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它集中了我国古代保健体操的精华,深受人们的喜爱。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太极拳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使我们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能防治疾病,促进身心的健康。这就是在公园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练太极拳的原因之所在。
“常打太极拳,益寿又延年”,这句健康谚语的意思是说,经常打太极拳,有助于益寿延年。其实,经常打太极拳不仅能益寿延年,还能强身健体,防治疾病。
那么,常打太极拳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呢?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打太极拳要求全身动作完整一气,精神贯注,这就对大脑起了极好的锻炼作用,除了一部分运动中枢保持一定的兴奋性外,其他部分广泛产生抑制。此时大脑活动进入一种高度宁静的觉醒状态,这种状态对人体各种生理机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可防止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坚持打太极拳可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人体对运动负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它还可改善血脂水平,可降低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打太极拳时,细匀柔缓深长的呼吸方式,可加大胸廓活动幅度,锻炼呼吸肌,增强肺组织弹性,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因而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4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打太极拳要求分清虚实,步法稳健,迈步如猫行,故对人体运动系统尤其是膝关节、双脚的骨骼、肌肉、韧带都是很好的锻炼。按照足道养生阐述的观点,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求脚踩涌泉,经常是独立支撑全身,对双脚反射区是一种良性刺激。因此,打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有力的双脚,提高关节、韧带的灵活性、柔韧性,而且对人体全身其他脏腑等组织也会产生良好的作用。
此外,打太极拳还能助消化、养容颜。这是因为,练拳时要求习练者舌顶上颌,此时津液频生,徐徐送入丹田,这对于助消化、养容颜都是有好处的。实践证明:太极拳采取腹式呼吸,兼咽津液,常练能使人精气常留,步履矫健,并可延缓衰老。
打太极拳最适合的人群是对它有浓厚兴趣的人群,只要想学什么时候都行,但是相对而言,越早学太极拳好处就越多。三四十岁能学太极拳比较适合。十岁二十岁能学太极拳最好。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工作比较忙碌,没有太多的时间注重自己的健康和养生,对于有深度的太极运动、太极哲学或是太极艺术文化与太极武术很难抽出时间来投入研究,也很难专注地学习太极拳。所以,专家一般把最适合打太极拳的人群年龄定为退休之后的老年族群。
在练太极拳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在练拳前,应做适当的热身运动,做到心平气和,思想集中。
练拳时,姿势一定要正确,动作要合乎规范,否则错误动作定型后较难纠正,甚至还会给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练习结束后,不可立即停下来,应该做适当的调息运动,如一呼一吸迈一步的缓慢散步呼吸方法,注意守丹田;也可原地进一步伸展身体各部位,做些牵拉运动,精神不可散乱,让心律逐渐平复到接近练拳前的安静状态,并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练拳后,应避免长时间地站在风口处,以免身体受凉感冒。
练拳时,运动量应适中。练拳时长20~30分钟为宜(不包括热身运动和结束放松部分)。体弱者可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减小运动量,缩短运动时间,或降低练习密度,延长休息时间。
饥饿或饱食后不易练拳。一般饭后半小时再练拳。练拳后不易立即吃饭或大量饮水,最好间隔20分钟后再进食为宜。
在这里需要提醒初学者:练习太极拳要“静”,要摒弃杂念,集中思想,以意识来指导动作;练习太极拳要“松”,要克服紧张的情绪,只有等到情绪放松下来以后,才能够进入正常的状态;练习太极拳要“沉”,就是要气沉丹田,松沉内敛,要克服心浮气躁的毛病;练习太极拳要“化”,要懂得以柔化刚,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与人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生活习惯。
练太极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持之以恒,因为太极拳运动是一种逐步收效的健身法,所以只有认真坚持练习的人,才能从中受益。
相关链接老年人最适合练哪种太极拳
在生活中,老年人练太极拳的居多,当然老年人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将太极拳练得很好。虽然这样,老年人还是要有选择地进行练习,因为有些动作对老年人来说并无益处。那么,老年人练哪种拳比较好呢?
对老年人而言,体力、记忆力等均不如中青年人,有慢性病、老年病的还有很多。所以,学练小架、动作慢的养生太极拳最适合。例如,吴鉴泉式慢练的太极拳,杨式小架慢练的太极拳。
太极拳慢练,能使人体的副交感神经功能提升,有助于老年人的内脏得到修复以及各种慢性病的康复。练太极拳时,要忘掉一切,在没有烦恼和外界干扰的状态下,大脑能获得比睡眠更好的休息。许多老年人在练拳结束时,都有头脑和身体轻松愉快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对健康来说是大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