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61200000023

第23章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篇解

平人指健康无病的人。气,指经脉之气;象,是脉体形象。平人气象就是指健康无病的人的脉象特征。本篇从“平人之常气禀于胃”的道理出发,强调脉以胃气为本,进而对脉息动数变化和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死脉的脉象予以对比分析,作为诊断疾病,推断预后的依据,因此取名“平人气象论”。

原文708

黄帝问曰:平人1何如?岐伯对日:人一呼脉再动2,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3,脉五动,闰以太息4,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5,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6.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7.人一吸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8,尺不热脉滑曰病风9,脉涩曰痹10.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11,脉绝不至日死,乍疏乍数曰死12.

注释

1.平人:健康无病之人。

2.再动:搏动两次。再,两次。

3.呼吸定息:一呼一吸及两次呼吸中之间息。

4.闰以太息:闰,余也。指人在正常呼吸时,每伴有一次较长的呼吸。

5.常以不病调病人:常法是以健康人的呼吸来衡量病人的脉息。

6.平息以调之为法:医生调整好自己的呼吸用以测量患者的脉搏。

7.少气:正气衰弱。

8.尺热曰病温:尺部皮肤发热,乃是温病的表现。

9.尺不热脉滑曰病风:尺部皮肤不热,脉象滑,乃为感受风邪而发生的病变。

10.脉涩曰痹:脉象涩,为血液不调和,是为痹证。

11.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人一呼脉跳动四次以上是精气衰夺的死脉。

12.乍疏乍数曰死:脉来忽迟忽数,为气血败乱,亦是死脉。

释义

黄帝问道:正常人的脉象是怎样的呢?岐伯回答说:人一呼脉跳动两次,一吸脉也跳动两次,一呼一吸之间,有的人脉又跳一次,这是平人的脉象。平人就是无病之人,通常以无病之人的呼吸为标准,来测量病人的呼吸次数及脉跳次数,医生用自己的呼吸来计算病人脉搏的次数,这是诊脉的法则。如果一呼与一吸脉各跳动三次而且急疾,尺部皮肤发热,是温病的表现;如尺部皮肤不热,脉象滑,乃为感受风邪而发生的病变;如脉象涩,是为痹证。人一呼或一吸脉跳动四次以上是精气衰夺的死脉,此种脉象预后不良;脉气时断时续,预后也不好;脉来忽快忽慢,是气血逆乱之象,预后不好,为气血败乱,亦是死脉。

按语

经文论述了“以不病调病人”的诊脉方法,指出健康人的脉律均匀,其速率是“一息四至五次”,即人一呼脉跳动两次,一吸脉也跳动两次。所以“一息不足四至”脉就为迟脉,脉迟是气虚阳弱的表征,所以,病会表现为“少气”;迟之极点,会出现脉象不出,气息不足导致阳气不生,脉绝不至,气绝阳。一息超过五次的就为数脉,比数脉还快的就是气盛到一定程度,阳气更加亢盛,数之极者,“一呼四动以上”,就意味着阴精衰竭,阳极欲脱了。脉象变化除了速率之外,又有节律变化主病,如脉律极不规整而“乍疏乍数”的,是阴阳二气都逆乱了,预后也不好。此外,本节还举例温病、风病、痹病的脉象,介绍脉与尺肤相参诊法。

现今意义

经文中所论述的脉率是极为科学的,现代理论研究得出呼吸与脉搏比率为1:4或1:5,这与《经文》认识基本一致,现代研究将脉搏节律统一归纳为每分钟65~85次,呼吸每分钟16~20次,这种通过脉搏与呼吸比率来判断平脉、病脉、死脉的诊脉方法是诊脉的基本要求。《内经》中对诊脉的方法和脉象的节律描述的极为精准,同时也便于掌握,直到现在,还应用在临床。前贤还总结了诊脉大纲,如将脉象总结为浮、沉、迟、数;或总结为迟、数、大、小;或者缓、急、大、小、滑、涩;或者浮、沉、迟、数、细、大、短、长……但均不离迟、数两大类。它不仅可辨寒热病因,还是辨脏腑病位和阴阳病性之大纲,极易掌握。如陈念祖《医学实在易·八纲脉论》说:“迟、数二脉,以息辨之,又显而易见也。”

原文709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1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2,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3,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4,藏真散于肝5,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6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胃微软弱7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日今病,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8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冬胃微石10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注释

1.胃者平人之常气:胃气是健康人的正常脉气。

2.春胃微弦曰平:春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弦而柔和的微弦脉。

3.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如果弦象很明显而缺少柔和之胃气,为肝脏有病;脉见纯弦而无柔和之象的真脏脉,主死。

4.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有胃气而兼见轻虚以浮的毛脉,是春见秋脉,故预测其到了秋天就要生病;如毛脉太甚,则木被金伤,现时就会发病。

5.藏真散于肝:春天脏真之气散于肝,以养筋膜之气。

6.钩:洪大脉。

7.软弱:柔和而不劲疾,脾的脉象。

8.微毛:秋季主脉,似浮脉。

9.微石:冬季的主脉,如石沉水中。

释义

健康人的正气来源于胃,胃为水谷之海,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常气,人若没有胃气,就是危险的现象,甚者可造成死亡。

春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弦而柔和的微弦脉,是平脉的表现;如果弦象很明显而缺少柔和的胃气,为肝脏有病;脉见纯弦而无柔和之象的真脏脉,预后不良;若虽有胃气而兼见轻虚以浮的毛脉,是春见秋脉,故预测其到了秋天就要生病;如毛脉脉象表现明显,则木被金伤,现在就会发病。肝旺于春,春天脏真之气散于肝,以养筋膜之气。夏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钩而柔和的;脉见纯钩而无柔和之象的真脏脉,预后不好;若虽有胃气而兼见沉象的石脉,是夏见冬脉,故预测其到了冬天就要生病;如石脉表现太明显,则火被水伤,立刻就会发病。心旺于夏,故夏天脏真之气通于心,心主血脉,而心之所藏则是血脉之气。长夏有胃气的脉应该是微软弱的脉,如果缺少柔和之胃气,为脾脏有病;如果见无胃气的代脉,预后不良;若软弱脉中兼见沉石,是长夏见冬脉,这是火土气衰而水反侮的现象,故预测其到了冬天就要生病;如果衰到一定程度,立刻就会发病。脾旺于长夏,长夏脏真之气濡养于脾,脾主肌肉,故脾藏肌肉之气。秋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轻虚以浮而柔和的微毛脉,如果是脉见轻虚以浮而缺少柔和之胃气,为肺脏有病;如见纯毛脉而无胃气的真脏脉,预后多不良;若毛脉中兼见弦象,这是金气衰而木反侮的现象,所以到了春天就要生病;如弦脉太甚,立刻就会发病。肺旺于秋而居上焦,故秋季真脏气是藏于肺,肺主气而朝百脉,如果脉见沉石而缺少柔和的胃气,为肾脏有病;如脉见纯石而不柔和的真脏脉,预后不良;若沉石脉中兼见钩脉,是水气衰而火反侮的现象,所以,夏天就要生病;如钩脉太甚,立刻就会发病。肾旺于冬而居人体的下焦,冬天真脏之气藏在肾中,肾主骨,所以肾藏骨髓之气。

按语

这段经文论述了脉是以胃气为本的。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死脉等,其要点在于胃气的盛衰有无。脉象反映气血盛衰变化是发生于脏腑,脏腑则依赖于胃气,故《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说:“五藏者,皆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就脉象形成机理而言,真脏之气必依赖胃气才能行于经脉之中,如果胃气败绝,那么真脏之气就没有胃气来涵养,就会暴露而表现为真藏脉。所以病情严重的,胃气不能与脏真同到达手太阴肺经,故真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藏,故曰死。

现今意义

经文告诉我们脉的有无胃气反应了内脏的机能是否正常,那么什么样的脉象是有胃气的脉象呢?对于这一问题,《内经》有所描述,如《素问·玉机真藏论》:“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弱在这里边是柔和的意思。《灵枢·终始》:“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本篇则说春肝“微弦”、夏心“微钩”、长夏脾“微弱”、秋肺“策毛”、冬肾“微石”。“微”的意思就是各个季节五脏的脉都表现带有柔和脉象,五脏诸脉具有柔和之象。张介宾则称之为“自有一种雍容和缓之状者”。通过总结诸多经文的阐述,我们概括如下“凡脉来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应手柔和有力,来去节律规整分明,蕴含生机之象,便是有胃气之脉”。我们临床应该仔细去揣摩、体会、掌握。

原文710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1,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2.盛喘3数绝4者,则病在中5;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日死6.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7.

注释

1.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为足阳明胃经又一络脉,其脉从胃贯穿膈膜联络于肺。

2.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搏动时手可以感觉得到,这是积于胸中的宗气鼓舞其脉跳动的结果。

3.盛喘:虚里脉搏动急数如气急喘促之象。

4.绝:断绝。

5.病在中:是病在膻中的征候结而横。

6.绝不至曰死:脉来断绝而停止,主死。

7.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虚里之脉跳动甚剧而外见于衣,这是宗气失藏而外泄的现象。

释义

胃经的大络,名叫虚里,其络从胃贯膈而上络于肺,其脉又从左乳下而出,搏动时手可以感觉得到,这是积于胸中的宗气鼓舞脉跳动的结果。如果虚里脉搏动急数而兼有短中断之象,是中气不守的现象,是病在膻中的症候;如脉来迟而有歇止,并见于虚里之脉跳动剧烈,隔着衣服都能看到它跳动,这是宗气失藏而外泄的现象。

按语

本节经文主要论述了虚里这一络脉的诊法。虚里为足阳阴胃经的络脉,它从胃脉支出,通过胸膈,穿过肺,会聚胃气与清气,在左乳下形成搏动区,是诊察宗气盛衰存亡之处。如其“搏动如喘而急,并时有歇止”,多系胸中心肺病变;搏动“粗实有力,横格于指下”,则是腹内积聚的征象;若搏动“断绝不续”,一定是宗气衰败的表现,预后不良;倘若搏动“剧烈,甚至震动应衣服”,是宗气衰败到极点不能藏脏气,导致真脏之气外泄,预后亦差。

现今意义

虚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又一大络,不在十五络之内,循行部位是“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关于虚里的名字,注家杨上善指出:虚里,此胃大络,乃是五藏六府所禀居处,是城邑居处也,故曰虚里。又由于它所处的特殊位置,作为脉诊的应用,后世多应用于儿科病的诊断。此外,临症如遇到突然昏厥,不醒人事,或微重症候的病人,这时很难摸到脉象,就可以用虚里之脉来协助诊断。尽管这一古老的诊断方法在目前中医诊断学上很少提及,但它临床上的价值是不能忽视的。

原文711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1;目裹2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3;已食如饥者,胃疸4;面肿曰风5;足胫肿曰水6;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7动甚者,妊子也。

注释

1.颈脉动喘疾咳,曰水:颈脉,即人迎脉,属足阳明胃经。张介宾注“水气上逆,反侵阳明则颈脉动。水溢于肺,则喘急而疾咳。”

2.目裹:上下眼睑。

3.溺黄赤安卧者,黄疸:黄疸多由湿热或寒湿内阻中焦,迫使胆汁不循常道所致。湿热下注,尿黄赤;湿困肌肉,故安卧。

4.已食如饥者,胃疸:王冰注:“是则胃热也。热则消谷,故食已如饥也。”疸,通瘅,热也。

5.面肿曰风:吴昆注:“六阳之气聚于面,风之伤人也,阳先受之,故面肿曰风。”

6.足胫肿曰水:吴昆注:“脾胃主湿,肾与膀胱主水,其脉皆行于足胫,故足胫肿者为水。”

7.手少阴脉:指神门穴部位。王冰注:“手少阴脉,谓掌后陷者中,当小指动而应手者也。”

释义

颈部之脉动剧烈并且有气喘、咳嗽的症状表现,是水液代谢失调一类的疾病。眼睑浮肿如卧蚕之状,也是水病。小便颜色黄赤,而且总想睡觉,是黄疸病。风邪属阴性,侵犯人体先从下部开始,面部浮肿,为风邪引起的风水病。水湿为阴邪,身体下部先被湿邪侵袭,引起脚和腿出现水肿,是水湿引起的水肿病。眼白睛发黄,是黄疸病。妇人手少阴心脉搏动明显,是怀孕的征象。

按语

本段经文阐述了水肿、黄疸等病证的诊察要点。着重列举“足胫肿”“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面肿”“颈脉动喘疾咳”等症状体征来阐明水肿病的特征。用小便颜色黄赤,而且嗜卧,阐述黄疸病的体征。此外,本节以“妇人手少阴脉动甚”来诊断妊娠的发生,其中的“手少阴”究竟何指,历代注家意见不一。王冰谓手少阴经神门穴搏动处;张志聪、高世认为是两手寸口之尺部;马莳以为是左手寸口之寸部;还有认为“手少阴”当作“足少阴”者,如《新校正》。如果结合临床实际,一般以脉象滑动有力为妊娠脉候,左寸、右尺都应该作为诊脉的部位。

现今意义

经文给我们阐述了各种病所表现出的脉象,非常详细,其中提到的对妇女怀孕脉象的描述流传至今,说明它在临床是有一定价值。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怀孕期间,孕妇体内气血运行要比正常情况旺盛,以供养胎儿,所以脉象会表现的滑动有力,主要在手腕神门穴处表现更为明显。但仅从脉象来判断怀孕与否是不完整的,临床上,还需结合停经史及其他情况综合诊断。

原文712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藏脉1,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2也。

注释

1.真藏脉:是脉无胃气而真藏之气独见的脉象,如但弦无胃等之类。

2.肝不弦,肾不石:不,通丕。丕,通“大”。肝不弦,肾不石:是指肝大弦,肾大石,即无胃气的真脏脉。

释义

人依靠水谷的营养而生存,所以人断绝水谷后,就要死亡;胃气化生于水谷,如脉无胃气也要死亡。所谓无胃气的脉,就是单见真脏脉,而不见柔和的胃气脉。所谓不得胃气的脉,就是肝脉见不到微弦脉,肾脉见不到微石脉等。

按语

本段经文强调脉以胃气为本的重要性,脉无胃气则预后不良。脉无胃气又称真藏脉,真藏脉形成机理,本节仅言“不得胃气”。《素问·玉机真藏论》云:“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藏也,故曰死。”五脏真元精气不仅依赖胃气之充养,还需要胃气的承载和涵养,因而寸口之脉气,是五脏之气与胃气调和共化之气。如若胃气衰败,不能涵养脏气,则脏气自至手太阴寸口,表现为“但弦无胃”“但石无胃”等。但也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本节所说“肝不弦,肾不石”。这是由于病重之时,脏气、胃气俱衰,脏真之气亦不能至于寸口,故张介宾说:“肝无气则不弦,肾无气则不石。”

现今意义

本段经文给我们传述了一个新的名词,也就是“真藏脉”,它的大致意思就是脉无胃气。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精气生于先天而依赖后天脾胃气的充养。而脉气的形成是五脏之精在胃气的补充下,二者调和共化而成。如果胃气衰败,不能涵养脏气,则脏气单独至于手太阴寸口,表现为“但弦无胃”“但石无胃”等脉象,这时的脉象,没有胃气,也就是经文提到的真脏脉的脉象。比如有胃气的肝脉见弦象,而文中“肝不弦”就是肝的真脏脉的脉象征象。

学习真脏脉可以在临床上帮助我们对病人的病情加以推测,还可以预见到疾病的大致趋势。

原文713

故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1,以明经道2,贵贱贪富,各异品理3,问年少长勇惧4之理审于分部5,知病本始,八正6九候7,诊必副8矣。治病之道,气内为宝9,循求其理,求之不得,过在表里。守数据治10,无失俞理11,能行此术,终身不殆。不知俞理,五脏菀热12,痈发六腑。诊病不审,是谓失常,谨守此治,与经13相明。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14,审于始终15,可以横行。

注释

1.从容人事:从容不迫,耐心细致的了解病人的人情事理。

2.经道:诊治疾病的常规。经,常;道,规律。

3.各异品理:贫富贵贱,各有其不同的品行习惯。

4.勇怯:勇敢怯懦,是人体体质的强弱反应。

5.分部:五脏在面部的分布。

6.八正:八个节气,包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7.九候:脉诊中的三部九候。

8.副:相称,相符合之。

9.气内为宝:气内,体内的精气;宝,重要,关键。诊治疾病要重视体内的精气。

10.守数据治:守,遵守;数,人体的表里阴阳,脏腑经络等都有一定的生理常数,正常的生理特征。要根据常数常规进行治疗。

11.俞理:俞穴的证治要领。

12.五脏菀热:五脏的郁热。

13.经: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是古代的医学典籍包括《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但现今已经失传。

14.明堂:面部诊疗方法,以鼻为明堂,这里指面部色诊。

15.始终: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释义

医技精湛的医生治病的时候一定要知道阴阳消长,四时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的身体五脏六腑,这些因素对人的生理、病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还要掌握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理论,以及针灸、遣方用药等原则。此外对患者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性格特征、喜怒哀乐等情志也要掌握,在诊断时还要熟练的运用各种诊疗技术,如观察病人的神气、色泽的变化、脉象的特征,了解病变的过程,探求疾病的本源,重视体内的精气,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诊断万无一失。相反不知道俞穴的证治要领,五脏的郁热的起因,就必然导致失治误治。如果能领悟《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等医经要旨,才能避免失治误治,取得良好疗效。

按语

本段经文选自《素问·疏五过论》,本篇主要阐述的内容就是临床上医生在治疗时容易产生失治误治的五种情况,并阐述了医生应具备的四种德行操守。本段节选的主要是医生的“四德”的内容。诊病的四德如原文中所述“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从容人事”,人是自然界中的生灵,天地阴阳消长,四时的变化,都会响到人的身体五脏六腑,所以,作为医生要知道这些因素对人的生理、病理的影响。还要明确基本的医学的治病规律,“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气内为宝”,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及针灸、遣方用药等原则;要掌握病人精气的盛衰,注意保护元气;还要掌握患者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性格特征、喜怒哀乐等情志的体质倾向;“守数据治,无失俞理”在诊断时还要熟练的运用各种诊疗技术,“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如观察病人的神气、色泽的变化,脉象的特征,了解病变的过程,探求疾病的本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把握病因病机,如此才能做到诊断万无一失。在疾病的正邪相争过程中,正气占主导的时候病邪就退却,病邪占主导的时候,病情就发展,所以治疗时还要领悟《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等医经要旨,依据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医学理论,遵循及针灸、遣方用药等原则,辨证施治,才能避免失治误治,取得良好疗效。《素问·疏五过论》从总结临床诊疗过失出发,剖析五过原因,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医生所应该具备的四种医德、品质,以昭示后人通晓人事,精通医术之理。

现今意义

经文中提出的“通晓人事,精通医术之理”谆谆教导我们,作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好的医学知识,还要善于通晓人情事理。尤其社会因素、精神因素等方面都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发生,也是人们容易忽视的。中医历来都是“以人为本”作为基础来研究和防治疾病的。作为社会中的人具有复杂的社会属性,所以诊疗过程中要对病人生活中的经历、遭遇等作以详细地了解,这对分析病情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人的这种社会特殊性,就难免有这样,如工作中升职,离任,生活中生老病死、聚散离合等等。诸如此类事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心身健康,导致“病从内生”,产生有别于外邪侵袭的一类疾病。可见“通晓事理”对辅助中医在分析“情志致病”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价值。

经文在医生的德行中提到的“精通医术“详细罗列了一系列的医生应具备的医学基础知识,如通读古典医籍,知晓五脏阴阳理论、遣方用药的原则等等。通读此段经文像在听经验丰富的老者在对我们不厌其烦地教诲,我们从中反省,如何避免这医生的“五过”,如何在临床中去展现“四德”,应当成为我们医务者一生值得反思的事情。

同类推荐
  • 肾脏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肾脏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本书主要内容为:常见肾脏病的一般知识,肾脏病常识及其预防,肾脏的结构等。
  • 食疗不如心疗:心态决定健康

    食疗不如心疗:心态决定健康

    本书内容包括:好心态成就好人生、心态关乎健康大问题、积极心态是身心健康的基础、让自信和乐观赶走自卑、做情绪的主人、做个知足常乐的人换个角度看幸福等。
  • 衣食住行与健康长寿

    衣食住行与健康长寿

    本书分6篇,全面介绍了有关健康长寿的相关知识和保健方法,尤其是介绍蕴含在日常生活,即“衣食住行”中的保健知识。
  • 健康新知:这样吃不便秘!

    健康新知:这样吃不便秘!

    简简单单,在食物里寻找通畅的秘密;轻轻松松,在吃喝里享受健康的生活。便秘这道难题,只有食物可以解答:最利便的食物;最润肠的佳肴;香醇通便茶;美味果蔬汁……通畅的秘密就在食物里,这样吃,便秘不再来。
  • 女性饮食营养全书

    女性饮食营养全书

    本书列举了女人一生中最常见的数十种病症,针对女性经期、更年期等不同生理阶段的各种问题,为读者调理亚健康状态,简化繁琐恼人的美容养颜、瘦身塑形过程,摆脱女性常见妇科疾病,介绍了55个营养计划,让女人由内而外养生美颜。
热门推荐
  • 阳光心态:员工自我成长心理学

    阳光心态:员工自我成长心理学

    本书从人们在职场、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出发,追根溯源,理性分析,感性佐证,并务实地呈现解决之道。于谈笑风生间将相互关联的职场个体之间心灵的误解、隔阂与障碍消解于无形,搭建理解的桥梁,指引你带着阳光心态洞悉世事、读懂他人、实践更快乐、更完美的人生。
  • 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

    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天妖皇:爆宠傲娇神符师

    逆天妖皇:爆宠傲娇神符师

    北冥羽,天才杀手,最后一次执行任务失败,在爆炸中决然赴死。再次醒来,穿越至符文大陆,天赋绝佳,却无法像正常符纹师开启天赋符纹。阴云笼罩,原本幸福的她,在族人的绞杀下逃出生天,却失去一切。她努力到达云端,却不知对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夕之间,整个黎阳王朝天翻地覆,掌控于他一人之手。她亦是他眼中的猎物,挣脱不开。“这便是离开我的代价。”另一个他,剿灭四州神兽,斩断黎阳力量之源,驱逐黑暗本源,只为带她回到自己身边。“我后悔了,羽儿,我不该让你去黎阳。”
  • 冷漠王爷:倾城妖妃

    冷漠王爷:倾城妖妃

    为佛为魔,只为他倾一世城,为魔为他,为佛为他
  • 武极魔尊

    武极魔尊

    落魄的世家,被父亲强行安排修炼最下等的武经,父亲消失,临别时奇怪的低喃。杀戮血腥,尸海翻腾,唯有以身正道踏天而行。
  • 少年是明月

    少年是明月

    明月挂在空旷的天空,星星隐藏起了自己的眼睛,大概是很寂寥,同这轮明月一同寂寥的是位少年,这位少年又是谁,为什么会和明月一样寂寥,他的心事又是什么,能不能给说给那些眼睛听。不,眼睛只喜欢看到的,听到的能算什么。
  • 琥珀石

    琥珀石

    生活和个人,彼此做嘲弄人偶的旧梦。
  • 武啸星空

    武啸星空

    热血版:天武大陆,世家林立,宗门万千。平凡少年叶木,偶得异域光脑系统,一夜之间鱼龙变。在这个武学繁衍到极致的世界之中在这个武道大争之世,以武高歌啸世人。任前路漫漫,荆棘密布,道阻且长,我自一拳轰破!搞笑版叶木问系统:技能后括号里黄色的多功能何解?系统道:掀裙子,打闷棍,沐浴更衣。哈哈哈..................叶木:囧
  • 旋风少女: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旋风少女: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小三登场,白兔夫妇和迎风夫妇能否守住美丽爱情?方廷皓和李恩秀,喻初原和方婷宜,金敏珠和闵胜浩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美女总裁的完美保镖

    美女总裁的完美保镖

    自从身边多了一位美女总裁和她的可爱妹妹,身为特战兵王,代号“修罗”的林修腰酸、背疼、连气都快喘不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