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首次发现人类镁的缺乏病。现今,镁缺乏病例日益增多,特别是表现在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据估计,社会上富贵病的高发也可能与缺镁有关。这就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镁
元素符号:Mg
主要功能:调节人体功能的化学物质:包括产生能量、制造体内蛋白和肌肉收缩。有助于维持神经和肌肉细胞,并指示肌肉放松和收缩。
食物来源:最好的来源是豆类、坚果和全谷。绿色蔬菜中也含有较多镁。
日摄取量:一般人对镁的日需要量为350毫克左右,怀孕期和哺乳期不需增加。
都市人,病在低镁饮食
镁几乎参与了我们人体所有的新陈代谢过程,在细胞内的含量仅次于钾。如果人体缺镁,会使有毒物质在体内积聚引起多种疾病。然而镁所受到的“关爱眼神”却很少。很多医生对镁的了解只是代谢紊乱方面,而医学教材包括营养学教材都以“镁大量存在于食物中,不会缺乏”传授给人们,实际上真是如此吗?
营养学家证实,镁缺乏是当代“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动脉硬化、白内障、女性痛经、抑郁症均与缺镁有关。
在吃粮票且定量供应的年代,食物以粗粮为主,这种食物结构中,镁的摄入量足够,确实不需要另外补充。生活条件提高后,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过去高镁食物如今吃得少了,每天镁的摄入量严重告急。如果鱼肉虾蛋等动物性食物在人们食谱中所占比例过大,那么其中大量的磷化合物就会阻碍镁离子的吸收;咖啡和茶喝得太多太浓,也能造成人体内缺镁;粗糖加工成绵白糖,镁损失99%;原粮大米、小麦通过精细加工后,仅保留了不足20%的镁,使80%以上的镁都丢失了。
所以说,过去认为一般饮食中不会缺镁的观念应予纠正,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应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平衡膳食结构,这样才能构建“镁”好生活。
自测:你的身体缺镁吗?
嗜酒。长期嗜酒会使食物中镁在肠道吸收困难,并使镁排泄量增多。
咖啡和茶喝得太浓太多。
过多食用肉、蛋、虾等丰富的磷化合物会阻碍镁的吸收。
严重腹泻、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等病症以及长期服用利尿剂者,会引起镁缺乏。
严重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体内缺镁。
肌肉松颤、手足抽搐、心律不齐、情绪不安,是缺镁的典型表现。
别将“镁食”拒之口外:打好你的小算盘
饮食中的镁相当丰富,一般地区的居民不应该发生缺镁。但是,有些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致使缺镁现象日益严重起来。
成人每天需摄入镁至少350毫克,孕妇、哺乳期女性为450毫克,运动员和强体力劳动者为500~600毫克。通过饮食调整和补充就能满足人体对元素镁的日常生理需求。
天然新鲜的食物或多或少都有些镁,尤其以全谷类、绿色蔬菜、豆类、坚果类、乳品及海鲜含量最为丰富。有些健康食品会以“含丰富的叶绿素”作为卖点,其实就是在说镁,因为它是叶绿素的中心元素,绿色蔬菜就含有丰富的叶绿素。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我们在生活中应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平衡膳食结构,多食含镁丰富的粗粮、坚果类食品(如核桃)、豆类、鱼类、绿叶菜如白菜、韭菜、香菜、洋葱、葱、丝瓜、蚕豆、豌豆、辣椒、蘑菇、紫菜等。三餐最好都能吃点五谷杂粮,各种杂粮放在一起煮,是最佳的补镁捷径。不过,脂肪类食物、富强粉、白糖则含镁较少,建议少吃。
当然,镁也不是万能的。在补镁的同时,我们不能偏废和忽视其他元素的足够的摄入,否则还是很难以实现健康的愿望。
补钙不补镁,吃完会后悔
镁的重要性和钙其实是不相上下,有人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盖房子要有砖瓦、木料和建筑工人,三者缺一不可。骨质中的钙和磷好比砖瓦、木料,而镁就是那干活的建筑工人。
如果身体里的镁不足时会有过多的钙磷结晶附着在骨骼构架上,形成较脆弱的骨骼组织。补钙的最大误区就是只补钙不补镁;只顾进“砖瓦”,没有干活的“工人”。出于这个原因,有人总结了一句名言:“补钙不补镁,吃完就后悔”!
钙与镁的比例为2:1时,是最利于钙的吸收利用的。因此,补钙必须先补镁,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搭配着吃,比如冲服的燕麦片里搭配些牛奶是最好的选择。
小链接:镁——天然的镇静剂
医学报告中有一个病例,一个68岁的男子,因为腹泻而导致镁缺乏,脾气开始变得暴躁易怒、丧失方向感、思维混乱、唠叨不休、喜欢挑衅、安静不下来,这些情形持续了9天。让他服用一匙爱普森盐(Epson salts)——即硫酸镁,几个小时之后,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他又恢复成为一位“愉快的绅士”。
镁具有保护神经的作用。只要稍有缺乏,人就会变得暴躁易怒、冲动、惹是生非。严重或长期缺乏时,可能会使人抽筋、脉搏不规则、痉挛;两手颤抖得很厉害,连写字都有困难。镁严重缺乏时,大脑思维混乱,甚至会精神错乱,产生幻觉,服用适量的镁之后,这些现象便会消失。所以人们又将它称为“天然的镇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