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既不同于西方以利率传导为核心的传导机制,又不同于直接调控制度下的传导机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货币政策传导表现了很强的过渡性。
主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辅助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指导性信贷计划、信贷计划,窗口指导操作目标基础货币(监测流动性)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监测利率、汇率)最终目标稳定货币以促进经济增长。
5.3.1信贷传导渠道是主要渠道
当前,信贷传导仍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的融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2006年前三季度,非金融机构部门以贷款方式从国内金融机构融入资金28234亿元,占其融资总量的85.8%,较2005年同期小幅上涨1.6个百分点。
(2)商业银行存款、贷款是主要的负债和资产。2006年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16.4%,比上年同期低1.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2万亿元,同比多增5380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2.8万亿元,同比增长17.2%,比年初增加4.2万亿元,同比多增4904亿元;外汇存款余额1606亿美元,同比增长2.0%,比年初增加83亿美元,同比多增56亿美元。
2006年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3.4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8万亿元,同比多增7620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比年初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7987亿元。三季度新增贷款5733亿元。与工业国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多元化结构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仍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
(3)中央银行在进行总量调控的同时,还制定公布了一系列信贷政策,从而强化了信贷传导的作用。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信贷政策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补充,还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
5.3.2利率传导渠道的作用逐步增强
一直以来,我国是一个以利率管制为主的国家,包括存贷款利率在内的绝大多数利率由中央银行代表政府制定。政府在制定利率政策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通过利率改变存款人、借款人(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金融中介机构的收入分配格局,尤其对国有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和扶持,利率下调的结果往往是企业财务负担减轻,存款人和银行收入减少。所以利率水平很难反映资金资源的价格水平,利率结构也易于扭曲。
但是,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利率在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之间,在货币市场上各交易主体之间的传导作用不断加强。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将会使货币市场包括导向性利率在内的不同利率水平之间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央行对导向利率的调整会通过适当的传导方式影响其他利率,利率政策的作用将通过贴现窗口发挥,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引导商业银行的利率变化并传导给资金市场和企业,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速,利率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在我国将来的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
5.3.3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作用逐步体现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托宾的q效应影响上市公司的投资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但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融资规模太小,2006年,所有股票筹资额占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仅占2.9%,这么小的比重显然不足夸大q效应的作用。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资产价格渠道传导货币政策的作用逐步体现出来。虽然目前我国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资金直接、间接向资本市场集中,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深化创造了契机,但未形成有效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一定程度上造成货币政策传导的扭曲:一方面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货币市场利率相应逐步下降,银行资金充裕,信贷增长幅度较大,股市连创新高,证券交易保证金持续攀升;但另一方面物价传导受阻,消费需求疲软,就业压力继续增加。其结果是货币市场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不能直接传导到实体经济,反而使资金直接、间接从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大量进入股票市场。如此,金融资产价格变化一方面造成金融体系不稳定,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不能在其他市场顺利传导。2004年2月国务院发出了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资本市场的发展成为当前经济改革的重点。中小企业板块也已于2004年6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完善,资产价格渠道的作用将不断增强。
5.3.4汇率传导渠道的作用逐步呈现
从某种意义说,利率是人民币资金的对内价格,汇率则是人民币资金的对外价格。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名义上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近年来实际上是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当前,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非常强烈,人民币兑美元比价也连创新高,随着汇率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汇率渠道将在货币政策传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