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科学合理的运动能改善我们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从而起到祛病延年、健康长寿的目的。健康谚语“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正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对于我们养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说不管天气多冷或多热,我们都应该坚持锻炼身体,这样才能使身体更好地获得“顺四时、适寒暑”的能力。
其实,在炎热的夏季,不愿意锻炼身体的人,越是怕热就会越觉得热,而越不活动,肌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就会越差。当我们在热环境下锻炼时,就能使身体皮下的毛细血管扩张,体腺开放加速,散热能力得以提高,肌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会更强。所以,很多专家都提倡“夏练三伏”。
“冬练三九”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因为冬季怕冷就懒得出去锻炼身体了,那么他抵御冬季疾病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
因此,即使是在三九天、三伏天,我们也应该坚持锻炼身体才对。
那么,“三九”和“三伏”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哪些天?
我们通常所形容的“寒冬腊月”、“三九严寒”是从冬至开始算起的。所谓“三九”指的是从冬至算起第十九天至二十七天这中间的一段时间。冬至是一年中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这一天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是最少的。但冬至不是气温最低的一天,冬至过后,尽管太阳光照时间开始增加,但地面热量的支出仍大于收入。所以,地面气温继续降低,到了地面吸收到的太阳辐射热量等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时,天气才达到最冷的时候。
三伏天是夏季里最热的时期。“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按夏历(农历)的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即前面的第一个字是“庚”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综合起来称之为“三伏”。由于末伏在立秋之后,所以,我国不少地方有“秋后一伏”的说法。
从初伏到中伏,时间固定是10天为一伏;从中伏到末伏,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期间,太阳辐射到地面上的热量要比由地面向天空中散发的多,而且大气温度持续上升,所以,此时是全年中最热的阶段。在三伏天里,高温闷热,人体消耗量特别大,各器官的衰老比其他季节也更为明显。如果人们在这一时间也能够坚持锻炼,那么相对来说,抗衰健体的效果将更加显著。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冬炼三九,夏练三伏”就有些不太适宜了。我们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老年人的健康显然是不利的;而三九严寒天也是不适合老年人外出锻炼身体的。
老年人随着脏器功能的减退,其体内的水分也比年轻人少15%左右。老年人若想在三伏天里锻炼身体,一定要选择天气较为凉爽的清晨和傍晚;三九天里,则应选择较为温暖的日子。锻炼前要喝些水,出汗多的时候还要吃些水果或者喝些果汁以补充钾,在运动时最好是能随身带些急救药品。如果出现头晕、心慌、胸闷或肢体麻木等症状,则要停止锻炼并及时上医院就诊。
对于其他人群来说,在三九和三伏天里锻炼身体,也要选对运动的时间,以防止因气候过度炎热和寒冷而伤害到身体。
贴心叮咛夏季运动注意事项
在夏季进行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有助于身体健康。
在夏季锻炼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饮水剧烈运动后,很多人喜欢食用冷饮,但食用过多的冷饮,会使机体突然性的内冷外热而失去平衡,影响健康。在出汗后尽情大量喝水也对身体不利,因为这会突然加重心脏负担,也会导致胃液稀释影响消化,并引发多种疾病。所以,在运动后,不要过多食用冷饮,饮水也要适量。
2注意护肤高温和紫外线对皮肤会造成伤害,所以要经常清洁皮肤,还应适当选用防晒护肤品,减轻烈日暴晒的不利影响。
3不要立即降温锻炼后全身各组织器官新陈代谢增加,皮肤中的毛细血管大量扩张以利余热散发,此时如果马上洗澡或吹电风扇,毛细血管马上收缩,汗腺遇冷也会关闭,这会使人感到更热不可耐,并易患伤风感冒等疾病。
4预防中暑夏日运动,人的体温会突然急剧升高,又没法通过流汗散热,头痛、头晕、心神不定等者症状便随之而来,湿度较高时则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在夏季运动时,一定要从低运动量开始,让身体慢慢适应天气。要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运动,如果出汗较多,应及时补充水分与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