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躯体疾病和虚弱状态。”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种含义:一是躯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果一个人躯体健康,而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不强,那么这个人也不是一个健康的人。因此,健康不仅表现为躯体形态的健壮和没有疾患,也表现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内心世界,以及对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与他人和睦相处、具有正常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利用社会环境因素为自身健康服务。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健康既属于个人,又属于社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必须让人们认识到,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失去了一切。”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着。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病,有病就不是健康”;也有人认为“能吃能睡就是健康”;有的理解为“不生病”或“不虚弱”即为健康。而现代健康原则告诉人们:健康已不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痛或不虚弱,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要求心理上有一个完好状态。因为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和行为对自己对他人甚至对社会都有影响。
我国学者提出的健康概念是:“在时间、空间、身体、精神、行为方面都尽可能达到良好状态。”
时间概念:是指个人或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健康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不能把健康看做是静止不变的东西,应理解为不断变化着的概念。
空间概念: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有着各不相同的健康概念和健康标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一个可供人们遵循的健康概念,应区分国家、地区的不同,尽可能达到各自良好状态。
行为: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赋予的责任和义务所采取的动态和动机。行为表现为社会性,每个人的行为必然受到他人的影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宪章,2000年起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从国际社会高度来看,享受最高标准的健康,被认为是一种基本人权;健康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健康是对人类的义务,人人都享有平等健康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