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保健,不仅是要通过合理调配饮食来使得自己少发病,还希望达到一种高质量的生活,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变得更聪明、更漂亮,或者能够长寿,而这些也完全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达成。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个体或群体日常生活的习惯行为,包括饮食习惯、衣着习惯、运动习惯、作息习惯、交流习惯、嗜好等等所有的生活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其健康有着极大为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指对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安排及采取一系列健身措施,以达到祛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
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它要求人们起居作息、日常生活要有规律,这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则。
人体里有自身的“生物钟”。这个“生物钟”会自动调节人体作息时间,如果人不按规则时间入睡或颠倒入睡的时间,就会造成人体内分泌失调或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长期这样会出现食欲减退、精神疲惫、容易发怒等情况。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注重作息时间。
合理作息的保健作用
古代养生家认为,人们的寿命长短与能否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上古在真论》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重视起居有常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起居如惊,神气乃浮。”清代名医张隐庵说:“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夫神气去,形独居,人乃死。能调养其神气,故能与形俱存,而尽终其天年。”这说明起居有常是调养神气的重要法则。神气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概括。人们若能起居有常,合理作息,就能保养神气,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面色红润光泽,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反之,若起居。无常,不能合乎自然规律和人体常度来安排作息,天长日久则神气衰败,精神萎靡,生命力衰退,面色不华,目光呆滞无神。
古代养生家认为,起居作息有规律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发生疾病,达到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的。
现代老年医学通过对人类衰老变化与衰老机理的研究认为,不同种属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寿命期限,这种期限与遗传有关。每种生物的寿命在遗传基因中都按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死亡这一过程,预先做了程序安排。
在西方医学里,对作息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做了详细的研究。美英两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的情绪好坏不仅受睡眠时间长短的影响,而且还与是否按生物节律安排入睡和起床时间有很大关系。
据《普通精神病学文献》报道,美国波士顿和英国曼彻斯特的两个研究小组对生物钟、睡眠和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人体生物钟能决定人在一天内哪几个小时心情好。如果在人体生物钟仍处在睡眠阶段起床,即使已经睡了很长时间,仍然会感觉情绪不好;而即使两三天没睡觉的人,如果他的生物钟处在清醒期,那么他也会感觉情绪高涨。
生物钟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区域,它决定人体从睡眠、清醒到消化等多种活动的生物节律。通过对24例健康的年轻志愿者长达一个月的研究后发现,当实验对象的睡眠周期从每天24小时延长到28至30小时后,其情绪高低受每天睡眠情况和体温两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这两项新的研究结果使科学家们能够根据人的睡眠时间表和其自身生物钟判断人的情绪,并有望在将来帮助医生治疗情绪抑郁症患者,也可以帮助经常三班倒的人和需要倒时差的人尽快适应。
按“生物钟”的规律演变展现一系列的生命过程,决定着生物寿命的长短。虽然人体后天的周期性节律变化受生物钟的控制,但更为现实的是在于训练和培养。人类大脑皮层在机体内已成为各种生理活动的最高调节器官,而大脑皮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一种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个体在生活中获得的,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建成和巩固与生活作息规律有密切关系。
条件反射一建成,其活动就相对稳定,并且具有预见性和适应性。而条件反射还可以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消退或重新建成,这样就提高了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可以在大脑神经中枢建立各种条件反射,并使其不断巩固,形成稳定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系列条件反射,又促进人体生理活动有规律地健康发展。可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是提高人体适应力、保证健康长寿的要诀之一。
科学的作息制度的建立
美国芝加哥医疗中心的生物节奏研究室的研究人员指出:周末睡懒觉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好事,因为这会使人体时钟紊乱,睡眠时间顺延,使星期天晚上难以入睡,星期一早上昏昏沉沉,而这种紊乱状态甚至需要数天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在时间生物学这一新领域,研究人员对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人体生物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大价值的进展。研究表明:人们最好在每天、每周、每月甚至每年的同一个时间醒来,这有助于调整体内的各种活动,使我们精力充沛地去迎接新的一天。
时间生物学为那些既不属于早起的“百灵鸟型”,又不属于晚睡的“猫头鹰型”的80%的人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蒙克教授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带来某些变化。不仅是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是生物学上的变化。我们中的许多人到晚年时会变成百灵鸟型。
由于人体生物钟的变化,大胞皮层的不同区域的功能也在时时发生着变化,研究的结果表明:
上午8-11点,是组织、计划、写作和进行一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最佳时间。最好把一天中最艰巨的任务放在此时完成。同时,这段时间疼痛最不敏感,此时看牙医最合适。
上午11-12点,是开会的最佳时间,人们此时最为清醒,宜用于解决问题和进行一些复杂的决策。
12时—下午2时,此时间一天中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高潮,适宜进行商业社会活动。
下午2~4时,会出现所谓的下午低沉期。此时易出现困乏现象,最好午睡片刻,或是打一些必要的电话,做些有趣的阅读,尽量避免乏味的活动。
下午4~6时,人体从低沉期解脱出来,思维又开始活跃。可把一天中较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时做。并且这是进行长期记忆的好时光。
下午5~7时,人体的体温最高,此时做些锻炼有助于你在晚上顺利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
晚上7-10时,可就一些较严肃的家庭话题进行讨论,也是学习的最好时间。
晚上11—12时,人体准备休息,各脏器活动极慢,进入梦乡。
目前,对人体的生物节律研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体卫生保健,保障安全生产,指导人们生活等方面。所以当了解了自己的生物节律后,就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生物节律的高潮期,获取理想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成绩。在低潮期适当调整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提高适应能力,减少生物节律的不良影响。可见,人们能够认识、利用人体生物节律,但不宜随意打乱生物节律。
不良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使人保持健康,免患许多疾病,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则会给人带爱疾病。医学研究发现,在慢性疾病的诱因中,遗传因素只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医疗条件占8%,而个人的生活方式占60%。这说明,许多慢性疾病实际上是生活方式病。那么,那些生活习惯及行为与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呢?
不良生活习惯有哪些?
诱人的香烟、丰盛的饮食、高级的轿车蕴藏着危险。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在侵扰年轻人。由于这些病大多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所以,又称生活方式病。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导致这种病的最主要原因。
那么,究竟哪些生活方式是不良之列?吸烟、少动、膳食不平衡、酗酒、生活不规律等是导致生活方式病的罪魁。
不规律的生活,繁忙的工作以及社交应酬,使得白领们很难有固定的回家时间。并且,对现在的许多人而言,下班就回家像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所以他们中的许多人更愿意在酒吧或是恋歌房里度过夜晚的时间。既然晚归是常事,保障充足的睡眠就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了。人体是一架极精密的机器,按生物钟有规律地运行。人为地违反生物钟,无疑又使自己向不健康迈了一大步。
缺少体育和体力活动。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不是在文件就是在电脑前度过近十个小时,忙碌得甚至连抬一下头的时间都没有。肌肉饥饿是现代人面临的一大危害。按钮式生产、久坐式工作、久卧式生活,易导致骨质疏松和其他疾病。紧张的脑力劳动可使神经体液调节失常,导致脂类代谢紊乱,血胆固醇升高。
吸烟。烟是许多男士忠实的伙伴,在烟雾里思考,在烟雾里休息和放松,在烟雾里驱赶疲劳。虽然无数媒介都在宣传吸烟有害,但我国的烟民还是不断壮大。大量临床案例表明,吸烟与肺、口腔、咽、食道等癌症有关,与人与己无半点好处。
酗酒。无酒不成宴,尤其是在应酬场合,仿佛喝酒的多少代表着你的诚意,有时甚至意味着你能签下多少单。在愿与不愿之间,一杯杯的酒悄悄侵害着肌体。
饮食不均衡,三餐无规律。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各种天然食物和均衡的膳食结构会对身体有益。饭店里的饭纵然上档次,却不是理想的饮食搭配。酒多了,饭菜就只是象征性的了。至于均衡的营养,更谈不上。高脂肪、高热量、高盐摄入,而在而其他营养摄入不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人每日食盐量应在6克以下,超过此标准为高盐行为,高盐易导致高血压,引发脑卒中;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特别是不吃早餐对健康很有危害。不吃早餐或吃得不好、优质蛋白质(如牛奶等)进食少都会破坏健康。
使用毒品。
缺乏体育锻炼。
超时、超负荷工作,不注意休息。
性生活不当,纵欲褴交、性倾向异常如同性恋、暴力性倾向等,不洁性交、禁欲等。
不控制体重。
熬夜,不能保证睡眠时间。
不良性格因素。A型性格:指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的行为习惯,其特征为易怒、好激动、追求完美;C行性格:指易患癌瘤的行为类型,其特征为性格克制、压抑,好生闷气,有孤独感或失助感。
利欲熏心,贪得无厌。
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患得患失。
处事谨小慎微,畏首畏尾。
与人不交流。在缺乏交流、疏导和宣泄的情况下,精神压力会与日俱增。
不设法释放、缓解、调节压力和紧张情绪,任其积压。
有病不求医。身体不舒服时自己买药解决或根本不理会任何表面的“小毛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忽视保健,不主动体检。
不讲究卫生,包括饮食卫生、口腔卫生、勤洗澡、勤换衣、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始机体调节和抗病能力下降。
常坐不动。习惯于一旦坐下来,除非上厕所,就轻易不站起来。久做,不利于血液循环,会引发很多新陈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坐姿长久固定,也是颈椎、腰椎发病的重要因素。
面对电脑过久。过度使用或依赖电脑,除了辐射外,还始眼病、腰椎病、精神性疾病在办公室群体中十分普遍。
不喜欢参加户外运动。
酒后驾驶。
驾车不系安全带带。
针对不健康生活方式带来的种种弊端,有关专家建议:
争取规律的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身体好”是一句老得不能再老的话,但却并不过时。
持续的、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将对你有益。心血来潮式的锻炼对改变肌肉饥饿状况帮助不大,所以坚持日常运动。
远离烟酒。吸烟是最大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戒烟是对自己未来健康的投资。少量饮酒对人体有益,但切切不可过量。每天的正常饮酒量是:白酒不超过1两,葡萄酒不超过2两,啤酒不超过350毫升。长期过量饮酒也是得生活方式病的原因之一,酗酒则更易使人产生酒精依赖。如果你想减少饮酒量却力不从心,就要向医生求救了,此时的心理治疗和戒酒药会对你有帮助。要记住,酒是别人的,身体是自己的。
不良生活习惯有什么危害?
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导致很多疾病。与生活方式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的疾病可称为“生活方式病”,其中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直接或间接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同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直接与性病、艾滋病‘甲型肝炎等传染病相关。现代人类所患疾病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在美国,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占总死亡的48.9%,在我国占37.3%。
近20年来,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恶性肿瘤和糖尿病发病率在明显上升,而且它们只死亡原因的相互要杀手。在美国的糖尿病人有1000万,每年又有60万新病例出现。1997年我过报道面年新增50万糖尿病人,1998年这个数字有增至75万,充分说明我国人民的健康正在面临生活方式的威胁。而这一切大多以不良生活方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