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毒菌性阴道炎
属炎性带下病常见病之一。约80%—90%的病例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10%—20%为其他念珠菌及球凝酵母属感染。念珠菌不耐热,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有较强的抵抗力。它最适宜生长的pH值为4—5.5。当阴道酸性增强时易引起感染,故多见于孕妇、糖尿病人及接受大剂量雌激素治疗,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或患消耗性疾病者。念珠菌也存在于人体皮肤、口腔及肠道,可互相感染。其传播途径与滴虫性阴道炎有相近之点,故也归于性传播疾病之一。
临床上表现如下:
外阴奇痒,甚则坐卧不宁,常搔抓破溃而有灼痛,可伴有尿频痛及性交痛,带多、质稠、色白呈豆渣样或凝乳状、无明显臭气,舌苔白兼黄,脉濡。查见外阴、阴道黏膜红肿,在小阴唇、阴道前庭甚则阴道内可附有白膜状物,白膜拭去后可有糜烂或表浅溃疡。阴道分泌物中找到念珠菌。
外治疗法
1.妇炎洁泡腾片(用法见前)。
2.洁尔阴泡腾片(用法见前)。
3.杀霉菌方:取萆薢12克、薏苡仁15克、土茯苓30克、藿香15克、白矾30克(后下)、薄荷5克,煎水坐浴。
4.10%硼砂甘油:涂阴道,1日1次。
5.制霉洗剂:取苦参30克、蛇床子15克、寻骨风15克、土茯苓30克、黄柏15克、枯矾9克、雄黄9克,煎水先熏后洗,每日2次。
内治疗法
1.白带片
【用法】每日3次,每次5片。
2.易黄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组成】山药15克,芡实15克,黄柏10克,车前子15克,土茯苓30克,六一散10克,椿根皮10克,薏苡仁15克,白果10枚。
全方燥湿除带、止痒。
西医疗法
1.局部用药
2%—4%苏打液冲洗外阴阴道,拭干后选用一种制霉菌的外用药:制霉菌素片50万单位、咪康唑片0.25克、克霉唑片0.5克,阴道内纳药;每晚1次,7日为一疗程;或用米可定泡腾片,每日1—2次,每次1片阴道纳药(经期停用)。或用5%克霉唑霜、咪康唑霜、达克宁霜、皮康王等涂搽外阴,每日1—2次,连用7—14天。0.5%—1%龙胆紫搽阴道,1周3—4次,连续2周。
2.其他部位念珠菌感染,或顽固病例,可口服制霉菌素,每日3次,每次50万单位,7天为一疗程。酮康唑每日2次,每次200毫克,7天为一疗程。氟康唑每日1次,每次50—100毫克,可连服3—5天,或2—4周服一次,连用3—6个月。
预防与调护
参见滴虫性阴道炎。此外应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其他部位念珠菌感染,防止阴道感染。本病有时并发滴虫性阴道炎,故应注意白带有无滴虫感染,双重感染时须双重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阴道炎,其可经胎膜进入脐带而感染胎儿,也可在分娩时感染,应积极治疗力求痊愈,一般需持续治疗至孕32周,以防复发。克霉唑、咪康唑等局部用药对胎儿无影响。
(第六节)幼女性外阴阴道炎
幼女生殖系统发育未成熟,阴道黏膜薄;阴道又邻近肛门,易受病菌感染而发病。故本病是婴幼儿中常见疾病之一。根据病因的不同又可分为:细菌性外阴阴道炎,通常是大肠杆菌感染,约占病例的80%;其次为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或病毒性感染所致;或霉菌性感染;或滴虫性阴道外阴炎;或阴道异物及肠道蛲虫病等引起。
本病临床表现如下:
患儿常外阴疼痛、瘙痒,或小便困难;乳婴则烦躁不安,时常哭闹,或搔抓外阴。妇检发现外阴红肿,常有较多脓性白带流出,或呈现浆液水样或血水样;或见豆渣样;或糜烂破溃,偶见小阴唇粘连或阴道闭锁。
外治疗法
针对不同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可参看相同阴道炎的治疗方法。现仅举例如下:
1.冰硼散涂搽(用于霉菌性阴道炎)。
2.华佗消毒液50毫升,稀释4倍,外阴湿敷10—15分钟,每日1—2次,7天为一疗程。
3.妇炎洁泡腾片2片,溶开水500毫升,外阴敷洗,每日1—2次,7天为一疗程。
4.双黄注射液(金银花、连翘、黄芩各0.5克/m1)20毫升,用小号导尿管注入阴道内,平卧保留半小时,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
内治疗法
1.六味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
【组成】生地黄8克,山药10克,山萸肉5克,土茯苓10克,丹皮5克,泽泻5克,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紫花地丁10克。
全方有滋肾清热,除湿止带之功。
2.大分清饮
【组成】茯苓10克,泽泻6克,通草15克,猪苓6克,栀子5克,枳壳3克,车前子3克。
全方有清热利湿,杀虫止痒作用。
西医疗法
1.0.1%己烯雌酚软膏及抗生素软膏外搽,7—10天为一疗程。
2.1%乳酸液用小号导尿管作阴道灌洗,还可根据病原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药物滴人。
3.甲硝唑(灭滴灵):0.4克溶于开水200毫升中,外阴湿敷洗10—15分钟,每日1—2次,7天为一疗程。
4.对外阴粘连,用石蜡油或抗生素眼膏棉签、手指或蚊式血管钳轻轻分开粘连,再涂上抗生素软膏防止再粘连。
5.其他病因的治疗:
(1)抗蛲虫治疗:甲苯咪唑200毫克一次服,两周后重服一次。
(2)取出异物:先从肛门检查确定异物的位置,一般不需用麻醉即可取出。如遇困难,可在全麻下,借助阴道窥镜进行,取异物时必须小心细致,防止再损伤。异物取出后,消毒阴道,治疗重复感染。
预防与调护
1.患滴虫性或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时,注意内裤、浴具等消毒,防止重复感染,还必须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蛲虫所致阴道炎,蛲虫驱除后,肛门区域的局部卫生很重要。当外阴、阴道炎复发时,必须再次检查蛲虫或其他肠道寄生虫。注意衣物、被单等洗净后,最好煮沸杀死虫卵。
(第七节)子宫颈炎
本病是炎性带下病最常见的疾病,尤以育龄期妇女多发。是因宫颈受一般致病菌、病毒、滴虫、念珠菌、淋球菌等感染所致。诱因种类多,如分娩、引产、人流损伤宫颈,长期慢性机械刺激等。故已婚妇女约半数以上患宫颈炎;过酸过碱或腐蚀性药物化学损伤后易导致感染而发病。
宫颈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宫颈炎多因急性宫颈炎未能根治或因慢性感染所致。因子宫颈管黏膜的柱状上皮薄,抵抗力弱,加之皱襞多,腺管呈葡萄状,病原体侵入后潜伏其中不易根治,反复迁延日久或因宫颈裂伤或外翻,这时适应碱性环境的宫颈柱状上皮,长期浸泡于酸性分泌物中,并容易感染,日久发生慢性宫颈炎。其常见的几种病变:(1)宫颈糜烂,一般表现有3种类型:a.单纯性,糜烂面光滑坦平;b.颗粒型,宫颈腺上皮过度增生,糜烂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c.乳突型,腺上皮及间质增生,表面凹凸不平更明显,形成乳突状。(2)宫颈肥大。(3)宫颈腺囊肿。(4)宫颈息肉。(5)子宫颈管炎,均可出现炎性带下证候。急性子宫颈炎,多见于产褥感染、感染性流产、淋病。
本病临床上表现出以下特点:
白带增多,色、质、气味异常,如脓性或血性带。重度糜烂或有宫颈息肉时可有接触性出血,下腹部及腰骶部坠胀或疼痛,或性交痛,或不孕,舌苔腻,脉滑或濡。妇检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糜烂或肥大,或宫颈息肉,或腺囊肿,或见宫颈裂伤所致宫颈外翻等病损。
外治疗法
1.妇炎灵或妇炎栓:每晚阴道内塞1粒,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宫颈糜烂。
2.妇宁栓:睡前洗净阴道后,将栓剂送入阴道深部,每次1枚,隔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本方有清热燥湿,消炎解毒,化腐生肌之功。
3.黄蜈散:黄柏、轻粉、蜈蚣、冰片、麝香、雄黄。
4.紫金锭:每日1次,每次2片上入阴道后穹隆,10天为一疗程。
5.1号宫糜粉:蛇床子30克,枯矾20克,蛤粉30克,五倍子15克,冰片3克,章丹15克,黄柏30克,儿茶20克。上药制成散剂,将药粉上于清洁后的糜烂面,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用于单纯性宫颈糜烂。本方有清热解毒,祛湿敛疮之功。
6.三品一条枪:白砒45克,明矾60克,雄黄7克,乳香3.6克。将砒、矾二物研成细末,入小罐内,火煅至青烟尽白烟起,退火,放置一宿,取出研末,可得净末30克,再加雄黄、乳香二药,共研细末,原糊调稠,阴干备用。上药于清洁后的糜烂处,并注意保护健康组织。用于宫颈糜烂合并宫颈肥大或宫颈息肉。本方有祛腐平胬作用。
7.宫颈散(经验方):蛇床子3克,乳香5克,没药10克,赤石脂10克,冰片、硼砂各5克,雄黄15克,钟乳石15克,章丹50克,儿茶10克,黄连50克,白矾60克。上药研末加香油调成膏状,每日涂药1次,10次为一疗程。上药时先擦净阴道及宫颈分泌物,用带线棉球蘸上宫颈散,紧贴于宫颈粘膜面,注意勿碰到阴道壁,上药后宫颈糜烂组织呈片状脱落,长出新的上皮组织,有时伴少量出血或黄水。
本方有祛腐生新之功。
内治疗法
1.银甲片
【用法】每次服5片,1日3次,饭前1小时服。
2.四妙散合清热消炎止带方
【组成】知母12克,黄柏12克,鱼腥草30克,薏苡仁30克,赤芍12克,蒲公英30克,天花粉15克,苍术10克,牛膝10克,灵井草5克。
全方有清热除湿止带之功。
3.四妙散合二陈汤加减
【组成】黄柏12克,苍术15克,牛膝12克,薏苡仁30克,法半夏12克,陈皮10克,土茯苓25克。
全方有清热除湿,健脾止带之功。
西医疗法
局部药物治疗:适用于糜烂面积小、炎症较轻者。
1.将10%—20%重铬酸钾涂于糜烂面上,并插入颈管约0.5厘米,1分钟后取出。注意事项同上。月经后上药1次,共2次。
2.宫颈管炎用棉签蘸磺胺粉或氯霉素粉伸入颈管内,旋转棉签,将药直接涂于宫颈管内膜,选用碘伏或强力碘也可,隔日一次,3—4次即可。
3.将30%硝酸银涂糜烂面及宫颈口,涂时穹隆部需以棉球保护,涂后即以0.9%生理盐水棉签擦去多余的硝酸银,每周1次,2—4次为一疗程。
4.Albotlhyl亦是一种局部用药,是间甲酚磺酸和甲醛的缩合体制剂,对炎症及病变组织有选择作用,使其凝结脱落,并有杀菌及收敛作用,用于宫颈糜烂及宫颈管炎。用法:先用稀释药液抹去黏液,再用棉签蘸浓缩液置患处3分钟,然后清除,隔日一次,共3—5次,继用该药栓剂,每晚阴道纳药,隔日一次,共6—10次。
物理疗法
可选用电灼、电熨、冷冻、激光、微波等疗法。上述治疗后将出现较多阴道流液,甚至出血,创面愈合约需3周。此期内避免盆浴、性交和阴道冲洗。每月复查1次,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如有颈管狭窄,可用探针扩张,操作应轻柔以免损伤新生上皮。
手术疗法
1.宫颈息肉:摘除并送病检。
2.宫颈腺囊肿:可以针尖刺破囊肿,清除囊液,再辅以电灼或电熨。
3.子宫颈裂伤及外翻:分娩时发现宫颈裂伤较大者,应立即缝合,对陈旧性的可考虑修补或宫颈切除。有严重的宫颈炎伴有生殖器官其他疾病者,宜行全子宫切除术。
4.宫颈锥形切除:上法无效或宫颈肥大糜烂面积深广且颈管受累以及涂片异常,须排除早期宫颈癌者,可考虑此法,切除组织送病检以进一步确诊及鉴别排除宫颈癌。
中医疗法
1.冬瓜子30克,白果10个,与一杯半水一起入锅煮,煮好食用,用于湿热证。
2.白果10个,捣碎冲豆浆,晨服;或白果炒熟,每日服20粒;或白果7—10粒去心,和豆腐炖服。
3.红鸡冠花30克,煎汤分2次服。
4.海螵蛸一味为粉,广鱼鳔煮烂,拧丸绿豆大,淡菜汤下,用治任脉虚而带下不摄。
5.白芷性香而升举,黄荆其性辛而利气,瓦楞子性燥而胜湿,炒焦则火可生土,土可防水,煅粉则燥可胜湿,湿胜则白带止,古人于此三物有单用一物以止之者。
6.金樱子30克,水煎服;或与猪膀胱或与冰糖炖服。
7.鸡冠花30克,金樱子15克,白果10粒,水煎服。
8.鸡蛋清3只,鲜马齿苋60克,加水适量炖熟,温食之,每日2次。适用于显热带下。
9.白扁豆、怀山药各60克,扁豆用米泔水浸后去皮,同另2味共煮,至豆熟为度。每日2次。适用于脾肾两虚型。
推拿疗法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取穴大肠俞、次髎、中极、肓俞、气冲、血海、阳陵泉、三阴交、太冲。
手法:俯卧位,拇指重按揉按大肠俞、次髎。仰卧位,拇指揉按肓俞、中极、气冲2分钟后再用拇指揉按血海、阳陵泉、三阴交、太冲。
药膳疗法
1.椿树皮汤椿根白皮30克,煎药取汁,加入红糖溶化服食,每日1剂,分2次服,3—10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湿热带下。
2,木棉花粥木棉花30克,加水适量,煎沸去渣取汁,加入大米50克煮粥,粥成服食,日1次,连服7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湿热带下。
3.苦参贯众饮苦参15克,贯众15克,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时加入白糖,每日1剂,分2次服,连用5—10天为一疗程。适应于湿热带下。
4.苦参百部大蒜汤苦参15克,百部15克,大蒜10瓣,加水煎,去渣取汁,加入适量白糖饮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用3—7天为一疗程。适应证同前。
5.鲜马鞭草60克(干品30克)洗净切断,猪肝60—100克切片,混匀,用瓷碗装,蒸熟服食,每日1次适用于湿毒型。孕妇及脾胃弱者慎用。
6.马齿苋粥鲜马齿苋30克洗净,切断,大米60克掏净,加水600m1,煮沸10分钟,后放马齿苋熬成粥熟,每日服1次。适用于湿热带下。
7.白果豆浆饮生白果7枚,捣烂如泥,豆浆烧沸后,冲服白果泥,当茶饮用。适用于脾虚带下。
8.韭菜炒羊肝韭菜150克洗净切断,羊肝200克洗净切片。将锅烧热,下清油烧沸放入羊肝翻炒,将熟时放入韭菜与调料服食,每日1次,可供佐餐。适用于肾虚带下。
9.乌骨鸡炖汤乌骨鸡1只,洗净,把白果、莲米、糯米各15克,胡椒3克研细,装入鸡腹内,用文火炖至鸡肉烂即可,空腹食肉喝汤,每日1次,常吃。适用于脾肾两虚证。
10.茯苓红枣汤茯苓20克,红枣10枚,红糖适量,加清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随时服饮,3—7天为一疗程。适用于脾气虚弱者。
预防与调护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加强卫生宣传,提倡淋浴,废除盆浴,不用他人浴巾、浴具。公厕应用蹲式。滴虫患者不能进入游泳池。
勤洗换内裤,保持外阴干燥,不穿尼龙等化纤织品的内裤,患病期间用过的浴巾、内裤等最好煮沸消毒。外阴瘙痒时,切勿用开水烫洗,以免外阴烫伤。
2.房事适度,安定心神。对肝气不舒者,应予关心安慰。鼓励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月经期间应避免阴道用药及坐浴。治疗期间禁止性交,或用避孕套以防止交叉感染。经期、产后严禁房事及不洁房事,避免外邪侵犯阴器。
4.实行计划生育,尽量避免人流对宫颈的损伤,同时妇科手术操作轻柔、无菌,防止医源性因素导致局部感染。
5.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以免湿热缠绵难去,病情反复。勿过度劳累。勿过食肥甘损伤脾胃。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类药品。注意治疗与本病有关的原发病,如糖尿病等。与性传染有关的炎性带下病的伴侣要同时治疗。