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活着就是一口气。可见,气对于人体是多么重要。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祖国医学认为:人身三宝精、气、神。气指的是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又指的是人体脏器的功能。
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动力,它充满全身,运行不息,关系着人体的健康与寿夭。祖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早就指出过:“百病生于气”,意思是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人体气的运行有关。因此,要养好生,必须注意补气。
1.稻根泥鳅汤
原料:糯稻根30克,泥鳅90克。
制作:先将泥鳅宰杀洗净,用食油煎至金黄,用清水二碗煮糯稻根,煮至一碗汤时,放入泥鳅煮汤,吃时调好味,连汤带泥鳅同吃。
功效:本方适用于气虚汗出。
2.豆腐衣炒鹌鹑蛋
原料:豆腐衣2张,鹌鹑蛋8个,水发香菇2只,火腿肉25克,葱花,姜末调料适量。
制作:将豆腐衣撕碎,洒上少许水润湿,鹌鹑蛋磕入碗内,加盐少许,搅打均匀;香菇切丝、火腿切末,炒锅放火上,放入猪油,烧热,爆香葱花、姜末,倒入鹌鹑蛋翻炒至凝结,加水、烧沸、投入香菇;调入黄酒、精盐、味精、煮15分钟、下豆腐衣、撒上火腿末。
功效:本方适用于产后体虚自汗。
3.补气祛瘀方
原料:仙鹤草30克,鸡蛋10个,红糖30克。
制作:将仙鹤草(若无,可用党参30克,黄芪60克代替)先熬水、去渣;再用滤液与红糖、鸡蛋同煮,以蛋熟为度;每天吃蛋2~3个,汤可重复使用。
功效:本方适用于产后之气虚所致恶露不尽。
4.益气补血汤
原料:羊肉500~1000克,鲜藕2350克,山药50~100克,黄芪15克,黄酒、高曲、酒糟、腌菜末、盐各适量。
制作:将高曲、酒糟、黄芪同煮约30分钟取汁;羊肉、鲜藕、山药洗净、切块,同放锅内,加黄酒,煎汁同煮至肉熟;吃时加盐少许,撒上腌菜末;吃肉、藕、饮汤。
功效:本方适用于血虚气脱之产后血晕。
5.补气疗便秘方
原料:人参9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黄芪15克,黄精10克,当归10克,柏子仁10克(冲),甘草7克。
制作: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本方适用于气虚便秘。
6.补气血利水方
原料:鳝鱼500克,红糖100克,淀粉,醋适量,菜油适量。
制作:将鳝鱼去骨及内脏、头、尾,洗净,切成肉丝,放人锅内煸炒、备用;将铁锅烧热,注入菜油烧开,将鳝鱼丝倒人翻炒,加入醋、红糖、炒和、加水煮熟,再加淀粉汁适量、翻炒即成。
功效:本方补气血、利水肿,适用于营养不良性水肿。
7.益气治水肿方
原料:附子12克,白术12克,茯苓32克,芍药12克,肉桂4克,大腹皮16克。
制作: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
功效:本方温肾利水,适用于全身漫肿,腰以下肿者。
8.黄芪猪肚粥
原料:猪肚1个,黄芪15克,人参3克,粳米50~100克,莲子30克,小麦、葱适量。
制作:将猪肚用盐搓洗干净,与小麦同煮至半熟,取出猪肚细切;诸药切碎,装入纱布袋、扎口与猪肚加水同煮至熟烂、去药袋及猪肚,再下米煮粥,临熟人葱,调味随意,喝粥吃猪肚。
功效:本方适用于产后气虚自汗食少。
9.补气养血治闭经汤
原料:山药90克,鸡内金30克,糯米酒(或黄酒)适量。
制作:将两味干燥,共研细末;每服12克,每日2次;用糯米酒或黄酒送服。
功效:本方适用于气血虚弱之闭经。
10.补气水饺
原料:人参10克,菠菜1500克,面粉1000克,瘦猪肉500克,生姜10克,葱20克,胡椒粉3克,花椒粉2克,酱油50克,芝麻油5克,食盐适量。
制作:将菠菜择洗干净后,去茎留叶,在木瓢内搓成菜泥,加入适量的清水搅匀;用布包好,挤出绿色菜汁、待用;人参润后切成薄片、烘脆研成细末待用,生姜、葱洗净后切成姜末、葱花,猪肉用清水洗净剁茸、加食盐、酱油、花椒粉拌匀,加适量的水搅拌成糊状,再放入葱花、人参粉、芝麻油拌匀成馅,将面粉用菠菜汁合成揉匀。
如菠菜汁不够用加适量清水,揉至面团表面光滑为止,揉成长条分成200个剂子,擀成圆薄面皮,加馅将面皮逐个包成饺子,锅内水烧开后将饺子下锅、待饺子煮沸时,可加少量凉水、待熟时捞出。
功效:本水饺补气,适用于气虚所致的倦怠、无力、懒言、脉细无力等症。
11.革肚黑豆黄蔗粥
原料:羊肚1个,黑豆50克,黄芪40克。
制作:将羊肚剖洗干净、细切,再用100克与黑豆、黄芪共煮为粥,每13服2次。
功效:本方适用于气虚产后19汗。
12.防己利水方
原料:防己20克,黄芪32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薏苡仁50克,大腹皮20克。
制作:水煎服,每131剂,早、晚服。
功效:本方益气利水,适用于全身高度水肿且常有腹水者。
13.人参鸟鸡汤
原料:人参10克,净乌骨鸡1只,精盐少许。
制作:将人参浸软切片,放入鸡腹,装入沙锅内、加盐、隔水炖至鸡烂熟,食肉饮汤,每日2~3次。
功效:本方适用于产后气虚之恶露不尽。
14.苹菜炒鱿鱼丝
原料:芹菜250克,鱿鱼丝150克,黄酒25克,酱油15克,素油35克,糖、葱、蒜末、味精少许。
制作:芹菜切1.5寸长,鱿鱼丝用开水烫过。油开八成,投入鱿鱼丝滑一次锅捞出。锅留底油,下进芹菜翻炒片刻,放进鱿鱼丝,酱油、黄酒、糖、葱、蒜末、味精煸炒匀,加明油即可。
功效:芹菜可降压利尿,鱿鱼可益气生血,且含丰富的优质蛋白。
15.茄子塞肉
原料:鲜茄子4:00克,五花肉末150克,酱油25克。素油15克,肉汤150克,盐、黄酒、淀粉、糖、葱、姜末、味精适量。
制作:肉末加盐、黄酒、淀粉拌匀,茄子洗净去蒂,切成1寸长的段,顺切口处抠个洞,塞进肉,入口处蘸些干淀粉,放油里煎1~2分钟,加入肉汤、酱油、糖、葱、姜末烧开5分钟,撒入味精拌匀即可。
功效:此菜可散血去瘀,补中益气,滋补健身。
16.参桃汤
原料:人参3克,胡桃3只。
制作:将人参洗净、切片,核桃取肉,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转文火煮1小时即成,每日1剂,睡前饮用。
功效:可益气固肾,适用于喘息、气短、自汗、不能劳累、面色苍白等。
17.葡萄蜜膏
原料:鲜葡萄汁500克,蜂蜜1000克。
制作:葡萄汁以小火煎熬浓缩至黏稠如膏时,加入蜂蜜,加热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1汤匙,以沸水化开代茶饮用。
功效:适用于热病烦渴,或食欲不振等症。
按语:本方出自《居家以用事类全集》,品名为后加。原方用于除烦止渴。葡萄性味甘酸平,能滋肝肾阴液,配合蜂蜜,具有补益气血,润燥作用。
禁忌:本品对于痰湿内盛者慎用。
18.莲子猪肚(《医学发明》)
原料:猪肚1个,莲子40粒,调料适量。
制作:莲子用水浸泡4小时;猪肚洗净,内装水发莲子(去心),用线缝合开口,勿令泄气。放人锅内,加水,炖煮至熟。待冷,取出莲子,单盛。猪肚切成细丝,入香油、食盐、葱姜、大蒜等调料拌匀,装盘盛之,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补虚。
按语:猪肚即猪的胃。性味甘平,能补虚损,健脾胃。《本草经疏》云:“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利自止矣。”
莲子甘平,甚益脾胃,并有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症,便溏遗精,均有良效。
本品原名“水芝丸”,意在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乏力,身体消瘦,大便泄泻者食用。
19.丰肉脯(《饮膳正要》)
原料:牛肉2500克,砂仁6克,胡椒15克,高良姜6克,荜茇15克,陈皮6克,生姜50克,草果6克,大葱50克,食盐适量。
制作:牛肉剔去筋膜,切作大片;胡椒、荜茇、陈皮、草果、砂仁、高良姜研为细末,生姜、大葱捣成汁,加入诸调料末,加盐,调成糊状,把切好的牛肉片,放人调味糊内,拌匀,腌2小时后取出,入烤炉中烤熟即可。或上火煨1小时。经常少量食用。
功效:温中健脾,益气和胃,开胃消食。
按语:本方用营养丰富,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牛肉为主料,以诸调料为辅佐,胡椒、荜茇、生姜、高良姜温中散寒,陈皮、草果、砂仁消食开胃;大葱温通阳气。全方具有温中健脾,益气和胃,开胃消食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不思饮食,脘腹冷痛,满闷不舒者食用。
20.甘薯粥(《随息居饮食谱》)
原料:甘薯干20克,粳米50克。
制作:甘薯干洗净,切碎与粳米同煮为粥,或用鲜甘薯50~100克,切块与米煮粥。
服法:每日2次。
功效:健脾养胃,补中益气。
按语:甘薯为薯科植物甘薯的块茎,有番薯、山芋、地瓜之称,内心红者为红薯,内心白者称白薯。甘薯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一般来讲,红薯中胡萝卜素要多于白薯。甘薯因含糖类较多,可代粮充饥,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常以它为主食。
甘薯性味甘平,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又得粳米相助,味美益人,惟性大补,老幼妇孺皆可食之。
21.栗子白菜
原料:白菜3000克,栗子400克。精盐、味精、胡椒粉、淀粉、奶适量。
制作:
(1)白菜去掉根和老帮,洗净后出水,捞出用冷水浸凉,再捞出挤净水分,用小刀剔净筋、皮;然后顺刀切成12厘米长条。栗子洗净,切去上端,用沸水煮一会,捞出剥去皮,再用热油炸成金黄色,捞出加奶和少许精盐上屉蒸烂。
(2)白菜心摆在锅里,加奶、精盐、胡椒粉、味精调好口味,上火烧至软烂,再装盘。锅中原汁用水淀粉勾芡,浇在白菜上。栗子蒸烂后,滤去原汤,倒在烧好的白菜上。
特点:栗子酥甜,白菜鲜香。
功效:益气厚肠胃、调脾胃。可辅治腹泻、慢性支气管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