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冠心病
1.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脏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发病的重要因素是脂质代谢失调和动脉壁的损伤。易患因素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吸烟、肥胖、糖尿病、紧张脑力劳动、缺少体育活动、情绪激动及遗传因素等。
2.冠心病与残疾有何关系
冠心病是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致死是夺取生命,而致残是影响功能,轻者造成功能障碍,重者丧失功能。冠心病致残后果主要是心功能不全,从而造成心血管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全身运动耐力减退、代谢功能障碍和行为障碍。一般冠心病患者仅影响生活质量,自理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严重患者只能限制在床上活动,成为四肢健全的“半残人”。
3.冠心病的危险性是什么
冠心病的危险性与临床分型有关,心肌梗死型与猝死型的死亡率、致残率高,患者常因突然发作造成心肌严重缺血缺氧,引起心肌梗死而心脏骤停,或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而猝死。
4.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是多少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我国的发病率为120/10万;年平均死亡率男性为90.1/10万,女性为53.9/10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均寿命延长和饮食结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都将继续升高。
5.冠心病的病因是什么
冠心病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很多因素与冠心病有关,又将这些因素称为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家族史(遗传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等。
6.怎样预防冠心病
预防冠心病主要针对致病因素进行,分为以下三级预防:
(1)
一级预防:积极预防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戒烟,不饮烈性酒、减肥、低脂饮食,适当体育活动,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标准内。
(2)
二级预防:对于已确诊冠心病者,应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避免病情加重,可服用降血脂药,他汀类药及降脂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3)
三级预防:已发生并发症者,及时治疗防止其恶化,延长寿命。
一级预防是控制疾病的发生,但是冠心病病人也一定要积极参与二、三级预防,减缓疾病的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病人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疾病。二、三级预防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级预防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一级预防是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所在。
“如何做好冠心病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并且又掌握在病人自己手中,要力争做好以下方面:
(1)
健康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心血管功能的稳定,良好而充足的休息睡眠可改善心肌状况,减少心肌耗氧量。不良嗜好,如过度吸烟、酗酒,或对药物的依赖,则是心血管系统的大敌,会严重损害冠状动脉及心脏健康。
(2)
精神愉快:尽量不生气,尤其是不生闷气,不焦急,不烦恼,不悲伤,不忧郁,努力保持心境清静,情绪稳定,并常处于乐观之中,这样可以保持较强的机体免疫能力,心血管功能亦多协调和稳定,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3)
正确用药:冠心病人用药有三个特点:一是疗效虽然可靠,但毒副作用较大;二是用药时间长,甚至是终身用药;三是机动性强,即有些药物,如治疗心绞痛及其心律失常的药物,有时需要由病人自己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这些特点决定了冠心病病人要逐步学会正确用药。实践证明,自己学会用药有利于病情稳定。如果自己不会用药或滥用药,则疗效显著降低,因此而致死者亦不少见。
(4)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不吃或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奶油等,日常膳食以植物油和新鲜蔬菜为主,晚餐不能太饱,血脂高者要服用降脂药,如多烯康、非诺贝特等。
(5)
劳逸结合:应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工作过度紧张,必要时工作量可作适当调整,包括家务活在内的一切体力劳动及脑力劳动,都必须适当节制,一切日常活动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好。
(6)
适度锻炼:适度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增强心肌的储备力,而且可以帮助冠状动脉建立侧肢循环,从而缓解心绞痛,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可选择散步、健身操或太极拳等安全、有效的体育锻炼活动,但不宜参加大运动量活动。
“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冠心病临床表现与临床分型有关,表现多种多样、差别较大。最初病人可无任何症状或不适,体格检查时发现心电图有ST段压低或T波倒置变化。典型表现:心绞痛伴有心前部或胸骨后剧烈的疼痛,感觉出不来气、憋得慌;心肌梗死时剧烈的心痛症状、面色苍白、大汗、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心肌缺血时出现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缓等;严重时猝死,猝死90%以上的病因是冠心病。
“冠心病药物治疗有什么作用”药物治疗是冠心病各种治疗方法的基础,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所有患者都必须在给予积极、合理的药物治疗前提下应用各种血管重建术;而各种血管重建术后必须正确积极应用各种药物治疗,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使患者获得治疗效果。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已证明,非介入的、相对经济的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冠心病有哪些常用药物”
主要有以下药物: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临床研究证明,高组织亲和力的ACEI对冠心病高危患者有显著好处。美国最新冠心病临床诊疗指南将ACEI类药物列为预防心肌梗死并改善症状的药物,但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ACEI类药物不同类别的效果差异,并根据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及病情不同选用不同种类的ACEI药物。
(2)
抗血小板药物:目前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是阿司匹林,为效价比最高的药物;另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是氯吡格雷。两者合用时可降低20%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他抗血小板类药物由于不良反应或效果差或价格原因,目前在我国没有广泛应用。
(3)
β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与肾上腺素能β受体特异性结合,竞争性、可逆性地阻断各器官中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作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控制稳定型心绞痛,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运动耐量,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及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显著降低病死率。因此,各类慢性心绞痛诊疗指南将β受体阻滞剂列为治疗适应证。
(4)
钙拮抗剂:许多研究都证实了钙拮抗剂在稳定型心绞痛中的治疗是安全的,在目前强化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加用钙拮抗剂能进一步减少心绞痛发作,减少冠脉血运重建,延缓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时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的获益更大。
(5)
调脂药物:对冠心病患者应用降脂药物,通过强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显著减少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在调脂药物方面,除他汀类药物外,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等也应积极使用。尽管调脂药物的毒副作用不是很大,但剂量增加使毒副作用增加不可避免,须提高警惕。对于众多的冠心病患者,还是应综合考虑调脂治疗,采用常规推荐剂量,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6)
溶栓治疗:国产尿激酶已成为我国目前应用最广的溶栓剂,研究表明尿激酶静脉应用安全有效,血管再通率约为60%。重组链激酶(r-SK)经临床试用效果良好,血管再通率达80%,但应注意其过敏反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冠脉内直接溶栓治疗也曾一度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操作技术不利于基层推广,疗效并不优于静脉溶栓,未被进一步推广,且目前有被冠心病介入治疗所取代或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补充措施而存在的发展趋势。
“何谓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指“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前者指医生从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在X线透视下,将特制的前端带有球囊的导管沿动脉送入冠状动脉病变部,然后对球囊加压充盈,使狭窄的血管得以扩张,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而“支架植入”术,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或狭窄扩张后,有些病人会发生急性冠脉的闭塞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作而死亡,植入支架后可以有效地避免及减少狭窄闭塞的发生率,同时也减少扩张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冠心病的康复意义”
冠心病康复是指综合采用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与再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强调积极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过程,减轻残疾和减少再次发作的危险。冠心病康复治疗措施会影响其周围人群对冠心病风险因素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尚未患冠心病的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达到防止疾病发生的目的。因此,冠心病的康复措施可扩展到尚未发病的人群。
“冠心病主要功能障碍有哪些”除了心肌供血不足直接导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外,还有以下继发性躯体和心理障碍:
(1)
心血管功能障碍:冠心病患者常常减少体力活动,从而降低心血管系统适应性,导致循环功能低下。
(2)
呼吸功能障碍:长期心血管功能障碍可导致肺循环功能障碍,使肺血管和肺泡气体交换的效率降低,吸氧能力下降,诱发和加重缺氧症状。
(3)
全身运动耐力减退:冠心病和缺乏运动均导致机体吸氧能力减退、肌肉萎缩和氧化代谢能力降低,从而限制了全身运动耐力。
(4)
代谢功能障碍:主要是脂质代谢和糖代谢障碍,表现为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脂肪和能量物质摄入过多而缺乏运动是基本因素。缺乏运动还可导致胰岛素抵抗,除了引起糖代谢障碍外,还可促使形成高胰岛素血症和血脂升高。
(5)
行为障碍:患者常伴有不良生活习惯、心理障碍等,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治疗的重要因素。
“冠心病康复治疗分期”
根据冠心病康复治疗的特征,国际将康复治疗分为三期:
(1)
Ⅰ期:指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期康复。冠心病手术、介入治疗早期康复也属于此列。发达国家此期已经缩短到3~7天。
(2)
Ⅱ期:指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稳定性完全建立为止,时间5~6周。此期时间趋向于逐渐缩短。
(3)
Ⅲ期:指病情处于长期稳定状态,或Ⅱ期过程结束的患者,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及隐性冠心病。冠心病手术、介入治疗后的康复也属此期。康复时期一般为2~3月,自我训练应该持续终身。
有人将终身训练列为第Ⅳ期。
“冠心病康复疗效如何”
正确有效的康复治疗与训练可使冠心病死亡率、残疾率降低,积极参加康复训练者比不参加康复训练者的死亡率可以降低29%。同时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也可降低。
“冠心病Ⅰ期康复目标是什么”
冠心病Ⅰ期康复治疗目标是低水平运动试验阴性,能够按正常节奏行走100~200米或上下楼梯1~2层而无症状和体征。运动能力能够适应家庭生活,使患者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在心理上适应疾病的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冠心病Ⅰ期康复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Ⅰ期康复一般在心血管科进行,具体的治疗训练内容有:
(1)
床上活动:一般从肢体活动开始。肢体活动一般从远端小关节活动开始,强调活动时呼吸自然、平稳,没有任何憋气和用力的现象。采用捏皮球、气球,或拉皮筋等抗阻活动。吃饭、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可以早期进行。
(2)
呼吸训练:主要指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要点是在吸气时腹部浮起,让膈肌尽量下降;呼气时腹部收缩,把肺的气体尽量排出。呼气与吸气之间要均匀连贯,可以比较缓慢,但不能憋气。
(3)
坐位训练:坐位是重要的康复起始点,应该从第一天开始。开始坐时可以有依靠,如把枕头或被子放在背后,或将床头抬高。在有依靠坐位适应后,可以逐渐过渡到无依靠独立坐位。
(4)
步行训练:步行训练从床旁站立开始,先克服直立性低血压。在站立无问题之后开始床旁步行,以便在疲劳或不适时及时能够上床休息。此类活动的心脏负荷增加很大,常是诱发意外的原因,须加注意。
(5)
大便:患者大便务必保持通畅。在床旁放置简易坐便器,让患者坐位大便,其心脏负荷和能量消耗均小于卧床大便,也比较容易排便。因此,应该尽早让患者坐位大便,但是禁忌蹲位大便或在大便时过于用力。如果出现便秘,应该使用通便剂。
(6)
上下楼:上下楼活动是保证患者出院后在家庭活动安全的重要环节。下楼的运动负荷不大,而上楼的运动负荷主要取决于上楼的速度。必须保持非常缓慢的上楼速度。一般每上一级台阶可以稍事休息,没有任何症状后再上下一级台阶。
(7)
心理康复与常识宣教:患者急性发病后往往有显著的焦虑和恐惧感。必须对患者进行医学常识教育,使其理解冠心病的发病特点,注意事项和预防再次发作的方法。特别强调戒烟、低脂低盐饮食、规律的生活、个性修养等。
(8)
康复方案调整与监护: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如没有不良反应、运动或活动时心率增加小于10次/分,次日训练可以进入下一阶段。
(9)
出院前评估及治疗策略:患者顺利达到训练目标后,可以进行症状限制性或亚极量心电图运动试验,或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步行。如果确认患者可连续步行200米无症状和心电图异常,可以安排出院。
“冠心病Ⅱ期康复目标是什么”
Ⅱ期康复目标是逐步恢复一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轻度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运动量以低、中强度为宜,运动训练后无明显不适感。此期在社区或患者家庭完成。对体力活动没有更高要求的患者可以停留在此期。
“冠心病Ⅱ期康复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采取的具体方法:室内外散步、医疗体操(太极拳)、气功(静功为主),家庭卫生、厨房活动、园艺活动或邻近购物、作业活动等。一般活动无须医务监测,进行较大强度训练时可采用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监测,或请有经验的康复医务人员观察数次康复训练过程,以确定安全性。无并发症的患者可在家属帮助下逐步过渡到无监护活动。
“冠心病Ⅲ期康复目标是什么”
Ⅲ期的康复目标是巩固Ⅱ期康复成果,控制危险因素,改善或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心血管功能,恢复发病前的生活和工作。此期可在康复中心完成,也可在社区进行。
“冠心病Ⅲ期康复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Ⅲ期康复训练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强调进行全面康复,其基本原则是训练个体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注意结合兴趣等。在整体治疗方案中,有氧训练是重要的核心。
有氧康复训练具体方法:
(1)
运动方式:最常用的方式包括步行、登山、游泳、骑车、中国传统式拳操等。近几年不主张慢跑。
(2)
训练形式:分为间断性和连续性运动。间断性运动优点是可以获得较强的运动刺激,同时时间较短,不至于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连续性运动是传统的操作方式,主要优点是简便,患者相对比较容易接受。
(3)
运动量:运动量是康复治疗的核心,要达到一定运动强度才能产生训练效应。每周合理的总运动量为700~2000卡(相当于步行10~32公里)。每周运动量小于700卡只能维持身体活动水平,而不能提高运动能力。运动量大于2000卡则不能增加训练效应。运动总量无明显性别差异。
合适运动量的主要标志:运动时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早晨起床时感觉舒适,无持续的疲劳感和其他不适。
(4)
训练实施:每次训练都必须包括准备活动、训练活动和结束活动。
①准备活动:主要目的是预热,让关节、肌肉、韧带和心血管系统逐步适应训练期的运动应激。
②训练活动:指达到训练效果的活动,中低强度训练的主要机制是外周适应作用,高强度训练的机制是中心训练效应。
③结束活动:主要目的是冷却,让训练时高度兴奋的心血管应激逐步降低,适应运动停止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冠心病康复运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冠心病康复运动的注意事项有: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避免竞技性运动;只有感觉良好时进行运动;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反应的影响,包括过冷、过热、运动场地湿滑等,运动时穿戴宽松舒适;饭后不作剧烈运动;患者要理解个人能力限制,避免过度训练;药物治疗发生变化时,要调整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项目;训练前尽量进行身体检查,剧烈运动者尽可能进行心电运动试验;警惕症状,运动时出现心绞痛、心慌、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应该停止运动,及时就医;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如间隔4~7天以上,再开始训练时宜稍减训练强度。
7.冠心病患者性功能障碍及康复
冠心病患者的性功能问题以往提及较少,实际上患者是比较关心此问题。Ⅲ期康复应该将恢复性功能作为一项目标(除非患者没有需求)。判断患者是否可以进行性生活的简易试验有两项:上二层楼试验(同时进行心电监测),性生活时心脏负荷与快速上二楼的心血管反应相似;观察患者是否能完成5~6METs的活动(相当于园艺、钓鱼等活动量),放松体位的性生活最高耗能约4~5METs。恢复性生活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康复训练,并得到治疗师认可。应采用放松姿势和方式,避免大量进食后进行,如有条件采用心电监测。
“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冠心病患者必须重视的自我保健。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不吸烟不饮酒(或少量饮酒)、重视生活起居、正确运动训练、预防感冒、保持愉快心理、控制好相关基础疾病、掌握基本用药和防止意外发生等。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饮食”
饮食宜清淡,以低盐、低糖、低脂、粗纤维及粗加工食品为宜,多食瓜果、蔬菜,忌高脂饮食。少量多餐,饭吃七八分饱即可,临睡前不可饱食。常吃些玉米、燕麦、牛奶、苹果、山楂、干果、菊花、海鱼、大蒜、洋葱等,不吃动物内脏、鱼子、海参等食品。
“冠心病患者如何饮水”
每日饮水2000~2500毫升。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半夜饮水也很重要,夜间也饮1——2次。大部分饮料糖分过多是不适宜的。适量绿茶具有提神醒脑、清除体内垃圾及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忌食冷饮和冰水。另外,根据生物钟的原理,人体夜间血流缓慢,血压降低,血液黏稠,为防止血淤,补水最好注意夜间和晨起后补水。补水以白开水为好,以防夜间和清晨心脏病发作。
“冠心病患者戒烟限酒”
吸烟或被动吸烟可使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应严格戒烟及避开被动吸烟的环境。饮酒不宜过量,过量饮酒会加重动脉硬化,易发生心梗。中医认为少量饮酒活血、提神;多用则伤神、耗气。冠心病人原则上不提倡饮酒,如确有需要饮葡萄酒以每次不超过100克为宜。
“冠心病患者保持稳定的心态”
过度紧张、恐惧、情绪波动等可使机体儿茶酚胺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肌耗氧量,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患者应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对疾病的影响,当情绪压抑时应自我疏泄或向亲人倾诉,逐渐改变个性,矫正不良行为;遇事冷静,保持情绪稳定;避开过度紧张的工作环境,缓和工作压力;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大喜、大悲、大怒及过度忧伤,保持稳定的心态。
“冠心病患者气候变化注意事项”
春季气温寒暖无常,穿衣要注意“春捂”,不要急于脱掉冬衣,以免突然遇到风寒引起感冒、肺炎加重心肺负担。春季应多到户外活动,活动时应结伴同行;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使心率加快,也会诱发心绞痛的发生。此时应“晚睡早起”,晚上可约伴乘凉、聊天、品茶,以消炎夏。秋季早晚温差较大,穿衣不要骤增骤减,尽量避免早、晚外出活动。冬季病人应该注意保暖避寒,应该早睡晚起,减少外出活动时间,要避免在大寒、大风、大雪中锻炼身体,可以选择室内健身的方法。
8.冠心病患者服药问题
某些冠心病患者在疾病刚查出来时,能按时服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也逐渐地适应,就疏于就医,不能按时服药了。应定时就医,并按医嘱服药,不得随意增减药量,以防引起不良后果。老年患者,为防忘事,可备一记事本,记录用药情况。定期去医院做一些必要的复查,如心电图、心功能检查等。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安静休息,同时口服硝酸酯类制剂,一方面缓解症状,另一方面为送往医院抢救赢得时间。
“冠心病患者常备的急救药品”
常发作心绞痛的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消心痛、氨酰心安、安定和心痛定等药物等药。如有心绞痛发作即含服1片硝酸甘油,服后1~5分钟生效,为防止短时间内心绞痛复发,可随后再口服1片消心痛,能维持药效3小时。心绞痛发作时如伴有血压升高者,可口含心痛定,5分钟内即可开始降压,持续4~6小时;如心绞痛发作与情绪激动等因素有关,可给予安定2.5毫克口服。
正确舌下含药将药片咬啐后置于舌的下方。口腔干燥时,可饮少许水,以利药物的吸收。舌下含药法时,最宜采取半卧位。
“饥饿、饱餐可诱发冠心病的急性发作”
据不完全统计,半数以上的猝死是由饱餐引起的,部分冠心病的急性发作是由饱餐后发生的。饱餐可增加心脏的负担,又使心脏自身的血液循环处于相对缺血状态,同时还可引起胃-冠状反射,使冠状动脉收缩,血供减少,心肌进一步缺血,加重心功能不全;部分患者饱餐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最终导致心绞痛的发作或心肌梗死。所以,冠心病患者宜少食多餐,不宜进食过饱,这对于预防冠心病的急性发作非常重要。另外,饥饿时会出现心慌、头晕、出汗、视力模糊、眼前发黑、精神抑郁或异常兴奋、全身抽搐等低血糖反应也会诱发心绞痛的发生。
“冠心病患者做家务时应该注意什么”
适当的家务劳动等同于适当的运动训练,能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增加心肌收缩力,有助于防止冠心病,但过重的体力劳动能够增加心肌耗氧量,所以冠心病病人做家务时应心平气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注意用力不能太猛、太大;避免干过重的体力活;做家务时要避免快速旋转、低头、蹲下起来的动作,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家务劳动的内容一般包括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洗衣服、看孩子等比较琐碎事情。做家务一定要把它当作一种运动训练,不要看成是一种负担,只有认为从事家务劳动是一种乐趣,才有助于身心健康。特别是退休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承担部分家务劳动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从而驱除孤独感和无用感,既可充实精神,又使身体得到了必要的锻炼。如认为家务劳动是一种负担的话,则不要勉强自己做家务,避免加重自己的病情。
“冠心病患者洗头、洗澡时应注意什么”
洗头、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应适宜,不可过高或过低;洗头时应避免弯腰、低头,尽量取平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他人帮助洗头。洗澡时要当心晕倒,因为洗澡相当于一次较强的运动训练,再加上浴室内热蒸气较多、相对缺氧,心脏病人很容易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另外洗澡时皮肤血管过度扩张,积存了过多的血液,容易发生脑缺血,引起晕厥。若洗澡时感到头晕、心慌,应立即停止洗浴,注意保暖,及时更换到通风处。洗澡时还应避免饥饿、饱餐,饥饿时洗澡加重了体能消耗,而饱餐本身会造成心脏供血不足,另一方面饱食后胃膨胀、横膈上移,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的负担,诱发心绞痛发作。
“冠心病患者夜间起床注意事项”
正常人体位变动时,尤其是从平位到直立位时,可发生血压变化,严重者则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引起头晕、眼前发黑、晕厥、摔倒,以致发生意外。老年人、高血压病人、冠心病人中尤为常见,也更为危险,临床上因夜间起床过快所诱发的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屡见不鲜。国外有学者作过研究,发现每当夜间醒来时很快起床,心电图立即显示心率加快、心肌缺血、期前收缩,同时血压也一过性降低。为防止意外,他们建议夜间醒来时,先静卧半分钟,之后再坐起半分钟,之后双脚垂在床沿再等半分钟,这样经过这三个半分钟,机体有了一个适应过程,再下床就不会出现上述意外了。
“冠心病患者如何选择电视节目”
冠心病患者看电视一定要有节制,不能一天到晚总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这样对病情是非常不利的。因为长期坐着不运动,必然导致血液循环功能降低,不但身体越来越不灵活,而且心脏对体力活动的耐受力会越来越差。在选择电视节目内容时也应注意,不宜看剧情比较紧张、刺激的电视片(如枪战片、恐怖片等),最好不要看竞争性太强的竞赛类节目或者是体育竞技类节目,由于观看时全身都处于一种紧张兴奋的状态,使心脏的搏出量增加,心率加快,心肺负担加重,心肌耗氧量随之上升,很容易诱发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冠心病患者为什么要从事适当的运动”
冠心病患者只要病情稳定,是可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其活动量的大小可因人而异,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及平时的活动量大小进行适当的控制,以不引起心前区不适为宜。适当的、有规律的运动能帮助体型肥胖的病人消耗热量、帮助减肥,以消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保护心脏、降低死亡率。同时,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能帮助心脏建立有效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另外,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了心脏对运动的耐受力,有助于防治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如何限制体力活动”
冠心病患者康复期是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的,但锻炼时的活动量大小直接关系到锻炼的效果。活动量太大,有可能会引起心绞痛的发作,甚至再次发生心肌梗死。活动量太小又起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因此,把握合适的活动量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情况,可按活动后心率的快慢及病人的主观感觉来衡量活动量是否合适,一般以活动后心率不超过110次/分,且没有主观上的不舒服感觉如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为佳。如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可减少活动量。如活动后感到轻松愉快,身体舒适、精神饱满,则表明活动量是比较合适的。
“冠心病患者在什么情况下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当患者初次发生心绞痛一月之内,应当限制所有的体育锻炼,尽量休息,观察治疗病情。对已确诊有冠心病并且有数月或数年较稳定的病程,没有或偶有心绞痛发作,经药物治疗后很快缓解的病人,近期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增多,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延长,同时不能耐受已习惯的活动量,这时要注意休息,应停止体育锻炼和做家务,尽快住院治疗。还有一部分病人在休息时没有任何症状,劳累、饱餐、生气等增加心肌耗氧的同时,发生了心绞痛,此时病人应卧床休息入院治疗,限制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有严重的心率失常,并且经药物治疗不能很好控制的;有严重高血压且血压没有很好的控制的病人,也不宜锻炼。
9.冠心病患者何时进行体育锻炼合适
冠心病患者不仅要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还要选择适宜的运动时间。首先运动要避开“高峰期”,将运动时间安排在下午或晚上。“高峰期”是指上午6时至9时,该时段为冠心病的高发期,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既没喝水又没活动,血液在血管里变得浓稠,血流速度过于缓慢,容易加重血栓的形成。另外,研究表明在早晨6时至9时,由于人的交感神经活性较高,易引起心肌细胞电活动的不稳定,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而且冬季的早晨容易感冒。所以最好将锻炼安排在下午或晚上。
“冠心病患者如何保持血压”
血压是重要生命指标,如血压持续上升超过140/90mmHg为高血压。高血压自身是一个病种,又是冠心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因此是中老年心血管病的总根源。人到中年一定要至少每年量一次血压,如发现血压上升就要警惕,如已有高血压则必须加强预防,如医生认为需要服降压药就得按医嘱办事,并定期复查、调药,终身控制高血压。
“冠心病患者如何保持正常体重”
体重简便计算方法是身高厘米数-105=正常体重公斤数。上、下相差不可超过10%,超重20%为肥胖。肥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面标志,也是高血压的重要发病因素。防止、控制肥胖在于饮食调节和增加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一般不需服药。
“冠心病患者如何保持血脂正常”
血脂升高的防治一靠食物选择(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二靠增加体力活动,控制肥胖。多可自行调节,无效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降脂药。
(夏新蜀)
第二节 糖尿病
1.糖尿病与残疾的关系是什么
糖尿病是死亡率、致残率较高的慢性终身疾病。总的糖尿病的死亡率为5.5%。约9%的失明患者与糖尿病有关;约35%新发生的终末期肾病是由糖尿病所致;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危险比非糖尿病高2.5倍;2型糖尿病中神经病变患病率比非糖尿病高5倍;在非创伤性截肢中,糖尿病患者占50%以上。糖尿病以血糖、尿糖升高为特点,起病隐蔽,常通过慢性并发症使人致残、致死,故又被称为“甜蜜的杀手”。积极治疗糖尿病,加强自我康复保健,预防其并发症,是减少死亡和残疾的有效措施。
2.糖尿病分为几种类型
糖尿病基本分为四类,包括:一型(胰岛素依赖型)、二型(非胰岛素依赖型)、其他型和妊娠糖尿病。
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其他型糖尿病多有其特殊病因可查,如胰腺疾病造成的胰岛素合成障碍,或同时服用了能升高血糖的药物,或其他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妊娠糖尿病是妇女在妊娠期间诊断出来的一类特有的糖尿病。
3.如何诊断糖尿病
具备糖尿病三条诊断标准之一,即可诊断糖尿病:一是本人具有口渴、多食、多尿、多饮等症状,抽血化验血糖值大于11.1毫摩尔/升;二是早上不吃饭血糖值大于7.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值大于11.1毫摩尔/升;三是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糠水平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
4.糖尿病基本病因是什么
原发性糖尿病的基本病因有两条: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基础和内因,而环境因素则是患糖尿病的条件和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一型糖尿病遗传是胰岛容易发生感染,并且容易引起胰岛自身免疫性破坏的基因。有这种基因的人胰岛容易受到侵害;而二型糖尿病,则是一种多基因的因素,遗传的容易发生肥胖,产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
5.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是什么
糖尿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对人类的危害仅次于癌症。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分为两大部分:
(1)
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昏迷、感染等。
(2)
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又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所导致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和肿瘤,是排在第三位的非传染性疾病。
6.糖尿病致残情况如何
糖尿病由于病程长,可导致眼、肾、神经以及心脏和周围血管等组织器官的并发症,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流行病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较非糖尿病患者病死率高2~3倍,冠心病和脑动脉硬化高2~4倍。糖尿病患者中约有70%~80%死于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4~5倍,周围神经病变较一般人群高3~5倍。糖尿病导致失明的概率是一般人群的25倍,足坏疽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17倍,在非创伤截肢手术患者中5/6是糖尿病足。
7.糖尿病主要症状是什么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即“三多一少”。
(1)
多饮患者喝水明显增多,排尿越多,喝水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2)
多尿患者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4000毫升,最高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有的患者白天排尿次数甚至可达20余次。血糖越高,尿量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3)
多食患者体内的糖从尿中丢失过多,能量缺乏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如此反复。
(4)
消瘦患者乏力、消瘦,食量增加,体重减少,精神不振。
“糖尿病能否根治”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除少数继发性糖尿病外,原发性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不能根治。尤其是Ⅰ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经适当治疗后,病情可迅速得到控制。只要认真对待,精心治疗,两型糖尿病患者都可以稳定病情,并与正常人一样参加体力劳动,同享天年。
“影响糖尿病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糖尿病的因素较多,如劳累、失眠、感染、饮食不规律、情绪失调等都可以引起病情变化和复发。因此,如不坚持治疗,症状很快就会重现,反复性很大。患者必须坚持长期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克服不利于治愈糖尿病的精神因素,在医师指导与自己密切配合下,控制糖尿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8.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对高危人群进行选择性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因子的危害程度,防止发生糖耐量降低,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二级预防是指预防糖耐量减低者发展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三级预防是要尽可能对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预防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搞好群众性的一、二级预防才是明智之举。具体应做到:一是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蛋白质、脂肪、糖分的摄入。有些人担心多吃脂肪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而相应地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这恰恰为糖尿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二是要增加活动量。运动能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抑制肥胖,减轻体重,改善脂肪代谢,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和转运。三是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遇到不舒心的事要冷静对待,妥善处置,切忌情绪急躁、焦虑不安。四是要定期检查身体,进行血糖、尿糖检测,发现糖耐量减低时,更应积极加强预防。五是一旦发生糖尿病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纠正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并采用有效药物积极进行正规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什么”
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必须要先明确糖尿病的治疗目标,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正常代谢;
②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③防治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防治心血管、肾脏、眼睛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
④肥胖者应积极减肥,维持正常体重,保证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保证糖尿病孕妇和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顺利分娩,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9.糖尿病有哪些主要治疗方法
糖尿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健康教育、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治疗方法不能相互取代,应该密切配合。教育是根本,饮食和运动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药物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什么是糖尿病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对临床各种诊疗也有增效作用。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终身面对,因此,健康教育就成为综合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要进行糖尿病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患者内在环境的稳定,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饮食疗法的作用”
饮食疗法是各种糖尿病的最基本治疗方法,没有严格合理的糖尿病饮食控制,单凭药物治疗很难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因此,不论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不论是否使用药物治疗,均应长期坚持和严格执行饮食治疗,只有在医师指导下坚持合理的饮食治疗,才能使糖尿病得到控制,有效地预防严重威胁生命的糖尿病并发症。
“怎样进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民以食为天,人不一定每天都运动,但肯定每天都得吃饭。而饮食对糖尿病又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治疗十分重要。
(1)
饮食定时定量。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标准体重[(身高-100)×0.9]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所需热量一般是每千克体重需要热量千卡数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千克体重/日。
(2)
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调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主张: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5%,以每日每千克体重0.8~1.2克为宜。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以每日每千克体重0.6~10克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过高或有动脉硬化者,脂肪摄入量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饮食计算及热量计算。糖尿病患者视其劳动强度将每人每天需要的总热量按照碳水化合物占69%、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的比例分配,求出各种成分供给的热能,再按每克脂肪产热9千卡,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每克产热4千卡换算出供给患者不同营养成分需要的重量,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四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7,其余三餐各2/7.
“怎样进行糖尿病运动治疗”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运动疗法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老年、肥胖患者更为重要。糖尿病专家把运动锻炼、饮食控制、注射胰岛素列为治疗糖尿病的三大法宝。有些轻型糖尿病患者只坚持体育锻炼并结合饮食控制即能达到康复。
具体运动训练方法有:
(1)
游泳锻炼。游泳是在阳光、空气、冷水三浴兼并的良好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集中了阳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对人的所有好处;游泳锻炼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游泳锻炼既可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人同大自然搏斗的拼搏精神,又能使病人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对疾病畏惧烦恼的消极心理。
(2)
游泳运动量的掌握。正常人安静脉搏频率为每分钟60~80次。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安静脉搏频率较为缓慢,为每分钟50~60次;锻炼有素的人,脉率还要低一些。对普通的游泳爱好者来说,每次游泳后,脉搏频率达到每分钟120~140次,此次锻炼的运动量则为大运动量;脉搏频率为每分钟90~110次,则为中运动量;游泳锻炼后,脉搏变化不大,其增加的次数在10次以内,则为小运动量。选择游泳锻炼的运动量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普通的游泳爱好者,即使是年轻力壮者,每周大运动量的锻炼,也不应超过2次;而中年人则以中等的运动量为宜,不要或少进行运动量过大的游泳锻炼;老年人最适宜小运动量和中等偏小的运动量的游泳锻炼。
(3)
慢跑训练法。跑步是一项方便灵活的锻炼方法,已日益成为人们健身防病的手段之一。跑步能够锻炼心脏,保护心脏;能够活血化淤,改善循环;能够促进代谢,控制体重;能够改善脂质代谢,预防动脉硬化;能够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4)
跑步运动量的掌握。决定运动量的因素有距离、速度、间歇时间、每天训练次数、每周训练天数等。开始训练跑步的体弱者可以进行短距离慢跑,从50米开始,逐渐增至100米、150米、200米。速度一般为100米/30秒~100米/40秒。
(5)
慢速长跑是一种典型的健身跑,距离从1000米开始。适应后,每周或每2周增加1000米,一般可增至3000~6000米,速度可掌握在6~8分钟跑1000米。
(6)
跑行锻炼跑30秒,步行60秒,以减轻心脏负担,这样反复跑行20~30次,总时间30~45分钟。这种跑行锻炼适用于心肺功能较差者。
(7)
跑的次数短距离慢跑和跑行训练可每天1次或隔天1次;年龄稍大的可每隔2~3天跑1次,每次20~30分钟。跑的脚步最好能配合自己的呼吸,可向前跑两三步吸气,再跑两三步后呼气。跑步时,两臂以前后并稍向外摆动比较舒适,上半身稍向前倾,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一般以脚尖着地为好。
(8)
跑步注意事项跑步的适应证:健康的中老年人为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控制体重;轻度糖尿病患者,体力中等或较弱者,为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都可进行跑步锻炼。
跑步禁忌证:肝硬化、病情不稳定的肺结核、影响功能的关节炎、严重糖尿病、甲亢、严重贫血、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心血管病如瓣膜疾病、心肌梗死、频发性心绞痛等均不宜跑步。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散步锻炼”
(1)
普通散步法用慢速(60~70步/分)或中速(80~90步/分)散步,每次30~60分,可用于一般保健。
(2)
快速步行法每小时步行5000~7000米,每次锻炼30~60分钟,用于普通中老年人增强心力和减轻体重,最高心率应控制在120次/分以下。
(3)
定量步行法(医疗步行)
在30°斜坡的路上散步100米,以后渐增至在50°斜坡的路上散步2000米,或沿30°~50°斜坡的路上散步15分钟,接着在平地上散步15分钟。此法适用于糖尿病、心血管系统慢性病和肥胖症的患者。
(4)
摆臂散步法步行时两臂用力向前后摆动,可增进肩部和胸廓的活动,适用于呼吸系统慢性病的患者。
(5)
摩腹散步法边散步边按摩腹部,适用于防治消化不良和胃肠道慢性疾病。
(6)
小雨中散步法在雨中散步比在晴天散步更有益。雨水不仅净化被污染的空气,雨前阳光中及细雨初降时产生的大量的负离子还具有安神舒气,降低血压的功能。在细雨中散步,还有助于消除阴雨天气引起的人体郁闷情绪,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10.糖尿病有哪些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仅靠运动、饮食可能无法控制病情,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1)
磺脲类药物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
(2)
双胍类药物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3)
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
(4)
噻唑烷二酮目前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
(5)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血糖有较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
(6)
胰岛素胰岛素的种类非常繁多,常根据作用时间分类。
①短效胰岛素: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分钟,作用高峰为2~4小时,持续时间5~8小时。
②中效胰岛素:又叫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1.5~4小时,作用高峰6~10小时,持续时间约12~14小时。
③长效胰岛素:又叫精蛋白锌胰岛素,也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3~4小时,作用高峰14~20小时,持续时间约24~36小时。
④预混胰岛素:为了适应进一步的需要,进口胰岛素又将其中的短效制剂和中效制剂(R和N)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产生作用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的预混胰岛素。
11.情绪对糖尿病病情有何影响不良情绪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影响。悲伤、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感容易造成病情恶化;积极、乐观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对于病情的控制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特别是40~50岁的女性患者和60~70岁的男性患者,情绪变化很大,此类患者常常不能配合医师,给病情控制带来困难。
12.怎样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反应不如其他年龄者敏感,因此预防其低血糖发生是很重要的。主要预防措施:控制碳水化合物要适当,不要过分限制;合并急性胃肠炎时,应减少糖尿病药物剂量,及时检查血糖、尿糖;晚间加服降糖药物时需要特别慎重,因低血糖反应多在夜间或空腹时发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首先采取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物,尽量不用胰岛素。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注意到降血糖药可在体内积蓄,预防低血糖发生;需用β阻滞剂时,最好选用β1-阻滞剂如美多心安,不要用副作用较多的心得安,以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可适当放宽,24小时尿糖定量10~20克,餐后2小时血糖180毫克,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进食纤维素多的食物对身体有好处,纤维素可以减轻饥饿感,刺激消化液分泌,增加肠道蠕动防止便秘的发生,纤维素更具有降低血糖与血脂的功效;
(2)
要限制饮酒,常饮酒不吃食物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
(3)
食用植物油,植物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胆固醇,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食用动物油会使糖尿病并发症提前出现或加重;
(4)
选择适合的水果服用,控制水果量,尽量选择含纤维素多、含糖量低的水果,如黄瓜、西红柿、山楂、草莓等;
(5)
限制糖的摄入量,每日食用糖应限制在10克以内,避免食用白糖、红糖、蜜饯等,以食用二色糖和黑糖较好;
(6)
灵活加餐,当患者出现心悸、手抖、多汗、饥饿等低血糖反应时,应立即进食一块糖或50克馒头以缓解发作。如能在发作前灵活加餐,则可预防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患者要禁用哪些药物”
有些药物本身的作用可以诱发糖尿病,如噻嗪类利尿药、避孕药、链脲霉素、烟酸药等,糖尿病患者应该禁用或慎用此类药物。
“糖尿病患者是否可以不吃主食”有些人认为主食吃多了血糖会升高,不吃主食能够比较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或血糖水平相对稳定。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原因是:葡萄糖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若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葡萄糖来源缺乏,脂肪消耗增多,容易出现酮症;不吃主食也可以出现高血糖,不吃主食机体就要动员蛋白质、脂肪转化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的不足。长此以往,患者体质下降,形体消瘦,抵抗力减弱,很容易出现并发症。
“糖尿病足如何治疗”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并发的足部感染溃烂或坏疽。糖尿病足约占糖尿病患者的0.9%~1.7%。目前糖尿病足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康复治疗。
(1)
内科治疗控制血糖、控制感染、使用药物改善下肢循环等。
(2)
外科治疗包括动脉重建术、截肢术等。
(3)
康复治疗
用于改善下肢循环及治疗感染溃烂伤口和坏疽,具体方法如下:
①改善下肢循环按摩治疗:感染溃烂或坏疽部位以上用适当的力量做向心性推摩,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钟。运动训练:患者平卧伸直抬高45°,做足趾的背伸跖屈活动30次,每天1~2次;平卧伸直抬高450,做踝关节的伸屈活动30次,每天1~2次;患肢左侧平卧靠近床边,患肢伸直抬高45°维持2~3分钟,最后平放床上2~3分钟,如此重复5~6遍,每天1~2次。
②气压循环治疗从远端向近端挤压式的促进下肢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但创面大、分泌物多不宜采用。
③感染溃烂创口和坏疽处理漩涡浴:视创口大小,脓液多少,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清创换药:每隔1~2天清理一次,把腐烂的组织、无生机的组织剪去;物理治疗:紫外线、微波炎机、激光等局部照射病患处,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糖尿病足的卫生健康教育”
对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患者及家属要进行预防糖尿病足发生和发展的卫生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以下要点:积极控制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严格控制高血脂及各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保持足部卫生,每天用温水洗足,注意避免烫伤;鞋袜要清洁、宽松、柔软、合脚,通气要良好;不宜赤脚行走,不宜穿拖鞋外出;足部有畸形,要及时专科诊治;自行用刀片修理胼胝要小心,不要削得太深,不要削得出血,以免引起感染;使用鸡眼膏要小心,它是腐蚀性药物,腐蚀过深易引发感染;适当运动,不要抽烟;有足病,如足癣要及时治疗。
“儿童是否会患糖尿病”
儿童也会患糖尿病。儿童糖尿病临床表现较重,小儿起病较急,消瘦和“三多”症状明显,早期不易发现,往往并发较严重的营养不良,并且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小儿糖尿病的治疗原则:选用胰岛素和饮食疗法。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长身体阶段,因此饮食不能控制太严格,应随时注意酮症和酸中毒等合并症的发生。
(夏新蜀)
第三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残疾有何关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指一组呼吸道病症,包括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合并的肺气肿。由于呼吸功能障碍逐渐加重,使患者活动能力不断降低,最终形成呼吸残疾。
慢阻肺死亡率、致残率高,死亡率居呼吸系统首位,居世界死亡原因第四位。该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疾病,由于氧气交换障碍,造成重要器官组织缺血缺氧损害,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心血管功能障碍、脑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重症患者仅能卧床,稍微下床行走,即感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完全丧失了工作、学习、生活能力。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是多少
COPD的发病率在近数十年不断增高,已经上升为第四位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在我国北部和中部地区对102230名成人调查,COPD成人患病率为3.17%,45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研究报告,至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害性如何
COPD是一类严重危害公众健康而又经常被忽视的疾病。该疾病逐渐削弱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呼吸困难,而且往往逐渐加重。COPD早期症状并不特异,容易被忽略,而患者再出现这些症状之前,肺功能已经下降。在明确诊断时,肺功能已经有中、重度损害。如治疗不规范或病情反复发作,往往在10~20年的时间里可发展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甚至多个器官的功能衰竭。由于大气污染和吸烟人数增加等因素,COPD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居当前全世界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在我国,每100人中大约有3.2名慢阻肺患者。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COPD的临床症状和表现有以下几点:
(1)
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有各种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2)
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并可有脓性痰。
(3)
气短或呼吸困难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是使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以后逐渐加重并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4)
喘息和胸闷喘息和胸闷不是COPD的特异症状,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有紧闷感,通常有劳力性呼吸困难。
(5)
全身性症状在疾病的临床过程中,特别是在较重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等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出现呼吸气流受阻并且不可逆转时,可诊断为COPD。患者伴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和血pH降低。肺功能测定是诊断COPD的一个金标准。主要是测一秒钟通气率,就是深吸一口气,然后用最大地感觉速度把气体吹出来,看第一秒呼出的气体占总的呼气量的多少。COPD患者,一秒钟通气率小于70%;总呼气量小于同年龄患者正常人的8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年龄有何关系”
COPD发病人群集中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与其病理生理过程有关。COPD是一种进行性肺部疾病,患者大多是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基础上发展所致,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至COPD病程往往较长,因此COPD属于中老年尤其是老年性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性别有何关系”
一般来说,男性患COPD高于女性。主要原因为吸烟是引发COPD的首要原因,而男性烟民多于女性,男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病率也高于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季节有何关系”COPD冬季发病较多,因为冬天气候寒冷干燥,病毒比较活跃,人比较容易感冒,COPD的急性发作一般都在气候寒冷的季节。温度低的时候,人就容易受到病毒感染,病人发烧咳嗽,病毒感染以后,免疫力下降,细菌乘虚而入。COPD患者本来就有一个不健全的肺,而且有肺气肿,大量细菌侵入,常常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病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病态的肺再加上炎症,使气道更加狭窄,致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冬季如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冬季是COPD发病高峰,预防其发病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戒烟70%的COPD由吸烟引起,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病因,长期吸烟最终导致支气管的阻塞和肺结构的破坏。有科学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及时戒烟,COPD的发生率可以减少80%~90%。吸二手烟也可能造成慢阻肺。
(2)
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感冒及其他疾病感染气温下降时,室内空气流通较差,在外娱乐休闲(比如逛商场、唱卡拉OK或打牌)时,要避免长时间待在被烟雾充满的房间和被空气污染的空间,同时避免接触感冒或伤风的病人。COPD患者应及时注射流感疫苗。
(3)
注意膳食营养合理营养不良不仅损害肺功能,还会削弱机体免疫机制。平时应摄入足够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和奶类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钙,生、冷、辛辣、油腻食物要少吃。
(4)
适当运动运动是预防和治疗COPD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步行、太极拳或跑步等各种不同强度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肌肉活动度和增强呼吸功能,还可以增强体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注意要点”
COPD患者缓解期的注意要点:保暖、防寒,避免受凉感冒;严禁吸烟,因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对呼吸道有直接的损害作用;要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要加强个人和居室卫生,保持室内通风换气,温度湿度要合适;寒冷的冬季空气较干燥,可在室内地面洒水或用加湿器以增加空气湿度;患者由于长期疾病缠身,悲观失望,故要鼓励病人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找出病因,配合治疗;如有慢性扁桃体炎或副鼻窦炎应积极彻底治疗,以免诱发急性发作;缓解期间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以免产生抗药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感染,可进行灭活卡介苗皮内划痕治疗或肌注丙种球蛋白等;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练深呼吸、练气功、打太极拳、饭后散步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哪些并发症”
(1)
自发性气胸。并发自发性气胸并不少见,多因胸膜下肺大泡破裂,空气泄入胸膜腔所致。若患者基础肺功能较差,气胸为张力性,即使气体量不多,临床表现也较重,必须积极抢救不可掉以轻心。肺气肿患者肺野透亮度较高,且常有肺大泡存在,体征不够典型,给局限性气胸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2)
呼吸衰竭。阻塞性肺气肿往往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在某些诱因如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干结潴留、不适当氧疗、应用静脉剂过量、外科手术等影响下,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可诱发呼吸衰竭。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及肺泡毛细血管床破坏等,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在心功能代偿期,并无右心衰竭表现。当呼吸系病变进一步加重,动脉血气恶化时,肺动脉压显著增高,心脏负荷加重,加上心肌缺氧和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诱发右心衰竭。
(4)
睡眠呼吸障碍。正常人睡眠中通气可以稍有降低,而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睡眠时通气降低较为明显。尤其是患者清醒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已降低至8.00kPa左右时,睡眠中进一步降低,就更为危险。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可出现心律紊乱和肺动脉高压等。
(5)
胃溃疡患者约有18%~30%并发胃溃疡。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COPD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稳定和改善支气管和肺部病理生理和精神病理学改变,改善呼吸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降低住院率,降低医疗费用和其他费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的禁忌证有哪些”
COPD主要禁忌证:合并严重肺高压、不稳定性心绞痛、近期心肌梗死;认知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肝功能异常、癌转移、近期脊柱损伤、肋骨骨折、咯血等。
“如何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感冒是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因此要避免着凉、室内定时通风,感冒患者禁止探访。可用凉水洗鼻来增加鼻腔的耐寒能力,每天洗鼻2~3次,不仅可以清除藏匿的污垢和病菌,同时可增强鼻孔及整个上呼吸道对外界寒冷空气的适应性。
其次,有效地咳痰,对于慢阻肺病人很重要。患者可做深呼吸,然后在深吸气末屏住呼吸用力咳嗽,常能咯出深部痰液,或用手在体表颈部刺激气管从而引起咳嗽咳痰。对于年老体弱者,应先协助拍背,并应在餐前进行。痰多黏稠者,可做雾化治疗。
慢阻肺患者长期缺氧,可造成机体多脏器损害,生活质量下降。临床发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采取家庭氧疗可减少住院次数,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方法是:饭后、运动后、睡眠时,给予鼻导管吸氧,流量为1~2升/分,每日吸氧时间不少于1个半小时。
慢阻肺病人应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适当参加锻炼,坚持做呼吸操,按医嘱服药,一旦发现痰色变黄或增多,不易咳出,应及时就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何排痰”
有专家学者建议在排痰时应很好地把握“湿”、“翻”、“拍”、“咳”四字诀,促进痰液稀释,利于咳出,并防止肺泡萎缩及肺不张。
“湿”即湿化呼吸道,首先患者要做到多饮水,保持每天有1500~2000毫升的液体摄入量,喝水不少于8杯。最好的饮水法是每次少量约30~50毫升,每10~20分钟饮水1次,这样对呼吸道的湿化效果较好。其次是增加室内湿度,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的冬春季,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不低于60%。可经常往地上洒水,勤拖地板或在暖气片上放置一盆清水,用这些方法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
在临床治疗上要注意氧气的温化和湿化,即使氧气通过盛有60~80℃温水的湿化瓶后再吸入。对于痰液黏稠无法咳的患者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可在雾化罐内加入生理盐水30~50毫升,糜蛋白酶5毫克和相关抗生素,以促使痰液稀释,利于咳出。
“翻”即勤翻身,对于需卧床静养的慢阻肺患者或神志不清的患者来说,定时翻身不仅有利于痰液排出,而且可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一般情况下,每1~2小时翻身1次,若痰量过多,应每10~20分钟翻身1次,可起到体位引流的作用。翻身动作不可过快、过猛,应当缓慢进行,逐步翻至所需体位。翻身时应配合拍背,深呼吸及有效排痰,而不是单纯为了翻身而翻身。
“拍”即拍背,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难以排出的患者,拍背应与咳痰相配合。要“拍”得有效,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操作者五指并拢呈杯状,用指腹与大小鱼际肌叩击时应放松手腕,均匀叩击,每一部位叩击1分钟;叩击顺序应沿支气管走行方向,自下而上,由边缘到中央,有节律地叩拍患者背部,同时嘱病人缓慢深呼吸。拍背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饭后1小时内不宜拍背,以免引起呕吐;二是拍背时患者应侧卧位,去枕,以利于痰液引流。
“咳”即咳痰,是排痰调理的最终目的。在上述“湿”、“翻”、“拍”等措施实施中或实施后,应鼓励或协助患者排痰。
一般方法为先做深呼吸,在呼气时用力咳嗽,重复数次。如痰液已到气管或咽喉部而无力咳出时,可用双手压迫患者下胸部或上腹部,嘱其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必要时用吸痰器帮助排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三级预防是什么”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COPD的预防分成三级预防:
一是病因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注射疫苗、整治大气污染环境、提高免疫力等;
二是“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主要是防止及延缓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进展;
三是临床预防,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发生与伤残,开展康复工作,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与呼吸运动有关的肌肉有哪些”
维持肺通气量的肌肉并不直接作用于肺和支气管,而主要是通过改变胸廓容积,使得胸腔内压产生相应变体,从而引起肺泡的扩张和回缩,驱使气体的出入。主要肌肉有:
(1)
膈肌。膈肌收缩时,膈肌顶端下移,同时下肋骨向外向上,从而增加胸腔的容积。正常活动度约1.5cm,在深呼吸时,可达7~8cm,甚至达10cm。
(2)
肋间肌。由肋间内、外二层肌纤维组成,当肋间外肌收缩时,由于肋骨本身的重力作用,肋骨前端抬起,使胸廓向上、向外扩展,胸腔的前后径扩大;肋间内肌收缩时,使肋骨下降,胸腔缩小,属于呼气肌群。肋间肌在平静呼吸时不起主要作用,只有在深呼吸时才起作用。
(3)
腹肌。腹肌是主动呼气的主要肌群,有腹外斜肌、腹直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肌收缩可以使下位肋骨下降向内,增加腹内压,使膈肌抬高,胸腔容积缩小。
(4)
辅助呼吸肌。辅助呼吸肌群有斜角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胸大肌等。可以抬高和固定胸廓与最大前后径位置,并能提高膈肌的呼吸效能。在安静状态下,辅助呼吸肌群不收缩,只有呼吸困难,才开始收缩,以便在原有呼吸肌收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呼吸效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体康复目的是什么”
COPD具体的康复目的为:
①尽可能恢复有效的腹式呼吸,并改善呼吸功能;
②消除支气管腔内的分泌物,减少引起炎症和刺激的因素,保持呼吸道卫生;
③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和治疗并发症;
④提高心肺功能和全身体力,尽可能地恢复活动能力。
经过合理的呼吸系统康复治疗和训练后,可以减少用药量、缩短住院日、减轻气促、气短等症状,减轻心理压力,提高运动耐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及生存质量,并有恢复工作的可能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怎样进行呼吸训练”呼吸训练是COPD患者重要的康复保健治疗,常有以下训练模式:
(1)
重建腹式呼吸模式
①放松训练
用以放松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减少呼吸肌耗氧量,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具体训练方法:
前倾依靠位:患者坐于桌前或床前,桌上或床上置放两床叠好的棉被或四个枕头,患者两臂置于棉被或枕下以固定肩带并放松肩带肌群,头靠于被上或枕上放松颈肌,前倾位还可降低腹肌张力,使腹肌在吸气时容易隆起,增加胃压,使膈肌更好收缩,从而有助于腹式呼吸模式的建立。
椅后依靠位:患者坐于柔软舒适的有扶手的椅或沙发上,头稍后靠于椅背或沙发扶手背上,完全放松坐5~15分钟。
前倾站位:自由站立、两手指互握置于身后并稍向下拉以固定肩带,同时身体稍前倾以放松腹肌,也可前倾站立、两手支撑于前方的低桌上以固定肩带,此体位不仅起到放松肩部和腹部肌群的作用,而且是腹式呼吸的有利体位。
②缩嘴呼吸法
其方法为经鼻腔吸气,呼气时将嘴缩紧,如吹口哨样,在4~6秒内将气体缓慢呼出。
③暗示呼吸法通过触觉诱导腹式呼吸,常用方法有:
双手置上腹部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双手置于上腹部。呼气时腹部缓缓隆起,双手加压作对抗训练,呼气时腹部下陷,两手随之下沉,在呼气末稍用力加压,以增加腹内压,使横膈进一步抬高,如此反复训练,可增加膈肌活动。
两手分置胸腹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一手置于胸部(两乳间胸骨处)、一手置于上腹部位置与上法同,呼气时腹部的手随之下沉,并稍加压,吸气时腹部对抗此加压的手,使之缓缓隆起。呼吸过程中胸部的手基本不动。此法可以纠正不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
下胸季肋部布带束胸法:患者取坐位,用一宽布带交叉束于胸季肋部,患者两手抓住布带两头,呼气时收缩布带,吸气时对抗此加压的布带而扩展下胸部,同时慢慢放松束带,反复进行。
抬臀呼气法:仰卧位,两足置于床架上,呼气时抬高臀部,利用腹内脏器的重量将膈肌向胸腔推压,迫使横膈上抬;吸气时还原,以增加潮气量。
④缓慢呼吸这是与呼吸急促相对而言的缓慢呼吸,每分钟呼吸频率宜控制10次左右。
通常先呼气后吸气,呼吸方法同前。
⑤膈肌体外反搏呼吸法使用低频通电装置或体外膈肌反搏仪。刺激电极位于颈胸锁乳突肌外侧,锁骨上2~3cm处,先用短时间低强度刺激,当确定刺激部位正确时,即可用脉冲波进行刺激治疗。每日1~2次,每次30~60分钟。
(2)
胸背畸形的姿势训练部分患者可以合并胸廓畸形和驼背,可以采用下列治疗:
①增加一侧胸廓活动患者坐位,以扩展右侧胸为例,先做向左的体侧屈,同时吸气,然后用手握拳顶住右侧胸部,做向右侧屈,同时吸气。重复3~5次,休息片刻再训练,一日多次。
②活动上胸和牵张胸大肌吸气时挺胸,呼气时两肩向前,低头缩胸。亦可于仰卧位时训练。
③活动上胸及肩带训练坐于椅上或站立位,吸气时两上臂上举,呼气时弯腰屈髋同时两手下伸触地,或尽量下伸。重复5~10次,一日多次。
④纠正头前倾和驼背姿势站于墙角,面向墙,两臂外展900,手扶两侧墙或两臂外上举扶于墙,同时再向前倾,做扩胸训练。也可两手持体操棒置于后颈部以牵伸胸大肌和做挺胸训练。每次训练2~3分钟,每日多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怎样进行家庭氧疗”
COPD患者的氧气治疗十分重要,既有预防作用又有治疗作用。吸氧能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要掌握好氧气的正确使用方法:家庭氧疗常用的有鼻导管法和面罩法,鼻导管法又分为单侧和双侧鼻导管以及鼻塞法。如果使用鼻塞或鼻导管吸氧,应闭嘴,若用嘴呼吸,会影响吸入氧浓度,且导致口干、舌燥。要经常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是否有分泌物堵塞。长期使用单侧鼻导管,对鼻咽部刺激较大,可能感到不舒服。若使用鼻塞置于前鼻孔吸氧,患者会感到较为舒适、轻便,也不影响说话和进食,但缺点是不易固定,睡眠时容易脱落。双侧鼻导管可插入两侧鼻前庭,不易造成脱落,且容易耐受。面罩吸氧虽然有效,但影响说话和进食,且长期使用还可引起面部压迫性损伤,故只能短期使用。每天氧疗时间应不少于12小时。特别是在夜间睡眠时更应持续氧疗,因为睡眠时常有低氧血症的加重。总的吸氧时间可持续数月或数年,甚至终身。长时间低流量吸氧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最有效手段。短时间氧疗可改善生命质量,但不能延长寿命。最好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学会氧气的使用方法。
(夏新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