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秋季,张老师正上着两个班的课:初三(1)班是他从教以来有望完整带完毕业的班级;初二(1)班则是一年级下学期时因找不到班主任人选而令他有了当班主任机会的班级。那时,初三(1)班良性发展,初二(1)班也由乱趋稳,正是可望出成绩的时节。然而,一场教案风波,把他的希望敲碎了……
开学的第七天,上早自习时张老师发现一位同学又旷课了,故到教室外与其父母联系。正当此时,一身笔挺的西装配着一米八的身高的高瘦个子从远处走来,而后高大的身影在他眼前一闪,径直进入本班教室,张老师瞥见他细致地翻看他放在桌上的教案。打完电话进教室上课时,他已不动声色地坐在后排听课。他,就是企办学校转并教委之后,众教师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教改人物——从那时起至今在任的本校第七任校长。
后来,有人来通知张老师到校长办公室。在那里,他仅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把你的教案拿来我看看。”自信教案写得不错,何惧“查无教案”的张老师反身拿来教案。校长翻开教案即对他说:“你没教案就上课,这是严重的工作失误!”真是遇到鬼了,教案已到了你手中,何出此言?张老师接过教案,傻了眼:他带的竟是初三的教案!顿时他明白了校长何以细致地看教案了。
“我真的写了教案。”“写在哪里?”于是,张老师再次返回办公室,翻找本班教案本未果而返,据推测以告:“可能落在家中了。”“回去拿来我看!”语气已是极度不平。
为时间计,也为证明自己写了教案计,当面打了家中电话。10分钟后,病中的妻子打车送来教案。翻阅后,校长不置可否就让张老师离开了,“失误”之事似已过去。
然而,到了放学前,再次有人通知他到校长室。“家长和学生反映听不懂你讲的课,我听了一节也没听懂。经学校考虑,为了确保这一届的中考成绩不受影响,决定让你改教初二年级的历史……”他的话没说完,张老师已回答:“只要为了学校的发展,我坚决服从——可不可以改教数学呢?”也许是没想到张老师如此爽快而高格调吧,他反而显出尴尬的样子:“你是已聘教师,待遇不会改变,只是转岗——”
“我不是赌气,我在数学上真的比历史有把握。另外,初二(1)班这边呢?”
“你就上历史课吧,在此期间,你就听课,好好反思……”
“学校如何决定我就如何,只要真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再次强调“学校的发展”,因为是众心所向。只是,张老师很怀疑:听一节课就确诊他不会教语文呢?不会教语文,连班主任也不会当呢?
事后,有几个同事竟然都做了同一个噩梦:梦中,遇到一个面貌模糊的人要查他们的教案,到处找却不得,而查的人总是指手画脚,找的人急得团团转……张老师没做类似的“噩梦”,相反,他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承担责任(哪怕是误会所致),他明白挫折难免,但他并不服输!他要报“一箭之仇”:他心想就是把“副科”也要教出个颜色来给校长看看!话说“文史不分家”,凭他肚里的材料也能对付,况且他还是热爱学习的人。边教边学,知史推今,靠些典故让疲劳者得到放松,甚至产生兴趣……期末统考,历史成绩居片区第一,这让专业的历史教师也感叹不已。此时,他已感觉教历史科的轻松超过语文教学,说说笑笑,一节终了。
正当张老师想在历史教学上扎根时,学校却通知他试上语文课以备下学期的聘任。他说他不想再教语文时,却被同事们强迫去讲课。当时选上了《马说》,评委认为他很适合回到语文教学岗位,教代会也以高票通过他返回语文课堂。
后来,“经学校研究决定”,聘请张老师为语文教研组长,后又被聘为文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期间,不仅恢复了他上语文课的资格,还令他如愿以偿地上起了数学课;另一方面,班主任工作也一直胜任且“优秀”着……
诚然,挫折之“箭”伤过他,却也成就了他。在逼着“下课”,又逼着“上课”的日子里,他听课若干,读书若干,思考若干,而后,天地豁然开朗。
★专家健康锦囊
面对挫折,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承认缺点,改正缺点,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
同样面对挫折,要正视自己的优点,发扬优点,看淡缺憾,保持自信。
面对挫折,要正视他人的立场,看问题的出发点,保持自己的责任心不变。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视挫折为机遇,没有挫折就没有坚强,感谢挫折。
面对挫折,正视自己所处环境,尽量让自己远离消极氛围,保持一颗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