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指在有排卵周期中,伴随月经而来的周期性下腹部疼痛,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生殖器官没有明显的病变,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初潮后不久的青春期少女和未生育的年轻妇女。
(1)病因:痛经的确切病因至今尚不明确,没有一个理论能全面解释此症候群。有部分患者可能因为子宫体极度屈伸,宫颈口狭窄导致痛经。
(2)临床症状:每遇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随月经周期性发作,严重者疼痛难忍,甚或伴有呕吐,汗出,面青肢冷,以致晕厥者,也有部分患者有经期小腹疼痛连及腰骶,放射至肛门或两侧股部。原发性痛经程度因人而异,重者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甚至晕厥,还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头晕、心慌等症。若为膜样痛经,在排出大块子宫内膜前疼痛加剧,排出后疼痛减轻。
(3)临床检查:①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均无异常。部分患者可有子宫体极度屈伸,宫颈口狭窄。②腹腔镜检查。③B超显像检查等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
(4)治疗
①药物治疗。用于痛经的镇痛药与一般治疗头痛、牙痛的镇痛药原理不太一样,女性应在妇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因为药效发挥通常需要1~2小时,所以最好在感觉到疼痛时立即服药,止痛效果会更好。
②拔罐疗法。背部:取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八髎穴。腹部:取气海、关元穴。下肢:取足三里、血海、曲泉、三阴交穴。
③刮痧疗法。足部反射区有6个基本反射区;重点刮拭脑垂体、生殖器、子宫、下腹部、阴道反射区。腹部:取气海、关元、中极穴。腰部:取肾俞、命门、次髎穴。下肢:取三阴交、太冲穴。
④按摩疗法。取气海、关元、中极、血海、阴陵泉、三阴交、肾俞、八髎、章门、期门、肝俞、膈俞穴。
⑤穴位敷贴疗法。取白芷、五灵脂、青盐各6克。共研细末,将脐部用湿布擦净后,放药末3克于脐上,上盖生姜1片,用艾灸,以自觉脐内有温热感为度,每2日敷贴1次。麝香痛经膏,取穴子宫、三阴交、气海或腹部痛点,痛经发作时敷贴。1~3天更换1次,痛经消失后除去。
⑥食疗法
●胡椒甜酒饮:黄酒100毫升,加入胡椒5克,红糖10克,待月经来潮时开始服用,每日3次,一直到经期结束时停服。一般服用2~3个经期。痛经严重者可适当延长疗程。本方具有活血祛淤、温中止痛、行气活血的功效。
●山楂生姜大枣饮:取山楂50克,生姜15克,大枣15枚,共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喝汤。每日1剂,每日2次。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行气导滞的功效。
●羊肉当归芪姜汤:羊肉500克,当归60克,黄芪30克,生姜5片,入锅,加水炖煮,熟时加食盐及调味品,吃肉喝汤。本方益气养血,对气血虚弱型痛经有很好的疗效。
⑦运动疗法。平时可进行跑步、做健身操、做瑜伽、游泳、打球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