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涉及许多方面,概括如下。
1.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 多听音乐就能培养和提高耳朵的音乐感觉;多看绘画就能训练和发展眼睛的形式感悟,正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接触得多了,也就有了比较,有了鉴别。
2.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艺术修养包括对一般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初步了解,也包括对各个艺术门类和体裁的艺术特征、美学特性和艺术语言的熟悉和了解。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就曾强调,对于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不同的艺术类别,应当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美学特征而具有不同的鉴赏方法。应当掌握各类艺术鉴赏活动的特殊性,比如,他强调对于绘画的鉴赏应当特别注重第一印象,对于建筑的鉴赏则需要伴以运动感觉,对于工艺美术品的鉴赏还需要触觉等等。各个门类、体裁、样式的艺术,具有各自的审美特征和表现技法,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知识,才能真正把握和理解作品,真正领略作品奇妙的艺术魅力。
3.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水平对艺术鉴赏也有很大影响,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十分重要。了解和不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积极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强烈的战斗精神,对那个时期达芬奇、拉斐尔画作的认识和理解是大不一样的;不了解一定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想对中国古代的工艺品做深一步的了解,也是非常困难的。每个人的艺术修养既是这个人文化修养的一部分,同时又直接受益于文化修养的广博精深。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修养较高的人,他的艺术鉴赏力也会有相当的水平。
4.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艺术鉴赏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生活。鉴赏者总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感受、体验和理解艺术作品。鉴赏者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越有助于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理解也越深刻。尤其那些对生活作了高度概括的艺术作品,非丰富的生活体验、非广博的社会阅历的欣赏者是很难透彻地理解和认识的。同一件艺术作品,年少和年老不同时期的欣赏会得出不同的审美体验,正是这个道理。
5.加强美育教育,也会提高人的审美的敏锐性和感知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审美的理解力 美术欣赏,从本质上是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审美观等,在对审美客体有所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感知、想像、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对审美客体进行再创造,构成脑中的审美意象唤起美感。欣赏的目标不仅只是解读一幅作品,而是通过对一幅作品的赏析,培养美学、美术史、美术创造、美术批评等方面知识综合的审美力。只有从不同角度提高了审美力,才能较准确地对作品及生活中审美现象作出客观的评价,才能真正地造就能回答历史和现实审美问题的美术素养。
(1)直观形象唤审美:何谓直观,是审美主体对对象的直接的观察与认识。美感的获得往往是在瞬间完成的,正如我们面对一片灿烂辉煌的晚霞,深深地为它的美而感动而赞叹,这就是在直接的观察下获得美的感受。直接观察感受美必须具备: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与感受音律美的耳朵。能引发出直观审美的客观事物,一定要具备可感知的形象、色彩、线条、明暗等。以感性进入审美是我们欣赏艺术作品追求的第一步。具备对美的形式的感受力,对美的事物的具体、生动的感性信息的感知,是获得美感的基础。由于最初的直观感受是一种未受干扰的,整体的把握,因此是新鲜的、生动的,甚至是比较准确的,使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例如,我国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是两座较典型的各具形式美的宝塔,它们不是体积的任意堆积的重复,也不是垂直一线上下同大,而表现为一级一级的异常明朗的数字,整数式的节奏美。每个层次之间的疏朗的、明显的差异比例显示了一种韵律,这使我们的感官瞬间感受到节奏美、韵律美。故而直观感觉是随时发生的,瞬间就有的,并无过多的理性的思考与情感的体验。然而这种直觉又是建立在以往丰富的审美经验、艺术修养上的。但是,直观感受的强弱程度,正确与否,是因人而异的。由于观察者的审美经验,文学修养的水平不同,而存在着高低的差异。重视直观感受在美术欣赏中的作用,也就是要求观赏者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丰富生活积累,增强文化艺术修养。只有这样直观形象的审美感觉才比一般感觉来得敏锐、迅速、丰富。
(2)静观分析促审美:静观分析是欣赏的一种状态。在审美欣赏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主体全神贯注陶醉于对客体的感受与欣赏中,而暂时忘却其他事物的存在及其功利价值的特殊的心理状态。在静观分析的过程中,主体全身心地沉浸在作品的体裁、题材、构图、造型、色彩、机制、风格之中,从思想内容到形式技巧一一加以解剖,进行深入的思考。由表象的感受,而引发情感、想像理解,达到深刻的心理感受,最终获得美的享受。例如:《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巨匠达芬奇的代表作。欣赏此幅作品,可以从美术史、美学、美术批评和美术创作的角度收集组织相关文字图像资料。图像资料从两方面说明问题,一是画家对女性形象塑造的个人比较,从达芬奇不同时期作品中撷取女性形象来比照,观察分析其造型特点和融入的审美情思。二是同类作品历史的比较,从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早期有关女性作品中更深地体验《蒙娜丽莎》几个谜团展开:神秘微笑、眉毛与头纱、身份与姿势、场所与服装。而作品的艺术影响应根据史实运用文字与图像结合来说明。在这里也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来自作品创作的过程与收藏。
(3)比较中提高审美:比较也是美术欣赏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作品的艺术形式、技巧方面。
(4)综合创造拓展审美:审美综合创造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部分,是人类“用艺术的方法掌握世界”的一种手段。在美术创作中,画家通过形象思维创造艺术形象,是用形象来感染、打动人的。在美术欣赏中,观赏者也离不开形象思维。美术欣赏包含着观赏者从对作品的直观感受为开端,经过自己的联想、补充和再创造的过程。情感是艺术创造的动力。当人们被某个事物所激动,并用某种形式来传达这种心境,这种情绪,这便是有感而发,这种表达便是真实的,强烈的美感。正如徐悲鸿所说:“凡美之所以感动人心者,决不能离乎人之情绪,意深者动人深,意浅者动人浅。”山水画家游历名山大川,山水的秀美深深打动了画家的心,因而激发出“情”。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反复进行情感体验和体味美感,使艺术家在心理上、情感上经历了深刻的、强烈的审美过程。我们观赏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多少年后,作品的作者、题目和内容可能被遗忘,但作品形象却不易忘却。当我们凝神于古希腊雕塑《拉奥孔》时,不仅为雕像所表达的激烈的悲剧冲突所震撼,而且感受到其造型语言上匀称的变化,静态与动态的对比,使其形式上确实达到了某种美的极至。雕塑家对造型语言特点的掌握和充分发挥,不仅没有使痛苦、激情的狂风暴雨破坏美感,相反却给人以庄严、和谐、深刻的美的感受,无怪乎歌德认为《拉奥孔》是属于“最高贵的艺术品”。在美术欣赏中,理性的分析虽然是必要的,但最终仍需回到对作品的艺术形象的感觉上来,经过理解感觉更生动,更鲜明,更深刻。这也就是在美术欣赏中还要应用综合创造的方法,既不能满足最初的直观感受,也不能停留在理性的分析上,而是要把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
综上所述,艺术欣赏是一个反复的心理、情感、感性、理性的综合运行的系统,并非朝夕之功,更非老师一讲就懂的,而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自身修养的不断加深,才能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地去追求美,感受美,创造美。人的天性就是追求自由、创造。只有在自由与创造中才能感到欢乐与幸福,才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感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