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人体阳气生发,在“养阳”的同时要注意饮食上的搭配。“多素”可以充分补充经冬后人体出现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不足;“宜甜”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除了上述两“宜”外,春季饮食还有很多禁忌,其中最重要的两大禁忌就是“忌荤”和“忌酸”,下面就主要向大家讲解相关内容。
1.春日饮食“多素少荤”
冬去春来,人体在经历冬天之后会普遍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严重缺失现象,所以在春季常常出现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的症状,这是因为冬季蔬菜的摄入量减小导致的营养失调造成的。因此,春季应当多食用蔬菜补足缺失,使人体中的营养得到调和。
与“多素”不同,春季应当“少荤”。俗话说:“百草回芽,百病易发。”春季是疾病的高发期,随着温度的上升,各种细菌、病菌也开始滋生,而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春季各种旧病和慢性病也容易复发,而羊肉、狗肉、猪肉等肉类具有“发性”,在春季过多食用会使一些慢性病加重,并能诱发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偏头痛等旧病,还会引起头晕、胸闷、肢体及面目浮肿等症状。此外,肉类中富含的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不易被身体吸收,从而引发脾胃不适等问题。
2.春日饮食“宜甘忌酸”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季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在春天应该少食酸味食品,多吃甜味食品,这样可以补益脾胃。因为春天肝气旺盛,容易伤脾胃而引起脾胃病,酸味是肝的本味,春季少吃酸味食品能够助长肝气的滋长;而甘是脾的本味,多吃甘味可以健脾以抗御肝气的侵犯,以此加强机体的防御能力。中医认为甘味食物除了指味道口感偏甜的食物外,还包括那些有补益脾胃作用的食物,常见的有大米、红枣、小米、山药、糯米、高粱、薏米、豇豆、扁豆、黄豆等。
从中医学上来说,春风使万木生长,春属木,而木属肝,所以春季为肝气正旺之时。如果过食“酸”味,则会使肝功能亢奋,使肝气处于旺盛的状态,很容易伤及脾胃,所以要忌食酸味食物。酸味食物不仅是指味道酸的食物,如陈醋、酸梅等,常见的偏酸性食物还包括羊肉、狗肉、炒花生、瓜子以及一些海鲜类如虾、螃蟹等也属于酸味食物,平日应尽量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