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终于不用倒垃圾了?”孟老师在楼道上遇到张老师,不阴不阳地说。
见张老师没反应,她扬了扬手中的垃圾桶——显然刚倒了垃圾回来,又说:“这边的垃圾不用倒了。不过,那边垃圾是不是更多了?够你倒的!”这下,张老师明白了。张老师是教研组长兼年级组长。也许,组长与倒垃圾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呵呵,别说这么不团结的话,别人听见多不好!”调侃中更有几分正色。说真心话,本组是团结的。而且,为此团结,张老师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夸张的说法不在表功,而在自我批判,批判那“千丝万缕”。
张老师回想起来,先前当组长时自己好像就做了两件事:一是扛饮用水,一是倒垃圾。组内除了他之外都是女教师,他被戏称为“花心”之间的小男人,怜香惜玉自是理所当然。那扛水的力气活自不在话下,甚至,扛水展示的“力大无比”也多少有点男子汉气概。不过,倒垃圾一事却显得极不“男子汉”。有一段时间,办公室里的垃圾桶常严重超载,桶周围也常有垃圾翩翩起舞。张老师以为,这实在影响语文组的形象,同时,也严重地影响着他的情绪。
先是见值班同事不在,就主动清理。后来,倒的次数多了,麻辣酸甜苦涩一起涌上心头:办公室是共同的环境,为什么这么不自觉呢?再后来自生闷气地责怪“责任”:值日制度形同虚设。
又一次忍无可忍去倒垃圾,“沉重”的垃圾一倒,手上轻松了,张老师也顿悟了:“无官一身轻”,干脆辞职!准备写辞呈时,却被一系列问题卡住了:辞职的理由是什么?倒垃圾?岂不令人笑掉大牙?本为了有尊严地活却因受不了倒垃圾辞职而失去尊严吗?辞职后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面对堆积的垃圾吗?
孟老师刚才的话直接戳到了张老师的痛处:自己只注重外界的垃圾清理却没及早地清理心灵的垃圾,以致心灵垃圾比垃圾桶里的还多。痛定思痛,就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倒掉垃圾桶里的垃圾轻而易举,而内心的垃圾却较难清除?当下不是“终于不用倒垃圾了”,而是每天都在大倒垃圾的时候暗示自己顺便倒掉心理垃圾。
这一天,整理好新的办公室各自散去后,张老师倒掉了桶里的垃圾,关好所有窗子,才哼唱着“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家乡谁来保卫她”轻松地离开。
★专家健康锦囊
清除心理垃圾,要有心理环保之土,我是我自己的,我为自己生活,我健康,我快乐,我幸福。
清除心理垃圾,要浇心理环保之水,用凉水或温水,冷静一点,温情一点,这样别人和自己才不易被“烫”伤。
清除心理垃圾,不要把事情看得过于复杂和不堪,定期倒掉一些让自己心灵污浊的“垃圾”,可以活得更加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