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2600000018

第18章 小三数学分级制

开学没多久,女儿拿回一张通知单给我,我看完内容吓了一跳,因为这是老师通知家长,小三学生将依程度分配在三个不同的班级上数学课。不会吧,小三就开始能力分组了?这是我第一个念头。

美国中学(指的是初中与高中)学生皆是每节课自行到各科教室上课(没有所谓的一个班),因此每节课都在换教室,但这不是依程度来分,而是与学生选修的科目有关。而许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也会在数学以及英文课时依照程度分班来上课,这种观念与台湾地区初中生数理或英文依能力分组的做法相似。只不过这种方式在台湾一向颇令人争议,有一派的人觉得孩子在这些“主科”被分到B班就等于被否定了一样,与考上前几志愿无缘。另一派的说法则是,依孩子的能力来授课,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吸收与学习。

我想美国应是采用后者的看法,才会在小学就开始能力分组授课。后来通知单上说亘亘是分配到汉柔小姐的班上,而这个班是程度最好的班,也难怪汉柔小姐之前一直问我亘亘以前在台湾时数学表现得如何。如果亘亘的程度是很好的,她不希望这一年来因为语言关系令她的数学程度下降了。

拿到通知单后的隔周,跑班就开始了!

亘亘也感到很新鲜,因为她在台湾念小学时,根本没有经历过上学时其中一堂课会与别班的同学混杂上课的经验。

亘亘班上同样留在汉柔小姐班上的还有约翰,是她们班上另一个亚洲人,一岁多时从大陆移民过来的,因此他虽然会说一点中文,但现在英语才是他的母语了。亚洲人的数学能力果然不赖呢!

接下来的一年,我很好奇林肯小学对于这样的数学分级是如何实施的,因此持续关切着它的发展。

“妈妈,我跟你说哦!今天老师发给大家一大堆的计算题,我是全班第一个算完的。”亘亘放学时眼睛发亮很兴奋地拉着我,接着说,“而且全部都对哦!”

我很开心地抱了抱她,并且在她头上亲了一下说:“你好棒!”因为我知道刚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英语带给她很大的挫折感,这时数学的领先可以让她稍稍抚平心中的沮丧,因为至少可以证明她不是个笨蛋,小小年纪的她非常在意这一点。

从小伶牙俐齿的她,对于功课的自我要求高,求知欲也高,但同时也是个好胜的孩子。来到这个英语系国家,瞬间变成了聋子与哑巴一样,对于周围的事物她都只能用观察以及猜测的,当母亲的我很能够体会她的无助与沮丧。对于目前还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想法的亘亘来说,这时数学的优势对她而言无疑是一大肯定!

因为一个人如果说话不流畅,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他智商不高!这一点在孩子的世界中更为明显!

在学期过完两个学季(quarter)(这里一学年共分四个quarters)时,汉柔小姐又突然发了一张通知单说,数学课时她的班级会和达勒斯太太的班级交换,但等级不变,仍是最高级的,只有老师交换而已。

经我询问汉柔小姐原因之后才知道,原来是由整个三年级老师小组所作的决定,她感到很无奈。由于我自己也是在教育界的,所以一听心中马上明白,应该是有家长反映她的教学方法,所以汉柔小姐被换掉了!

由于汉柔小姐很年轻,这是她教书生涯的第二年而已,根据我的观察,她的教学经验的确较不足,带班方式也很有待商榷,因此这个结果可以想见。所以亘亘那一等级的数学班隔周即移到达勒斯太太的班上上课。

换老师上课的第一天,放学时我好奇地问亘亘上课的感觉如何?毕竟如果是由小组决定换给这个老师教,应该有她的过人之处吧!

亘亘这次反而慢条斯理地说:“今天一上课,老师就出了一道数学题问大家。”

“然后呢?”没耐心的我催促她赶紧讲下去。

“然后达勒斯太太问大家,认为她的计算方法是对的人举手,结果几乎所有的人都举手了!”亘亘依然用一派轻松的口吻说着。

“然后呢?你举了吗?”我依然是那个没耐心想赶快知道结果的妈。

“结果只有我和艾玛没有举手。”亘亘停顿了一下接着说,“达勒斯太太就点我上台计算给大家看,结果……” 亘亘故意拉长了声音,接着大声说,“我写完之后,达勒斯太太就问全班觉得这么算才是对的举手,这次全班都举手了!”

阿嘉马上开心地摸摸她的头,并对女儿说:“你真是太棒了!这样达勒斯太太就知道你虽然还不会英文,但是数学程度是很好的。”因为这是数学课换老师之后,亘亘最担心的事。

每个孩子都希望受到肯定,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老师的肯定对于小小年纪的孩子们而言,效果是远比父母还大的。我和阿嘉相视而笑,这位达勒斯太太果然有办法。通常新接手一个班,要立即知道班上学生的程度,这是最简单又快速的方法,并且她也细心地点名亘亘上台作答,因为她想知道她的数学底子到底如何,教学时才不会因为她的英文程度而误判。看来换了这位新老师来上数学课,对亘亘而言是个福气!

与汉柔小姐不同的是,汉柔小姐通常一周只会发回一张A4大小双面的数学练习题回家当功课,隔天缴交。而达勒斯太太则是星期一发一叠四到五张A4大小双面的练习题回家,星期五缴交。有趣的是,达勒斯太太还强调不需要隔天就交给她,因为她不希望孩子整个晚上都在做功课,这一点倒是与台湾的思维模式大异其趣。

亘亘的功课量自此增加不少,虽然我不太清楚这样的分量对于美国孩子而言多不多,但我知道约翰的母亲每周都在功课发下来的当天就要求他做完整叠练习题了(亚洲妈妈果然都是强而有力啊!)。而我则是每周都与亘亘花不少时间一同研究数学功课,因为虽然计算题她没问题,但遇到一大串英文字的应用题型,她就卡住了。尤其美国小学数学题型的设计与思考脉络与台湾略有不同,有时虽然看得懂题目,但却不清楚它到底要我们回答什么,我也从女儿的作业当中学习到了不少。

不过由于达勒斯太太很细心,在这些练习题中都会附上这一章节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概念,因此家长要协助孩子完成作业也较容易,因为美国小学生是不带课本回家的。试问:没有课本,当家长的要怎么帮孩子复习呢?

达勒斯太太教学也很有计划性,她会事先将未来一个月中在课堂上会使用的练习卷让亘亘带回来请我们翻译成中文,希望这么做能够帮助亘亘了解,并细心地在每一章练习卷上标示预计使用的日期。正当我放心有这么一个经验丰富又细心的老师教亘亘数学时,想不到学期末,这两个组别又交换回来了,同样没有说明任何原因。到了下学期一开学,数学能力分组的方式又改变了!

这一次的改变是,不分组上课了!

根据亘亘的描述是:“我们班的同学全部在原来的班级上课,只有两三个来自别班的同学一起上课。”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我百思不得其解,恰好有一个机会遇到汉柔老师,我提出了我的疑问。

“因为梅布尔太太的班上有几个学习落后的孩子,即使分到程度最低的那组还是跟不上,所以梅布尔太太决定不参加数学分组,要好好教那几个孩子,因此我们其他两班也跟着取消分组了。”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演变模式,数学组别反复换来换去,难道学校进行数学分组没有一个原则吗?学校或老师从来没有主动向家长说明过原因,别的家长难道都没有过疑问或抱怨吗? 我实在觉得很疑惑,但为避免成为老师口中“难搞的家长”,我很识时务地闭嘴没有再追问下去。

只知道目前汉柔小姐将班上学生依程度分成三组,首先在程度好的这一组讲解一下要做什么练习之后,就去教另外两组了。我们都很清楚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程度好的那一组是较吃亏的,因为老师的精力绝大部分会花在另两组身上。

站在教育的立场,我很赞成“不要有一个孩子落后”的教育观,但是我也反对为了拯救学习落后的孩子而促使程度好、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往下朝平均水平看齐的做法。

我必须澄清并不是因为我的孩子是属于数学最高段的那一组,我才这么说,因为未来的路还长得很,现在数学好并不代表往后数学都会是她的强项。更何况,她的英文程度在这里如果依照程度分级,大概是属于幼儿园阶段的,她在班上就是属于落后的那一群。但是我反而期望针对外国孩子的英文分组学习,在这里并没有被实施,亘亘必须要和美国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一同学习英文,换句话说,她必须与程度和她相差甚多的群体一同学习相同的课程并努力追赶,其挫折可想而知。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她与程度相当的孩子一同上英文课。这样她就可以逐步地将基础奠定好,并依照学习步骤慢慢累积到该有的程度,如此的追赶对孩子而言才不至于太遥不可及。

如此,也才有可能真正地把落后的孩子往上拉。很多孩子的学习落后不在于聪明才智不如人,而是在于他心中已放弃努力追赶。

一个国家或地区不能只有程度相当的子民,一定还要有精英的存在。我们不需要将所有的孩子都当天才教,都往精英的路上推,但不能因为希望没有落后的孩子,而将精英的孩子往下拉,变成齐头式的教学。在呼吁“没有一个孩子落后”的口号时,别忘了,在一个常态的班上,精英与学习落后的孩子都是占少数的,介于两者之间有一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属于中等程度的。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落后的孩子跟上学习步骤,并将中等程度的孩子再往上提升,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教育不能只看学习落后的孩子,更要顾及大部分资质中等的孩子。

一个完整的教育体制,必须要能够同时兼顾资质优异、中等及学习落后三种程度的孩子,给予适当的教育,才能做到适才的发展。当然,这是理想,如此完美的教育体制,当今应该还没有一个国家敢夸口说它做到了吧!

其实有时候该改变观念的是家长,现今台湾地区初中阶段所进行的能力分组,事实上已与我们成长背景里的A、B段班做法大不相同了。乡下的学校我不敢说,但都市的学校大部分皆是朝着“依孩子的能力来授课,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吸收与学习”的理想在前进,当然,不可讳言的,这么做对学校的升学率也有帮助。但站在学生的立场,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而言,能依照自己的能力与步骤来学习,也较能避免因为一直追赶不上而造成学生自我放弃。

据我所知,有些学校还会用心地安排同一个老师任教同一组的A、B两班,如此可以摆脱以往年代那种“A班就安排名师,B班就安排较差的老师”的迷思。例如:以理化科而言,同一个理化老师只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程度较好的A班时,基础观念会讲较快,会多做一些较难的题目以及延伸题;教B班时,基本观念会讲得较慢,基础的练习也会较多。学生能依据自己的能力与速度来学习,差别只是在于知识的深浅而已,但都能学到基本的知识。

对于林肯小学数学分级反反复复的方式我们虽然不甚苟同,但也只能接受。见亘亘的数学功课越来越少,带回来的课堂练习卷也越来越少,我们也只能感叹,还好我们只待一年。

台湾数学课本之妙用

当孩子被一大堆英文字的数学题搞得七荤八素时,此时就是我们从台湾所带来的数学课本发挥功效的时候了!我很清楚我的女儿们不是天才,因此要孩子用她们不懂的语言来学习一个还没学过的数学概念,我觉得真是难为她们了!所以如果学到还没教过的数学概念,我们就会从台湾的数学课本里找出相关的章节让她们先练习。看完课本中文的说明以及练习完基本题型后,具备了基本概念再去做英文的数学题自然就通了!

这样的方式除了可以让女儿跳出“一定要等老师教才会”的习惯,同时也可以训练她们自学的能力。加上我发现这里小学数学概念的进程虽与台湾类似(例如都在小学二年级教立方体的认识),但部分概念的顺序会有所不同。例如:小数点的概念,台湾是在小学三年级教授小数点一位数的概念(例如:三点九),四年级才教到两位数以上的概念(例如:三点九九)。而美国因为关系到日常生活价钱的标示方法多为小数点两位数,因此女儿在美国三年级上学期时就教到此概念了。原本女儿会有心理的自我设限,认为我才念三年级而已,怎么会小四的东西?但我们也趁机给女儿一个观念,就是,没有人说四年级才学的东西三年级的学生就不能学或学不会。这些章节只是排列的顺序而已,除非是需要层层堆栈而建立的数学概念,例如没有学加法和减法就很难进阶到乘法与除法,除此之外,这些基础的独立性数学概念是没有年级界线的。

台湾的学生习惯依赖参考书而不重课本,这或许是受老师的教学方法而影响,但我和阿嘉都一致认为课本最重要,因为基本题型与概念都在课本上,基本概念通了才能去做进阶的练习题。加上台湾的数学学习方式多是靠大量的解题练习来累积速度与熟悉度,优点是我们的计算能力真的是美国人所望尘莫及的,这已无须多作证明。但缺点则是我们已被训练成看到考卷就直接作计算,常常会跳过题目说明或原理叙述,这也是在学生的考卷上常常会看到的错误。

在自学数学课本的这段期间,她们都自己念,只有遇到不会的地方才来问我们。刚开始女儿们很不习惯,尤其是如如,常赖着央求我们直接教她,要才念二年级的她自己读懂数学课本似乎有点难。所以刚开始我们会带着她一起看课本,一步一步引导她如何自己读自己学,并且一边教她。渐渐地,她赖着我们教的次数越来越少,独立完成一个章节的次数则越来越多。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概念,阿嘉就会运用一些随手抓来的教具(意大利面条或硬币等)来说明给她们听,等她们观念清晰了,再继续往下做,每次都有不错的成效。

这样的方式一直持续到了下学期,她们的英文能力提升了,渐渐地就较少依赖台湾的数学课本了。至今我仍很庆幸当初先生的坚持及我没有因为行李的重量而将这些课本舍弃。它,真的帮了我们很大的忙!

同类推荐
  • 怀孕分娩大全

    怀孕分娩大全

    这本精心编写的《怀孕分娩大全》就是新妈妈的“私家护理医生”。本书提供了全面的、系统的、权威的孕期指导,伴随准妈妈从妊娠前三个月直到临产分娩,提供了全面的怀孕信息,告诉准妈妈自身的变化、胎儿的生长发育、准妈妈的日常饮食营养、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告诉准妈妈在孕期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一切。
  • 美国妈妈的26堂育儿课

    美国妈妈的26堂育儿课

    本书作者是儿童心理与家庭教育相关研究者。作者怀着对儿童的爱心,用一年时间,近距离观察和学习了一户美国典型中产阶级家庭以及家庭周围人群的早教经历与经验,结合美国最前沿的育儿理论与经验,记录下了那些让人思考的瞬间。
  • 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本书主要介绍了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多角度、全方位地提炼出一套简单有效、实用可行的沟通方法。告诉读者,如何提高对孩子的自知力和对情绪的自控力,最大限度地提升成功的概率。
  •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往往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成长,将他们捧在手心,当做盆栽来浇灌养育,为他们浇水施肥、修枝剪叶、遮风挡雨,甚至早早地为他们规划好了未来。殊不知,教育者的每一次强势干预都是对孩子内在成长动力的一种破坏,盆栽的花草永远不可能像野花那样富有生命力!《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作者林格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对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
  • 婴幼儿乳品喂养228问

    婴幼儿乳品喂养228问

    全书共分六部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奶粉常识、辅食添加、问题奶粉的危害及附录。
热门推荐
  • 倒影——影子傀儡

    倒影——影子傀儡

    这个世界,隐居着一个社会结构完整,阶级分明且极端仇视人类的智慧族群。人类对他们一无所知,但他们却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类的历史进程。他们拥有匪夷所思的能力,能将人类变成受他们意志所支配的傀儡。多年来,他们隐忍待发,企图有朝一日将人类赶尽杀绝。而这一日,就在人类拥有毁灭自己的力量那天开始进入倒计时。人类被傀儡师操纵着拿起自己创造的武器,亲手摧毁自己的世界,摧毁自己的文明。人类已然奄奄一息。但是……故事才刚刚开始。而这个故事,得从一队刚完成十年行星际旅行,并正往自己的家园——地球——返航的宇航员开始讲起。你看见吗?在那繁星之间有一光点若隐若现。那队归心似箭的太空游子正一无所知地奔赴在回家的旅途上。
  • tfboys与Bgirls

    tfboys与Bgirls

    纯胡编,家人们好看的请收藏,请留言,不好看的请不要骂。
  • 只计耕耘莫问收

    只计耕耘莫问收

    本书收录了厉以宁先生四年来发表于各报刊杂志,以及在大学演讲、讲话(记录稿)的文章共计42篇。2012年前后的文章,全面反映了厉以宁对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自身暴露出的重大问题的提醒与解决思路。他认为改革已进入核心领域,改革的关键是经济体制转型与政府放权。2014年前后的文章,着重反映了厉以宁关于“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理论的酝酿与成熟的过程,这个理论代表了厉以宁对中国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是他“非均衡”理论与“股份制改革”主张的合理发展。这个理论深入地触及到了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也更具体地探讨了其在各个经济领域、行业的改革通路和方案。
  • 阴符经

    阴符经

    在一次扫四旧活动中,李耳意外在一座被砸烂的破庙中发现了一本名为《阴符经》的古书,此书仅三百余字,其言深奥,其理精微,凿开混沌,剖析鸿蒙,演造化之秘,阐性命之幽。这本经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李耳的人生轨迹,从一个大学知识分子到一位悬疑探险狂人。李耳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 陪你的星

    陪你的星

    昆仑山脚下的无忧村里,住着一个没有朋友的人。他每天都对着月亮讲故事,有一天月亮消失了,他发觉自己唯一一个朋友都离他而去,他动了轻生念头。当要喝下孟婆的“了无牵挂汤”时,天官将天帝谕旨宣给他听。从此他成为了星辰尊者,奉命守护白瑶仙子永永远远,并且每天都要讲述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五百年后,一妖孽横行长安城,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有人说这妖孽乃是星辰尊者,可他不是已经位列仙班?化作了一颗星星陪伴着白瑶仙子吗?他怎么成了妖孽?
  • 一笑江湖两相忘

    一笑江湖两相忘

    少年情,名门义,一笑江湖两相忘,几多风雨,几多血泪,回头再看,不过梦一场。
  • 三世倾城

    三世倾城

    顾语,二十一世纪的全优学神,兼完美女神。当二十岁生日来临,不想竟是死亡的钟声。一朝穿越,先在地狱走一遭,结果却发现自己本不属于二十一世纪,命中注定??呵,那她倒要看看什么叫命中注定。
  • 你好,青春

    你好,青春

    从小被姑妈收养的夏月是个有着“小忧伤情绪”外在却表现开朗的女生,在青春躁动的时候喜欢上众人眼中的“天才神童”顾新,却发现与自己有着相同身的“冷面美女”姐姐夏夕,与顾新关系诡异,两人之间似乎有着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小说主要讲诉了两个身世差不多女生的青春,刻画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内在情节新颖,用独有的文字风格描述了那些发生的事情,或疼痛或温暖,读者或许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起到一定的励志作用。
  •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本书介绍了影视艺术与技术发展及其规律,系统阐述了影视创作理论,并对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加以鉴别,赏析。
  • 小鬼当家之与狗无关

    小鬼当家之与狗无关

    鬼使神差,这一切罪名本非它,却命运百般,终置身其中,在劫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