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之一,它内养脏腑,外濡皮毛筋骨,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使目能视、脚能步、掌能握、指能捏、神志清晰、精力充沛,这些都是血的功能。若血虚,不能营养人体,则面色无华、视力减弱、模糊、眼球干涩、关节活动不灵、四肢麻木、皮肤干燥、发痒、神志异常、头痛眩晕、惊悸、失眠多梦等,因此,必须重视补血。
由上可知,养生保健必须重视养血、补血,以下养血补血方应常食之。
1.麻仁粳米粥
原料:麻仁10克,粳米50克。
制作:将麻仁捣烂滤汁,与粳米煮粥,任意食。
功效:本方适用于产后血虚便秘。
2.补血滋补汤
原料:母鸡1只,当归30克,醪糟汁60克。当归、姜、葱、盐、胡椒面适量。
制作:将鸡去毛并内脏洗净,当归洗去浮灰,将鸡放入沙锅内,同时加水、醪糟汁、当归、姜、葱、盐,盖严锅口、先在旺火上烧开、再用小火炖3小时,出锅时撒胡椒面、佐餐食。
功效:补血。
3.南瓜蒂米粉
原料:南瓜蒂300克,米粉100克。
制作:南瓜蒂末混合,炒熟,加入米粉用开水冲服30克。
功效:养血化瘀保胎,适用于跌闪所致胎漏、胎动不安。
4.补气养血汤
原料:人参10克。
制作:将其切成薄片,放入沙锅内、煎熬成汤,1次或分次服用。
功效:本方适用于血虚气脱所致产后血晕。
5.养血清脑方
原料:母鸡1只(约重500克),天麻10克,调料适量。
制作:将母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天麻洗净,切片后置鸡腹内;鸡入锅,加水清炖至熟烂,加调料入味后食用。
功效:本方适用于身体虚弱所致的产后血虚头晕。
6.补气血止晕方
原料:母鸡1只,百合60克,粳米60克,姜、葱、盐、酱油适量。
制作:将母鸡宰杀后去净毛及内脏;粳米、百合洗净后放入鸡腹中,缝合,力口姜、葱、盐、酱油少许;用水煮熟,开腹取百合,粳米作饭,并饮汤吃肉。
功效:本方适用于产后头晕又兼见少气、心悸、少食等。
7.补气血冶便秘方
原料:松仁15克,粳米30克。
制作:先煮粳米粥,后将松仁和水作糊状,入粥内,待2,——,3沸,空腹服用。
功效:本方适用于气血不足所致便秘。
8.补血治便秘方
原料:当归12克,芎10克,白芍10克,地黄12克,炙首乌12克,麻仁20克(冲),黄芪15克,檀香7克(研末后放入汤药内冲服),山药15克。
制作: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本方适用于血虚便秘。
9.补血通乳汤
原料:赤小豆50克,糯米甜酒酿250克,鸡蛋4个,红糖适量。
制作:赤豆洗净,加水煮烂,入糯米甜酒酿,烧沸,打人鸡蛋,等蛋熟透加红糖,吃蛋喝汤。
功效:本方尤适用于血虚所致的乳汁不下。
10.鸡爪花生米汤
原料:鸡爪10只,花生米50克,黄酒、姜、葱花、精盐、味精。
制作:将鸡爪剪去爪尖,洗净,下锅,加水、黄酒、姜片,煮半小时后,再加入花生米、精盐、味精,用文火焖煮1.5~2小时,撒上葱花,淋人鸡油。
功效:本方适用于产后血虚,乳汁不足。
11.补血益气止痛汤
原料: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熟地黄10克,白芍10克,当归15克,川芎7.5克,肥母鸡1只,猪肉500克,杂骨500克,葱姜少许。
制作:用常规整理鸡,猪肉切碎,杂骨打碎,余药洗净用干净纱布包裹浸湿;将母鸡、猪肉、杂骨、药包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烧开、打去浮沫,加入姜葱,再用文火烧至鸡肉烂熟,去药包,食肉及汤。
功效:本方适用于血虚气弱之产后腹痛。
12.当归火锅
原料:当归6克,鱼肉500克,豆腐2块,冬菇3朵,鸡汤5碗,白菜酌量,盐、酱油等,可依口味酌量。
制作:
(1)鱼切薄片,豆腐切小块,冬菇泡软切丝备用。
(2)先将鸡汤与当归放入火锅内煮20分钟,再把豆腐、鱼片、冬菇、白菜及调料同时下锅,略煮几开,即可夹取蘸调料食用。
功效:当归味辛甘,性温,有补血活血的作用。因心主血脉,故称其能“生血补心”。它甘温补血力强,可扶助虚衰、补益亏损,用治血虚亏损诸证。其辛能行散,甘温补益,还有逐瘀血、生新血的功用,所以又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以及痈疽肿痛等症。
此外,本品补血润肠通便,可治血虚津液不足的大便秘结。
13.红自豆腐
原料:猪血(鸡鸭血亦可)250克,豆腐250克,素油50克,大蒜头1个,酱油、盐、葱、姜、糖、味精、淀粉适量。
制作:猪血、豆腐都切成1寸见方的块,再把豆腐用千淀粉拌匀待用。锅烧热,加油烧到七成,先放进豆腐煎成黄色出锅,锅留底油,放进姜、葱、大蒜末,加酱油煸炒出香味,将豆腐、猪血、盐、糖一起下锅,加点水烧开,放进味精、水淀粉勾芡即可。
功效:此菜有调和脾胃、养血安神,清热、生津、润澡等功效。
14.滑柱鱼
原料:桂鱼1条,素油750克(耗75克),笋肉50克,淀粉25克,黄酒15克,酱油50克,肉汤75克,葱丝、青蒜、花椒适量。
制作:桂鱼去鳞、鳃、内脏洗净,肉厚处划几刀,用盐、黄酒稍腌,笋切片。锅烧油至四成热,下进花椒,出香味去渣,将鱼拍上淀粉,热油旺火将鱼入锅滑一会儿出锅。锅留油,下进笋片炒一会,将酒、酱油、肉汤入锅,放进鱼烧开,下进葱、青蒜烧一会儿即可。
功效:桂鱼可开胃健脾、养血化瘀,是滋补健身的佳肴。
15.桂圆浸酒
原料:桂圆肉、何首乌、鸡血藤各250克,黄酒1500克。
制作:用桂圆肉、何首乌、鸡血藤,加入优质黄酒浸泡,每天摇动几次容器,加快药的成分溶出,15天左右即可饮用,每晚饮服100克。
功效:对体虚血亏,神经衰弱者有养血安神的功效。
16.乳粥(《腥仙神隐》)
原料:牛乳或羊乳适量(幼儿可用人乳),大米100克,白糖少许。
制作:先用大米加水煮粥,待煮至半熟时去米汤,力白糖同煮成粥。早晚餐温热服食,所用乳汁一定要新鲜,变质的不可用。
功效:乳粥有补虚损、健脾胃、补血润燥的作用。适用于虚弱劳损、气血不足及病后产后赢瘦、年老体弱、婴幼儿营养发育不良等。
按语:乳粥所用牛乳、羊乳、马乳或人乳,所含的养分大致相1司,均有补血润燥的作用。中医认为,乳汁乃阴血所化,生于脾胃,是虚弱病人之良药。《本草经疏》中说:“牛乳乃牛之血液所化,其味甘,其气微寒无毒,甘寒能养血脉,滋润五脏,故主补虚赢,止渴。”羊乳的作用偏于温润补虚,所以《别录》中称羊乳补虚冷虚乏。马乳味甘性凉,功同牛乳,便偏于清热止渴。人乳营养成分最为丰富,清代医学家王孟英把人乳的作用概括为补血,充液,填精,化气,生肌,安神,盖智,长筋,壮胃养脾,聪耳明目。
17.黄精溜黄菜
原料:鸡蛋黄4个,黄精15克,当归10克,白糖200克,熟猪油200克,核桃仁50克,冬瓜条60克,湿淀粉20克。
制作:将冬瓜条、核桃仁切成细粒。黄精、当归去净灰渣,经过加工烘干制成末。蛋黄、湿淀粉、中药末加清水调拌均匀。
炒锅置中火上,下熟猪油,烧至七成热,倾入蛋浆炒熟,加入冬瓜条粒、核桃仁和白糖,炒匀至白糖溶化后起锅入盘。
特点:酥鲜泡香爽品,味甜醇厚,营养丰富,老幼均宜。
功效:补益气血。适用于精神疲乏,腰膝酸软,面黄肌瘦,自汗盗汗等病症。
18.归脾饮
原料:白人参10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龙眼肉15克,莲子10枚、落花生45克,生姜10片、红枣10枚、冰糖适量。
制作:将白人参、莲子(去心)、龙眼肉、落花生、红枣放碗内,用适量清水发泡。再入冰糖,然后将碗置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
与此同时,用沙锅盛适量清水共煎黄芪、当归、生姜三味,取汁约小半碗,最后将两碗饮汁兑匀服用。莲子、龙眼肉、落花生仁、红枣挑出食之。白人参可连续使用3次,到第3次时亦可嚼食。
功效:本滋补方益气生血,尤适用于阴虚所致的经常性发热、平素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眩、脉大而虚。
19.酿清汤燕窝
原料:干燕窝10克,母鸡背柳肉120克,熟瘦火腿30克,绿色菜叶适量,盐、料酒、胡椒面、味精、葱、姜、鸡蛋、猪油适量。
制作:
(1)干燕窝泡人开水加盖焖上,冷后再换开水,如此直到发软为止。葱剖开切成长段,姜拍破,用120克凉水泡上,母鸡背柳肉用刀背砸成极细的泥,抽出筋,再用刀刃剁几遍。火腿、绿色菜叶均切成4厘米长的细丝。打散一个鸡蛋,用小火把整个锅都烧热,用一块肥膘在锅内擦一遍,将鸡蛋倒入摊成很薄的蛋皮,再切成4厘米长的细丝。
(2)把鸡泥盛人瓷容器内,先下少许泡葱、姜的汤将鸡泥搅散,随搅随下入汤,待成稀糊状时,加入盐、胡椒面、鸡蛋清2个,向着一个方向搅动,直搅到上劲发亮为止。
(3)把燕窝整齐地切成24份,放在一块干净布上,再用干布盖上,压去水分。
(4)用24个小瓷勺,抹上猪油,将燕窝顺摆在勺内(一端不能伸出勺沿,另一端伸在勺把上),将鸡泥挤成丸子放在勺内(勺把内不放),用小刀蘸水抹平,摆上切好的3种丝(一端与沿齐,另一端伸在勺把上),再轻轻按入鸡泥表面(以免脱落),上笼用中等火力蒸熟,取出分放入12个小碗(或1个大钵)内。
(5)把鸡清汤注入锅内,加入盐,胡椒面,味精,尝好味,注入碗内即可。
特点:汤清如水,燕菜鲜嫩,营养丰富,为宴会汤菜之一。
功效:补益脾胃,补阴补血。适宜于食少体弱、头晕目眩、脾胃虚寒患者食用,健康人食用可保健防病。
20.黄鱼豆腐
原料:黄鱼1条(约250克),豆腐2块。豆油(分2次用)。青蒜、香菜、料酒、白糖、醋、酱油(分2次用)、葱、姜、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
(1)将黄鱼去鳞、鳃,由鳃部挖出内脏,切去脊鳍,洗净,放人盆中浇上酱油腌一下。
(2)葱、姜去根皮,洗净,青蒜洗净,切成四分长的段,香菜洗净,切成末,豆腐用刀切成三分见方的丁。
(3)将勺放在旺火上烧热,加入少许豆油,烧热,将黄鱼连尾放进,煎到两面发黄时盛出。
(4)勺中放入豆油加热,油热倒入葱烧开,加入豆腐、精盐和水(100克),炸锅,再放进黄鱼,加入料酒、白糖、酱油和清水(250克),烧半分钟,放入味精,再烧两个滚。
(5)同时在汤盆中放入醋、香菜末、青蒜段,随即把烧好的黄鱼、豆腐等,连汤倒进汤盆即成。
功效:滋阴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