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滑石450克,黄芩300克,茵陈330克,石菖蒲180克,藿香、射干、连翘、自豆蔻、薄荷各120克,木通、川贝母各150克。
【制作】上药研为末。每次9克。1日2次,开水调服,或以神曲糊为丸,如弹子大,温开水化服。
【功效】清热利湿,化浊解毒。用于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属湿热并重者。
【按语】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配木通以清热利湿;黄芩、连翘合川贝母、射干以清热解毒,利咽散结;石菖蒲、白豆蔻、藿香、薄荷芳香化浊,宣畅气机。
护肝宁片
【原料】垂盆草850克,虎杖500克,丹参250克,灵芝200克。
【制作】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每次4—5片,1日3次。
【功效】清热利湿,益肝化瘀,舒肝止痛,退黄,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用于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
利肝分水饮
【原料】龙胆草6克,茵陈、猪苓、车前子、白蒺藜各9克,
茯苓30克,柴胡3克,甘菊花15克。
【制作】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清热祛湿,疏肝利胆。用于肝气郁结,湿热内蕴所致黄疸。症见全身尽黄,目睛尤甚,手足发冷,腰以上汗出不止,腰以下无汗。
大黄牡丹汤
【原料】大黄18克,牡丹皮15克,桃仁12克,冬瓜子30克,芒硝9克。
【制作】前4味药加水6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渣,纳芒硝,再煎沸,顿服。
【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本方原治肠痈初起,现用于治疗胆囊炎,慢性前列腺炎,急性阑尾炎,妇女盆腔、附件的急性炎症等。
【加减】小便不畅者,加车前子、冬葵子、瞿麦;疼痛难忍者,加王不留行、川楝子、延胡索;前列腺肿硬者,加三棱、莪术。
【按语】方中大黄泻肠中湿热瘀结之毒;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促其速下;桃仁、牡丹皮凉血散血,破血祛瘀;冬瓜子清利湿热,排脓消肿。诸药合用,使湿热瘀结之毒迅速荡涤,自可痛随利减,臃肿得消,诸症自愈。
泻胆散
【原料】半夏90克,生地黄150克,酸枣仁75克,远志(去心,姜汁合炒)60克,黄芩、炙甘草各30克。
【制作】上药研为粗末。用长流水1000毫升,糯米75克,煮沸,澄清。每次用300毫升,入药末7.5克,加生姜7片,煎至210毫升,去渣,不拘时候温服。
【功效】清肝泻胆。用于发热恶寒,腹中气满,胁下硬痛,口苦咽干,头痛,不欲食者。
泻热汤
【原料】半夏、母姜各240克,枳实、山栀子、茯苓、芒硝各90克,细辛150克,白术、杏仁各120克,生地黄、淡竹叶各45克。
【制作】上药研为粗末。每次30克或15克,水煎,1日2次,温服。
【功效】行气利湿,疏肝利胆。用于脾热,面黄目赤,胁肋痛满。
柴胡泻肝汤
【原料】柴胡、当归(酒制)各3.6克,甘草1.5克,黄连(炒)、山栀子(炒)各2.4克,青皮(炒)、芍药、龙胆草各3克。
【制作】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清肝泻火。用于郁怒伤肝,胁肋痛者。
消炎利胆汤
【原料】茵陈、金钱草各30克,厚朴、金银花、延胡索粉各15克,香附、白芍、柴胡、生大黄、黄柏各12克,山栀子、郁金各10克,甘草6克。
【制作】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肝利胆。用于胆囊炎。
【加减】急性期,加茯苓12克,车前子24克;慢性期,去厚朴,加川楝子、青皮各12克。
蒲公英汤
【原料】蒲公英、芦根、野艾蒿各6克,大黄3克。
【制作】水煎服,1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用于肝胆湿热,皮肤黄染,尿色黄,大便秘结。
柴苓饮
【原料】柴胡6克,猪苓、茯苓、泽泻各7.5克,白术9克,
肉桂3克。
【制作】水煎,分2次服。
【功效】解表利湿,疏肝利胆。用于风湿发黄,发热身痛,胁肋疼痛,小便不利,中寒泄泻,表里俱病,脉紧。
【加减】恶风寒者,加荆芥、防风,桂枝易肉桂;发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连翘;胁痛者,加川楝子、广郁金、延胡索;呕吐者,加姜竹茹、黄连、姜半夏。
【按语】本方所治,是风湿困阻少阳,肝胆疏泄失调之证。
方中柴胡疏风解表,和解少阳;猪苓、泽泻渗湿于下,茯苓、白术燥湿于内,四药同用,使脾健气旺,水湿得运,邪无留恋之所;肉桂温阳散寒,既可助柴胡解表于外,又可助白术、茯苓等化湿于内,有表里两顾之功。
开结枳实丸
【原料】枳实(麸炒)、白术、半夏、制南星、枯白矾、苦葶苈子(隔纸炒)、大黄各15克,木香6克,黑牵牛子末60克,皂荚(去皮、子,酥炙)30克,青皮15克(或加旋覆花30克)。
【制作】上药研为末,入黑牵牛子末混匀,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1日2次,生姜煎汤或温酒送服。
【功效】燥湿化痰,疏肝理气。用于上腹痞闷,恶心呕哕,或有黄疸。
利胆止痛片
【原料】柴胡(炒)、赤芍、枳壳(炒)、苍术各60克,甘草30克,川楝子、板蓝根、姜黄、茵陈、延胡索(炒)各100克,仙鹤草、蒲公英各150克。
【制作】制成糖衣片。口服,每次6片,1日3次。
【功效】清热利胆,理气止痛。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黄疸(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
三仁汤
【原料】杏仁15克,滑石、生薏苡仁各18克,通草、白豆蔻仁、竹叶、厚朴各6克,半夏15克。
【制作】上药每日1剂,用水2000毫升,煎取750毫升,分3次服。
【功效】宣畅湿浊,清热利湿。用于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现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慢性胆囊炎等有上述症状者。
【按语】本方为治疗湿温病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基本方。方中杏仁宣通上焦肺气,使气化有助于湿化;自豆蔻仁开发中焦湿滞。化浊宣中;薏苡仁益脾渗湿,使湿热从下而去。以三药为主,故名三仁汤。辅以半夏、厚朴除湿消痞,行气散满;通草、滑石、竹叶清利湿热。
木香调气散
【原料】木香(另研)、砂仁各1.5克,乌药、香附、枳壳(炒)、青皮(去瓤)、厚朴(姜炒)、陈皮、川芎、苍术(米泔水浸)各3克,官桂0.6克,甘草0.9克。
【制作】上药研为粗末,加生姜3片,水煎,磨木香同服。
【功效】行气止痛。用于肝胆气滞,胁肋疼痛。
平肝流气饮
【原料】当归(酒洗)、茯苓(去皮)、陈皮(盐汤洗)各3克,川芎、姜半夏、青皮(醋炒)各1.8克,黄连(酒炒)、栀子(盐水拌炒)、香附(童便浸,炒)各2.4克,厚朴(姜汁炒)、柴胡各2.1克,炙甘草、吴茱萸(煮3次,去水,炒)、白芍(酒炒)各1.2克。
【制作】加生姜3片,水煎,空腹时服。
【功效】疏肝理气,养血活血。用于肝胆气滞,热郁胁痛。
柴胡疏肝散
【原料】柴胡、陈皮(醋炒)各6克,川芎、芍药、枳壳(麸炒)、香附各4.5克,炙甘草1.5克。
【制作】上药加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食前温服。
【功效】疏肝理气。用于肝气郁结,症见胁肋疼痛,寒热往来,痛而胀闷,不得俯仰,喜叹息,脉弦。现用于肝胆疾病、神经衰弱、乳房疾病、中耳炎等。
【按语】本方为疏肝理气的常用方剂,由四逆散加川芎、香附而成。方中柴胡理气疏肝,为君药;枳壳、香附调气宽中,助柴胡理气,为臣药;白芍、川芎和血养肝,为佐药;甘草补中缓急,为使药。
败瘀止痛汤
【原料】桃仁24粒,大黄、当归各9克,白芍30克,厚朴6克,柴胡、黄连、甘草各3克。
【制作】水煎服,1日2次。1剂而瘀血下,2剂而痛除肿消。
【功效】泻热破瘀。用于睥火内伏,瘀m存注,右胁大痛,肿起如覆杯,手不可按,按之痛益甚。
【按语】此方大黄、柴胡、黄连同用,能扫瘀去陈,开郁逐火。然非多用白芍则肝气难平,而脾中之热受制于肝,正不易散,是病在脾而治仍在肝也。
桃核承气汤
【原料】桃仁50个(去皮、尖),大黄12克,桂枝、炙甘草、芒硝各6克。
【制作】水煎服,1日2次。
【功效】破血下瘀。用于瘀热蓄于下焦,小腹急结,大便色黑,小便不利,甚则谵语烦渴,其人如狂,至夜发热,妇女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脉沉实或涩。现用于治疗急性肠梗阻、痢疾、胆囊炎、前列腺炎等。
【加减】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木通;小便癃闭者,加冬葵子、王不留行;小腹胀满者,加乌药、川楝子、青皮、陈皮。
【按语】本方所治,是瘀血与热邪结于下焦之证。方中桃仁破血行瘀,大黄下瘀泻热,二药合用,以逐下焦瘀热,是为君药;桂枝活血通络,芒硝泻热软坚,是为臣药;炙甘草甘平和中,缓和芒硝、大黄峻猛攻逐之性,为佐使药。
宽肝汤
【原料】人参30克,熟地黄60克,附子3克,柴胡1.5克,甘草1克,肉桂9克。
【制作】水煎服,1日2次。
【功效】补气养血,散寒止痛。用于猝犯阴寒之气,两胁痛极,至不可受,如欲破裂者。
调肝饮
【原料】当归、川芎、乌药、延胡索、青皮各4.5克,柴胡、槟榔、广木香、桃仁(去皮、尖)各3克。
【制作】水煎,热服,1日2次。
【功效】理气活血,疏肝止痛。用于胁肋痛连小腹。
利胆泻热汤
【原料】金钱草、蒲公英、赤芍各30克,山栀子、枳壳各10克,柴胡、生甘草、大黄各6克。
【制作】水煎服,1日2次。
【功效】清热利胆。用于慢性胆囊炎。
【加减】有结石者,加威灵仙30克,鸡内金10克;痛甚者,加郁金、延胡索各10克;呕甚者,加乌梅15克。
胆黄散
【原料】猪胆20个,鲜绿豆500克,大黄50克,甘草20克。
【制作】切开猪胆颈部,入绿豆,扎口,置通风干燥处,待胆汁浸透绿豆,洗净猪胆污物,与其他药共入烘箱中烘干,研末。每次10克,开水调服,1日3次,15日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利胆。用于慢性胆囊炎。
升阳益胃汤
【原料】黄芪60克,半夏、人参、炙甘草各30克,独活、防风、白芍、羌活各15克,陈皮12克,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者勿用)、白术各9克,黄连3克。
【制作】上药研为粗末。每次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早饭、午饭之间温服。
【功效】升阳益胃。用于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按语】本方所治,是脾胃虚损,脾气不足,湿热内停,脾运胃纳功能障碍,以致饮食不化,大便不调之证。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益脾胃之气;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行气清热,燥湿和胃。
四逆排石汤
【原料】柴胡、延胡索、王不留行、枳实各12克,白芍、金钱草各30克,郁金、茵陈、川楝子各15克,大黄、甘草各10克。
【制作】每日1剂,水煎服,2周为1个疗程,休息3日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功效】行气活血,清热排石。用于胆管结石。
利胆石冲剂
【原料】茵陈、枳壳、麦芽、法半夏、山楂、川楝子、稻芽、香附、莱菔子、紫苏梗、神曲各100克,青皮、陈皮、郁金各140克,皂荚36.4克。
【制作】制成冲剂,每袋25克,密封。口服,每次1袋,1日2次,午、晚饭后开水冲服。
【功效】疏肝利胆,和胃健脾。用于胆囊结石、胆道感染、胆管术后综合征。
胆道排石汤
【原料】金钱草3克,茵陈、郁金各15克,枳壳、木香、生大黄各9克。
【制作】水煎服,1日2次。
【功效】清热利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蕴郁,胆管结石。
清胆汤
【原料】柴胡、黄芩、山栀子、郁金、枳壳各15克,大黄(后下)、金银花、茵陈、金钱草各25克,黄连、芒硝(冲服)各10克。
【制作】每日1—2剂,水煎,分2—4次服。
【功效】理气开郁,利胆通腑。用于湿热蕴结型胆石症。
【加减】湿重于热者,加泽泻、木通、车前子;热重于湿者,加龙胆草、海金沙。
【按语】方中柴胡、枳壳、郁金疏肝理气开郁;黄芩、栀子、黄连清泻肝胆湿热;茵陈、金钱草利胆排石;金银花清热解毒;大黄、芒硝通里攻下。
利胆排石片
【原料】金钱草、茵陈各250克,黄芩、木香、郁金各75克,大黄、槟榔各125克,芒硝(精制)25克,枳实(麸炒)、厚朴(姜制)各50克。
【制作】先将木香、大黄、芒硝粉碎成细粉,其余金钱草等7味药用水煎煮,提取药汁,浓缩成膏,加入上述细粉制粒,压制成1000片,外包糖衣。口服:排石,1次6—10片,1日2次;消炎,1次4—6片,1日2次。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胆管结石,胆囊炎。
【按语】本方所治,是湿热里积,胆管阻塞之证。方中重用金钱草疏肝利胆,清热祛湿;茵陈、黄芩清解肝胆湿热,以助金钱草之力;大黄、枳实、芒硝、厚朴四味,即峻下热结之大承气汤,借其峻猛荡击之力,利胆排石;木香、郁金、槟榔,行气活血,使气畅血行,肝胆调和。
益气养阴汤
【原料】黄芪、党参、石斛、白芍、车前草各30克,当归、枸杞子、枳实、厚朴各12克,南沙参、北沙参、麦门冬、生地黄、熟地黄各10克。
【制作】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补气养阴,利胆排石。用于胆石症。
疏肝排石汤
【原料】柴胡、生鸡内金、王不留行、生大黄(后下)、川牛膝各10克,青皮6克,广郁金、金钱草、生山楂各30克。
【制作】水煎服,1日2次。
【功效】理气疏肝,活血排石。用于胆石症。
遣怒丹
【原料】白芍60克,柴胡、甘草、乳香末、广木香末各3克,白芥子、生地黄各9克,桃仁10枚,枳壳1克。
【制作】水煎服,1日2次。1剂痈轻,4剂痛平,10剂病除。
【功效】行气活血,舒肝止痛。用于肝胆气郁,两胁作痛,时而少愈,时而作痛,病来之时,身发寒热,不思饮食。
【加减】不思饮食者,加山楂、神曲、车前子;身发寒热者,加蒲公英、山栀子、黄芩;恶心欲呕者,加姜半夏、姜竹茹;疼痛甚者,加郁金、海金沙、金钱草。
【按语】平肝之药,舍白芍实无第二味可代,孰知白芍必多用而后能取胜,本方重用至60克,则力倍于寻常,自能遍舒其肝气;配以柴胡之疏泄,甘草之调和,桃仁、白芥子以攻其败瘀,乳香、木香以止其疼痛。
化湿消脂汤
【原料】泽泻、茵陈、白芍、葛根各15克,白术、山楂、柴胡各10克,丹参20克。
【制作】水煎服,每日1剂,共煎500毫升,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2个月。
【功效】化湿利浊,活血化积。用于脂肪肝。
【按语】方中泽泻、白术健脾利湿化浊为君药;山楂活血化积为臣药;茵陈清热化湿,疏肝利湿以助君药;丹参、葛根活血通络以助臣药;柴胡、白芍疏肝理气柔肝。
【加减】肝区疼痛明显者加郁金、虎杖;腹胀明显者加枳壳、厚朴;乏力明显者加黄芪;便稀者加山药、扁豆、薏苡仁;肝脾肿大者加鳖甲、穿山甲。
和肝汤
【原料】柴胡、郁金、白术、赤芍、丹参、枳壳、法半夏、陈皮、猪苓、车前草、茵陈、山楂、泽泻、草决明(各药按一般常规用量)。
【制作】每日1剂,浓煎取汁,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后,复查B超及有关实验室指标。
【功效】疏肝健脾,活血理气,利湿化痰。用于脂肪肝、肥胖、肝区隐痛或遇情志变化而病情加重者。
【按语】方中柴胡、郁金、自术疏肝健脾;赤芍、丹参、枳壳活血理气;法半夏、陈皮、猪苓、泽泻、车前草利湿化痰。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有明显抑制肝纤维增生的作用,可防止肝硬化的发生;郁金既保护肝细胞,又有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丹参有促进纤维吸收的作用;泽泻有改善肝脏脂肪代谢、减轻肝内脂肪量及抗脂肪肝的作用;草决明具有干扰脂质合成和抑制总胆固醇沉积作用;茵陈、山楂有祛脂及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加减】两胁隐痛可加川楝子、白芍、甘草;舌苔黄腻可加藿香、薏苡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者可加垂盆草、五味子。
轻身降脂乐冲剂
【原料】党参、熟地黄、麦门冬各等份。
【制作】将上药制成冲剂。每次6克—12克,1日3次,30日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养阴。用于气阴不足,肥胖。
健脾消积汤
【原料】白术、茯苓、枳壳、丹参各15克,泽泻20克,山楂30克,厚朴12克,姜半夏9克,石菖蒲6克,白芍10克。
【制作】上药煎汤,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健脾疏肝,化浊消饮。用于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