疗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95%的人其症状能得到改善或自行缓解。对健康人也应培养每天定时排便1次的习惯,因为这是人体正常消化吸收排泄生理的基本规律,良好的排便习惯应从幼时培养。
早晨起床后,由于时间紧张,即使有了便意,也没有时间去厕所,一忙就分散了便意的注意力。这也是引起便秘的一大因素。人在有了便意时要抓住机会,及时去厕所,这一点非常重要。老年人产生便意的信号相对比较弱,即使产生了便意,也会因嫌去厕所麻烦,害怕厕所寒冷或心情不好等原因而不去厕所,渐渐地形成习惯后,大肠中内容物由于长时间滞留,水分被大肠壁吸收,便会造成便秘,而且还会患相当严重的便秘。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要适当地进行一些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保持一个愉快、平和的心态,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对身体产生的一些正常或不正常的反应要给予充分重视,养成及时如厕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各种习惯,大便也不例外,到一定的时间就要排便。如果经常拖延大便时间,破坏良好的排便习惯,就可使排便反射减弱,引起习惯性便秘。因此,便秘患者要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重建正常的排便反射和排便功能。首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论是否有便意,最好在固定的时间里去排便1次,这个时间适宜在早晨起床或者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当然,徒有形式也是无济于事的。在蹲便器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排便上来,不可再做其他事情,如看书、看报、听广播、想问题等。总之,要把排便时间规定为一天的固定时间,规定为自己一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以便培养起正常的排便条件反射。其次,不要人为地控制排便感,在粪便进入直肠产生便意时,立即排便。对有习惯性便秘的人来说,任何一次便意都不可轻易放过。便意一经消失,再次产生就不是便当的事情了。因为便意的产生是不随人的意志左右的,不及时排便易使便意受到抑制,且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久,过多的水分被吸收,大便变得干结,结果粪便更不易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